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某化學小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精英家教網(wǎng)
          (1)根據(jù)如圖1所示回答問題.
          ①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若將紅磷改為木炭,反應結(jié)束后降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不倒吸入集氣瓶的原因是
           

          (2)用四硫化鈉(Na2S4)固體可替代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反應原理為:2Na2S4+O2+2H2O═8S↓+4NaOH(氫氧化鈉).
          小資料:四硫化鈉(Na2S4)與氧氣、水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固體硫(S)和易溶于水的氫氧化鈉.
          【實驗過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鈉固體加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的水,迅速塞緊橡膠塞,充分振蕩.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1(如圖2所示).
          ②將該試管插入水中(如圖3所示),拔下橡膠塞,觀察到
           
          ,塞緊橡膠塞.將試管取出,倒轉(zhuǎn)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2.理論上h2:h1=
           

          ③按照①和②再重復實驗2次.3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根據(jù)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
           
          %(結(jié)果精確到 0.1%).
          分析:(1)①根據(jù)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注意反應條件分析;
          ②根據(jù)碳和氧氣反應后生成物的狀態(tài)和瓶內(nèi)壓強的改變分析;
          (2)②根據(jù)四硫化鈉和氧氣、水反應生成硫和氫氧化鈉,會使得試管內(nèi)壓強變小以及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進行解答;③根據(jù)題中數(shù)據(jù)進行解答.
          解答:解:(1)①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
           點燃 
          .
           
          2P2O5;
          ②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集氣瓶內(nèi)氣體體積不變,瓶內(nèi)氣體壓強沒有明顯變化,所以當打開止水夾時水不會吸入到集氣瓶中.
          (2)②四硫化鈉和氧氣、水反應生成硫和氫氧化鈉,會使得試管內(nèi)壓強變小,將該試管插入水中,拔下橡膠塞,觀察到水進入試管內(nèi),進入水的體積約為試管內(nèi)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將試管取出,倒轉(zhuǎn)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2.理論上h2:h1=4:5;
          ③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11.6-9.2
          11.6
          ×100%=20.7%;
          故答案為:(1)①4P+5O2
           點燃 
          .
           
          2P2O5;②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集氣瓶內(nèi)氣體體積不變,瓶內(nèi)氣體壓強沒有明顯變化,所以當打開止水夾時水不會吸入到集氣瓶中;(2)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變;4:5;③20.7.
          點評:本題考查了有關(guān)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的有關(guān)問題,同時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計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某化學興趣活動小組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進行如下探究實驗:
          (1)如圖所示,在一個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動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為40℃),將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熱水的燒杯上.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內(nèi)白磷燃燒時的現(xiàn)象是
           
          ,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實驗結(jié)束后,恢復至常溫,活塞應停在刻度
           
          處,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燒消耗了空氣中氣態(tài)的
           
          而生成了固態(tài)的
           
          ,從而使玻璃容器內(nèi)的氣體體積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玻璃容器內(nèi)余下的氣體主要是
           

          ③此反應中白磷要過量,目的是
           
          精英家教網(wǎng)
          (2)小軍根據(jù)燃燒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認為可用木炭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并按右圖裝置進行實驗.他依據(jù)的實驗原理可能是
           

          ①小軍檢查裝置氣密性后,將盛有足量紅熱木炭的燃燒匙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待紅熱的木炭熄滅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并未發(fā)現(xiàn)倒吸現(xiàn)象.經(jīng)過認真分析,小軍發(fā)現(xiàn)實驗失敗的原因是(答一條)
           

          ②小軍反思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后認為: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在藥品的選擇或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的是(答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1?柳州)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照課本的實驗裝置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實驗(圖1),但測出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明顯小于
          1
          5
          .請你參與探究:
          【提出問題】
          造成誤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進課本實驗裝置?
          【查閱資料】
          顏色、狀態(tài) 熔點/℃ 著火點/℃ 密度/g?cm-3
          紅磷 暗紅色固體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黃色固體 44.1 40 1.82
          【猜想與假設(shè)】
          甲同學:可能是導管內(nèi)原存有空氣,后來留有吸入的水,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乙同學:可能是瓶內(nèi)殘留氣體中還有氧氣的緣故;
          你還能做的猜想是
          集氣瓶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
          集氣瓶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

          【交流與討論】
          (1)丙同學認為,用木炭代替紅磷,就可以消除這個現(xiàn)象,大家認為丙同學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木炭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能產(chǎn)生壓強差
          木炭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能產(chǎn)生壓強差

          (2)他們對課本實驗裝置進行了如圖2的改進.
          ①甲同學提出應把紅磷更換為白磷,理由是
          白磷的著火點低,可以較容易的發(fā)生燃燒
          白磷的著火點低,可以較容易的發(fā)生燃燒
          ;
          ②通過粗銅絲來點燃玻璃管內(nèi)的白磷,利用了金屬銅的
          導熱
          導熱
          性;
          ③與課本實驗裝置相比,該裝置的一個優(yōu)點是
          在密閉的環(huán)境中進行反應,能夠減少實驗誤差
          在密閉的環(huán)境中進行反應,能夠減少實驗誤差

          【探究與反思】
          (1)為驗證乙同學的猜想,將銅粉在殘余氣體中加熱,觀察到銅粉變黑,所以乙同學的猜想
          合理
          合理
          (選填“合理”或“不合理”);
          (2)大家采用改進的實驗裝置(圖2)進行實驗,待玻璃管冷卻、管內(nèi)白色的煙幕消失,左管液面上升了1格,得到了較準確的數(shù)據(jù),但又意外發(fā)現(xiàn)左玻璃管內(nèi)壁上端附著黃色固體.
          ①左玻璃管上端的黃色固體主要成分可能是
          白磷
          白磷

          ②左玻璃管下方的液體pH
          7(填“=”、“<”或“>”),理由是
          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后生成磷酸
          五氧化二磷可以溶于水后生成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3-2014學年北京市房山區(qū)九年級上學期終結(jié)性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某化學小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1)根據(jù)右圖回答問題。

          ①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若將紅磷改為木炭,反應結(jié)束后降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不倒吸入集氣瓶的原因是                                      _。

          (2)用四硫化鈉(Na2S4)固體可替代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反應原理為:2Na2S4+O2+2H2O=8S↓+4NaOH(氫氧化鈉)。

          小資料:四硫化鈉(Na2S4)與氧氣、水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固體硫(S)和易溶于水

          的氫氧化鈉。

          【實驗過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鈉固體加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的水,迅速塞緊橡膠塞,充分振蕩。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1(如圖1所示)。

               圖1           圖2

          ②將該試管插入水中(如圖2所示),拔下橡膠塞,觀察到     ,塞緊橡膠塞。將試管取出,倒轉(zhuǎn)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2。理論上h2∶h1=      。

          ③按照①和②再重復實驗2次。3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根據(jù)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      %(結(jié)果精確到 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根據(jù)下圖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填裝置序號,下同),不選擇裝置E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所選用的收集裝置是E或       。主要的實驗步驟有:①加熱  ②裝藥品并固定

          試管  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⑤停止加熱  ⑥將導管從水

          槽中取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_____________    (用序號表示)。

          (1)酒精燈(2)B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只答一點給分)

           
          (3)2KMnO4    K2MnO4+MnO2+O2↑    C  ③②①④⑥⑤

          32.(5分)32.(5分)某化學小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1)根據(jù)右圖回答問題。

          ①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將紅磷改為木炭,反應結(jié)束后降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

          中的水不倒吸入集氣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四硫化鈉(Na2S4)固體可替代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反應原理為:2Na2S4+O2+2H2O     8S↓+4NaOH(氫氧化鈉)。

          小資料:四硫化鈉(Na2S4)與氧氣、水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固體硫(S)和易溶于水

          的氫氧化鈉。

          【實驗過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鈉固體加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的水,迅速塞緊橡膠塞,充分振蕩。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1(如圖1所示)。

                    

                    圖1           圖2

          ②將該試管插入水中(如圖2所示),拔下橡膠塞,觀察到__________,塞緊橡膠塞。將試管取出,倒轉(zhuǎn)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2。理論上h2h1=     

          ③按照①和②再重復實驗2次。3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根據(jù)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      %(結(jié)果精確到 0.1%)。

          (1)①4P + 5O 2 2P2O5  

          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集氣瓶內(nèi)氣體體積不變,瓶內(nèi)氣體壓強沒有明顯變

            化,所以,當打開止水夾時水不會吸入到集氣瓶中。

          (2)②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變    79∶100(或4∶5)  ③ 20.7

          33.(8分)某興趣小組同學閱讀課外資料得知:很多因素都能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度。于是,

          同學們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度的某種因素。

          【實驗過程】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過氧化氫溶液的質(zhì)量

          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

          MnO2的質(zhì)量

          測量數(shù)據(jù)

          50.0g

          1%

          0.1g

          9 mL

          50.0g

          2%

          0.1g

          16 mL

          50.0g

          4%

          0.1g

          31 mL

          【實驗分析】

          (1)過氧化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格中的“測量數(shù)據(jù)”的指的是:相同時間內(nè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實驗中,測量O2體積的裝置是________(填編號)。

           


          【實驗結(jié)論】

          在相同條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評價】

          (1)甲同學提出在上述實驗中測量______________同樣能得出相同的結(jié)論。

          (2)乙同學提出用右圖裝置進行實驗,通過比較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達到實驗目的。

          【實驗反思】

          除了上述因素會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度外, ___________(寫

          一種)也會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度,你的實驗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