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小剛為比較A、B兩種液體的吸熱本領,組裝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他用完全相同的鐵架臺、石棉網(wǎng)、酒精燈、燒杯、溫度計各兩個進行實驗。
          (1)實驗應控制:兩個燒杯中所裝的A、B兩種液體的初溫相同、       相等。 
          (2)給兩種液體加熱,記錄兩種液體的初溫和末溫,當       相同時,溫度升高較多的液體其比熱容較       
          (3)在實驗過程中,小剛發(fā)現(xiàn)兩液體溫度都升高20℃時,A液體需加熱5min,B液體需加熱10min,則       液體的比熱容較大。

          (1)質(zhì)量 (2)加熱時間、 小  (3)B

          解析試題分析:(1)要研究兩種液體的吸熱本領,應控制兩個燒杯中所裝的A、B兩種液體的初溫相同、質(zhì)量相等;
          (2)給兩種液體加熱,記錄兩種液體的初溫和末溫,當加熱時間相同,也就是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時,溫度升高較多的液體吸熱本領較小,也就是其比熱容較小。
          (3)在實驗過程中,小剛發(fā)現(xiàn)兩液體溫度都升高20℃時,A液體需加熱5min,B液體需加熱10min,說明B吸收的熱量多,則B液體的比熱容較大。
          考點:比熱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溫度越高的物體,放出的熱量越多
          B.-18℃的冰塊由于溫度太低可能沒有內(nèi)能
          C.鐵塊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斥力
          D.內(nèi)陸地區(qū)比沿海地區(qū)晝夜溫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熱容比水的比熱容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下圖(甲)(乙)是課本上的演示實驗.

          (1)圖(甲)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_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圖中小球在____點運動速度最大.
          (2)圖(乙)的實驗通過觀察到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說明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nèi)能會增大.實驗過程中能量的轉(zhuǎn)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在做“比較不同物質(zhì)吸熱能力”的實驗時,使用相同的電加熱器給水和煤油加熱,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表示物質(zhì)吸收熱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同種物質(zhì)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zhì)的___有關。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分)小華分別用如圖所示的兩個完全相同的電加熱器給A、B兩種液體加熱,畫出它們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

          (1)如果A、B兩種液體的質(zhì)量相同,則________液體的比熱容較大;
          (2)如果A、B是同種液體,則________液體的質(zhì)量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為了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小明用兩個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值,并用秒表記錄加熱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物質(zhì)
          質(zhì)量/g
          初始溫度/℃
          加熱時間/min
          最后溫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實驗過程中控制加熱時間相同,通過比較________來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熱能力的差異。
          (2)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________加熱更長的時間,此時水吸收的熱量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3)通過實驗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質(zhì)吸熱能力不同,物質(zhì)的這種特性用________這個物理量來描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為了比較水和煤油比熱容,俊羽同學用兩個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物質(zhì)

          煤油
          體積/ml
          100
          125
          初始溫度/℃
          27
          27
          加熱時間/min
          6
          6
          最后溫度/℃
          45
          63
          (1)實驗過程中俊羽同學測出煤油的最后溫度如圖乙所示,為__________℃;但此數(shù)據(jù)比實際測量值__________(選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正錯誤后,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中。水和煤油的質(zhì)量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熱結(jié)束時,煤油的溫度變化比水的溫度變化__________ (選填“高”或“低”),由此表明,__________(選填“水”或“煤油”)的比熱容較大。(煤油:0.8×103kg/m3)
          (3)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水加熱更長的時間,此時,水吸收的熱量__________(選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熱量。
          (4)從俊羽同學的實驗設計上看,用到的主要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法,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還用這種方法研究過的力學規(guī)律有:__________(舉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小明設計如下實驗步驟:

          A.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分別裝入相等體積的水和煤油;
          B.用兩只相同的溫度計分別測出水和煤油的初溫;
          C.在燒杯中分別放入完全相同的電熱器,加熱相同的時間;
          D.用溫度計分別測出水和煤油的末溫。
          小紅認為:
          (1)步驟A中存在的錯誤是:                   ,應改為:                      。
          (2)步驟C中,加熱時間相同是為了使水和煤油                        。
          (3)步驟B和D是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綜合題

          (6分)某課外興趣小組學習了電磁繼電器以后,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自動保溫控制電路”。
          (1)已知熱得快的功率為800W;水的質(zhì)量為4kg,水的初溫為20℃;若要使最高溫度達到80℃;水需要吸收的熱量是多少?假設加熱效率為80%,則加熱時間是多少?(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
          (2)該溫控電路的原理是接通220V的電源,電磁繼電器常閉觸點,使熱得快通電,給水加熱;當達到一定溫度時,電磁鐵磁性變強吸引銜鐵;警報器響起。當溫度降低時,電磁鐵磁性變?nèi),熱得快又重新開始工作,起到保溫的效果。雙金屬片在電路中的作用相當于   ;當警報響起時,發(fā)光二極管的狀態(tài)是   (發(fā)光/不發(f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