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8分)將32.64g銅與200mL一定濃度的硝酸反應(yīng),銅完全溶解產(chǎn)生的混合氣體在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請回答:
          (1)NO的體積為       L,NO2的體積為         L(各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2)待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釋放后,向溶液加入VmL a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轉(zhuǎn)化成沉淀,則原硝酸溶液的濃度為          mol/L。
          (3)欲使銅與硝酸反應(yīng)生成的氣體在NaOH溶液中全部轉(zhuǎn)化為NaNO3,至少需要30%的雙氧水          g。

          (1)5.8    5.4  (2)   (3)57.8

          解析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將32.64g銅與150mL一定濃度的硝酸反應(yīng),銅完全溶解后,產(chǎn)生的NO和NO2混合氣體在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假定反應(yīng)前后溶液體積不變,也不考慮N2O4的存在.)試計算:
          (1)反應(yīng)后,溶液中硝酸銅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多少?
          (2)混合氣體中NO的體積為多少?
          (3)若將混合氣體經(jīng)水洗后,體積變?yōu)槎嗌伲?/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將32.64g銅與140mL一定濃度的硝酸反應(yīng),銅完全溶解,產(chǎn)生的NO和NO2混合氣體在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請回答:
          (1)NO的體積為
          5.8
          5.8
          L,NO2的體積為
          5.4
          5.4
          L.
          (2)將產(chǎn)生的氣體全全釋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轉(zhuǎn)化為沉淀,則原硝酸溶液的濃度為
          aV×10-3+0.5
          0.14
          aV×10-3+0.5
          0.14
          mol?L-1
          (3)若銅與硝酸剛好反應(yīng)完全,則原硝酸溶液的濃度為
          10.86
          10.86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同學(xué)釆用如圖Ⅰ所示裝置驗證銅與稀硝酸的反應(yīng),并用排水法收集NO氣體

          (1)寫出試管內(nèi)溶液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2)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試管內(nèi)的溶液呈
          色;收集氣體的試管內(nèi)的氣體呈

          (3)乙同學(xué)認(rèn)為甲雖然收集到的氣體是一氧化氮,但并不能說明反應(yīng)中一定生成一氧化氮.他的理由是
          在銅和稀硝酸反應(yīng)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紅棕色氣體
          在銅和稀硝酸反應(yīng)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紅棕色氣體
          在銅和稀硝酸反應(yīng)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紅棕色氣體
          在銅和稀硝酸反應(yīng)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紅棕色氣體

          有關(guān)化學(xué)方程式為:
          2NO+O2=2NO2
          2NO+O2=2NO2

          (4)丙同學(xué)釆用如圖Ⅱ所示裝置進(jìn)行實驗,證明了銅與稀硝酸反應(yīng)生成一氧化氮.該同學(xué)的步驟如下表所示,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guān)問題.
          實驗步驟 問題
          1從U型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滿U型管右端 ∥/
          2用附有銅絲的膠塞塞住U型管右端,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是
          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右邊溶液逐漸變成綠色
          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右邊溶液逐漸變成綠色
          3待反應(yīng)停止后打開膠塞,觀察實驗現(xiàn)象 現(xiàn)象是
          無色氣體與空氣接觸后立即變成紅棕色
          無色氣體與空氣接觸后立即變成紅棕色
          (5)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丙同學(xué)的實驗存在的缺陷是
          將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氣中會污染環(huán)境
          將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氣中會污染環(huán)境

          (6)丁同學(xué)用圖Ⅲ所示裝置代替圖Ⅱ中U型管右端的附有銅絲的膠塞進(jìn)行實驗,待反應(yīng)停止后將一氧化氮氣體排入分液漏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與丙同學(xué)實驗的第
          3
          3
          步驟的相同.丁同學(xué)要將一氧化氮氣體排入分液漏斗中應(yīng)進(jìn)行的正確操作是①
          打開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打開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慢慢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
          慢慢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
          待液面與膠塞接觸時立即關(guān)閉活塞
          待液面與膠塞接觸時立即關(guān)閉活塞

          (7)實驗結(jié)束后丁同學(xué)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適量水并充分振蕩,試寫出發(fā)生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方程式
          3NO2+H2O=2 HNO3+NO
          3NO2+H2O=2 HNO3+NO

          (8)若將32.64g銅與140mL一定濃度的硝酸反應(yīng),銅完全溶解,產(chǎn)生的NO和NO2混合氣體在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不考慮NO2的反應(yīng)),試回答:
          ①若銅與硝剛好反應(yīng)完全,則原硝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10.86mol﹒L-1
          10.86mol﹒L-1

          ②將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釋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 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轉(zhuǎn)化為沉淀,則原硝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10-3a﹒V +0.5
           0.14 
          mol/L
          10-3a﹒V +0.5
           0.14 
          mol/L

          ③已知NO和NO2的混合氣與足量氧氣混合后能被水完全吸收成硝酸,則要使上述11.2L氣體完全被水吸收成硝酸,理論上需消耗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的氧氣
          5.71
          5.71
          升.(保留兩位小數(shù));解題過程:
          設(shè)生成的一氧化氮為xmol,二氧化氮為ymol.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濃)=Cu(NO3 2+2NO2↑+2H2O
          1 2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組為
          x+y=0.5
          1.5xmol+
          1
          2
            y=0.51               

          所以
          x=0.26
          y=0.24

          即一氧化氮為0.26mol,二氧化氮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氣0.195mol+0.06mol=0.255mol,體積為0.255mol×22.4L/mol=5.71L
          設(shè)生成的一氧化氮為xmol,二氧化氮為ymol.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濃)=Cu(NO3 2+2NO2↑+2H2O
          1 2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組為
          x+y=0.5
          1.5xmol+
          1
          2
            y=0.51               

          所以
          x=0.26
          y=0.24

          即一氧化氮為0.26mol,二氧化氮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氣0.195mol+0.06mol=0.255mol,體積為0.255mol×22.4L/mol=5.71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硝酸是常見的三大強(qiáng)酸之一,在化學(xué)研究和化工生產(chǎn)中有著廣泛應(yīng)用,常用于制備硝酸鹽、染料、肥料、醫(yī)藥中間體、烈性炸藥等.硝酸鹽多用于焰火、試劑、圖象處理行業(yè).
          (1)某金屬M的硝酸鹽受熱時按下式分解:2MNO3
          2M+2NO2↑+O2↑,加熱3.40gMNO3,生成NO2和O2折算成標(biāo)準(zhǔn)狀況時的總體積為672mL.由此可以計算出M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
          108
          108

          (2)將32.64g銅與140mL 一定濃度的硝酸反應(yīng),銅完全溶解產(chǎn)生的NO和NO2混合氣體折算成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其中NO的體積為
          5.82L
          5.82L

          (3)現(xiàn)有Cu、Cu2O和CuO組成的混合物,某研究性學(xué)習(xí)小組為了探究其組成情況,加入100mL0.6mol/L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時收集到224mLNO氣體(標(biāo)準(zhǔn)狀況).則產(chǎn)物中硝酸銅的物質(zhì)的量為
          0.025mol
          0.025mol
          .如原混合物中有0.0lmolCu,則其中Cu2O與CuO的質(zhì)量比為
          9:5
          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2014屆江西省高一下學(xué)期第二次月考化學(xué)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8分)將32.64g銅與200mL一定濃度的硝酸反應(yīng),銅完全溶解產(chǎn)生的混合氣體在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請回答:

          (1)NO的體積為        L,NO2的體積為          L(各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2)待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釋放后,向溶液加入VmL a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轉(zhuǎn)化成沉淀,則原硝酸溶液的濃度為           mol/L。

          (3)欲使銅與硝酸反應(yīng)生成的氣體在NaOH溶液中全部轉(zhuǎn)化為NaNO3,至少需要30%的雙氧水           g。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