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生物地理
數學英語已回答習題未回答習題題目匯總試卷匯總
【題目】下列有關分散系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偽本質特征是膠體粒子的直徑大小在1nm~100nm之間
B.區(qū)別Fe(OH)3膠體和FeCl3溶液可利用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
C.溶液很穩(wěn)定,膠體、懸濁液和乳濁液均不穩(wěn)定
D.溶液、膠體的分散質的粒子能透過濾紙,懸濁液的分散質的粒子不能透過濾紙
【答案】C
【解析】
A.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偽本質特征是膠體粒子的直徑大小在1nm~100nm之間,故A正確;
B.區(qū)別Fe(OH)3膠體和FeCl3溶液可利用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故B正確;
C.膠體也是均一穩(wěn)定的,故C錯誤;
D.溶液、膠體的分散質的粒子能透過濾紙,懸濁液的分散質的粒子不能透過濾紙,故D正確;
故答案選C。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與乙烯所含碳、氫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但與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異構體的是
A. 環(huán)丙烷B. 乙烷C. 甲烷D. CH3CH=CH2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構成原電池正極和負極的材料必須是金屬
B. 在原電池中,電子流出的一極是負極,該電極被還原
C. 實驗室欲快速制取氫氣,可利用粗鋅與稀硫酸反應
D. 原電池可以把物質內部的能量全部轉化為電能
【題目】從一杯蔗糖溶液的上部取一些溶液,測定它的密度為a g·cm-3,再從下部取一些溶液,測定它的密度數值應為
A.大于aB.小于aC.等于aD.無法確定
【題目】下列反應中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A. 鋁粉與氧化鐵反應B. 鋅片與稀硫酸反應
C. 氯化銨晶體與氫氧化鋇晶體反應D. 鈉與冷水反應
【題目】實驗室可用NaNO2+NH4Cl=NaCl+N2↑+2H2O制備N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NaNO2發(fā)生氧化反應
B. NH4Cl中的氮元素被還原
C. N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D. 每生成1mol N2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6mol
【題目】(多選)某反應的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圖中E1表示正反應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應的活化能).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為吸熱反應B.催化劑能改變反應的焓變C.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D.逆反應的活化能大于正反應的活化能
【題目】將2.3g鈉投入到97.8g水中,反應完畢后,得到100mL的溶液.求:(1)產生氫氣在標況下的體積 .(2)所得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3)所得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4)在K2Cr2O7+14HCl═2KCl+3Cl2↑+7H2O+2CrCl3的反應中,有0.3mol電子轉移時生成Cl2的體積為(標準狀況),被氧化的HCl的物質的量為 .
【題目】甲醇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一定條件下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 (g)CH3OH(g)△H=a kJmol﹣1 . 向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CO和4mol H2 , 測得不同溫度下容器內氣體總物質的量隨時間(min)的變化關系如圖中Ⅰ、Ⅱ、Ⅲ曲線所示: (1)能判斷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填字母).A.c(CO)與c(H2)的比值保持不變B.容器中氣體壓強保持不變C.容器中氣體密度保持不變D.單位時間內有1molCO消耗的同時有1mol CH3OH生成E.v正(H2)=2v逆(CH3OH)(2)①Ⅱ和Ⅰ相比,Ⅱ改變的反應條件是 . ②反應Ⅲ在9min時達到平衡,比較反應Ⅰ的溫度(T1)和反應Ⅲ的溫度(T3)的高低:T1T3(填“>”“<”“=”),此正反應是反應(填“放熱或吸熱”).(3)①反應Ⅰ在6min時達到平衡,從反應開始到達到平衡時v (CH3OH)=mol/(Lmin). ②反應Ⅱ在2min時達到平衡,計算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K= . 在體積和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在上述反應達到平衡Ⅱ時,再往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3mol CH3OH后,平衡將向(填“正反應、逆反應和不移動”),原因是 .
百度致信 - 練習冊列表 - 試題列表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