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法分離的是 (  )

          A.果糖與乙醚B.苯和溴苯C.葡萄糖和乙醚混合液D.葡萄糖與果糖混合液

          【答案】C

          【解析】

          能夠用分液法分離的物質為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據(jù)此分析解答。

          A.果糖易溶于乙醚,不分層,不能用分液法分離,故A錯誤;

          B.溴苯易溶于苯,不分層,不能用分液法分離,故B錯誤;

          C.葡萄糖難溶于乙醚,混合液分層,能用分液法分離,故C正確;

          D.葡萄糖與果糖互溶,混合液不分層,不能用分液法分離,故D錯誤;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硫酸亞鐵銨[(NH4)2Fe(SO4)2]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Na+、Fe3+、K+、ClO都可在該物質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B. 該物質可以用于氧化還原滴定測定K2Cr2O7含量

          C. 向0.1mol/L該物質的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質的量與加入NaOH溶液體積的關系如右圖所示

          D. 向該物質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Fe2++2SO42-+2Ba2++2OH-=2BaSO4↓+Fe(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太陽能的開發(fā)與利用是能源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由CO2制取C的太陽能工藝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分解1molFe3O4轉移電子數(shù)為2NA

          B. 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H1+△H2=0

          C. FeO在CO2轉化為C的過程中的作用是催化劑

          D. 該工藝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檢驗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實驗步驟、操作和順序正確的是(

          加入AgNO3溶液加入NaOH溶液加入適量HNO3加熱煮沸一段時間冷卻

          A.②④⑤③①B.①②④C.②④①D.②④⑤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氧化物、酸、堿分類順序排列,其中正確的是

          A. 氧氣、干冰、硫酸、燒堿 B. 碘酒、冰、鹽酸、燒堿

          C. 氫氣、二氧化硫、硝酸、純堿 D. 銅、硫酸鈉、醋酸、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列反應的方程式:①2Fe32I-=2Fe2I2;②Br22Fe2=2Br2Fe3,可判斷各物質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A.Fe3Br2、I2B.Fe3、I2、Br2

          C.Br2、Fe3、I2D.Br2、I2、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反應3NO2H2O=2HNO3NO中,若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O2只是氧化劑B.H2O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C.NO2只是還原劑D.每生成1mol NO,轉移1 NA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興趣小組對SO2與新制Cu(OH)2懸濁液的反應進行探究,實驗如下:

          裝置

          序號

          試管中的藥品

          現(xiàn)象

          持續(xù)通入

          實驗Ⅰ

          1.5 mL1 mol/L CuSO4溶液和3.5 mL 1mol/L NaOH溶液混合

          開始時有磚紅色沉淀出現(xiàn),一段時間后,磚紅色沉淀消失,靜置,試管底部有少量紫紅色固體,溶液呈綠色

          實驗Ⅱ

          1.5 mL1 mol/L CuCl2溶液和3.5 mL 1 mol/L NaOH溶液混合

          開始時有黃色沉淀出現(xiàn),一段時間后,黃色沉淀消失,靜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綠色

          (1)制取新制Cu(OH)2懸濁液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學重新用實驗II的方法制備新制Cu(OH)2懸濁液,過濾,用蒸餾水洗滌干凈。向洗凈后的Cu(OH)2中加入5 mL蒸餾水,再持續(xù)通入SO2氣體,現(xiàn)象與實驗I相同,此步實驗證明:__________________,檢驗Cu(OH)2洗滌干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學們對白色沉淀的成分繼續(xù)進行探究。查閱資料如下:CuCl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能溶于濃鹽酸。它與氨水反應生成Cu(NH3)2+,在空氣中會立即被氧化成含有藍色Cu(NH3)42+溶液。

          ①甲同學向洗滌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水,得到藍色溶液,此過程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Cl+2NH3·H2O

          =Cu(NH3)2++Cl-+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學用另一種方法證明了該白色沉淀為CuCl,參考如下實驗方案填寫表格:

          填寫下表空格:

          試劑1

          _________________

          試劑2

          蒸餾水

          現(xiàn)象1

          _________________

          現(xiàn)象2

          _________________

          ③寫出實驗II中由Cu(OH)2生成白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學通過實驗證明:實驗Ⅰ中觀察到的磚紅色沉淀是Cu2O。完成合理的實驗方案:取少量Cu2O固體于試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磚紅色沉淀是Cu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是有關SO2、Cl2的性質實驗。

          (1)某小組設計如圖所示的裝置圖(圖中夾持和加熱裝置略去),分別研究SO2Cl2的性質。

          ①若從左端分別通入SO2Cl2,裝置A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若裝置D中裝的是V2O5(催化劑)。通入SO2時,打開K通入適量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2通入B中,溶液顏色褪去,則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將足量的SO2通入一支裝有氯化鋇溶液的試管,未見沉淀生成,若向該試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_(填字母),能產生白色沉淀。

          A.氨水 B.稀鹽酸 C.硝酸鉀溶液 D.氯化鈉溶液

          (3)若從左端通入Cl2,寫出Cl2與裝置E中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科研單位利用電化學原理用SO2來制備硫酸,裝置如圖。含有某種催化劑,電極為多孔的材料,能吸附氣體,同時也能使氣體與電解質溶液充分接觸。通入SO2的電極為____極,其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電池的總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