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8分)測定有機物中碳和氫的質量分數(shù),常用燃燒分析法,用氧化銅為催化劑,在750℃左右使有機物在氧氣流中全部氧化成CO2和H2O;分別用裝有固體NaOH和Mg(ClO4)2的吸收管吸收CO2和H2O。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利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純凈干燥的乙烯,并測定乙烯分子中碳、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甲為燃燒管,當乙烯和氧氣通過時,由于催化劑的存在而不會發(fā)生爆炸,乙烯被氧化成CO2和H2O。請回答下列問題:

          (1)整套裝置的連接順序(按氣流方向從左到右填寫儀器的接口字母):

          (不考慮吸收空氣的CO2或H2O)

          A接▲   , __接______,_____接  ▲  ,   ▲  ▲   ,   ▲   接J…

          (2)燒瓶中的試劑是濃硫酸和酒精,濃硫酸的作用是:    ▲                 ;

          (3)實驗時應使燒瓶中溶液的溫度迅速升至170℃,原因是  ▲                  ;

          (4)乙裝置的作用是      ▲      ,丙裝置的作用是      ▲                  ;

          (5)若實驗前后,丁增重ag、戊增重bg,則測得乙烯分子中C、H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

               ▲          

          (6)若測得的比值偏高,導致這種誤差的可能的原因是   ▲          ;

          A.乙烯中混有少量的CO               B.乙烯進入燃燒管時,含有少量的水蒸氣

          C.乙烯中混有少量的乙醚(C2H5OC2H5) D.乙烯進入燃燒管時,含有少量的CO2

          (7)若仍用此裝置測定某烴A的化學式。經(jīng)測定:丁增重4.5g、戊增重8.8g,

          則A的分子式為  ▲        ;

           (8分,每空1分)

          ⑴D  E   B  C (或C B  ) F  G  H   I(或I H )

          ⑵催化劑、脫水劑             ⑶防止副反應(生成乙醚 )

          ⑷干燥乙烯、       凈化乙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CO2、SO2等雜質氣體)

          ⑸9b:44a  、剩粒模ǎ粒木x得1分,否則不得分)⑺C10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測定有機物中碳和氫的質量分數(shù),常用燃燒分析法,在750°C左右使有機物在氧氣流中全部氧化成CO2和H2O;分別用裝有固體NaOH和Mg(ClO42的吸收管吸收CO2和H2O.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取純凈的乙烯,并測定乙烯分子中碳、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甲為燃燒管,當乙烯和氧氣通過時,由于催化劑的存在而不會發(fā)生爆炸,乙烯被氧化成CO2和H2O.請回答下列問題:精英家教網(wǎng)
          (1)已知整套裝置的連接順序(按氣流方向從左到右填寫儀器的接口字母):A接D,E接B,C接F,G接H,I接J…則丙裝置的作用
           
          .丁裝置的作用
           
          甲裝置中CuO的作用是
           

          (2)燒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實驗時應使燒瓶中溶液的溫度迅速升至170°C,原因是
           
          ;
          (4)若測得的比值偏高,導致這種誤差的可能的原因是
           

          A.乙烯中混有少量的乙醚(C2H5OC2H5
          B.乙烯進入燃燒管時,含有少量的水蒸氣
          C.乙烯中混有少量的CO
          D.乙烯進入燃燒管時,含有少量的CO2
          (5)若準確稱取0.90g樣品(只含C、H、O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經(jīng)充分燃燒后,戊質量增加1.32g,丁質量增加0.54g,則該有機物的最簡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知識精講與能力訓練  高三化學 題型:022

          測定有機物中碳和氫的質量分數(shù)最常用的方法是燃燒分析法.某實驗工作者將3.2g氣體樣品放在氧氣流中充分燃燒,將燃燒后的產(chǎn)物依次通過無水CaCl2和堿石灰,結果無水CaCl2增重7.2g,堿石灰增重8.8g.

          (1)該有機物中碳的質量分數(shù)是________,氫的質量分數(shù)是________.

          (2)實驗測知,在標準狀況下,0.5g該氣體占體積700mL,則這種烴的式量是________.

          (3)該有機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電子式是________,結構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同步題 題型:實驗題

          測定有機物中碳和氫的質量分數(shù),常用的方法是燃燒分析法,用氧化銅作催化劑,在750℃左右使有機物在氧氣流中全部氧化成CO2和H2O,分別用裝有固體NaOH和固體Mg(ClO4)2(高氯酸鎂)的吸收管吸收CO2和H2O。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用下列裝置制取乙烯,并測定乙烯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shù)比,甲為燃燒管,當乙烯和氧氣通過時,由于催化劑 的存在而不會發(fā)生爆炸,乙烯將被氧化成CO2和H2O。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整套裝置的連接順序(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用字母填寫): 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 _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
          (2)燒瓶中的試劑是濃硫酸和酒精,其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在燒瓶中還要加少量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
          (3)實驗時應使燒瓶中溶液溫度迅速升至170℃,原因是_______。實驗結束時,燒瓶 中有黑色物質生成,其原因是____。
          (4)乙、丙裝置中的作用分別是:乙____; 丙____。
          (5)若實驗前后,丁增重ag,戊增重bg,則測得乙烯分子中C、 H原子個數(shù)比為____。
          (6)若測得C /H值偏高,導致這種誤差的可能原因是 (     )。
          A.乙烯中混有少量乙醚(C2H5OC2H5)
          B.乙烯進入燃燒管時,仍含有少量水蒸氣
          C.乙烯中混有少量CO
          D.乙烯進入燃燒管時,仍含有少量CO2
          (7)若仍用上述裝置測定某烴A的化學式,經(jīng)測定丁增重 4.5g,戊增重8.8g,則A的最簡式為____,若要確定A的 化學式,是否還需要測其他數(shù)據(jù)(若需要,說明還需測定哪些 數(shù)據(jù);若不需要,說明其原因)?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常用燃燒分析法來測定有機物中碳和氫的質量分數(shù),這種方法是用氧化銅作催化劑,在750 ℃時,用氧氣流將樣品氧化成CO2和H2O,再根據(jù)CO2和H2O的質量求出有機物中碳和氫的質量分數(shù),F(xiàn)用下列各儀器裝置來確定乙炔分子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比(Ⅰ、Ⅱ、Ⅲ、Ⅴ中有關物質均足量)。

          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產(chǎn)生的氣體由左向右流向,各裝置導管的連接順序是:G接E、F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

          (2)裝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裝置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裝置Ⅳ中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Ⅴ中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前稱得Ⅰ、Ⅱ兩裝置的質量分別為m1 g和n1 g,實驗完畢,稱得Ⅰ、Ⅱ兩裝置的質量分別變?yōu)閙2 g和n2 g,則乙炔分子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___________(列出算式)。經(jīng)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測得的結果與理論值存在一定偏差,你認為原因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