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各選項中的兩個反應,可用同一個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選項 Ⅰ Ⅱ
A Ba(OH)2溶液與過量NaHCO3溶液混合 NaOH溶液與過量NaHCO3溶液混合
B 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中 過量SO2通入Ba(OH)2溶液中
C BaCl2溶液與Na2SO3溶液混合 Ba(OH)2溶液與H2SO3溶液混合
D 少量氨水滴入AlCl3溶液中 少量AlCl3溶液滴入氨水中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 瓶中盛有適量濃H2SO4,從A口進氣來干燥NH3
B. 從B口進氣,用排空氣法收集CO2
C. 瓶中盛滿水,從B口進氣,用排水法收集NO2
D. 瓶中裝滿水,A口連接導管并伸入量筒中,從B口進氣,用排水法測量生成H2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化學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常用作棉、麻、紙張和食品的漂白
B. 氫氧化鐵溶膠、水玻璃、淀粉溶液、PM2.5微粒均具有丁達爾效應
C. “地溝油”經過加工處理后,可以用來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D. 汽車尾氣污染物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燒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取一定量的鐵、銅混合物粉末,平均分成五等份,分別向每一份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實驗中收集到的NO氣體(稀硝酸的唯一還原產物)的體積及所得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如下(所有氣體的體積均在標況下測定)
實驗序號 | 1 | 2 | 3 | 4 | 5 |
HNO3溶液的體積(mL)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剩余固體質量(g) | 17.2 | 8 | 0 | 0 | 0 |
氣體體積(L) | 2.24 | 4.48 | 6.72 | 7.84 | 7.84 |
(1)該實驗中所用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2)第一次實驗后剩余固體為 ,第二次實驗剩余固體為 (均填寫化學式)
(3)求實驗中每次所取混合物中銅的質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100℃時,將0.40mol的二氧化氮氣體充入2L真空的密閉容器中,每隔一段時間就對該容器內的物質進行分析,得到數據如表所示:
時間(s) | 0 | 20 | 40 | 60 | 80 |
n(NO2)/mol | 0.40 | n1 | 0.26 | n3 | n4 |
n(N2O4)/mol | 0.00 | 0.05 | n2 | 0.08 | 0.08 |
(1)在上述條件下,從反應開始直至20s時,二氧化氮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mol•L﹣1•s﹣1.
(2)n3 n4(填“>”、“<”或“=”),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 (保留小數點后一位).
(3)若在相同情況下,最初向該容器中充入的是四氧化二氮氣體,要達到上述同樣的平衡狀態(tài),四氧化二氮的起始濃度是 mol•L﹣1,假設在80s時達到平衡,請在如圖中畫出并標明該條件下此反應中N2O4和NO2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4)達到平衡后,如升高溫度,氣體顏色會變深,則升高溫度后,反應2NO2(g)⇌Ν2O4(g)的平衡常數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5)達到平衡后,如向該密閉容器中再充入0.32mol氦氣,并把容器體積擴大為4L,則平衡將 (填“向左移動”、“向右移動”或“不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有機物A是常用的食用油抗氧化劑,分子式為C10H12O5,可發(fā)生如下轉化:
已知B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0,分子中只含一個甲基.C的結構可表示為: (其中:﹣X、﹣Y均為官能團).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系統(tǒng)命名法,B的名稱為 .
(2)官能團﹣X的名稱為 ,高聚物E的鏈節(jié)為 .
(3)A的結構簡式為 .
(4)反應⑤的化學方程式為 .
(5)C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寫出其中2種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寫出上述3個結構簡式中的任意2個即可) .
i.含有苯環(huán) ii.能發(fā)生銀鏡反應 iii.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6)從分子結構上看,A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填序號).
a.含有苯環(huán) b.含有羰基 c.含有酚羥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實驗室用銅制取硫酸銅,將適量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銅粉與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熱使之反應完全,通過蒸發(fā)、結晶得到硫酸銅晶體.
(1)為了節(jié)約原料,硫酸和硝酸的物質的量之比最佳為 ;為了吸收該反應中產生的尾氣,請選擇下列中合適的裝置 .
(2)為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如下設計:
第一組:以空氣為氧化劑法
方案1:以空氣為氧化劑.將銅粉在儀器B中反復灼燒,使銅與空氣充分反應生成氧化銅,再將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
方案2:將空氣或氧氣直接通入到銅粉與稀硫酸的混合物中,發(fā)現在常溫下幾乎不反應.向反應液中加少量FeSO4,即發(fā)生反應,生成硫酸銅.反應完全后,加物質甲調節(jié)pH,鐵元素全部沉淀(一般認為鐵離子的濃度下降到10﹣5mol•L﹣1,就認為沉淀完全),然后過濾、濃縮、結晶.
已知:Ksp≈10﹣22,Ksp≈10﹣16,Ksp≈10﹣38
請回答下列問題:
如開始加入的銅粉為3.2g,最后所得溶液為500mL,溶液中含有鐵元素0.005mol.
①方案1中的B儀器名稱是 .
②為了使鐵元素全部沉淀,應調節(jié)pH至少為 .
③方案2中甲物質可選用的是 .
A、CaO B、NaOH C、CuCO3 D、Cu2(OH)2CO3 E、Fe2(SO4)3
④反應中加入少量FeSO4可加速銅的氧化,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其原因 .
第二組:過氧化氫為氧化劑法
將3.2g銅絲放到45mL 1.5mol•L﹣1的稀硫酸中,控溫在50℃.加入18mL 10%的H2O2,反應0.5h,升溫到60℃,持續(xù)反應1h后,過濾、蒸發(fā)濃縮、減壓抽濾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10.5g.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⑤反應時溫度控制在50℃~60℃不宜過高的原因是 ,
⑥本實驗CuSO4•5H2O的產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甲、乙、丙、丁是4種短周期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中甲和丙、乙和丁分別是同主族元素,又知乙、丁兩元素的原子核中質子數之和是甲、丙兩元素的原子核中質子數之和的2倍,甲元素的一種核素核內無中子.
(1)丙、丁組成的常見化合物,其水溶液呈堿性,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寫出兩種均含甲、乙、丙、丁四種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間發(fā)生反應,且生成氣體的離子方程式 .
(2)丁的單質能跟丙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濃溶液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的兩種正鹽的水溶液均呈堿性,寫出該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甲、乙、丁可形成A、B兩種微粒,它們均為﹣1價雙原子陰離子,且A有18個電子,B有10個電子,則A與B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4.0g丁單質在足量的乙單質中完全燃燒放出37.0kJ熱量,寫出其熱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 | “硝基苯制備”實驗中,將溫度計插入水浴,但水銀球不能與燒杯底部和燒杯壁接觸 |
| B. | 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盛有酸性KMnO4溶液、濃硫酸的洗氣瓶 |
| C. | 選擇合適的試劑,用圖乙所示裝置可分別制取并收集少量CO2和O2 |
| D. | 實驗室用圖甲所示的裝置制取少量氨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