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8 分)中國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是傳統(tǒng)觀賞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進行無性繁殖,因而品種稀少。 為了探究中國水仙只開花不結實的原因,有研究者開展了染色體核型分析實驗,先制作了臨時裝片進行鏡檢、拍照,再對照片中的染色體進行計數、歸類、排列,主要步驟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選取新生根尖作為實驗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
(2)實驗過程中用1mol·L-1HCl 解離的目的是 。
(3)該實驗采用卡寶品紅作為染色劑,與卡寶品紅具有相似作用的試劑有 (填序號)。
①雙縮脲試劑 ②醋酸洋紅液 ③龍膽紫溶液 ④秋水仙素溶液
(4)鏡檢時,應不斷移動裝片,以尋找處于 期且染色體 的細胞進行拍照。
(5)由右上圖核型分析結果,得出推論:中國水仙只開花不結實的原因是 。
(6)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推論,可以優(yōu)先選用 (填序號)作為實驗材料進行顯微觀察。
①花萼 ②花瓣 ③ 雌蕊 ④ 花藥 ⑤ 花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將培育的異源多倍體的抗葉銹病基因轉移到普通小麥中,育成了抗葉銹病的小麥,育種過程見圖。圖中A、B、C、D表示4個不同的染色體組,每組有7條染色體,C染色體組中含攜帶抗病基因的染色體。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異源多倍體是由兩種植物AABB與CC遠源雜交形成的后代,經_______方法培育而成。
(2)雜交后代①染色體組的組成為__________,進行減數分裂時形成14個四分體,體細胞中含有______條染色體。
(3)雜交后代②中C組的染色體減數分裂時易丟失,這是因為減數分裂時這些染色體_________。
(4)為使雜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穩(wěn)定遺傳,常用射線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體片段轉接到小麥染色體上,這種變異稱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普通小麥的形成過程示意圖。 請根據圖示材料分析并回答以下問題:
(1)二倍體的一粒小麥和二倍體的山羊草雜交產生甲。甲的體細胞中含有________個染色體組。由于甲的體細胞中無______,所以用不育。
(2)自然界中不育的甲成為可育的丙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假如從播種到收獲種子需1年時間,且所有的有性雜交都從播種開始。理論上從一粒小麥和山羊草開始到產生普通小麥的幼苗至少需___________年時間。
(4)從圖示過程看,自然界形成普通小麥的遺傳學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科研小組研究低鉀脅迫對水稻苗期生長的影響時,以耐低鉀基因型水稻N18和N19為實 驗組。普通水稻N27為對照組進行實驗。將長勢一致的上述幼苗移栽到K+濃度為低鉀(K0)和正常鉀(K1) 2個水平的溶液中進行培養(yǎng),并測定幼苗體內各種激素含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推斷或敘述錯誤的是( )
A. 實驗中各基因型水稻的ABA含量均為正常鉀條件下低于低鉀條件下
B. 耐低鉀水稻對低鉀脅迫的反應可能是吸收、運輸鉀能力強或鉀利用率高
C. 低鉀脅迫下耐低鉀水稻植株中IAA,ZR和GA1含量都顯著低于N27
D. 水稻耐低鉀與其植物激素水平或激素間比例有關,進而影響其生理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洋蔥(2n=16)為二倍體植物。為比較不同處理方法對洋蔥根尖細胞分裂指數(即視野內分裂期細胞數占細胞總數的百分比)的影響,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洋蔥的老根去除,經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將洋蔥分組同時轉入質量分數為0. 01%、0. 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別培養(yǎng)24 h、36 h、
48 h;秋水仙素處理停止后再轉入清水中分別培養(yǎng)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無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勻)固定8h,然后將根尖浸泡在1 mol/L鹽酸溶液中5~8 min。
④將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一品紅試劑染色。
⑥制片、鏡檢;計數、拍照。
實驗結果:不同方法處理后的細胞分裂指數(%)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處理 | 清水培養(yǎng)時間(h) | ||||
質量分數(%) | 時間(h) | 0 | 12 | 24 | 36 |
0. 0l[ | 24 | 10. 71 | 13. 68 | 14. 19 | 14. 46 |
36 | 9. 94 | 11. 99 | 13. 59 | 13. 62 | |
48 | 7. 98 | 10. 06 | 12. 22 | 11. 97 | |
0.1 | 24 | 7. 74 | 9. 09 | 11. 07 | 10. 86 |
36 | 6. 12 | 7. 87 | 9. 98 | 9. 81 | |
48 | 5. 97 | 6. 68 | 7. 98 | 8. 56 |
請分析上述實驗,回答有關問題:
(1)步驟③中“將根尖浸泡在1 mol/L鹽酸溶液中”的作用是____。
(2)步驟⑥為了獲得相應的觀察視野,鏡檢時正確的操作方法是_____。
(3)根據所學知識推測,石炭酸一品紅試劑是一種_______性染料。
(4)為了統(tǒng)計數據更加科學,計數時應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5)根據上表結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結論:
①質量分數為_____秋水仙素溶液誘導后的細胞分裂指數較高;
②本實驗的各種處理中,提高細胞分裂指數的最佳方法是______。
(6)右面為一位同學在步驟⑥所拍攝的顯微照片,形成細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獲得玉米多倍體植株,采用以下技術路線。據圖回答:
(1)可用______________對圖中發(fā)芽的種子進行處理。
(2)篩選鑒定多倍體時,剪去幼苗根尖固定后,經過解離、漂洗、染色、制片,觀察_____區(qū)的細胞。若裝片中的細胞均多層重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統(tǒng)計細胞周期各時期的細胞數和細胞染色體數。下表分別為幼苗I中的甲株和幼苗II中的乙株的統(tǒng)計結果。
幼苗 | 計數項目 | 細胞周期 | ||||
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 ||||||
甲株 | 細胞數 細胞染色體數 | x1 | x2 | x3 | x4 | x5 |
/ | / | y | 2y | / | ||
乙株 | 細胞染色體數 | / | / | 2y | 4y | / |
可以利用表中數值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比較甲株細胞周期中的間期與分裂期的時間長短。
(3)依表結果,繪出形成乙株的過程中,誘導處理使染色體數加倍的細胞周期及下一個細胞周期的染色體數變化曲線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長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動物, 近年來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為保護江豚,我國在長江流域選擇封閉河流故道,通過定點定量投喂,進行半自然狀態(tài)人工網箱養(yǎng)殖魚并飼養(yǎng)江豚。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江豚與魚類一樣有早晚攝食規(guī)律。下圖示意長江的一段封閉河流故道(江豚研究地)。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③區(qū)域江豚夏季清晨活動頻繁,主要是由于
A. 覓食活動B. 避免陽光照射C. 水溫適宜D. 躲避人類干擾
【2】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人工池內飼養(yǎng)江豚,江豚的呼吸間隔時間比半自然狀態(tài)短。因為人工池
A. 水淺光照足B. 水淺空間小
C. 江豚生存適應性弱D. 受人類活動影響多
【3】推測江豚活動最集中的區(qū)域是
A. ①A區(qū)域B. ②區(qū)域C. ④區(qū)域D. ⑤區(qū)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課題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圖A、圖B所示實驗:探究單側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長素轉移了,還是將生長素分解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由圖A可知單側光將生長素分解,從而引起胚芽鞘彎曲
B. 如果胚芽鞘的長度關系為c<a=b=d,則單側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長素轉移了
C. 如果胚芽鞘的長度關系為c<a=b<d,則說明單側光將生長素分解了
D. 胚芽鞘尖端對胚芽鞘彎曲起關鍵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一個某二倍體動物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如果該細胞來自雌性動物,則它最終產生的具有生理功能的卵細胞有兩種類型
B.如果該細胞來自雄性動物,則它最終產生的精細胞有2種類型
C.該細胞一定發(fā)生了基因重組
D.基因A和a、B和b的分離將在細胞分裂的同一時間發(fā)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健康人一段時間內血糖濃度的變化情況,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糖是人體內某些大分子物質的組成成分,如ATP中含有的糖是脫氧核糖
B.A點后胰島素的作用結果會反過來影響胰島素的分泌
C.B點時體內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進肌糖原分解進而形成血糖
D.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協(xié)同,共同維持血糖含量的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