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478 2486 2492 2496 2502 2504 2508 2514 2516 2522 2528 2532 2534 2538 2544 2546 2552 2556 2558 2562 2564 2568 2570 2572 2573 2574 2576 2577 2578 2580 2582 2586 2588 2592 2594 2598 2604 2606 2612 2616 2618 2622 2628 2634 2636 2642 2646 2648 2654 2658 2664 2672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一個物體同時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大小分別為2N和6N,則物體的合力可能為
- A.
10N
- B.
6N
- C.
2N
- D.
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兩光滑平板OM、ON構成一具有固定夾角θ0=75°的V形槽,一球置于槽內,用θ表示ON板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如圖所示.調節(jié)ON板與水平面之間夾角θ,使球對板ON壓力的大小正好等于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則在下列給出的數值中符合條件的夾角θ值是
- A.
15°
- B.
30°
- C.
45°
- D.
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質量分別為m1、m2、m3、m4的四個物體彼此用輕繩連接,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拉力F1、F2分別水平地加在m1、m4上,如圖所示.求物體系的加速度a和連接m2、m3輕繩的張力F.(F1>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一根輕桿下端與一個半徑為R,重力為G的光滑球相連,桿上段可繞軸O自由轉動,桿長L,桿與球始終在同一直線上,O點還掛有一根系有重物的細繩,如圖所示,重物的重力為G′,則平衡后桿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α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火車做勻減速運動,其前端通過A點時的速度是v,末端恰好停止于A點.則前半列火車通過A點所經歷的時間與后半列火車通過A點所經歷的時間之比是
- A.
1:1
- B.

:1
- C.
(

-1):1
- D.
(

+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兩根重桿OA和OB,由鉸鏈連接,并用鉸鏈懸掛在天花板上,B位于O的正下方,若在B端分別施加圖示方向的力F1、F2、F3和F4,則其中可能使兩桿保持靜止的是
- A.
F1
- B.
F2
- C.
F3
- D.
F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做以下四個實驗時,要用打點計時器的實驗是______.
A.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B.探究彈力與彈簧伸長的關系
C.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D.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2)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圖為一次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紙帶上每相鄰的兩計數點間時間間隔均為t,測得位移SAC=L1,SBD=L2,則物體的加速度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圖甲中螺旋測微器讀數為______mm.圖乙中游標卡尺讀數為______cm.

(2)如圖1所示,小車放在斜面上,車前段拴有不可伸長的細線,跨過固定在泄密那邊緣的小滑輪與重物相連,小車后面與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接(已知細線與斜面平行).起初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離小于小車道滑輪的距離.啟動打點計時器,釋放重物,小車在重物的牽引下,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上運動,重物落地后,小車會繼續(xù)向上運動一段距離.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圖2中a、b、c是小車運動紙帶上的三段,紙帶運動方向如箭頭所示.
①根據所提供紙帶上的數據,計算打c段紙帶時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②打a段紙帶時,小車的加速度是2.5m/s2,請根據加速度的情況,判斷小車運動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現在b段紙帶中對應長度為______的區(qū)域.
③如果 取g=10m/s2,由紙帶數據可推斷出重物與小車的質量比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計時起點開始下落,則下落的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圖象是下圖中的哪個
- A.
- B.
- C.
-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固定的光滑細桿與水平地面成一定傾角θ,在桿上套有一個光滑小環(huán),小環(huán)在沿桿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向上運動.0~2s內拉力的大小為5.0N,2~4s內拉力的大小變?yōu)?.5N,小環(huán)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求:(g取10m/s2)
(1)小環(huán)在加速運動時加速度a的大小.
(2)小環(huán)的質量m.
(3)細桿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夾角θ.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