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修水一中09屆高三第二次段考試卷

          歷史試題

          考生注意:

          1.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荚嚂r間100分

          2.請將各卷答案填在答題卡上。

          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nèi)容:《中國古代史》全冊及《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冊一、二、三章。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公元前五世紀(jì),是歐亞文化發(fā)展的繁榮時期,在東方出現(xiàn)了與亞里斯多德同時代的偉大思想家,創(chuàng)立了后來中國社會核心的思想流派。此人應(yīng)是(    )

          A、老子      B、孫子     C、孔子     D、孟子

          試題詳情

          2.中國農(nóng)耕經(jīng)濟(jì)最早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形成規(guī)模,“南稻北粟”的生產(chǎn)格局最早形成于(    )       A、西周      B、夏朝     C、商朝     D、原始社會

          試題詳情

          3.春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對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    )

          ①商業(yè)和交通運輸業(yè)開始得到重視    ②標(biāo)志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顯著提高 

          ③推動新的生產(chǎn)方式的產(chǎn)生          ④促進(jìn)科學(xué)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試題詳情

          4.下列最能全面體現(xiàn)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的是(    )

          A、各級官吏必須對皇帝絕對效忠    B、政事無論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決

          C、地方必須絕對服從中央          D、皇帝即天子,諸侯王要聽命于皇帝

          試題詳情

          5.張騫出使西域后,中西交通日漸發(fā)達(dá),中國大規(guī)模吸取外來文化,其中主要是(    )

          A、歐洲、羅馬文化  B、埃及、西亞文化  C、中亞、印度文化  D、朝鮮、日本文化

          試題詳情

          6.能夠體現(xiàn)秦漢人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統(tǒng)一王朝的恢弘氣勢的作品是(   )

          試題詳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試題詳情

          7.漢代在中外交流中輸出的主要是(    )

          A、應(yīng)用性技術(shù)    B、農(nóng)作物良種    C、手工業(yè)產(chǎn)品      D、書畫藝術(shù)品

          試題詳情

          8.下列工具中, 解放了人力的是(    )

          A、東漢水排,唐代筒車          B、東漢水排,三國翻車

          C、三國翻車,唐代曲轅犁        D、西漢耬車,唐代筒車

          試題詳情

          9.六朝時期,江南農(nóng)業(yè)的開發(fā)從江東擴(kuò)展到整個長江流域,下列地區(qū)中,屬于這一階段新興的產(chǎn)糧區(qū)的有(    )

          ①洞庭湖流域    ②鄱陽湖流域    ③成都平原    ④三吳地區(qū)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試題詳情

          詩句反映了作者當(dāng)時處于下列表格中的

          哪一時期。

          A、①      B、②      C、③      D、④

           

           

                                                      ①②           ③       ④

          試題詳情

          11.“世人結(jié)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v今然諸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边@首唐詩反映的本質(zhì)問題是(    )

          A、人際關(guān)系的淡漠 B、社會風(fēng)氣的敗壞 C、商品貨幣關(guān)系的發(fā)展 D、價值觀念的更新

          試題詳情

          12.隋唐連接運河和長江的樞紐城市是(    )

          A、登州      B、揚州      C、蘇州      D、杭州

          試題詳情

          13.北宋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的最突出特點是(    )

          A、極力提高皇權(quán)    B、竭力削弱相權(quán)    C、削弱將帥權(quán)力    D、削弱地方勢力

          試題詳情

          14.關(guān)于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歷史特點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國家從分裂割據(jù)、若干民族政權(quán)并立逐漸走向統(tǒng)一  ②商品經(jīng)濟(jì)發(fā)展迅速,封建生產(chǎn)方式逐步向邊疆?dāng)U展  ③對外關(guān)系處于起始階段,并出現(xiàn)迅速發(fā)展勢頭  ④科技發(fā)展迅速,四大發(fā)明最終完成并向世界傳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試題詳情

          15.中國四大發(fā)明中被稱為“為資本主義的到來吹響了號角”(馬克思語)和“水手之友”的發(fā)明是(    )

          A、印刷術(shù)、造紙術(shù)    B、火藥、印刷術(shù)    C、指南針、造紙術(shù)    D、火藥、指南針

          試題詳情

          16.明清時期,加強(qiáng)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科舉制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制度,其具體表現(xiàn)有(    )

          ①考試實行糊名法  ②大興文字獄  ③實行八股取士  ④考試內(nèi)容限定于四書五經(jīng)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試題詳情

          17.1683年,康熙帝命清軍進(jìn)入臺灣,對此事最正確的評價是(    )

          A、消滅了明朝最后的殘余力量  B、撲滅了最后一支反清武裝

          C、實現(xiàn)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    D、抵抗了外來勢力對臺灣的侵略

          試題詳情

           

           

           

           

          《農(nóng)政全書》

           

          試題詳情

          19.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社會經(jīng)濟(jì)的影響包括(    )

          ①東南地區(qū)手工棉紡織業(yè)受到?jīng)_擊  ②打斷了中國資本萌芽進(jìn)程

          ③中國自然經(jīng)濟(jì)逐步解體            ④向中國傳播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試題詳情

          20.在近代諸多條約中,開放的通商口岸位于長江流域的有(    )

          ①《南京條約》 ②《天津條約》  ③《北京條約》  ④《馬關(guān)條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試題詳情

          21.有人說洋務(wù)運動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里的“柳”是指(    )

          A、增強(qiáng)封建統(tǒng)治的力量          B、出現(xiàn)新的經(jīng)濟(jì)因素和階級力量

          C、抑制外國經(jīng)濟(jì)實力的擴(kuò)張      D、引進(jìn)近代科學(xué)技術(shù)

          試題詳情

          22.譚嗣同1896年在《仁學(xué)》一書中說,中國“兩千年來之政,秦政也”。這句的真實意圖是(    )

          A、對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賞                B、肯定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C、說明中國在政治領(lǐng)域相對停滯的特征    D、對維新變法給予理論指導(dǎo)

          試題詳情

          23.戊戌變法、義和團(tuán)運動和辛亥革命這三場偉大的斗爭的相同點是(    )

          A、歷史作用   B、斗爭目標(biāo)    C、進(jìn)行方式    D、興起背景

          試題詳情

          24.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lǐng)中“驅(qū)逐韃虜,恢復(fù)中華”的實質(zhì)是(    )

          A、反對清朝統(tǒng)治      B、反對封建統(tǒng)治    C、反滿興漢    D、反清復(fù)明

          試題詳情

          25.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的一次巨變,同時打開了中國近代化的閘門。這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封建制度,打擊了帝國主義    B、瓦解自然經(jīng)濟(jì),發(fā)展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jì)

          C、推翻了君主專制,促進(jìn)了資本主義發(fā)展  D、結(jié)束了封建制度,傳播了民主政治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試題詳情

              <bdo id="4mwl2"></bdo>

                  試題詳情

                  26.(14分)中國數(shù)千年來一脈相承的儒家文化,對歷史和現(xiàn)實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其創(chuàng)始人孔子成為舉世公認(rèn)的文化名人,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

                  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片。

                  材料一:今天上午,在山東(國際)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會開幕前夕,文

                  博會組委會和中國孔子基金會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向海內(nèi)外正式推出孔子

                  標(biāo)準(zhǔn)雕塑(初稿)。

                  鑒于社會上的孔子像多種多樣、形象不一,甚至還有神化或丑化孔

                  子形象的現(xiàn)象存在,該基金會鄭重征集“孔子像標(biāo)準(zhǔn)設(shè)計方案”,凡有興趣者均可參與。

                  今年1月,中國孔子基金會發(fā)起組織評選制定孔子標(biāo)準(zhǔn)像的消息發(fā)布后,引起了海內(nèi)外的廣泛關(guān)注。在經(jīng)過了宣傳征集、評選研究、制作修改三個階段之后,孔子標(biāo)準(zhǔn)像評選制定工作主體部分順利完成,作為孔子標(biāo)準(zhǔn)像的雕塑初稿今天與世人見面。

                  ­――大眾網(wǎng)濟(jì)南6月13日訊《版本過多,孔子到底長啥樣?孔子標(biāo)準(zhǔn)像6月全球發(fā)布》

                  材料二:仁者,愛人;克已復(fù)禮為仁;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面眾星共之;

                                                                   ――《論語》

                  材料三:中國為什么會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xù)不斷的文明?……促成中國文明的內(nèi)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許是通稱為儒家學(xué)說的道德準(zhǔn)則和文學(xué)、思想方面的文化遺產(chǎn)。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據(jù)此回答:

                  (1)你認(rèn)為制定孔子標(biāo)準(zhǔn)像有何意義?(6分)

                  (2)根據(jù)材料二,結(jié)合所學(xué)知識概述先秦時期中國儒家學(xué)派的主要思想觀點。(4分)

                  (3)漢代儒家學(xué)說的地位有何變化?(2分)

                  (4)對于斯塔夫里阿諾斯的話,你是怎樣理解的?(2分)

                  試題詳情

                  27.(12分)古代兒童啟蒙讀本中有這樣的內(nèi)容:“朝為田舍郎,暮為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dāng)自強(qiáng)!薄疤熳又赜⒑溃恼陆虪柌埽銈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回答:

                  (1)結(jié)合所學(xué)知識回答以上反映了一種什么樣的文化現(xiàn)象?(5分)是由我國古代一種什么著名制度造成的?(1分)

                  (2)這一制度開始實行和被廢除大致在什么時期?(2分)為什么在那一時期能夠?qū)嵭??分)

                  試題詳情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 <sub id="o5kww"></sub>

                   

                   

                   

                   

                   

                   

                   

                  請回答:

                  試題詳情

                  (1)圖1、圖2分別反映了哪兩個時期的政治局面?簡要概括其相似特點。(6分)

                  (2)圖1與圖2相比,中央政府在處理與西藏、臺灣地區(qū)的關(guān)系方面有何不同?(4分)

                  (3)簡述中央政府在處理西藏、臺灣地區(qū)的關(guān)系方面的歷史意義。(2分)

                  試題詳情

                    1.  

                       

                       

                       

                       

                       

                       

                      請在上述圖文啟發(fā)下聯(lián)系歷史,回答問題:

                      (1)具體解釋“已成定局的悲劇”和圖一暗喻的歷史事件及其影響?(4分)

                      (2)圖二描繪的是什么?為什么說上述歷史事件是一場“現(xiàn)代化”運動?(4分)

                      (3)這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現(xiàn)代化’運動”失敗的原因何在?(2分)

                      (4)圖三釋文沒有用“畫上了句號”,而是酌字“畫上了‘休止符’……”這里的深層含義何在?(2分)

                      試題詳情

                      文本框: 學(xué)校:                     姓名:                     班級:                     學(xué)號:修水一中09屆高三第二次段考試卷

                      歷史答題卡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試題詳情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第26題14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2分,第29題12分,共50分)

                      試題詳情

                      26.(14分)

                       

                       

                       

                       

                       

                       

                       

                       

                       

                       

                       

                       

                      試題詳情

                      27.(12分)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8.(12分)

                       

                       

                       

                       

                       

                       

                       

                       

                       

                       

                       

                       

                       

                       

                       

                       

                      試題詳情

                      29.(12分)

                       

                       

                       

                       

                       

                       

                       

                       

                       

                       

                       

                       

                       

                       

                      修水一中09屆高三第二次段考?xì)v史答案

                      1――5  CDBBC      6――10  ADADC      11――15  CBDCD

                      16――20  DCBBB    21――25  BCDBC

                      試題詳情

                      二、非選擇題(50分)

                      26.(14分)

                      (1)意義:(6分)

                      ①解決了長期以來孔子形象不統(tǒng)一的問題,對樹立世界范圍內(nèi)公認(rèn)的標(biāo)志性孔子形象,弘揚傳播儒家文化,會起到枳極的推動作用。(3分)             

                      ②有利于向世界展示儒家文化,有利于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有利于推動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的建設(shè)。(3分)

                      (2)主要思想觀點(4分)

                      ①孔子:仁和禮    ②孟子:仁政(民貴君輕)    ③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兩點即可)

                      (3)變化:(2分)①儒學(xué)取得統(tǒng)治地位;②確立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2分)儒家思想是我國封建社會長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構(gòu)成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

                      試題詳情

                      27.(12分)

                      (1)反映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能夠因?qū)W得仕,并不受到家族等級的嚴(yán)格限制,也反映了社會對文化的普遍重視。(3分)另一方面,知識份子以仕途為惟一理想歸宿,熱衷于功名利祿,忽視實用學(xué)問,使得專門從事科學(xué)技術(shù)研究的知識分子廖若晨星。(2分)科舉制度(1分)。

                      (2)隋唐時期,晚清(或20世紀(jì)初)(2分)。隨著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階級關(guān)系的變動(或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注重門弟的選官制度被重視才干的科舉取士制度取代。(4分)

                      試題詳情

                      28.(14分)

                      (1)元朝和清朝前期。(2分)相似點:①政治統(tǒng)一,疆域遼闊;②少數(shù)民族掌握中央政權(quán);③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發(fā)展和鞏固;④都等取行省制度。(4分)

                      (2)元朝設(shè)置宣政院管理西藏,設(shè)置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2分)清朝設(shè)置駐藏大臣加強(qiáng)對西藏的管轄,設(shè)置臺灣府管轄臺灣,隸屬福建省。2分

                      (3)意義:①元清在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和維護(hù)祖國統(tǒng)一方面作出重大貢獻(xiàn);②自古以來,臺灣和西藏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4分)

                      試題詳情

                      29.(12分)

                      (1)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公車上書”,推動了當(dāng)時維新運動的興起。(4分)

                      (2)光緒帝召見康有為,商議變法事宜。(或者說討論戊戌變法等)(1分)從背景(民族資本主義和初步發(fā)展、民族危機(jī)的空前嚴(yán)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憲、經(jīng)濟(jì)上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挽救民族危機(jī)等)、變法內(nèi)容(政治、經(jīng)濟(jì)、文教)、變法性質(zhì)等角度說明這是一次“現(xiàn)代化” 運動。(上述角度中任答3點即可得3分)

                      (3)原因:變法觸動了以那拉氏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tuán)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qiáng)列反對。(其他說法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分)

                      (4)思路:從中國的現(xiàn)代化并未終止的角度去理解或例舉后來的現(xiàn)代化探索。(2分)

                      修水一中09屆高三第二次段考?xì)v史答案

                      1――5  CDBBC      6――10  ADADC      11――15  CBDCD

                      16――20  DCBBB    21――25  BCDBC

                      試題詳情

                      二、非選擇題(50分)

                      26.(14分)

                      (1)意義:(6分)

                      ①解決了長期以來孔子形象不統(tǒng)一的問題,對樹立世界范圍內(nèi)公認(rèn)的標(biāo)志性孔子形象,弘揚傳播儒家文化,會起到枳極的推動作用。(3分)             

                      ②有利于向世界展示儒家文化,有利于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有利于推動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的建設(shè)。(3分)

                      (2)主要思想觀點(4分)

                      ①孔子:仁和禮    ②孟子:仁政(民貴君輕)    ③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兩點即可)

                      (3)變化:(2分)①儒學(xué)取得統(tǒng)治地位;②確立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2分)儒家思想是我國封建社會長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構(gòu)成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

                      試題詳情

                      27.(12分)

                      (1)反映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能夠因?qū)W得仕,并不受到家族等級的嚴(yán)格限制,也反映了社會對文化的普遍重視。(3分)另一方面,知識份子以仕途為惟一理想歸宿,熱衷于功名利祿,忽視實用學(xué)問,使得專門從事科學(xué)技術(shù)研究的知識分子廖若晨星。(2分)科舉制度(1分)。

                      (2)隋唐時期,晚清(或20世紀(jì)初)(2分)。隨著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階級關(guān)系的變動(或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注重門弟的選官制度被重視才干的科舉取士制度取代。(4分)

                      試題詳情

                      28.(14分)

                      (1)元朝和清朝前期。(2分)相似點:①政治統(tǒng)一,疆域遼闊;②少數(shù)民族掌握中央政權(quán);③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發(fā)展和鞏固;④都等取行省制度。(4分)

                      (2)元朝設(shè)置宣政院管理西藏,設(shè)置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2分)清朝設(shè)置駐藏大臣加強(qiáng)對西藏的管轄,設(shè)置臺灣府管轄臺灣,隸屬福建省。2分

                      (3)意義:①元清在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和維護(hù)祖國統(tǒng)一方面作出重大貢獻(xiàn);②自古以來,臺灣和西藏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4分)

                      試題詳情

                      29.(12分)

                      (1)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公車上書”,推動了當(dāng)時維新運動的興起。(4分)

                      (2)光緒帝召見康有為,商議變法事宜。(或者說討論戊戌變法等)(1分)從背景(民族資本主義和初步發(fā)展、民族危機(jī)的空前嚴(yán)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憲、經(jīng)濟(jì)上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挽救民族危機(jī)等)、變法內(nèi)容(政治、經(jīng)濟(jì)、文教)、變法性質(zhì)等角度說明這是一次“現(xiàn)代化” 運動。(上述角度中任答3點即可得3分)

                      (3)原因:變法觸動了以那拉氏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tuán)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qiáng)列反對。(其他說法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分)

                      (4)思路:從中國的現(xiàn)代化并未終止的角度去理解或例舉后來的現(xiàn)代化探索。(2分)

                       

                      試題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