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學軍中學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三歷史

          命題人:徐世德                   校對人:金杭堯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史料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間接的史料。凡是未經(jīng)中間人手修改或轉(zhuǎn)寫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經(jīng)中間人修改或轉(zhuǎn)寫的是間接史料。下列屬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記》    B.姜子牙助周滅商神話        C.商朝卜辭    D.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試題詳情

          2.假設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回到商周時代,請判斷哪位同學被封為諸侯王的可能性最大

              A.甲同學有純正的貴族血統(tǒng)       B.乙同學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學輔助天子打仗屢立戰(zhàn)功   D.丁同學是西周王室成員,智慧又儒雅

          試題詳情

          3.下列對西周王朝周王和諸侯關系的評述正確的是:①根據(jù)分封制,周王和諸侯的關系是君臣關系  ②根據(jù)宗法制,周王和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關系  ③周王和諸侯的關系是等級從屬關系  ④周王對各諸侯國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試題詳情

          4.始皇曰:“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始皇為解決上述問題,“求其寧息”的措施是

          A.解散全國軍隊  B.推行郡縣制    C.誅殺各國諸侯   D.厲行嚴刑峻法

          試題詳情

          5.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的時期,以下最能反映這個特征的是

          A.鐵農(nóng)具的出現(xiàn)和逐步普及  B.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

          C.精耕細作技術逐漸成熟   D.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

          試題詳情

          6.秦朝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適應了:①維護國家大統(tǒng)一的需要  ②小農(nóng)經(jīng)濟存在的需要  ③保護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  ④推動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7.清朝前期,中央機構發(fā)生過多次重大變化,最主要的變化是

          A.遵循滿族傳統(tǒng),設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國事

          B.遵循明代政治制度,“率循祖制,咸復舊制”

          C.選調(diào)翰林等官員入南書房,討論國事

          D.設立軍機處,“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

          試題詳情

          8. 人們在研究歷史中,由于立場和觀點的差異,對歷史事件的解釋(評價)往往會有不同,如關于鴉片戰(zhàn)爭這一事件:過去,英國史學家總以英國利益為中心來理解;我國史學家則從民族命運來思考這一戰(zhàn)爭;在當今文明史觀認識下,人們又會有新的結論。能正確反映上述說法的排列是

          A.英國史學觀/文明沖突,中國史學觀/商業(yè)戰(zhàn)爭,文明史觀/侵略戰(zhàn)爭

          B.英國史學觀/商業(yè)戰(zhàn)爭,中國史學觀/侵略戰(zhàn)爭,文明史觀/文明沖突

          C.英國史學觀/侵略戰(zhàn)爭,中國史學觀/商業(yè)戰(zhàn)爭,文明史觀/文明沖突

          D.英國史學觀/侵略戰(zhàn)爭,中國史學觀/文明沖突,文明史觀/商業(yè)戰(zhàn)爭

          試題詳情

          9.甲午中日戰(zhàn)爭所產(chǎn)生的影響和后果有:①列強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侵略進一步加劇  ② 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  ③清政府成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  ④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10.日人植松良二之現(xiàn)場報道說:“此次入京之聯(lián)軍,已非復昔日之紀律嚴明。將校率軍士,軍士約同輩,白晝公然大肆掠奪,此我等所親見。計京城內(nèi)富豪大官之居宅,竟無一不遭此難者,決非過論!笔妨现械摹奥(lián)軍”指的是

          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的英法聯(lián)軍       B.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日本侵略軍

          C.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的八國聯(lián)軍     D.抗戰(zhàn)勝利后在華的美國侵略軍

          試題詳情

          11.右圖是2003年12月13日,由旅日華僑捐資50萬元鑄造的重6.6噸的“和平大鐘”,在南京撞響66聲。對此舉的理解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紀念66前南京大屠殺中30多萬遇難同胞  ②痛斥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  ③警示世人銘記歷史,深思歷史  ④牢記歷史,祈求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12.辛亥革命后,時人感嘆道:“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這說明辛亥革命

          A.政權被北洋軍閥所篡取        B.帝國主義玩弄兩面手法,扼殺革命

          C.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軟弱,妥協(xié)    D.沒有實現(xiàn)中國人民要求獨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試題詳情

          13.民國二年,某地農(nóng)村百姓家的春聯(lián)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該春聯(lián)反映的歷史本質(zhì)是

          A.辛亥革命脫離農(nóng)民階級,反封建不徹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農(nóng)民懷念清王朝

              C.袁世凱稱帝,資產(chǎn)階級反對,農(nóng)民卻擁護

          D.信息閉塞,中華民國成立的消息未達到農(nóng)村

          試題詳情

          14.右圖是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元寶山頂?shù)摹爸袊まr(nóng)紅軍長征紀念總碑”。長征的起點和終點都不在四川,“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紀念總碑”卻建在四川,你認為下列理由不正確的是

              A.紅軍長征在四川經(jīng)過的時間長、活動范圍廣

              B.四川是抗戰(zhàn)的后方和指揮中心

              C.紅軍在四川境內(nèi)爬雪山、過草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D.四川是紅軍長征的主體地區(qū)

          試題詳情

          15.某同學在撰寫研究性學習論文時,在“參考文獻”中列了以下篇文章(書籍):①《地理與文明之間的關系》  ②《希臘城邦制度與民主政治》  ③《寬松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與古希臘文明》  ④《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古希臘文化》,據(jù)此判斷,該研究論文的題目應該是

              A.有利的地理環(huán)境孕育了古希臘的政治文明

          B.古希臘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觀念

              C.希臘政治文明與近代文明之間的關系

              D.古希臘民主政治文明產(chǎn)生的條件

          試題詳情

          16.在古希臘文中,“民主”一詞是由表示人民和主權的兩個詞組合而成。現(xiàn)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詞都出自這個希臘古詞,這一語言現(xiàn)象所反映的歷史本質(zhì)是

          A.民主這一詞匯源于古希臘           B.希臘是民主思想與實踐的搖籃

          C.西方文字和古希臘的詞匯一脈相承   D.民主的含義即人民掌握主權

          試題詳情

          17.羅馬帝國皇帝高度重視法律制定,許多法學家紛紛前來獻策。下列四人的主張不可能被采納的是

          A.丙建議政府保護一切自由民的財產(chǎn)不可侵犯   B.甲倡導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乙主張廢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級的不平等條款 D.丁提出增加處理經(jīng)濟糾紛條款

          試題詳情

          18.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許多現(xiàn)代社會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則,最早起步于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德國

          試題詳情

          19.2008年是美國總統(tǒng)大選年。根據(jù)你對《1787年憲法》的了解,下列表述正確的是:①總統(tǒng)由選民直接選舉產(chǎn)生  ②各州選出選舉人組成選舉團選舉總統(tǒng)  ③美國的內(nèi)閣只對總統(tǒng)負責  ④美國總統(tǒng)若遭彈劾,可以解散國會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試題詳情

          20.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地理》教材對聯(lián)邦德國(德國統(tǒng)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敘述:“在美、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的扶持下,西德的軍國主義已經(jīng)復活,……已經(jīng)成為嚴重戰(zhàn)爭危險的策源地!币陨蠑⑹

          A.真實反映了當時聯(lián)邦德國的社會狀況

          B.說明當時中國推行“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C.說明當時中國強調(diào)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   

          D.正確反映了戰(zhàn)后國際形勢的特點

          試題詳情

          21.列寧在《四月提綱》中為當時俄國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A.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B.推翻沙皇專制統(tǒng)治  

          C.發(fā)動武裝起義                     D.實行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

          試題詳情

          22.1921年,列寧在紀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時說:“重要的是,堅冰已經(jīng)打破,航路已經(jīng)開通道路已經(jīng)指明。”其中“道路已經(jīng)指明”的含義是

              A.集中全國財力、物力去戰(zhàn)勝敵人     B.小農(nóng)占優(yōu)勢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

              C.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實現(xiàn)工業(yè)化       D.確立高度集中的經(jīng)濟政治體制

          試題詳情

          23.從經(jīng)濟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經(jīng)處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夠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A.蘇州絲織業(yè)“機匠”“聽機戶呼織,計日取值”

          B.制瓷、紡織等手工業(yè)技術均有較大進步

          C.稅收制度進行改革,推行“一條鞭法”

          D.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銀

          試題詳情

          24.清初學者唐甄說:“為政之道,必先田市。農(nóng)不安田,賈不安市,其國必貧!币陨涎哉摲从车乃枷胧 

          A.重農(nóng)抑商       B.農(nóng)商并重       C.重商主義       D.自由主義

          試題詳情

          25.有學者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傷。倘使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移到道光、咸豐年間,我們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边@次發(fā)生在“同治、光緒年間的改革”對中國近代化的推動表現(xiàn)在

          A.實現(xiàn)了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B.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yè)的起步

          C.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傳播

          試題詳情

          26.有學者認為:偌大的清帝國不亡于洪、楊,而亡于孫文。原因之一是如圖的三把利劍,三劍一擊,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論、史觀和史料反映出、偃裰髁x基本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趨勢  ②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  ③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趨于合流   ④領導階級的先進與否,是革命事業(yè)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試題詳情

          27.下列標語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按其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階級斗爭一抓就靈”   ②“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③“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少產(chǎn)”   ④“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試題詳情

          28.一戰(zhàn)期間,我國民族工業(yè)進一步發(fā)展,迎來了“短暫的春天”。這對當今我國最有價值的啟示是

          A.大力倡導實業(yè)興國                 B.保持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

          C.注意產(chǎn)業(yè)結構調(diào)整                 D.把握機遇加快發(fā)展

          試題詳情

          29. 16世紀葡萄牙著名詩人德?卡蒙斯這樣深情地描繪他的祖國:“大陸,在這里是盡頭;

          大海,在這里才開頭!痹娋渲蟹从沉怂麑ψ鎳詾楹赖氖

          A.成為“海上馬車夫”               B.壟斷歐亞之間的貿(mào)易

          C.率先開辟新航路                   D.處于歐洲商業(yè)中心地位

          試題詳情

          30.某同學在搜集有關“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的材料時,在網(wǎng)絡上找到一些有關“世界市場對西歐社會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的觀點。其中表述最準確的是:

          A.為西歐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B.給西歐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C.為西歐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D.為西歐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豐厚的資本和廣闊的海外市場,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試題詳情

          31.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把人類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電氣時代”。下列最能體現(xiàn)“新的時代”特征的發(fā)明是

          試題詳情

                              

                   A                  B                C                    D

          試題詳情

          32.“New Economy”是戰(zhàn)后資本主義發(fā)展一大變化。它出現(xiàn)于下列哪位美國總統(tǒng)在任時

          試題詳情

          A.Herbert C.Hover  B.F.D.Roosevelt   C.Ronald W.Reagan   D.Bill Clinton

          第Ⅱ卷(非選擇題)

          試題詳情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33小題12分,第34小題8分,第35小題14分,第36小題18分,共52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二  唐朝中央機構圖                材料三  美國中央政府機構圖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請回答:

           

           

          試題詳情

          (2)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權力結構和決策方式有何相似之處?(2分)其本質(zhì)目的有何不同?(2分)

          35.在世界近代歷史上,英國、德國崛起的過程給世人留下了令人矚目的印象,認真總結大國崛起的經(jīng)驗,對于中國的發(fā)展具有很大的幫助。

          (1)英國崛起的諸多因素中,關鍵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與經(jīng)濟領域的變革,請指出其表現(xiàn)形式及實現(xiàn)途徑。(4分)

           

          (2)普法戰(zhàn)爭后,德國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國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實現(xiàn)方式,并概括推動德國崛起的主要內(nèi)外因素。(6分)

           

          (3)分析英國、德國崛起道路的共同之處,并就中國崛起之路談談你的看法。(4分)

           

          試題詳情

          36.問答題(本題18分)

          中國、美國、日本是環(huán)太平洋的三個重要國家。三國關系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定地區(qū)和國家的歷史進程,也對世界政治格局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請回答:

          (1)19世紀末以來,伴隨美、日的爭奪,列強侵華格局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5分)

           

          (2)在中國近代史上,日本和美國對中國的侵略在目的、政策、方式上有很大不同,試分析造成這些不同的因素有哪些?(6分)

           

          (3)在《尼克松回憶錄》中,尼克松回顧說:“我知道,1954年在日內(nèi)瓦會議時福斯特?杜勒斯拒絕同周恩來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訪問中國時)我走完階梯時決心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結合這一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

          ①為什么杜勒斯(時任美國國務卿)當年拒絕與周恩來握手,而尼克松卻“決心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4分)

           

          ②這次歷史性的握手開始了中美關系正;倪M程,這對中美兩國各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2分)

           

          ③中美關系的改善對中日關系又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1分)

           

           

          學軍中學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試題詳情

          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B

          D

          D

          D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A

          B

          D

          B

          C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A

          B

          B

          A

          D

          D

          C

          D

          31

          32

           

          C

          D

           

           

          二.材料解析題(52分)

          33.(1)東方:君主專制中央集權。(1分)西方:民主制度。(1分)

              東方:①地理環(huán)境:內(nèi)陸大河流域,平原;②生產(chǎn)方式:自給自足小農(nóng)經(jīng)濟,農(nóng)耕文明。③思想:法家韓非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奠定思想基礎。(3分)

              西方:①地理環(huán)境:多山、多島、多海灣,土地少而貧。②生產(chǎn)方式:工商業(yè)發(fā)達,海洋文明。③獨特地理環(huán)境和城邦政治締造古希臘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觀念。 (3分)

          (2)相似之處:權力分立,相互制衡。(2分)

              不同:中國:加強君主專制制度。(或維護封建地主階級利益)(1分)美國:防止獨裁專制,維護民主制度。(或維護資產(chǎn)階級利益)(1分)

          34題參考答案

          1

          A:荷蘭稱霸;B:美國稱霸

          2分

          2

          相同點:分權、(1分)制衡(1分)(如果回答“資本主義制度”,給1分)

          相異點:美國總統(tǒng)是擁有實權的國家元首,英國國王是沒有實權的國家元首;(2分)美國政府不對議會負責,英國政府必須對議會負責。(2分)

          6分

          35.(1)政治: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通過光榮革命(或權利法案)實現(xiàn)。(2分)

          經(jīng)濟: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國家,通過工業(yè)革命實現(xiàn)。(2分)

          (2)德意志統(tǒng)一,通過三次戰(zhàn)爭實現(xiàn)。(2分)

          主要內(nèi)因:推動工業(yè)革命,發(fā)展資本主義。(2分)

          主要外因:推行殖民擴張政策。(2分)

           (3)共同之處:都經(jīng)歷工業(yè)革命,發(fā)展資本主義;都推行對外殖民擴張政策。(2分)

          看法:中國要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增強國家實力;要走和平發(fā)展(和平崛起)之路。(2分)

          36.(1)侵華格局的變化:分5個階段表述:19世紀末,列強共同支配――一戰(zhàn)期間,日本暫時獨霸――20世紀20年代,再次列強共同支配――20世紀30年代-40年代中期,日本獨霸――抗日戰(zhàn)爭后,美國獨霸中國。(5分)

          (2)不同的原因:從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全球戰(zhàn)略、地理位置、資源因素、文化因素等展開,答出其中3點給全分。參考答案:①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美國經(jīng)濟實力強大,利用經(jīng)濟手段侵略;日本經(jīng)濟實力弱,僅靠經(jīng)濟侵略不占優(yōu)勢。②全球戰(zhàn)略:美國以爭奪世界霸權,尤其是西半球霸權為主要目標,而日本則以建立東亞霸權為主要目標。③地理位置:美國遠離中國,不便于大規(guī)模軍事入侵,而日本靠近中國,便于大規(guī)模入侵。④資源因素:美國領土廣大,資源豐富;日本是島國,資源缺乏,急于搶占原料和市場。⑤文化因素:日本神道教,崇尚暴力。

          (3)①拒絕的原因:戰(zhàn)后世界主要矛盾(兩大陣營對峙);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戰(zhàn)爭美國的失敗。握手的原因:雙方國家力量變化,美蘇爭霸,美國處于下風,中國國際地位提高。(4分)②影響:從改善原因闡述影響,言之有理即可(2分)③對中日關系的影響:中美關系的緩和,直接推動中日邦交正;#1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