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wǎng) > 試題搜索列表 >根據(jù)材料一概括16~18世紀國內貿易和海外貿易呈現(xiàn)那些特點

          根據(jù)材料一概括16~18世紀國內貿易和海外貿易呈現(xiàn)那些特點答案解析

          科目:gzls 來源:北京市師大附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題型:066

          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整體。請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618世紀的最重要的洲際貿易——“三角貿易”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在三角貿易中充當?shù)慕巧⒎治鋈琴Q易的歷史影響。

            材料二 1840年的世界經(jīng)濟示意圖

          (2)依據(jù)地圖,指出1840年世界經(jīng)濟的主要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其主要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浙江省紹興一中2012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題型:066

          貨幣的興衰,彰顯了一個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國家興,貨幣興;國家亡,貨幣亡”這句話。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16-18世紀中外金與銀的比價表

          ——錢江《十六至十八世紀國際間白銀流動及其輸入中國之考察》

            材料二:(西班牙所屬)美洲年均金銀出口額,1500-1545年為300萬皮亞斯特(計量單位),1600-1700年為1600萬皮亞斯特……300年間增長了11倍。整個殖民地時期西班牙從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萬公斤黃金和1億公斤白銀。

          ——樊亢、宋則行《外國經(jīng)濟史》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6世紀晚期到17世紀中期中國金銀比價發(fā)生什么變化?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說明導致上述變化的原因。

            材料三:在人類的經(jīng)濟畫卷上,沒有哪個細節(jié)能夠與貨幣脫離瓜葛。黃金、白銀、英鎊、馬克、美元、歐元、日元、人民幣……在世界貨幣的舞臺上,有無數(shù)個角色上演著沉與浮的故事。在“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之父”凱恩斯眼中,隨著野蠻的痕跡、超主權貨幣——黃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鎊打著“日不落”的旗號稱雄世界,人類歷史上誕生了第一個主權性質的國際儲備貨幣。然而,盛宴總會結束,經(jīng)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與一次經(jīng)濟大蕭條,英鎊黯淡退場了,美元以勢不可當之勢崛起。直到今天,我們的世界還是美元時代。

          ——據(jù)宋泓均 高強《貨幣變局:下一秒,誰將改變世界》

            材料四:當然,對于貨幣領袖這樣的地位,任何國家都會覬覦。美元是否能夠打破英鎊盛極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長久主導權?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現(xiàn)“美元荒”時,有人說,美元可以基業(yè)長青;而2008年金融危機肆虐,美元態(tài)勢減弱時,有人說,美元的好日子到頭了。

          ——據(jù)宋泓均 高強《貨幣變局:下一秒,誰將改變世界》

          (2)19世紀上半期,英鎊確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貨幣進入了英鎊世紀。簡要說明英鎊確立霸主地位的原因。

          (3)20世紀40年代,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是怎樣確立的?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美元成為“世界貨幣”的有利條件。

          (4)材料四中說“美元可以基業(yè)長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頭了”這兩種觀點,你贊同哪一種觀點?簡要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吉林省模擬題 題型:讀圖題

          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敝泄彩叽笳匍_前,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追溯了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成為20世紀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開始了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jīng)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新中國不僅贏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已經(jīng)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 自治制度得到確立和堅持,而且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jīng)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工業(yè)化從無到有的問題……一些尖端科學領域的重要成就,顯示了中國豐厚的智力資源。
          ——《復興之路》解說詞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說明“經(jīng)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新中國在哪些方面為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79年,中國農民以特有的首創(chuàng)精神奏響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農村開始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個經(jīng)濟特區(qū)開始籌建,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袊谧?,世界也在變,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jīng)濟展開了新一輪的競爭……蘇聯(lián)依然陷于物質短缺的因頓,人們開始尋找改變現(xiàn)狀的新途徑。
          ——《復興之路》解說詞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和蘇聯(lián)為改變現(xiàn)狀尋找的新途徑及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在人類告別風云變幻的20世紀同時,中國告別了上個世紀曾經(jīng)的苦難,經(jīng)過100多年的求索與奮斗,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紀跨越,中國人跨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節(jié)點,伴隨著國家一起邁八21世紀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
          ——《復興之路》解說詞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經(jīng)濟和外交方面說明在世紀跨越的關鍵時期,中國如何“以新的面貌融人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建國后,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選擇上進行過哪兩次成功的實踐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遍喿x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成為20世紀50年來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開始了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jīng)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新中國不僅贏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已經(jīng)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得到確立和堅持,而且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jīng)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工業(yè)化從無到有的問題,……一些尖端科學領域的重要成就,顯示了中國豐厚的智力資源。

          ——《復興之路》解說詞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說明“經(jīng)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新中國在哪些方面為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礎?

          材料二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79年,中國農民以特有的首創(chuàng)精神奏響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農村開始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個經(jīng)濟特區(qū)開始籌建,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中國在變,世界也在變,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jīng)濟展開了新一輪的競爭,……蘇聯(lián)依然陷于物質短缺的困頓,人們開始尋找改變現(xiàn)狀的新途徑。

          ——《復興之路》解說詞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和蘇聯(lián)為改變現(xiàn)狀尋找的新途徑及其效果。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在人類告別風云變幻的20世紀同時,中國告別了上個世紀曾經(jīng)的苦難,經(jīng)過100多年的求索與奮斗,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紀跨越,中國人跨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節(jié)點,伴隨著國家一起邁入21世紀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

          ——《復興之路》解說詞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經(jīng)濟和外交方面說明在世紀跨越的關鍵時期,中國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建國后,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選擇上進行過哪兩次成功的實踐探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專項題 題型:材料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成為20世紀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開始了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經(jīng)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新中國不僅贏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已經(jīng)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得到確立和堅持,而且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jīng)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工業(yè)化從無到有的問題……一些尖端科學領域的重要成就,顯示了中國豐厚的智力資源。
          ——《復興之路》解說詞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說明“經(jīng)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新中國在哪些方面為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79年,中國農民以特有的首創(chuàng)精神奏響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農村開始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個經(jīng)濟特區(qū)開始籌建,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袊谧?,世界也在變,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jīng)濟展開了新一輪的競爭……蘇聯(lián)依然陷于物質短缺的困頓,人們開始尋找改變現(xiàn)狀的新途徑。
          ——《復興之路》解說詞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和蘇聯(lián)為改變現(xiàn)狀尋找的新途徑及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在人類告別風云變幻的20世紀同時,中國告別了上個世紀曾經(jīng)的苦難,經(jīng)過100多年的求索與奮斗,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紀跨越,中國人跨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節(jié)點,伴隨著國家一起邁入21世紀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
          ——《復興之路》解說詞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經(jīng)濟和外交方面說明在世紀跨越的關鍵時期,中國如何“以新的面貌融人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建國后,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選擇上進行過哪兩次成功的實踐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045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8世紀的后一段時期,規(guī)模巨大的洲際貿易已在歷史上首次發(fā)展起來?!?/span>18世紀末葉,這種有限的奢侈品貿易由于新的、體積龐大的必需的交換而轉變?yōu)榇笠?guī)模貿易。……導致繁榮一時的三角貿易:歐洲的朗姆酒、布匹、槍炮及其他金屬產品給帶運到非洲,非洲的奴隸給運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煙草和金銀給運到歐洲。

          材料二:這種新的世界性經(jīng)濟關系的意義何在呢?首先,第一次國際分工已大規(guī)模地完成。世界正在成為一個經(jīng)濟單位。南北美洲和東歐提供生產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亞洲提供各種奢侈商品,而西歐則指揮這些活動,并愈益傾全力于工業(yè)生產。

          材料三:參加這新的全球性經(jīng)濟,南北美洲付出的代價是實行奴隸制,東歐付出的代價則是實行農奴制。據(jù)估計,被拐運到南北美洲的非洲人有3500~4000萬,奴隸貿易是造成這一損失的主要原因……攜帶朗姆酒、槍炮和金屬器具等貨物的歐洲奴隸販子的到來,引起了一個連鎖反應:侵襲內地獵取奴隸,各種各樣的集團為控制這有利可圖的、軍事上起決定作用的貿易而相互征戰(zhàn)。然而,奴隸貿易除占有奴隸之外,確還包括了貿易?!衩?、木薯、白薯、胡椒、菠蘿和煙草被葡萄牙人引進非洲后,非常迅速地在各部落中間傳播開來。用這些新食物實際上能供養(yǎng)大量的人,其數(shù)目或許會超過在奴隸貿易中失去的人員總數(shù)。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能史》

          回答:

          1)據(jù)材料一、二闡述18世紀世界貿易有何特點?

          2)據(jù)材料三,當時的世界貿易對美洲與非洲產生的影響有哪些?

          3)據(jù)材料二,當時的世界貿易的發(fā)展對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產生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專項題 題型:材料題

          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王玉茹《中國近代的經(jīng)濟增長和中長周期波動》一文的計量研究證實,由物價變動指標、對外貿易指票及反映生產的三大類指標來看,所有的數(shù)據(jù)指標都顯示——一戰(zhàn)結束后的1918年至1936年……國民收入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45%。人均國民收入年均增長1%,年均增長速度達到7%。
          ——轉引自薛偉強、高景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學術研究與中學歷史教學》
          (1)根據(jù)材料一回答,1918——1936年的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呈現(xiàn)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二十世紀30年代,上海安樂紡織廠成立毛紡部生產英雄牌絨線。當時英國的蜜蜂牌、飛艇牌絨線風靡市場,安樂廠為了競爭市場大做廣告,在廣播電臺精彩節(jié)目中插播廣告;對各大絨線商店百貨店免費贈送新穎霓虹燈廣告;在公共汽車車身上做英雄牌絨線的彩畫;在滬寧、滬杭鐵路沿線各火車站建露天廣告牌,等等。安樂廠還在南京路鬧市舉辦產品展覽會,請著名編織師免費教授編織法,然后進行英雄牌絨線編織作品評選授獎。宣傳活動的成功使英雄牌絨線聲譽鵲起,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從而打破了英國絨線獨霸市場的地位。
          ——薛偉強、高景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學術研究與中學業(yè)歷史教學》
          (2)以上海安樂紡織廠為例,說明當時促進經(jīng)濟繁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據(jù)統(tǒng)計,1912——1916年,北京政府頒布的發(fā)展實業(yè)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guī)等達八十多項,如《暫行工廠通則》《公司條例》《商人條例》《礦業(yè)條例》等,涉及農業(yè)、工業(yè)、商業(yè)、礦業(yè)、漁業(yè)、林業(yè)等多方面,主要內容有:解除對民間興辦工商企業(yè)的限制;實行專利制度,獎勵植棉、制糖、牧羊;對新辦企業(yè)予以政策優(yōu)惠,實行保息制度,對民族工業(yè)品及其原料減免捐稅;設立各種示范場所,推廣技術,勸導人們創(chuàng)辦實業(yè);籌辦國貨展覽會和組織參加外國博覽會等。
          ——薛偉強、高景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學術研究與中學業(yè)歷史教學》
          (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洋政府“頒布的發(fā)展實業(yè)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guī)等”有何積極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歷史教研室 題型:045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8世紀的后一段時期,規(guī)模巨大的洲際貿易已在歷史上首次發(fā)展起來。……到18世紀末葉,這種有限的奢侈品貿易由于新的、體積龐大的必需的交換而轉變?yōu)榇笠?guī)模貿易?!瓕е路睒s一時的三角貿易:歐洲的朗姆酒、布匹、槍炮及其他金屬產品給帶運到非洲,非洲的奴隸給運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煙草和金銀給運到歐洲。

          材料二:這種新的世界性經(jīng)濟關系的意義何在呢?首先,第一次國際分工已大規(guī)模地完成。世界正在成為一個經(jīng)濟單位。南北美洲和東歐提供生產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亞洲提供各種奢侈商品,而西歐則指揮這些活動,并愈益傾全力于工業(yè)生產。

          材料三:參加這新的全球性經(jīng)濟,南北美洲付出的代價是實行奴隸制,東歐付出的代價則是實行農奴制。據(jù)估計,被拐運到南北美洲的非洲人有3500~4000萬,奴隸貿易是造成這一損失的主要原因……攜帶朗姆酒、槍炮和金屬器具等貨物的歐洲奴隸販子的到來,引起了一個連鎖反應:侵襲內地獵取奴隸,各種各樣的集團為控制這有利可圖的、軍事上起決定作用的貿易而相互征戰(zhàn)。然而,奴隸貿易除占有奴隸之外,確還包括了貿易。……玉米、木薯、白薯、胡椒、菠蘿和煙草被葡萄牙人引進非洲后,非常迅速地在各部落中間傳播開來。用這些新食物實際上能供養(yǎng)大量的人,其數(shù)目或許會超過在奴隸貿易中失去的人員總數(shù)。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能史》

          回答:

          1)據(jù)材料一、二闡述18世紀世界貿易有何特點?

          2)據(jù)材料三,當時的世界貿易對美洲與非洲產生的影響有哪些?

          3)據(jù)材料二,當時的世界貿易的發(fā)展對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產生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王玉茹《中國近代的經(jīng)濟增長和中長周期波動》一文的計量研究證實,由物價變動指標、對外貿易指票及反映生產的三大類指標來看,所有的數(shù)據(jù)指標都顯示——

          一戰(zhàn)結束后的1918年至1936年,……,國民收入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45%,人均國民收入年均增長1%,年均增長速度達到7%。

          ——轉引自薛偉強、高景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學術研究與中學歷史教學》

          (1)根據(jù)材料一回答,1918—1936年的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呈現(xiàn)什么特點?

                 材料二:二十世紀30年代,上海安樂紡織廠成立毛紡部生產英雄牌絨線。當時英國的蜜蜂牌、飛艇牌絨線風靡市場,安樂廠為了競爭市場大做廣告,在廣播電臺精彩節(jié)目中插播廣告;對各大絨線商店百貨店免費贈送新穎霓虹燈廣告;在公共汽車車身上做英雄牌絨線的彩畫;在滬寧、滬杭鐵路沿線各火車站建露天廣告牌,等等。安樂廠還在南京路鬧市舉辦產品展覽會,請著名編織師免費教授編織法,然后進行英雄牌絨線編織作品評選授獎。宣傳活動的成功使英雄牌絨線聲譽鵲起,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從而打破了英國絨線獨霸市場的地位。

          ——薛偉強、高景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學術研究與中學業(yè)歷史教學》

             (2)以上海安樂紡織廠為例,說明當時促進經(jīng)濟繁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據(jù)統(tǒng)計,1912—1916年,北京政府頒布的發(fā)展實業(yè)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guī)等達八十多項,如《暫行工廠通則》《公司條例》《商人條例》《礦業(yè)條例》等,涉及農業(yè)、工業(yè)、商業(yè)、礦業(yè)、漁業(yè)、林業(yè)等多方面,主要內容有:解除對民間興辦工商企業(yè)的限制;實行專利制度,獎勵植棉、制糖、牧羊;對新辦企業(yè)予以政策優(yōu)惠,實行保息制度,對民族工業(yè)品及其原料減免捐稅;設立各種示范場所,推廣技術,勸導人們創(chuàng)辦實業(yè);籌辦國貨展覽會和組織參加外國博覽會等。

          ——薛偉強、高景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學術研究與中學業(yè)歷史教學》

             (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洋政府“頒布的發(fā)展實業(yè)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guī)等”有何積極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高三第二次月考歷史試卷 題型:綜合題

          (18分)民主政治是歷史發(fā)展趨勢,并隨著時代進步不斷完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雅典國家的各級官職向一切公民開放,并都以抽簽的方式產生。當然,抽簽也要

          依據(jù)職位輕重而略有區(qū)別。執(zhí)政官這類最高官職尚須各選區(qū)按比例提出一定數(shù)量的候選人,

          然后再從候選人中抽簽決定,但候選資格已盡量放寬,無任何財產、等級、資歷的限制。

          其他各級官職和五百人會議成員則在各選區(qū)從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簽產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課標教科書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置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秩皆正五品?!髮W士特侍左右,備顧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國“光榮革命”以后,內閣逐漸取代了樞密院,成了國王直轄的最高行政機構。18世紀初,形成了國王不參加內閣會議,下院多數(shù)黨領袖任首相,主持內閣會議的慣例。1742年,沃波爾內閣的政策遭到議會反對,沃波爾辭職,創(chuàng)下了首相遭到議會反對時,應辭職向議會謝罪的慣例。1783——1784年,小皮特內閣遭到下院反對,內閣決定解散下院,提前進行議會選舉,由新成立的下院決定內閣的去留,這一慣例進一步完善了責任內閣制。

          ——《世界史資料》

          材料四  “凡居住陜甘寧邊區(qū)區(qū)域的人民,在選舉之日,年滿16歲的,無男女、宗教、民族、財產、文化的區(qū)別,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胺赶铝懈鳁l之一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有賣國行為經(jīng)法庭判決者。2.經(jīng)法庭判決有罪剝奪公權期限未滿著?!?/p>

                      ——《陜甘寧邊區(qū)選舉條例》

          項目

          家庭成分

          社會出身

          地主

          富農

          中農

          貧農

          紳士

          商人

          學生

          軍界

          工人

          務農

          數(shù)量

          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備考

          全縣參議員91名,內有候補議員12名。

            ——摘自《慶陽縣兩年來三三制執(zhí)行情況》(1944年)

          材料五  自1953年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對于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應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均按照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shù)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數(shù)的原則分配。

          ——根據(jù)1953--2009年我國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材料六  第十六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名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jù)各省、各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口數(shù),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鄉(xiāng)人口數(shù)相同的原則,以及保證各地區(qū)、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適當數(shù)量代表的要求進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選舉法的決定

            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點,并指出其局限性。(3分)

           

          (2)根據(jù)材料二說出明朝內閣制的特點及實質。(2分)

           

          (3)根據(jù)材料三說出英國內閣制的特點及實質。(2分)Ks5u

          (4)根據(jù)材料四分析抗日根據(jù)地參議員的組成有何特點?中共在抗日根據(jù)地推行民主政治

          有何積極影響?(3分)

           

          (5)對比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我國農村地區(qū)在全國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變化。(2分)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促使這種變化產生的時代背景。(4分)

           

          (6)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民主”的認識。(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浙江省月考題 題型:材料題

          民主政治是歷史發(fā)展趨勢,并隨著時代進步不斷完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雅典國家的各級官職向一切公民開放,并都以抽簽的方式產生。當然,抽簽也要依據(jù)職位輕重而略有區(qū)別。執(zhí)政官這類最高官職尚須各選區(qū)按比例提出一定數(shù)量的候選人,然后再從候選人中抽簽決定,但候選資格已盡量放寬,無任何財產、等級、資歷的限制。其他各級官職和五百人會議成員則在各選區(qū)從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簽產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課標教科書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置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秩皆正五品?!髮W士特侍左右,備顧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國“光榮革命”以后,內閣逐漸取代了樞密院,成了國王直轄的最高行政機構。18世紀初,形成了國王不參加內閣會議,下院多數(shù)黨領袖任首相,主持內閣會議的慣例。1742年,沃波爾內閣的政策遭到議會反對,沃波爾辭職,創(chuàng)下了首相遭到議會反對時,應辭職向議會謝罪的慣例。1783——1784年,小皮特內閣遭到下院反對,內閣決定解散下院,提前進行議會選舉,由新成立的下院決定內閣的去留,這一慣例進一步完善了責任內閣制。
          ——《世界史資料》
          材料四 “凡居住陜甘寧邊區(qū)區(qū)域的人民,在選舉之日,年滿16歲的,無男女、宗教、民族、財產、文化的區(qū)別,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胺赶铝懈鳁l之一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有賣國行為經(jīng)法庭判決者。2.經(jīng)法庭判決有罪剝奪公權期限未滿著?!?/div>
          ——《陜甘寧邊區(qū)選舉條例》
          ——摘自《慶陽縣兩年來三三制執(zhí)行情況》(1944年)
          材料五 自1953年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對于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應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均按照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shù)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數(shù)的原則分配。
          ——根據(jù)1953——2009年我國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材料六 第十六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名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jù)各省、各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口數(shù),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鄉(xiāng)人口數(shù)相同的原則,以及保證各地區(qū)、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適當數(shù)量代表的要求進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選舉法的決定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點,并指出其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材料二說出明朝內閣制的特點及實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材料三說出英國內閣制的特點及實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材料四分析抗日根據(jù)地參議員的組成有何特點?中共在抗日根據(jù)地推行民主政治有何積極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比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我國農村地區(qū)在全國大代人表中所占比例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促使這種變化產生的時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民主”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2013-2014學年山東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擬考試文綜歷史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近代以來,民族主義思潮逐漸形成并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民族主義直到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開始分享或獲得全部權力時,才呈現(xiàn)其近代的形式。西歐資產階級是以國家的名義分享或獲得全部權力的,因此,國家不再是國王、國王的領土和國王的臣民。更確切地說,國家這時由公民組成……但是,隨著19世紀的逝去,民族主義的性質起了變化?!?,在19世紀中期以后,它變得愈來愈沙文主義和軍國主義。??

          ——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民族主義在近代西方社會發(fā)展中起的作用,結合史實加以說明。(8分)

          材料二? 須知要拒外人,須要先學外人的長處。于今的人,都說西洋各國,富強得很,卻不知道他怎么樣富強的,所以雖是恨他,他的長處,倒不可以不去學他……須知必定用文明排外,不可用野蠻排外?!愄烊A《警世鐘》(1903年)

          2)材料二體現(xiàn)了陳天華什么樣的民族主義情結。(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16至17世紀的中國,新的經(jīng)濟形態(tài)還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先天不足,具有一種時代性的缺陷。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黃宗羲、顧炎武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辦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資產階級思想家盂德斯鳩、盧梭們則拿出了三權分立、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這樣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這表明,中國明清時期的進步思想與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屬于兩個不同的歷史范疇。前者是中世紀末期的產物,后者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請回答:

          (1)17世紀的中國和18世紀的法國,都產生了啟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同為啟蒙思想,為什么中國的只能是“中世紀末的產物”,而法國的則成為“近代社會的宣言書”?

          材料二  20世紀初,一個引人矚目的現(xiàn)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國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個將家庭作為組織、管理社會基礎的傳統(tǒng)社會,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為了從傳統(tǒng)之繭中蝶化,對家庭制度進行批判是必然的?!獡?jù)孟憲范《家庭:百年來的三次沖擊及我們的選擇》

          (3)從現(xiàn)代化的角度分析,為什么20世紀初的中國“對家庭制度進行批判是必然的”?

          材料三  1982年5月亞太地區(qū)老齡問題政府間預備會議上,大會秘書長柯里根說:“隨著各國工業(yè)化和都市化,許多國家的家庭遭到破壞,對老年人產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國在工業(yè)化的同時,創(chuàng)造出整套處理好家庭關系的辦法,樹立正確對待老人的榜樣,這是對人類社會的一項重大貢獻?!薄獡?jù)陳功《家庭革命》

          (4)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談談我們應如何處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齡問題”?

          材料四 1823年,第一個來華新教傳教士馬禮遜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語語法書——《英國文語凡例傳》里,就已將漢語中沒有與“she”相對應的困境凸顯了出來。

          ——黃興濤《“她”字的故事》

          材料五 中國第三人稱代名詞沒有性的分明,狠(同“很”)覺不便。劉半農想造一個“她”字和“他”并用,這原是極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六 本刊對于女性第三稱的代名詞,用“伊”字,而拒絕用“她”字,因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對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襯,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對象是牛,豈非是喊這點女性非人的意思嗎?

                                ————————《本刊據(jù)用“她”字啟示》(《婦女共鳴》1935年)

          材料七 五四以后,“他”“她”和“牠”三字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在文法上更進一步接近嚴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沒有什么重男輕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談不上有辱女性。

          ——————柳湜《拒用“她”字》(《讀書生活》1935年)

          (5)民國期間,人們對“她”的使用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雙方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6)“她”字從無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國哪些方面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2010-2011學年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診斷性測試歷史卷 題型:綜合題

          (19分)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是影響歷史發(fā)展變遷的重要因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利瑪竇(1552—1610),……到中國后,又堅持不懈地認真學漢語、習漢字、著儒服,尤其熟讀儒家經(jīng)書,使他很快融入中國社會。既與普通人交往,也與上層人物,特別是上層知識分子交往。他通過介紹西歐的科學技術和思想,宣揚上帝的萬能和創(chuàng)造世界的和諧、完美和永恒,發(fā)展教徒,達到傳教的目的。

          ——《利瑪竇和徐光啟》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利瑪竇傳教方式的特點。(3分)

          材料二  康有為在1898年曾對一個記者說過,他轉而主張變法,主要歸功于李提摩太(注:英國傳教士,1870年來到中國傳教)和林樂知(注:美國傳教士,1860年來到中國)的著作。戊戌政變后,康有為也是靠了傳教士的幫助才逃脫清政府的追捕?!鞣搅袕妳s把洋教當成他們“藉以張國威”、“藉以廣土地”、“為商業(yè)之先”的工具,再加上洋教畢竟與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存在著明顯的扦格,之后不到一年,中國北方就爆發(fā)了一場針對洋教的反侵略斗爭。

          (2)材料二中“針對洋教的反侵略斗爭”是指什么?(2分)依據(jù)以上兩則材料分析洋教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6分)

          材料三  17~18世紀,中國古代的主要經(jīng)典和儒家學說,通過傳教士的介紹、研究,在歐洲知識界和上層社會得到了流傳和宣揚,成為伏爾泰等啟蒙運動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袊鴼v史上傳統(tǒng)的仁君統(tǒng)治和大一統(tǒng)的思想,更是主張開明君主專制的啟蒙思想家反對歐洲王權所追求的社會楷模。

          ——摘編自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

          (3)根據(jù)材料二,指出西方啟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國儒家文化時的側重點是什么?(2

          分)為什么?(2分)

          (4)結合所學知識,運用“中國的儒家思想”“西方的啟蒙思想”“新文化運動”三個詞語,以“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為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4分)

          要求:①緊扣主題,觀點合理; ②史實準確,史論結合;③條理清晰,合乎邏輯;④字數(shù)在80字以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共17分)認識事物是從了解其原因(或背景)入手的,也只有真正掌握了該事物的原因(或背景),我們才能深入的分析該事物。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18世紀中葉,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隨著美利堅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識逐漸增強。危急關頭,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大陸會議,決定聯(lián)合抗英,建立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

              美國獨立戰(zhàn)爭得到國內外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參加獨立戰(zhàn)爭的國際志愿人員約7000人),同時執(zhí)行靈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國際矛盾取得了法、西、荷等國的援助。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華盛頓領導的獨立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客觀原因。

          材料二:對德國來說,拿破侖并不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阉姆ǖ鋷У奖凰鞣膰依?,這個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優(yōu)越的多;它在原則上承認平等。

                                                               ——恩格斯《德國狀況》

          (2)依據(jù)材料二說明恩格斯為什么會認為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材料三:“革命以來迭次發(fā)生亂事,均因各國援助一派武人,呈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擾亂中國之外國勢力,中國之統(tǒng)一和平乃不可能?!?/p>

                                                        ──1924年11月孫中山答記者問

          (3)材料四中的孫中山對“革命以來迭次發(fā)生亂事”的背景分析是否正確?形成這種看法的原因何在?

          材料四:在西方世界日益關注中國的過程中,《時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澤東和鄧小平曾分別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1985年9月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圖一                   圖二                    圖三

          注:

          圖一標題寫著:中國正邁步走向民主統(tǒng)一。

          圖二標題寫著: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

          圖三標題寫著:中國正在遠離馬克思。畫面對毛和鄧兩個不同時代的生活進行了對比。一邊是革命的隊伍高舉著馬克思的畫像,農民在田里插秧;另一邊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樓大廈,漢堡包,照相機等消費品。

          (4)圖一、圖二中《時代》周刊將上述兩人列為當時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圖三中《時代》周刊標題的觀點?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實踐論證你的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來源:2013-2014學年福建省寧德市普高畢業(yè)班單科質檢歷史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規(guī)定只開廣州一處對外通商,封閉其他港口,并規(guī)定由政府特許的“十三行"統(tǒng)一經(jīng)營管理對外貿易。當時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qū)都與廣州十三行發(fā)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這里擁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環(huán)球貿易航線。這客觀上造就了一個時期里著名的中西貿易中心。

          ——摘編自《廣州十三行》

          材料二? 18431856年間中國生絲出口數(shù)量表(部分)

          年份

          總計(包)

          從廣州出口

          從上海出口

          數(shù)量(包)

          百分比(%

          數(shù)量(包)

          百分比(%

          1943

          1787

          1787

          100

          1845

          13220

          6787

          513

          6433

          487

          1846

          18746

          3554

          190

          15192

          810

          1853

          62896

          4577

          73

          58319

          927

          1856

          79196

          79196

          100

          ——摘編自程浩《試論鴉片戰(zhàn)爭后廣州港對外貿易地位的變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1950年至1988年廣州對外貿易出口額年均增長率和占全國外貿年均比重統(tǒng)計表

          年代

          19501957

          19581965

          19661971

          19731977

          19791988

          年均增長率

          17%

          1716%

          326%

          2065%

          2320%

          占全國外貿年均額比重

          463%

          502%

          441%

          578%

          786%

          ——摘編自洪淮勝《解放以來的廣州對外貿易》

          1)據(jù)材料一,簡析18世紀后期廣州十三行貿易繁盛的原因。(4分)

          2)據(jù)材料二,指出18431856年問中國生絲出口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6分)

          3)據(jù)材料三,概括上世紀5080年代廣州外貿出口額年均增長率的變化趨勢。(2分)

          4)概述材料所述三個歷史時期廣州在全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