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浙江省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13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劉禹錫《陋室銘》)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①也日益②,賜也日損③?!痹釉唬骸昂沃^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④處,賜好說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⑥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⑦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⑧,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選自王肅《孔子家語》)
[注釋]①“商”和下文的“賜”皆為孔子弟子。②益:長進。③損:減損。④賢己者:比自己賢良的人。⑤說:談論。⑥視: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鮑魚之肆:賣咸魚的店鋪。
1..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語:(3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
②可以調素琴 調: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君子:
2..在《古漢語詞典》中,“日”字有以下幾個義項。請根據(jù)語境判斷哪一個義項最適合【乙】段“則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號)(2分)………( )
A.日子 B.白天 C.每天,一天天地 D.太陽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②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4..【乙】段中的“芝蘭之室”,后人常用來喻指賢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稱得上是“芝蘭之室”。(2分)
5..【甲】段“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視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話題。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樣的個性化感悟?請聯(lián)系文段和《愛蓮說》的內容自選角度具體談談你的看法。(2分)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常州市教育學會初一下學期學業(yè)水平監(jiān)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愛蓮說》,完成題目。(共13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2分)
①濯清漣而不妖( ) ②花之隱逸者也( )
③中通外直 ( ) ④花之君子者也 ( )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3】 作者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文中愛菊、愛蓮、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3分)
【小題4】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與之俱黑”,而周敦頤則說蓮“出淤泥而不染”。請圍繞“環(huán)境與人”的關系分別提煉出這兩句話蘊含的觀點,并各舉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事例佐證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廣東省八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一)(16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下列各組劃線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4分)
A.陶淵明獨愛菊 / 無獨有偶 |
B.香遠益清 / 精益求精 |
C.陶后鮮有聞 / 屢見不鮮 |
D.宜乎眾矣 / 因地制宜 |
2.、翻譯句子。(4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3.、理解填空。 (4分)
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他□□□□的生活態(tài)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態(tài)度;
周敦頤獨愛蓮,表明他□□□□的生活態(tài)度。本文主要采用了□□□□的寫作手法。
4.、下面對原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4分)
A.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表現(xiàn)了他們處世態(tài)度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B.借贊美蓮花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jié),表現(xiàn)了作者安貧樂道、孤高自詡的生活態(tài)度。 |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質。 |
D.說,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xiàn)代雜文頗為相似。 |
科目:czyw 來源:2014屆吉林省七年級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愛蓮說》,回答問題。(14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周敦頤,字 ,號 ,北宋哲學家。(1分)
2..解釋劃線詞語。(2分)
①可愛者甚蕃( ) ②宜乎眾矣( )
③陶后鮮有聞( ) ④不可褻玩焉( )
3..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花的?并賦予君子哪些品格?(4分)
4.. 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2分)
5..《愛蓮說》一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旨在托物言志。這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2分)
6.. 短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fā),可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3分)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江蘇泰興實驗初級中學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①無數(shù)次邂迢荷,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令我感到心靈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見,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龜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壯碩挺拔的荷昂揚如常地站立,周圍還有倔強地從地縫中鉆出尖尖角的小荷。原來在水里生水里長的荷,雖無雨洗塵、無水滋潤,田田荷葉依然綠干亭亭,翠葉如蓋,片片相連相擁相依,充溢著一派勃勃生機;一枝枝飽滿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蓮花,在灼灼陽光下,顯得出奇的艷麗、鮮亮,婀娜多姿地搖曳在清新、生動的碧綠中,豐潤鮮靈有流香。
②荷,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著生命的奇跡,它勃發(fā)的英姿,是對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諷,更是不言屈服的頑強抗爭。
③早就聽說過荷的故事。一顆在地層深處沉睡幾千年的古蓮子,一經(jīng)挖出,只要給它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它便奇跡般地長出綠葉,綻放花朵,結出果實。這就是生命不甘泯滅的勇敢而執(zhí)著的荷。
④每有狂風襲來,靜靜的荷便如千萬勇士高舉著盾牌,凝聚起強大的力量,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最終,狂妄的風在它的面前乖乖地敗退。荷,靜立如山,依然故我。
⑤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綿綿,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纖纖彈起無數(shù)古箏,那頓挫有致、浸透著生命高貴氣息的縷縷清音,似一朵朵初綻的音符,挾著荷空靈、灑脫的美韻輕輕飛揚,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紅顏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腸蕩氣,擲地有聲。
⑥當凜冽的寒風裹著雪片飛來,在荷的周圍瘋狂地咆哮,翻卷時,荷的葉,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斷了。荷還是不肯摧眉折腰,還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見冰天雪地中屹立著它獨立自尊、不餒不屈的錚錚傲骨。
⑦在風雨冰雪的洗禮中,在百搬磨礪的錘煉中,荷,洗盡鉛華,風清骨俊,矯健中自有別樣的典雅端莊、柔媚明艷。而它不受風塵誘惑的瀟灑出塵,那一派清遠的標致與神韻,不知令多少愛荷的人如醉如癡!
⑧據(jù)記載,遠古,荷還不被西方人認識時,它卻早已贏得了中國人民的賞識與喜愛。那些精神的種荷者,更是將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們遠離人欲橫流的凡俗社會,隱居山間,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淺吟低唱,贊荷,詠荷,賦荷,借荷出泥不染、剛正不阿的高風亮節(jié),抒發(fā)自己不慕榮華不求高貴不媚不諂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閃爍著高尚靈魂光輝的荷,早早地就在《詩經(jīng)》中綻放了:“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彼澤之陂,有蒲與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眾多的荷姍姍而來,紛紛亭亭玉立在文人華美、雋永的詩文中,盡展君子的襟懷、佳人的風采,至今還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輝,輕輕叩動著紅塵人的心扉。
⑨楚楚動人的荷,永遠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畫屏般的荷塘,風吹綠葉送爽,縷縷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誰會沉醉忘卻歸路,在這高雅、脫俗的凈地,細拂心塵,頓開茅塞,靜靜聆聽一次有關生命真諦的訴說?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動得寵辱皆忘的人,才能走進它滿載生命之花的夢中。
【小題1】第二段中說“荷,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著生命的奇跡”,根據(jù)全文,說說荷創(chuàng)造了哪些生命的奇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聯(lián)系具體語境,回答下列兩小題。(6分)
(1)請寫出第8段中的加點的“精神的種荷者”的語境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說第5段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荷塘邊,作者意味深長地發(fā)問:“今夜,不知誰會沉醉忘卻歸路,在這高雅、脫俗的凈地,細拂心塵,頓開茅塞,靜靜聆聽一次有關生命真諦的訴說?”這句問話該如何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本文寫出了荷的哪些品質?自古以來具有“荷”精神的名人不計其數(shù),請列出兩例。在這繁華浮躁的社會,面對各種誘惑和壓力,我們中學生應該怎么做?(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新沂市八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13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子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劃線的詞意思。(4)
①可愛者甚蕃 ②亭亭凈植
③濯清漣而不妖 ③花之隱逸者也
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分)
A.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 |
B.香遠益清清榮峻茂 |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
D.陶后鮮有聞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蓮怎樣的特點?(3分)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河南省鄭州市第四中學九年級中考模擬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線詞語:(2分)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②余以為妙絕( )
【小題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
【小題3】寫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盛愛牡丹”有什么作用?(2分)
【小題4】讀文賞荷:(4分)
(1)賞荷,可觀其形美。[乙]段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 ”,描繪雨后荷花的語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賞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lián)系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2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四川省仁壽聯(lián)誼學校初中初二下學期半期檢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課內文言文閱讀(6分,每小題2分)
比較閱讀下面兩則古文選段,回答題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 ——劉禹錫《陋室銘》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ㄖ诱咭病`?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下列劃線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不足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B無案牘之勞形 聞之,欣然規(guī)往
C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D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小題2】對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確的是( )。(2分)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
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對于牡丹的鐘愛,人該有很多了。 |
C.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長上碧綠的臺階,青草的顏色映入青翠的簾子。 |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 |
A.甲文中舉諸葛廬、子云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
B.乙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先用“出淤泥而不染”總括蓮花的品格,再分別從幾個方面贊揚了蓮花象征了君子的莊重、質樸、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美名遠揚等美好品質。 |
C.乙文從始至終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xiàn)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 |
D.甲文通過對所居房屋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尚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A.香遠益清益習其聲(《黔之驢》) |
B.亭亭凈植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于園》) |
C.水陸草木之花亦荊吳形勝之最也(《黃鶴樓》) |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跪而拾之以歸(《趙普》) |
科目:czyw 來源:2011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安徽蕪湖卷)語文 題型:文言文閱讀
(三)(15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竹似賢,何哉?竹本(1)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2)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3)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4)焉。
——節(jié)選自白居易《養(yǎng)竹記》
【注釋】(1)本:根。(2)體:體悟。(3)虛受:虛心接受。(4)實:充實,充滿。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可愛者甚蕃( ) (2)陶后鮮有聞( )
(3)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
【小題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譯文:
(2)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譯文:
【小題3】.甲文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品性等方面贊美蓮的君子之風,乙文由竹的本固、□□、□□、節(jié)貞等特點聯(lián)想到君子之德。(4分)
【小題4】.甲乙兩文都用了□□的表現(xiàn)手法,甲文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乙文則主要運用了□□的表達方式。(3分)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文言文閱讀(15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⑴、陶后鮮有聞( ) ⑵、濯清漣而不妖( )
⑶、可愛者甚蕃( ) ⑷、亭亭凈植( )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⑵、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3.、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4.、自古以來,花往往成為人們的精神象征,人們往往借花言志,國家或地區(qū)也將某種花定為國花或市花。請你為六安市推薦一種花為市花,并說明理由。(3分)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南省邵陽市第五中學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檢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下列劃線字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 )
A.可愛者甚蕃(多)出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而不染 |
B.晉陶淵明獨愛菊(僅,只) 濯清漣而不妖(美麗而不莊重) |
C.濯清漣而不妖(洗滌)亭亭凈植(種植) |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宜乎眾矣(當然) |
A.水陸草木之花 | B.蔽林而窺之 |
C.何陋之有 | D.無絲竹之亂耳 |
A.《愛蓮說》是唐代劉禹錫的托物言志的銘文。 |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
C.文章最后一句表達出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的諷刺。 |
D.蓮花所體現(xiàn)的君子風度,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它啟示人們,做人應該做像蓮花那樣高潔正直的人。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
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重慶市九年級二??荚囌Z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加線的字。(4分)
①可愛者甚蕃 蕃 ②濯清漣而不妖 濯
③亭亭凈植 植 ④宜乎眾矣 宜
2.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每小題2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蓮,花之君子者也。
3.理解填空。(3分)
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他 的生活態(tài)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態(tài)度;周敦頤獨愛蓮,表明他 的生活態(tài)度。
4.古人寫物,往往會借物抒懷,通過依據(jù)物的某些特點來表達人的某種情懷,據(jù)此,請你簡要分析“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句所寫蓮的特點以及作者抒發(fā)的感情。(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中山市明德學校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課內文言文閱讀(共15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文中畫線的句子的句式是( )(2分)
A、省略句 B、判斷句 C、被動句
【小題2】下面句中劃線字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可愛者甚蕃(多)
②濯清漣而不妖(洗滌)
③亭亭凈植(種植)
④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親近而態(tài)度不莊重)
⑤陶后鮮有聞(陶淵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A.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
B.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
C.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D.惟有綠荷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平遠縣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共19分)
(一)《愛蓮說》(10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加點的詞語。(1分)
①可愛者甚蕃 蕃: ②不蔓不枝 蔓:
【小題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水陸草木之花 | B.花之隱逸者 |
C.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D.牡丹之愛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表現(xiàn)了作者希望為國效力、建功立業(yè)的遠大志向。 |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出了環(huán)境的清幽雅致。 |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寫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
D.文章舉諸葛廬、子云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七年級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愛蓮說》,回答問題。(14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周敦頤,字 ,號 ,北宋哲學家。(1分)
【小題2】.解釋劃線詞語。(2分)
①可愛者甚蕃( ) ②宜乎眾矣( )
③陶后鮮有聞( ) ④不可褻玩焉( )
【小題3】.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花的?并賦予君子哪些品格?(4分)
【小題4】.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2分)
【小題5】.《愛蓮說》一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旨在托物言志。這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2分)
【小題6】.短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fā),可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3分)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河南省洛陽市八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讀下列兩則短文,回答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pre>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下列劃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 )
A.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B.可愛者甚蕃(多)
C.陶后鮮有聞(少) D.宜乎眾矣(適宜)
2.、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簡要回答問題。(每題2分)
(1)甲文中統(tǒng)領全文、表明作者品德高尚的語句是哪句?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4.、甲文先說“斯是陋室”,結尾又說“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請簡要分析。(2分)
科目:czyw 來源:2013-2014學年福建省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其他題
綜合學習;根據(jù)所給材料回答問題。(5分)
1.美學家和建筑師們常說建筑是凝固的詩,而一座構造優(yōu)美的橋則是一首凝固的音樂。橋不是沒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體現(xiàn)了人類的智慧,并給人以美感。人們常情不自禁的用詩文來贊美它?!稑蛑馈芬晃闹杏幸痪湓挘涸绱禾鞖?,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請你發(fā)揮想象說說這幅場景美在何處?(為什么會“令畫家銷魂”?)(2分)
2.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自古以來其品質都受到人們的贊美。請你寫出兩句詠贊蓮花的古詩詞,并寫出作者。(3分)
詩句:????????????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