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1—4題。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眱喺吒缽拇箝T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标套訉υ唬骸褒R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與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繚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曰:“高繚之事夫子②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③之人,四維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⑤吾過,是以逐之也?!?
注釋:(1)仕:舊稱做官為仕。 (2)事夫子:侍奉晏子。(3)仄陋:狹窄淺薄。(4)維:維系。引申為輔助。(5)弼:糾正。
1.下面句中加線的“使”與“齊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晏子使楚 B.使狗國者從狗門入
C.使子為使 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文言句子。
(1)然則何為使子?
(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是以逐之也 。
3.[甲]文中楚王為什么說“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乙]文中“左右”為什么認為逐高繚是不義的?
4.從[甲] [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0-13題。(15分)
甲: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
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p>
乙:高繚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曰:“高繚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2)之人也,四維(3)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4)吾過,是以逐之也?!?/p>
注釋:(1)仕:舊稱做官為仕?!。?)仄陋:狹窄淺薄。?。?)維:維系。引申為扶助?! 。?)弼:糾正。
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A. 坐盜( ) B. 圣人非所與熙也( )
C. 左右諫曰( ) D. 高繚之事夫子三年( )
11.下面句中加點的“之”與其它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分)
A.齊之習辭者也 B吾欲辱之 C晏子逐之 D 四維之然后能直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文言句子。(4分)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過,是以逐之也。
13.綜合與延伸。(4分)
?。?)甲文中“楚王笑曰”中的“笑”有什么樣的含義?請說說你的看法。(2分)
?。?)假如你是乙文中的高繚,聽了晏子的解釋后有什么想法?(2分)
科目:czyw 來源:黃岡學霸(新課標版) 九年級語文/全一冊 題型:048
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1)~(6)題。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眱喺吒缽拇箝T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标套訉υ唬骸褒R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P>
[乙]高繚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曰:“高繚之事夫子②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③之人也,四維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⑤吾過,是以逐之也。”
【注】①仕:舊稱做官為仕。②事夫子:侍奉晏子。③仄陋:狹窄淺薄。④維:維系。引申為扶助。⑤弼:糾正。
(1)下面句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引進)
B.其義可乎(義務(wù))
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繚)
(2)下面句中加粗的“使”與“齊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文言句子。
①然則何為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是以逐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楚王為什么說“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左右”為什么認為逐高繚是不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晏子為什么要說自己是一個“不肖者”?[乙]文中晏子為什么要說自己是一個“仄陋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眱喺吒溃瑥拇箝T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P>
[乙]高繚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曰:“高繚之事夫子②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③之人也,四維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⑤吾過,是以逐之也?!?/P>
[注釋]①仕:舊稱做官為仕?! 、谑路蜃樱菏谭铌套?。 ?、圬坡邯M窄淺薄?! 、芫S:維系。引申為扶助。?、蒎觯杭m正。
(
1)下面句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引進)B
.其義可乎(義務(wù))C
.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D
.晏子逐之(他,指高繚)(
2)下面句中加粗的“使”與“齊命使各有所主”中有“使”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晏子使楚 |
B .使狗國者從狗門入 |
C .使子為使 |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
(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文言句子。1
)然則何為使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過,是以逐之也。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楚王為什么說“齊無人耶,使子為使”?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左右”為什么認為逐高繚是不義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晏子為什么要說自己是一個“不肖者”?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晏子為什么要說自己是一個“仄陋之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czyw 來源: 題型:048
比較閱讀
?。奂祝蓐套邮钩3艘躁套佣?,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眱喺吒缽拇箝T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P>
[乙]高繚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誅曰:“高繚之事夫子②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手?”晏子曰:“嬰仄陋③之人也,四維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⑤吾過,是以逐之也?!?/P>
[注]①仕:舊稱做官為仕。②事夫子:侍奉晏子。③仄陋:狹窄淺薄。④維:維系,引申為扶助。⑤弼:糾正。
(1)
下面句子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引進)B
.其義可乎(義務(wù))C
.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D
.晏子逐之(他,指高繚)(2)
下面句中加粗的“使”與“齊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晏子使楚 |
B .使狗國者從狗門入 |
C .使子為使 |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文言句子。然則何為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是以逐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中楚王為什么說“齊無人耶?使子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左右”為什么認為逐高繚是不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甲文中晏子為什么要說自己是一個“不肖者”?乙文中晏子為什么要說自己是一個“仄陋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czyw 來源:新課程同步練習 九年級語文 下冊(人教新課標) 人教新課標 題型:048
|
科目:czyw 來源:《新課程·新理念·新思維》語文同步訓練篇(九年級)上冊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1.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騎千余( ?。?/P>
徇蘄以東( ?。?/P>
守丞( ?。?/P>
諸郡縣( )
2.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詞。
比至陳( )
乃入據(jù)陳( ?。?/P>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P>
諸郡縣苦秦吏者( ?。?/P>
功宜為王( )
皆刑其長吏( ?。?/P>
3.辨析下列各組句中加粗的文言虛詞的意義。
①殺之以應陳涉( )
輟耕之壟上( ?。?/P>
②皆刑其長吏( ?。?/P>
其真無馬邪( )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①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話概括所選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陳勝為何要請陳縣當?shù)氐娜?、豪杰來開會?你認為他這樣做是多此一舉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陳勝、吳廣起義從勝利到失敗為時僅6個月。請你結(jié)合本文,再查閱相關(guān)歷史資料,談?wù)勀銓@場起義成功和失敗原因的認識,以及對我們今天應如何治國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qū)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14分)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①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②,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m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br />【注釋】①再適: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為官的人家。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陽偏西。昃,zè。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或短語:(2分)
(1)春和景明( ) (2)輒以水沃面( )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題3】【甲】文末節(jié)中“二者之為”指的是什么?作者對此持什么態(tài)度?(4分)
【小題4】結(jié)合【甲】【乙】兩段文字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蘇省鹽城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回答問題。(13分)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一)楊氏問何地可歸隱,老人乃引入山,有大穴②焉。老人入,楊氏從之。穴漸小,扶服以入,約三四十步即漸寬,又三四十步出穴即田土,雞犬、陶冶③、居民大聚落④也。
(二)穴中人語楊氏曰:“不幸天下亂……此間居民雖異姓,然皆信厚⑤和睦,同氣⑥不若⑦也,故能同居。茍志趣不同,疑間⑧爭奪,則皆不愿其來。……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⑨、麻枲⑩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均之,故可同處。”(節(jié)選自《昨夢錄》)
【注釋】①筆記小說,南宋康與之所作。選段有刪改。②穴:洞。③陶冶:陶工和鑄工。④聚落:聚集的地方。⑤信厚:誠實敦厚。⑥同氣: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屬。⑦不若:比不上。⑧疑間:猜疑疏遠。⑨絲纊(kuàng):絲和絲綿。⑩麻枲(xǐ):麻。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與眾均之,故可同處。
3.比較甲文中的桃花源村民與乙文中的穴中人,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有什么共同點?(3分)
4.乙文不僅展示了一個與世外桃源相似的社會,還借穴中人之口說出了建立理想社會的規(guī)則。請你概括一下穴中的規(guī)則。(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江蘇省常州市七校九年級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共14分)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①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②,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br />【注釋】①再適:第二次出嫁,即改嫁。 ②世家:世代為官的人家。
③饘:zhān,稠的。 ④日昃:太陽偏西。昃,zè。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或短語:(2分)
(1)岸芷汀蘭 ( ) (2)春和景明( )
(3)輒以水沃面( ) (4)巴陵勝狀( )
(5)既長,知其世家( )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小題3】【甲】文末節(jié)中“二者之為”指的是什么?作者對此持什么態(tài)度?(4分)
【小題4】結(jié)合【甲】、【乙】兩段文字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常州市七校九年級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共14分)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①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②,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注釋】①再適:第二次出嫁,即改嫁。 ②世家:世代為官的人家。
③饘:zhān,稠的。 ④日昃:太陽偏西。昃,zè。
1.解釋劃線的字或短語:(2分)
(1)岸芷汀蘭 ( ) (2)春和景明( )
(3)輒以水沃面( ) (4)巴陵勝狀( )
(5)既長,知其世家(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3.【甲】文末節(jié)中“二者之為”指的是什么?作者對此持什么態(tài)度?(4分)
4.結(jié)合【甲】、【乙】兩段文字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qū)九年級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14分)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①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②,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輒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p>
【注釋】①再適: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為官的人家。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陽偏西。昃,zè。
1.解釋劃線的字或短語:(2分)
(1)春和景明( ) (2)輒以水沃面(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甲】文末節(jié)中“二者之為”指的是什么?作者對此持什么態(tài)度?(4分)
4.結(jié)合【甲】【乙】兩段文字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杭州蕭山黨灣鎮(zhèn)初級中學初一12月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題。(20分)
韓魏公在大名①日,有人送玉盞二只,云:“耕者入壞冢而得。表里無纖瑕,世寶也?!惫园俳鸫鹬?,尤為寶玩。每開宴召客,特設(shè)一桌。一日召漕使②,且將用之酌勸。俄為一吏誤觸倒,盞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動,謂坐客曰:“凡物之成毀,有時數(shù)③存焉?!鳖櫪粼唬骸叭暾`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嘆服公之寬厚。
公帥定武④時,嘗夜作書,令一兵持燭于旁。兵他顧,燭然公須。公遽以袖摩之,而作書如故。少頃,間視,則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呼視之,曰:“勿較。渠已解持燭矣?!避娭邢谭涠攘俊?(選自宋?劉斧《青鎖高議》)
注釋①大名:古地名,大名府。②漕使:轉(zhuǎn)運使,主管由水路輸送糧食.給養(yǎng)。③時數(shù):一定的時間和氣數(shù)。④帥定武:擔任定武(今河北省定縣)統(tǒng)帥。
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每開宴召客(宴會) |
B.吏且伏地待罪(罪惡) |
C.燭然公須(點燃) |
D.則已易其人矣(換) |
2.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兩組是( )( )(4分)
A.以錦衣置玉盞其上仁以為己任 |
B.何罪之有知之為知之 |
C.坐客皆愕然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
D.俄為一吏誤觸倒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表里無纖瑕,世寶也。
(2)汝誤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4.結(jié)合具體材料,說說韓魏公是個怎樣的人。(4分)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nbsp;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①肉食者鄙(?。谛』菸?u>徧(?。?u>犧牲玉帛(?。茈m不能察( )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 聚室而謀曰
B.又何間焉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C.弗敢加也 萬鐘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屬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4.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戰(zhàn)前曹劌與魯莊公的論戰(zhàn)中,魯莊公的“鄙”表現(xiàn)在哪里?曹劌的“遠謀”又表現(xiàn)在哪里?(2分)
答: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杭州蕭山黨灣鎮(zhèn)初級中學初一12月月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題。(20分)
韓魏公在大名①日,有人送玉盞二只,云:“耕者入壞冢而得。表里無纖瑕,世寶也?!惫园俳鸫鹬?,尤為寶玩。每開宴召客,特設(shè)一桌。一日召漕使②,且將用之酌勸。俄為一吏誤觸倒,盞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動,謂坐客曰:“凡物之成毀,有時數(shù)③存焉?!鳖櫪粼唬骸叭暾`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嘆服公之寬厚。
公帥定武④時,嘗夜作書,令一兵持燭于旁。兵他顧,燭然公須。公遽以袖摩之,而作書如故。少頃,間視,則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呼視之,曰:“勿較。渠已解持燭矣?!避娭邢谭涠攘?。 (選自宋?劉斧《青鎖高議》)
注釋①大名:古地名,大名府。②漕使:轉(zhuǎn)運使,主管由水路輸送糧食.給養(yǎng)。③時數(shù):一定的時間和氣數(shù)。④帥定武:擔任定武(今河北省定縣)統(tǒng)帥。
【小題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每開宴召客(宴會) | B.吏且伏地待罪(罪惡) |
C.燭然公須(點燃) | D.則已易其人矣(換) |
A.以錦衣置玉盞其上仁以為己任 |
B.何罪之有知之為知之 |
C.坐客皆愕然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
D.俄為一吏誤觸倒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常州市九年級上學期階段測試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小題。(共17分)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①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②,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注釋】①再適: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為官的人家。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陽偏西。昃,zè。
1.解釋加線的字或短語:(5分)
(1)岸芷汀蘭 ( ) (2)春和景明( )
(3)輒以水沃面( ) (4)巴陵勝狀( )
(5)既長,知其世家(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文:
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譯文:
3.【甲】文末節(jié)中“二者之為”指的是什么?作者對此持什么態(tài)度?(3分)
4.結(jié)合【甲】、【乙】兩段文字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5分)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安徽省三校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詞語。(4分)
(1)秦王怫然怒__________ (2)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
(3)秦王色撓__________ (4)長跪而謝之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3.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時,為什么要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3分)
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樣“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還有許多。試舉一例,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事跡。(4 分)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江蘇省句容市后白中學九年級入學摸底考試語文試卷3(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②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豐樂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③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④其山川,道⑤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
【注釋】①明年:第二年。②顧:向四周看。③幸:慶幸。④因為本:于是就根據(jù)。⑤道:稱道。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或短語。(4分)
(1)林壑尤美( ) (2)山行六七里( )
(3)晦明變化者( ) (4)修既治滁之明年( )
(5)窈然而深藏( )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小題3】選出下面對甲、乙兩段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2分)
A.甲段中“環(huán)滁皆山也”從大處著筆,簡練而形象地寫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
B.甲、乙兩段中“名之者”“山水之樂”“修之來此”的三個“之”的用法相同。 |
C.甲、乙兩段均寫到了“四時之景”,但各自描繪的景物特征有比較大的差異。 |
D.甲、乙兩段花大量筆墨描寫山泉,繪聲繪色,細膩真切,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句容市九年級入學摸底考試語文試卷3(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②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豐樂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③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④其山川,道⑤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
【注釋】①明年:第二年。②顧:向四周看。③幸:慶幸。④因為本:于是就根據(jù)。⑤道:稱道。
1.解釋劃線的字或短語。(4分)
(1)林壑尤美( ) (2)山行六七里( )
(3)晦明變化者( ) (4)修既治滁之明年( )
(5)窈然而深藏(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3.選出下面對甲、乙兩段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2分)
A.甲段中“環(huán)滁皆山也”從大處著筆,簡練而形象地寫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
B.甲、乙兩段中“名之者”“山水之樂”“修之來此”的三個“之”的用法相同。 |
C.甲、乙兩段均寫到了“四時之景”,但各自描繪的景物特征有比較大的差異。 |
D.甲、乙兩段花大量筆墨描寫山泉,繪聲繪色,細膩真切,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
4.結(jié)合乙段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歐陽修取名“豐樂亭”的深刻用意。(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屆安徽省皖東南初中三校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br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詞語。(4分)
(1)秦王怫然怒__________ (2)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
(3)秦王色撓__________ (4)長跪而謝之__________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小題3】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時,為什么要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3分)
【小題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樣“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還有許多。試舉一例,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事跡。(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