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8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以下各題:
14―18世紀,歐洲先后出現兩次思想解放的進步潮流(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并且影響深遠。
材料一
在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之后,基督教會對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統(tǒng)治,使人們的個人意識受到極大壓制。14世紀后半葉,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因素的發(fā)展,文藝復興運動首先在意大利興起,并次第擴展到法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無論思想家、文學家、還是藝術家,都高舉“人文主義”旗幟,以其詩作、畫作、劇作宣揚人性,抨擊教會的虛偽,幫助人們沖決宗教神學的網羅,從上帝的羔羊變?yōu)楠毩⒌膫€人。
――高一新教材岳麓版歷史必修Ⅲ《文化發(fā)展歷程》
(1)文藝復興運動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復古嗎?(1分)根據材料一說明其興起的歷史背景。(4分)
(2)圖1、圖2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兩位巨匠。請分別指出他們的名字及其杰作。(4分)
材料二
……博馬舍更是以尖銳鋒利的筆觸去論述第三等級的“小人物”遠比貴族老爺更為強而有力。他在《費加羅的婚禮》中為主人公、作為貴族仆人的費加羅安排了一段自白,是費加羅在與貴族主人較量、斗智并將伯爵老爺搞得狼狽不堪之后說出的一席話:“因為您是大貴族,您就自以為是偉大的天才!門第、財產、爵位、高官,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過什么,配有這么多享受?除去從娘胎中出來時用過一些力氣之外,您還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湮沒在無聲無息的廣大人群之中,僅僅是為了生活而施展出來的學問和本領,就足夠統(tǒng)治整個西班牙一百年還有富余,您居然想跟我來爭奪果實!”博馬舍筆下這種銳利的氣勢,使得國王路易十六也大為震動。他在讀過劇本后驚呼:“這個人嘲笑國家中所有一切應受尊敬的事物。這個劇本上演就會產生危險,它會導致拆毀巴士底獄!”啟蒙思想家們?yōu)閷⒁〈饨ㄖ贫鹊男律鐣岢隽朔N種設想……
――劉宗緒、黃安年《世界近代現代歷史專題30講》
(3)博馬舍的小說《費加羅的婚禮》中“費加羅”的一席話體現了啟蒙思想家怎樣的思想主張?(2分)由路易十六的“驚呼”,你可得出什么結論?(3分)
(4)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啟蒙運動有何歷史影響。(4分)
科目:gzls 來源:2013屆內蒙古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卷 題型:綜合題
材料一 “一個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當了一個自由、強盛、擅長經商、又很開明的國家首領。一邊是貴族重臣,一邊是城市代表,與國君共分立法之權?!?/p>
--伏爾泰(1694~1778)關于英國制度的描述:《巴比倫公主》
材料二 “下列種種才叫做自由權利:在你睡覺時,你能獲得保證,第二天醒來時,你的財產和昨天一樣,沒有絲毫變動……;你又獲得保證,你不會在半夜三更,從你妻子的懷抱,或從你孩子的擁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樓,或驅入沙漠……。這些權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國的人?!?/p>
--伏爾泰關于英國制度的描述:《關于百科全書的問題》
材料三 “為什么別的國家不采取這些法律(指英國法律)呢?這樣是否等于問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羅馬就不會。你可以回答:在英國,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們被栽培得還不久;……所以,試種一下吧!”
--伏爾泰關于英國制度的描述:《關于百科全書的問題》
材料四 在德意志帝國(1871-1918年)里,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聯(lián)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軍官均由皇帝任命……將軍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
--摘自高中新課程教科書《歷史》必修Ⅰ(岳麓版)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概述英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作用。(4分)
(2)伏爾泰對英國政治制度的上述評述是否可信?為什么?(4分)
(3)結合史實,談談你對材料三中“在英國,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這句話的理解。(3分)法國“試種”英國“椰子”在19世紀70年代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3分)
(4)結合材料四,德國“試種”的英國“椰子”有何特點?(4分)綜合以上材料,英法德試種“椰子”給你留下什么啟示?(2分)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材料一 “一個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當了一個自由、強盛、擅長經商、又很開明的國家首領。一邊是貴族重臣,一邊是城市代表,與國君共分立法之權?!?/p>
--伏爾泰(1694~1778)關于英國制度的描述:《巴比倫公主》
材料二 “下列種種才叫做自由權利:在你睡覺時,你能獲得保證,第二天醒來時,你的財產和昨天一樣,沒有絲毫變動……;你又獲得保證,你不會在半夜三更,從你妻子的懷抱,或從你孩子的擁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樓,或驅入沙漠……。這些權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國的人?!?/p>
--伏爾泰關于英國制度的描述:《關于百科全書的問題》
材料三 “為什么別的國家不采取這些法律(指英國法律)呢?這樣是否等于問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羅馬就不會。你可以回答:在英國,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們被栽培得還不久;……所以,試種一下吧!”
--伏爾泰關于英國制度的描述:《關于百科全書的問題》
材料四 在德意志帝國(1871-1918年)里,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聯(lián)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軍官均由皇帝任命……將軍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
--摘自高中新課程教科書《歷史》必修Ⅰ(岳麓版)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概述英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作用。
(2)伏爾泰對英國政治制度的上述評述是否可信?為什么?
(3)結合史實,談談你對材料三中“在英國,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這句話的理解。法國“試種”英國“椰子”在19世紀70年代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4)結合材料四,德國“試種”的英國“椰子”有何特點? 綜合以上材料,英法德試種“椰子”給你留下什么啟示?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英國家政體比較
美國 | 英國 | ||
政體 | 總統(tǒng)制共和制 | 君主立憲制 | |
國家元首 | 名稱 | 總統(tǒng) | 國王 |
產生方式 | 選舉 | 世襲 | |
任職 | 任期制 | 終身制 | |
權限 | 有實權 | 無實權 | |
政府 | 首腦名稱 | 總統(tǒng) | 首相 |
產生方式 | 總統(tǒng)任命 | 議會產生 |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國(1871~1918年)里,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聯(lián)邦議會和帝國議會?!姽倬苫实廴蚊?。……將軍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
----摘自高中新課程教科書《歷史》必修I(岳麓版)
材料三: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
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
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tǒng)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
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
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 “籠子”——白宮
——總統(tǒng)喬治·布什國慶日演說(2007月4日)
請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國和英國兩種政體形成相關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別是什么?
(2)對照材料一,歸納材料二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國政治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聯(lián)邦德國是怎樣結束這一政治體制的?
(3)依據材料一、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是怎樣實現把總統(tǒng)“關在籠子里的夢想”的。
(4)綜合上述回答,歸納指出近現代西方國家政治發(fā)展的趨向是什么?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材料一 “一個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當了一個自由、強盛、擅長經商、又很開明的國家首領。一邊是貴族重臣,一邊是城市代表,與國君共分立法之權?!?/p>
--伏爾泰(1694~1778)關于英國制度的描述:《巴比倫公主》
材料二 “下列種種才叫做自由權利:在你睡覺時,你能獲得保證,第二天醒來時,你的財產和昨天一樣,沒有絲毫變動……;你又獲得保證,你不會在半夜三更,從你妻子的懷抱,或從你孩子的擁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樓,或驅入沙漠……。這些權利普及于一切居住在英國的人?!?/p>
--伏爾泰關于英國制度的描述:《關于百科全書的問題》
材料三 “為什么別的國家不采取這些法律(指英國法律)呢?這樣是否等于問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羅馬就不會。你可以回答:在英國,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們被栽培得還不久;……所以,試種一下吧!”
--伏爾泰關于英國制度的描述:《關于百科全書的問題》
材料四 在德意志帝國(1871-1918年)里,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聯(lián)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軍官均由皇帝任命……將軍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
--摘自高中新課程教科書《歷史》必修Ⅰ(岳麓版)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概述英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作用。
(2)伏爾泰對英國政治制度的上述評述是否可信?為什么?
(3)結合史實,談談你對材料三中“在英國,這些椰子不是從來就能成熟的”這句話的理解。法國“試種”英國“椰子”在19世紀70年代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4)結合材料四,德國“試種”的英國“椰子”有何特點? 綜合以上材料,英法德試種“椰子”給你留下什么啟示?
科目:gzls 來源:2014屆福建師大附中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 題型:綜合題
材料解析題(10分)
材料一 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在和平時期招募或維持常備軍;議會必須定期召開:議員的選舉權不受國王的干涉?!?/p>
——《權利法案》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國(1871--1918年)里,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
聯(lián)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軍官均由皇帝任命。將軍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議員都被譏笑為
“綿羊腦袋”。
——摘自高中新課程教科書《歷史》必修I(岳麓版)
材料三 康熙皇帝說:“今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貨。若將要務分任他人,則斷不可行。所以無論巨細,朕必躬自斷制?!?/p>
——康熙皇帝
(1)材料一表明,英國議會制訂和頒布《權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政體有什么異同?(6分)
(3)與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較,材料三中“朕”的權力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性質的政體?(2分)
科目:gzls 來源:2014屆遼寧省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卷 題型:綜合題
(10分)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結束國家分裂,實現國家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華民族為之奮斗、為之謳歌的偉大事業(yè)。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
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p>
材料二: “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臺灣去?!?
1962年,臺灣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在臨終前寫下《望大陸》:“葬我于高山之
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惟有慟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p>
材料三: 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毛澤東、周恩來就曾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設想,表示除外交外,臺灣一切事物都由蔣介石全權處理,后者還可派人參加中央政府。
——高中歷史必修一岳麓版教材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六王畢”“掃六合”秦王消滅的六個國家的來歷跟歷史上哪一制度有關?(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臺灣與祖國大陸兩次分離的歷史史實,請問其原因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為結束海峽兩岸分離狀況,實現祖國統(tǒng)一在制度上有何創(chuàng)新?其意義如何?(4分)
科目:gzls 來源:遼寧省沈陽二中2011-2012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題 題型:066
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結束國家分裂,實現國家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華民族為之奮斗、為之謳歌的偉大事業(yè)。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
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材料二:
“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臺灣去。”1962年,臺灣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在臨終前寫下《望大陸》:“葬我于高山之
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惟有慟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材料三:
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毛澤東、周恩來就曾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設想,表示除外交外,臺灣一切事物都由蔣介石全權處理,后者還可派人參加中央政府。——高中歷史必修一岳麓版教材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六王畢”“掃六合”秦王消滅的六個國家的來歷跟歷史上哪一制度有關?
(2)材料二反映了臺灣與祖國大陸兩次分離的歷史史實,請問其原因各是什么?
(3)材料三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為結束海峽兩岸分離狀況,實現祖國統(tǒng)一在制度上有何創(chuàng)新?其意義如何?
科目:gzls 來源:姜堰市張甸中學2008-2009學年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歷史(選) 題型:06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德意志帝國(1871-1918年)里,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聯(lián)邦議會和帝國議會?!姽倬苫实廴蚊??!瓕④姷牡匚桓哂谡渭?,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
——摘自高中新課程教科書《歷史》必修Ⅰ(岳麓版)
材料三 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tǒng)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
——總統(tǒng)喬治·布什國慶日演說(2007年4月)
請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國和英國兩種政體形成相關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別是什么?
(2)對照材料一,歸納材料二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國政治特點。
(3)依據材料一、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怎樣實現把總統(tǒng)“關在籠子里的夢想”的。
(4)綜合上述材料,歸納指出近現代西方國家政治發(fā)展的趨勢是什么?
科目:gzls 來源:0106 月考題 題型:材料題
——高中歷史必修一岳麓版教材
科目:gzls 來源:廣東省佛山一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文科試題 題型:066
閱讀下列材料:(西方各國政體)
材料一
1781年通過的(邦聯(lián)條例)建立了一個州的聯(lián)盟,定名為“美利堅合眾國”,條例規(guī)定:各州保留它們的主權、自由和獨立,邦聯(lián)無權向各州征稅和管理各州的貿易;邦聯(lián)只設國會作為中央機構。邦聯(lián)未設行政首腦和司法長官,也沒有以違抗邦聯(lián)的行為實行制裁的任何規(guī)定。材料二
1787年美國憲法規(guī)定:聯(lián)邦權力高于各州權力。聯(lián)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大權……各州可以在不違背憲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規(guī),有一定的自主權,以發(fā)揮地方的積極性,避免高度集權的弊端。材料三
——《
1787年美國憲法》材料四 英國首相為政府首腦,由議會多數派領袖擔任,議會可罷免首相,二者互相牽制,只要能保住議會多數黨的地位,首相可聯(lián)任。
材料五 在德意志帝國(
1871-1918年)里,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聯(lián)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軍官均由皇帝任命……將軍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摘自高中新課程教科書《歷史》必修Ⅰ(岳麓版)
材料六 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之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tǒng)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在籠子里,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
——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國慶日演說(
2004年7月4日)(1)據材料一概括當時美國政治體制的主要特點。它給美國帶來了什么問題?
(2)據材料二、三,指出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構成體現了哪些原則?國會參眾兩院議員的任職各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
(3)據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美國的總統(tǒng)制和英國君主立憲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對照英國和美國,歸納材料五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國政治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聯(lián)邦德國的這種政治特點的成因?
(5)依據材料六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籠子”指什么?美國是怎樣實現把總統(tǒng)“關在籠子里的夢想”的?
科目:gzls 來源:2015屆吉林省高一上學期期初考試歷史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項議案展開辯論。雅典人認為,繁瑣的辯論雖然延長了決策時間,卻可避免魯莽行事帶來的災難……(五百人)議事會成員經抽簽選舉產生,名額根據每個基層行政單位的公民人數按比例分配,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歲以上的公民一生可當選兩次,每次任期一年……各法庭審理的案件是通過抽簽選定的,各庭的房間、法庭主持人、監(jiān)督人、監(jiān)票人的產生,也由抽簽決定,其責任是一次性的,下次開庭需再次抽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歷史•必修Ⅰ》
材料二: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羅馬法精神》一書中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fā)展而縮小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古代羅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證“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為任何人不能剝奪的一些基本權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種最高權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義和非正義的人的標準。
材料三:
關于政權組織的法律:
第一條立法權由眾議院與參議院兩院行使。
第二條共和國總統(tǒng),由參議院與眾議院聯(lián)合而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
第五條共和國總統(tǒng),征得參議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屆滿的眾議院。
關于參議院組織的法律:
第九條 參議院得組成最高法院,以審判共和國總統(tǒng)或部長及審理危害國家安全案。
關于政權機關間關系的法律:
第二條共和國總統(tǒng)宣布會議的閉會??偨y(tǒng)有權召開兩院的特別會議。在會議的閉會時期,如果每院有絕對多數要求開會,總統(tǒng)也必須召集兩院。
第九條共和國總統(tǒng),非先得兩院的同意,不得宣戰(zhàn)。
——以上材料均摘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
材料四 :
第十一條 皇帝在國際關系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zhàn)與媾和,同外國締結同盟及其他條約,委派并接受使節(jié)。
第十二條 聯(lián)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于皇帝。
第十五條 聯(lián)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第十七條 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jiān)督其執(zhí)行之權屬于皇帝……
第六十三條帝國的全部軍事力量組成為統(tǒng)一的軍隊,在平時和戰(zhàn)時受皇帝指揮……
——摘自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年)
組別 |
材料 |
結論 |
英國組 |
1689年以后的英國離民主制還遠得很,英國的新政治體制無非是寡頭政治。 ——《歐洲文化史》 《權利法案》的規(guī)定……并不意味著英國已成為一個民主國家。 ——《全球通史》 |
17世紀后期—19世紀上半期,英國民主化的趨勢不斷發(fā)展。 |
美國組 |
一場偉大的革命已經發(fā)生——這一革命的發(fā)生不是由于任何現存國家中的力量的變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個新地區(qū)出現了一個新的種類的新國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關系、力量均勢和力量趨勢方面引起一個巨大變化,就像一個新行星的出現會在太陽系中引起一個巨大變化一樣。 ——h.科特《歐洲的美國精神》 |
美國通過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體,是世界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進程中最具有進步意義的制度之一。 |
材料五:
下表是某學校高一學生對于英國和美國代議制形成問題所進行的研究性學習成果:
閱讀后請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點?(1分)材料二中的羅馬法體現了怎樣的法律精神和原則?(2分)
(2)根據材料三和材料四,試從國家元首的產生和行政權與立法權的關系方面比較這兩種政治制度的不同點。(4分)結合史實,簡析產生原因。(2分)
(3)有同學認為,材料五中英國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結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補充相關的史實。(4分)
(4)根據材料五指出美國組材料中關于“一個新的種類的新國家”的含義。(2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關系、力量均勢和力量趨勢方面引起一個巨大變化”的表現。(5分)
(5)材料一、二與材料三、四、五的關系如何?(3分)
科目:gzls 來源:2009-2010學年江蘇淮陰高一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檢測 題型:問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國(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過程中……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軍事需要。春秋時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種:第一,大小諸侯國國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國紛爭中需要在戰(zhàn)略要地筑城……第三,統(tǒng)治者為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會的城市商業(yè)是在這些舊城的基礎上發(fā)展繁榮起來的。
——引自胡如雷《中國封建社會形態(tài)》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壩(畔),謂之河市,五代國(國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車所聚,四方商賈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鞏《聞見近錄》
材料三
圖1 西漢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圖2 唐朝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材料四 隋唐時期,政治上的統(tǒng)一和大運河的開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經濟往來。揚州等城市成為聞名中外的大都會。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來往經商頻繁,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都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詩曰:“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夜看揚州市》)
唐代李紳有詩曰:“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宿揚州》)
材料六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出現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yè)發(fā)達的松江、陶瓷業(yè)發(fā)達的景德鎮(zhèn)、冶鐵業(yè)發(fā)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地?!z織巨鎮(zhèn)盛澤鎮(zhèn),本是青草灘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yè),始稱為市”。因“絲綢之利日擴”到乾隆時,“居民百倍于昔,綾綢之聚亦且十倍……蓋其繁阜喧盛,實為邑中諸鎮(zhèn)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二)
請回答:
(1)根據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國封建社會城市(集鎮(zhèn))形成原因。(3分)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國古代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區(qū)域發(fā)生的變化。(1分)
(3)唐朝后期,揚州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結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揚州繁華的表現。(2分)
(4)材料六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發(fā)展的主要原因。(2分)
(5)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新特點。(2分)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邦聯(lián)條例》
第一條 在國會中,每個州保有其主權、自由和獨立,及每一項沒有明確授給邦聯(lián)的權力。
第五條 所有的戰(zhàn)爭負擔和所有其他因公共防御和全民福利而產生的開支,都應該由公共財政支付。公共財政來源于每個州依其土地價值按比例所繳之稅,土地稅由州立法機關征收。
第九條 美國國會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州之間的爭議和不同意見的最后訴諸地。
第十三條 在任何時候,本法各條非經美國國會同意并在各州立法機構認可,不得改動。
材料二 他們創(chuàng)立了一個權力十分有限的聯(lián)邦政府,可以看出,各州的民眾是多么害怕強權政府的存在。這反映出他們內心的這樣一種信念:權力沒有被授予就不會被濫用。
——以上均引自紀念美國憲法頒布200周年委員會編;勞娃、許旭譯:《美國公民與憲法》
材料三 在我看來,邦聯(lián)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議會亦是徒有虛名,其政策措施不被人們所關注、執(zhí)行。我們想要聯(lián)合成一個國家,但我們又不愿給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足夠的權力去管理國家,豈不怪哉?
——華盛頓1786年寫給友人的信
材料四 盡管很多人都意識到《邦聯(lián)條例》不夠有力,但一次激烈的事件才使他們真正確信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聯(lián)邦政府。1786年,馬薩諸塞州一群憤怒的農民在丹尼爾·謝斯的領導下聚集到了一起,準備對州政府進行襲擊。……謝斯起義這類沖突帶來的恐慌,加之財政收入和規(guī)制外貿上的困難,使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他們需要一個更強有力的聯(lián)邦政府。
——引自紀念美國憲法頒布200周年委員會編;勞娃、許旭譯:《美國公民與憲法》
材料五 林肯總統(tǒng)在1861年就職演說中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向南方發(fā)出呼吁: 從地理環(huán)境上說,我們是無法分離的。我們不能把各地區(qū)從彼此的位置上挪開,也不能在它們之間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墻。夫妻可以離婚,以后彼此不再見面,也無法找到對方,但是,我國的不同地區(qū)之間不能這么做。
我們不是敵人。我們之間感情的紐帶,或許會因情緒激動而繃緊,但決不可折斷。那一根根不可思議的回憶之弦,從每個戰(zhàn)場和愛國志士的墳墓,伸展到這片遼闊土地上每一顆充滿活力的心房和每一個家庭,只要我們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會加以撥動,它們終會重新奏出響亮的聯(lián)邦協(xié)奏曲。
——岳麓版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根據《邦聯(lián)條例》美國成為了一個怎樣的國家?當時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怎樣?用材料中的條文作說明。當時各州的權力怎樣?用材料中的條文作說明。
(2)材料二表達了美國人民對政府權力有著怎樣的認識?他們堅守著怎樣的信念?
(3)材料三表明當時一些知名人士對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現狀是否滿意?結合材料四說明其原因。
(4)你認為材料五中“那一根根不可思議的回憶之弦,從每個戰(zhàn)場和愛國志士的墳墓”指的應該是哪一歷史事件?林肯說:“從地理環(huán)境上說,我們是無法分離的” “它們終會重新奏出響亮的聯(lián)邦協(xié)奏曲”當選總統(tǒng)后,他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這一問題的解決對美國來說有何重大政治意義?
科目:gzls 來源:2009-2010學年江蘇淮陰高一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檢測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國(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過程中……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軍事需要。春秋時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種:第一,大小諸侯國國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國紛爭中需要在戰(zhàn)略要地筑城……第三,統(tǒng)治者為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會的城市商業(yè)是在這些舊城的基礎上發(fā)展繁榮起來的。
——引自胡如雷《中國封建社會形態(tài)》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壩(畔),謂之河市,五代國(國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車所聚,四方商賈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鞏《聞見近錄》
材料三
圖1 西漢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圖2 唐朝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材料四 隋唐時期,政治上的統(tǒng)一和大運河的開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經濟往來。揚州等城市成為聞名中外的大都會。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來往經商頻繁,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都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詩曰:“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夜看揚州市》)
唐代李紳有詩曰:“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宿揚州》)
材料六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出現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yè)發(fā)達的松江、陶瓷業(yè)發(fā)達的景德鎮(zhèn)、冶鐵業(yè)發(fā)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地?!z織巨鎮(zhèn)盛澤鎮(zhèn),本是青草灘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yè),始稱為市”。因“絲綢之利日擴”到乾隆時,“居民百倍于昔,綾綢之聚亦且十倍……蓋其繁阜喧盛,實為邑中諸鎮(zhèn)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二)
請回答:
(1)根據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國封建社會城市(集鎮(zhèn))形成原因。(3分)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國古代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區(qū)域發(fā)生的變化。(1分)
(3)唐朝后期,揚州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結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揚州繁華的表現。(2分)
(4)材料六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發(fā)展的主要原因。(2分)
(5)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新特點。(2分)
科目:gzls 來源:2010-2011學年黑龍江省等四校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擬聯(lián)考文綜歷史卷 題型:綜合題
(37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經濟、文化、生活模式由農村型轉向城市型的過程,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材料一 中國與西歐人均GDP水平的比較(400-1998年)
表 1000-1890年日本、中國和西歐居民達到1萬人的城鎮(zhèn)人口的百分比
資料來源: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頁
材料二 14世紀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藝復興旗手高擎人文主義大旗,┉┉提倡個性解放以反對封建制度對個性的束縛。他們的聲音如巨人登高一呼,很快就在阿爾卑斯山上南北各大城市中心激起雷鳴般的反響和回音,震撼了歐洲大地。┉┉但丁謝世二百年以后,中國出了個李贄,敢于反對以孔孟之道為“萬事之至論”——似乎與西歐的人文主義有些相似,但卻如荒野的孤鴻哀鳴,未能激起任何群眾性的回響。┉┉李贄之后,有顧炎武、王夫之等人,也都闡發(fā)過頗有時代新意的哲學和社會思想。但是他們和李贄一樣,只是在很小的知識圈內有一定影響,未能像西歐文藝復興那樣在各大城市中心激起一個群眾性的波瀾壯闊的、反封建的文化運動。
——龐卓恒等著《史學概論》
材料三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在國內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中國的城市有了快速的發(fā)展,出現了若干近代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市。上海從市政建設與管理、上海士紳自治運動,到上海人的行為方式、婚喪嫁娶禮儀的變化,多有西方的影響;編制門牌號碼、人車分道、文明婚禮、實行夏時制、選舉市花、選舉上海小姐……,不是仿照租界就是學自泰西。……許多早期城市的公共工程大多為西方商人所創(chuàng)辦與控制---使得這些城市具有濃厚的西方印跡和色彩。許多人往往把他們看成是西方城市的縮影。
——翟志宏《論近代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文化沖突與價值演變》
材料四 19世紀60-70年代,上海鄉(xiāng)民謂電線有礙風水,而將英商在吳淞-上海間所架設的電報線之“電桿悉行毀去”;一些保守舊官員也把同期外人在滬架設之電線、所修之鐵路斥為“驚民擾眾,變亂風俗” ……而在一些傳統(tǒng)城市,這種反應更為強烈。北京在20世紀初剛剛引進自來水與電力照明的時候,社會上就流行著一些謠言,認為“北京新的供水系統(tǒng)是外國人布下的圈套,供應的水是腐敗的”;電力是外國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陰謀,一些電力事故則被當作這一詭計和幽靈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揚。
——翟志宏《論近代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文化沖突與價值演變》
材料五 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中南部,是中國的南大門,也是我國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改革開放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大力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實行對外開放等政策的推行,極大地促進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進程,城市人口增加,全區(qū)城市由5個增至23個,城市化水平達到52.7%。
——《岳麓版必修II 經濟成長歷程》
(1)依據材料一,概括表中國城市化進程與西歐相比的變化軌跡。并指出圖與表的內在關系。(5分)
(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李贄等人的思想未能“激起一個群眾性的波瀾壯闊的、反封建的文化運動?!钡脑?。(6分)
(3)依據材料三、四分別概括當時市(鄉(xiāng))民對待西方文明成果的態(tài)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主要原因。(16分)
(4)依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了哪些趨向?(4分)
(5)綜合上述材料,你對城市化建設有哪些認識?(6分)
科目:gzls 來源:2015屆陜西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邦聯(lián)條例》
第一條 在國會中,每個州保有其主權、自由和獨立,及每一項沒有明確授給邦聯(lián)的權力。
第五條 所有的戰(zhàn)爭負擔和所有其他因公共防御和全民福利而產生的開支,都應該由公共財政支付。公共財政來源于每個州依其土地價值按比例所繳之稅,土地稅由州立法機關征收。
第九條 美國國會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州之間的爭議和不同意見的最后訴諸地。
第十三條 在任何時候,本法各條非經美國國會同意并在各州立法機構認可,不得改動。
材料二 他們創(chuàng)立了一個權力十分有限的聯(lián)邦政府,可以看出,各州的民眾是多么害怕強權政府的存在。這反映出他們內心的這樣一種信念:權力沒有被授予就不會被濫用。
——以上均引自勞娃、許旭譯:《美國公民與憲法》
材料三 在我看來,邦聯(lián)只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議會亦是徒有虛名,其政策措施不被人們所關注、執(zhí)行。我們想要聯(lián)合成一個國家,但我們又不愿給這個國家的管理者足夠的權力去管理國家,豈不怪哉?
——華盛頓1786年寫給友人的信
材料四 盡管很多人都意識到《邦聯(lián)條例》不夠有力,但一次激烈的事件才使他們真正確信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聯(lián)邦政府。1786年,馬薩諸塞州一群憤怒的農民在丹尼爾·謝斯的領導下聚集到了一起,準備對州政府進行襲擊?!x斯起義這類沖突帶來的恐慌,加之財政收入和規(guī)制外貿上的困難,使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他們需要一個更強有力的聯(lián)邦政府。
——引自勞娃、許旭譯:《美國公民與憲法》
材料五 林肯總統(tǒng)在1861年就職演說中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向南方發(fā)出呼吁: 從地理環(huán)境上說,我們是無法分離的。我們不能把各地區(qū)從彼此的位置上挪開,也不能在它們之間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墻。夫妻可以離婚,以后彼此不再見面,也無法找到對方,但是,我國的不同地區(qū)之間不能這么做。
我們不是敵人。我們之間感情的紐帶,或許會因情緒激動而繃緊,但決不可折斷。那一根根不可思議的回憶之弦,從每個戰(zhàn)場和愛國志士的墳墓,伸展到這片遼闊土地上每一顆充滿活力的心房和每一個家庭,只要我們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會加以撥動,它們終會重新奏出響亮的聯(lián)邦協(xié)奏曲。
——岳麓版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根據《邦聯(lián)條例》美國成為了一個怎樣的國家?當時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怎樣?用材料中的條文作說明。當時各州的權力怎樣?用材料中的條文作說明。(8分)
(2)材料二表達了美國人民對政府權力有著怎樣的認識?他們堅守著怎樣的信念?(2分)
(3)材料三表明當時一些知名人士對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現狀是否滿意?結合材料四說明其原因。(3分)
(4)你認為材料五中“那一根根不可思議的回憶之弦,從每個戰(zhàn)場和愛國志士的墳墓”指的應該是哪一歷史事件?林肯說:“從地理環(huán)境上說,我們是無法分離的”“它們終會重新奏出響亮的聯(lián)邦協(xié)奏曲”當選總統(tǒng)后,他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這一問題的解決對美國來說有何重大政治意義?(5分)
科目:gzls 來源:福建省2010-2011學年高三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 題型:綜合題
(19分)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國(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過程中……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軍事需要。春秋時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種:第一,大小諸侯國國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國紛爭中需要在戰(zhàn)略要地筑城……第三,統(tǒng)治者為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會的城市商業(yè)是在這些舊城的基礎上發(fā)展繁榮起來的。
——引自胡如雷《中國封建社會形態(tài)》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壩(畔),謂之河市,五代國(國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車所聚,四方商賈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鞏《聞見近錄》
材料三:
圖1 西漢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圖2 唐朝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材料四: 隋唐時期,政治上的統(tǒng)一和大運河的開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經濟往來。揚州等城市成為聞名中外的大都會。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來往經商頻繁,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都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詩曰:“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夜看揚州市》)
唐代李紳有詩曰:“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保ā端迵P州》)
材料六: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出現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yè)發(fā)達的松江、陶瓷業(yè)發(fā)達的景德鎮(zhèn)、冶鐵業(yè)發(fā)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地?!z織巨鎮(zhèn)盛澤鎮(zhèn),本是青草灘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yè),始稱為市”。因“絲綢之利日擴”到乾隆時,“居民百倍于昔,綾綢之聚亦且十倍……蓋其繁阜喧盛,實為邑中諸鎮(zhèn)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二)
請回答:
(1)根據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國封建社會城市(集鎮(zhèn))形成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三中圖1和圖2的對比,分析我國古代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區(qū)域發(fā)生的變化。(4分)
(3)唐朝后期,揚州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結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揚州繁華的表現。(5分)
(4)根據材料六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發(fā)展的主要原因。(2分)
(5)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新特點。(2分)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隆慶元年(1567年),進士蔣以化記載:“我吳市民,罔籍田業(yè),大戶張機為生,小戶趁織為活。每晨起,小戶數百人嗷嗷相聚玄廟口,聽大戶呼織,日取分金為饕餮計。大戶一日之機不織則束手,小戶一日不就人織則腹枵,兩者相資為生久矣。”
——《西臺漫記·記葛賢》
材料三 張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調任湖廣總督。他以武漢為中心,先后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工業(yè)企業(yè),居全國之冠,資本總額約為1130萬兩白銀,并形成了以重工業(yè)尤其是軍事工業(yè)為龍頭的湖北工業(yè)內部結構,武漢也一躍而成為全國的重工業(yè)基地。
材料四 1872年,陳啟沅從安南(今越南)回到廣東,他的家鄉(xiāng)盛產原料繭,當地農民有繅絲傳統(tǒng),因而人員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國式繅絲機器,親手設計繪制了兩套機器圖樣。全部設備包括蒸汽鍋爐、繅絲車和絲釜都由當地制造,其中絲車改為木制,絲釜改為陶制,仿制了“法國式(共拈式)”的繅絲機,于1874年在南??h西樵簡村堡創(chuàng)辦我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的蒸汽繅絲廠“繼昌隆”。采用自己設計的機器繅絲,俗稱“絲偈”,該廠雇傭工人六七百,出絲精美,行銷歐美,獲利甚厚。不久,因被視為異端,于1881(光緒七年)被南海知縣下令關閉。
材料五 祝大椿辦上海公益紗廠,“其初純系華人資本,后為營業(yè)起見,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廣銷路,讓一部分股份給英人,改為中英合辦”。
榮宗敬和榮德生號稱“面粉大王”。榮家的保興面粉廠遭到當地保守勢力的阻撓,說工廠的興建破壞了“風水”,將官司打到督撫衙門,反復再三,最后在兩江總督劉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圖一和圖二反映的經濟活動之間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材料二反映的經濟現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質特征。
(2)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舉出張之洞在湖北創(chuàng)辦的近代企業(yè)。
(3)材料四反映的經濟現象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顯進步之處?
(4)材料四和材料五反映了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狀況如何?
(5)結合所學談談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影響。
科目:gzls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國(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過程中……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軍事需要。春秋時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種:第一,大小諸侯國國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國紛爭中需要在戰(zhàn)略要地筑城……第三,統(tǒng)治者為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會的城市商業(yè)是在這些舊城的基礎上發(fā)展繁榮起來的。
——引自胡如雷《中國封建社會形態(tài)》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壩(畔),謂之河市,五代國(國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車所聚,四方商賈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鞏《聞見近錄》
材料三:
圖1 西漢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圖2 唐朝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圖
材料四: 隋唐時期,政治上的統(tǒng)一和大運河的開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經濟往來。揚州等城市成為聞名中外的大都會。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來往經商頻繁,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都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詩曰:“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夜看揚州市》)
唐代李紳有詩曰:“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保ā端迵P州》)
材料六: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出現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yè)發(fā)達的松江、陶瓷業(yè)發(fā)達的景德鎮(zhèn)、冶鐵業(yè)發(fā)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地?!z織巨鎮(zhèn)盛澤鎮(zhèn),本是青草灘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yè),始稱為市”。因“絲綢之利日擴”到乾隆時,“居民百倍于昔,綾綢之聚亦且十倍……蓋其繁阜喧盛,實為邑中諸鎮(zhèn)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二)
請回答:
(1)根據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國封建社會城市(集鎮(zhèn))形成原因。
(2)根據材料三中圖1和圖2的對比,分析我國古代工商業(yè)城市分布區(qū)域發(fā)生的變化。
(3)唐朝后期,揚州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結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揚州繁華的表現。
(4)根據材料六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5)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時期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新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