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
(乙)蘭之味,非可逼而?、僖?。蓋在有無近遠續(xù)斷之間,純以情韻勝。氳氳無所②,故稱瑞③耳。體兼彩④,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選自張大復《梅花草堂集》)
(注釋)①?。哼@里是嗅?。ㄌm的香味)。②氳氳(yūn yūn)無所:彌漫飄忽,沒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種顏色。
1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3)陶后鮮有聞 (4)而名之不可
12.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2)蘭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譯文:
13.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2分)
14.閱讀本文,許多同學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這兩句寫出了蓮的高潔、質(zhì)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那些語句?為什么?(2分)
15.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于民意調(diào)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蘭花,請你說說贊成它的理由。(2分)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12分)
?。祝┧懖菽局ǎ蓯壅呱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
(乙)蘭之味,非可逼而?、僖病Iw在有無近遠續(xù)斷之間,純以情韻勝。氳氳無所②,故稱瑞③耳。體兼彩④,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選自張大復《梅花草堂集》)
注釋:①?。哼@里是嗅取(蘭的香味)。②氳氳(yūn yūn)無所:彌漫飄忽,沒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種顏色。
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3)陶后鮮有聞
?。?)而名之不可
10.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 蓮,花之君子者也。
譯文:
(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蘭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譯文:
?。?)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譯文:
11.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2分)
12.閱讀本文,許多同學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這兩句寫出了蓮的高潔、質(zhì)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那些語句?為什么?(2分)
13.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于民意調(diào)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蘭花,請你說說贊成它的理由。(2分)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
(乙)蘭之味,非可逼而?、僖病Iw在有無近遠續(xù)斷之間,純以情韻勝。氳氳無所②,故稱瑞③耳。體兼彩④,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選自張大復《梅花草堂集》)
(注釋)①取:這里是嗅?。ㄌm的香味)。②氳氳(yūn yūn)無所:彌漫飄忽,沒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種顏色。
1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3)陶后鮮有聞 (4)而名之不可
12.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2)蘭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譯文:
13.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2分)
14.閱讀本文,許多同學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這兩句寫出了蓮的高潔、質(zhì)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那些語句?為什么?(2分)
15.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于民意調(diào)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蘭花,請你說說贊成它的理由。(2分)
科目:czyw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B.香遠益清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鮮有聞 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本文,許多同學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這兩句寫出了蓮的高潔、質(zhì)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那些語句?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于民意調(diào)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一種,你贊成哪種花?并談談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048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048
(’06襄樊課改)閱讀下文,完成下面的問題。
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子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①可愛者甚蕃( ?。 、谕ね?B>植( ?。?/P>
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B.香遠益清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鮮有聞 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
4)閱讀本文,許多同學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這兩句寫出了蓮的高潔、質(zhì)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哪些語句?為什么?
5)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于民意調(diào)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一種,你贊成哪種花?并談談理由。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12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周敦頤《愛蓮說》)
(乙)蘭之味,非可逼而?、僖病Iw在有無近遠續(xù)斷之間,純以情韻勝。氳氳無所②,故稱瑞③耳。體兼彩④,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選自張大復《梅花草堂集》)
注釋:①?。哼@里是嗅?。ㄌm的香味)。②氳氳(yūn yūn)無所:彌漫飄忽,沒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種顏色。
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3)陶后鮮有聞
(4)而名之不可
10.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 蓮,花之君子者也。
譯文:
(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3)蘭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譯文:
(4)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譯文:
11.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2分)
12.閱讀本文,許多同學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這兩句寫出了蓮的高潔、質(zhì)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那些語句?為什么?(2分)
13.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于民意調(diào)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蘭花,請你說說贊成它的理由。(2分)
科目:czyw 來源:2006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語文試卷(非課改區(qū)) 題型:048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思。
①可愛者甚蕃 ( )
②亭亭凈植(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閱讀本文,許多同學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這兩句寫出了蓮的高潔、質(zhì)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那些語句?為什么?
4.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于民意調(diào)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一種,你贊成哪種花?并談談理由。
科目:czyw 來源:中考新題型熱點題庫、語文 題型:048
|
科目:czyw 來源:快車道叢書雙解一試八年級·語文上冊(蘇教版) 題型:048
?、倥笥褟恼闹輥恚瑤砟抢锏奶禺a(chǎn)讓我們大家挑。有人選了桂圓,有人選了荔枝,我挑了三個又大又壯的水仙頭,大步流星就要開拔回家。
?、谂笥岩话炎プ。^續(xù)留談。俟別人走了,他一拍大腿如逢知音似地說:“你是懂得我們漳州的。”
?、燮鋵嵨冶臼莻€頂頂俗的俗人。之所以選水仙,實在是有我的“功利”之想。
?、芾笾饒A,雖是上等食品,但三天五天,口福之后,穿腸而過,即成肥田之物,再不見影蹤。而被稱為“凌波仙子”的水仙,亭亭玉立,能給你一個冬天的快活。兩者相比,我當然舍口福而飽眼福了。再說朋友不遠千里送來的水仙,因為沒有了市場購買時以錢換物的冰冷,便更添了一份溫馨。
⑤水仙拿回家時,我剝?nèi)チ私股耐庖?,等到露出清一色的肥壯的白時,就將它在水中泡兩天,然后就養(yǎng)在一只青瓷盆里。我不喜歡像有些人那樣,挖得遍體鱗傷,連花蕊都裸露在外,然后又敷上藥水棉花,弄得像個傷員一樣。既稱為“仙子”,就留它個冰肌玉骨,鳳儀秀整。
⑥要說到愛水仙的話,清代戲劇理論家李漁是愛到極致的一個。他稱“水仙是我的命”。康熙五年,先因度歲無錢,典盡衣囊,到水仙開花的時候,一個銅板也沒有了。買花無錢,家人說:“請別買吧。一年不看此花,也不是怪事?!崩顫O說:“你要我的命啦?寧可短壽一年,不能少這一年的花。而且我從外地冒雪回到南京家里來,就是要看水仙。沒有水仙,跟不回南京,在外地過年有什么兩樣呢?”
?、呒胰瞬荒茏柚?,由他典當簪珥買花。李漁認為,水仙的色香莖葉,無一不比群花奇異。像水仙那樣淡而無姿,不動不搖而能靜美的,實在沒有見過。用“水仙”二字稱呼它,可說摹寫完美了。李漁說,如果讓他見到命名者,一定恭敬下拜。
?、鄬ι虾H藖碚f,“水仙”又格外地給予了一份關(guān)愛。上海少土,鋼骨水泥房子里,土是見不到的,水倒是常年供應。有水無土,梅種不成,鶴當然也養(yǎng)不住,學梅妻鶴子隱居孤山的林和靖學不成,學愛水仙如命的李笠翁還是可以的。
⑨上海不缺水和陽光,也因此,冬日里上海很多人家的陽臺上也有一盆亮人眼目,綽約多姿的水仙了。
1.第②段中朋友說“你是懂得我們漳州的”。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第③自然段說“功利之想”原因有二,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3.說說“冰肌玉骨“和“鳳儀秀整”的含義。
①冰肌玉骨:
②鳳儀秀整:
4.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記敘了李漁愛水仙如命的程度?
5.在下面的段落代碼上用“‖”為本文分段。
① ?、凇 、邸 、堋 、荨 、蕖 、摺 、唷 、?/P>
6.學梅妻鶴子隱居孤山的林和靖學不成,學愛水仙如命的李笠翁還是可以的。對此句句意有三種理解,哪一種最準確?
A.學習李漁愛水仙花,每冬必買水仙,沒有錢也要設法買水仙花。
B.學習李漁冬天養(yǎng)幾盆水仙花點綴居室,觀賞水仙的綠葉玉花以愉悅精神。
C.學習李漁愛水仙花的冰肌玉骨,純樸秉性,以陶冶自己的情操。
7.仿照例句,發(fā)揮想像。在橫線上把句子補充完整。補寫部分每句不得超過15個字,每句第一條橫線上填寫的內(nèi)容不限,只要是自己喜愛的事物即可。
我愛蓮花,亭亭凈植,出淤泥而不染。
我愛菊花,淡雅清高,與世無爭。
我愛水仙,冰肌玉骨,純潔凈美。
請仿照上面例子,填寫:
我愛________,________。
我愛________,________。
我愛________,________。
我愛________,________。
8.有一回,一位新加坡老太太在觀賞水仙時,不小心被花盆里的水弄濕了裙子,老太太雅興大減,竟然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陪同的一位女導游和顏悅色地說:“________?!闭堄煤啙嵍p松打趣的妙語,緩解老太太的窘境,使她破涕為笑,一展愁顏,雅興再增。
科目:czyw 來源:發(fā)散思維大課堂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 語文版 題型:048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本文作者是宋代哲學家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給第二段文字斷句。(不要求加標點)
3.解釋下列加粗詞在文中的意思。
(1)可愛者甚蕃 蕃:________。
(2)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
(3)濯清漣而不妖 濯:________。
(4)陶后鮮有聞 鮮:________。
4.用原文的語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文中為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蓮”來自比,又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聯(lián)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歡的一種花,并用一句話來概括喜愛的原因
(1)最喜愛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czyw 來源:重慶市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czyw 來源:中考語文基礎知識試題精選(最新修訂版)初三 題型:048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文章作者是宋代哲學家________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
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蕃:________
②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鮮:________
3.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上。
4.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對“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牡丹很美,喜歡它的人當然多。
B.牡丹花艷,開的花又多,所以喜歡它的人也多。
C.牡丹是富貴的象征,所以人們喜歡它。
D.這是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的諷刺。
7.譯文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那o內(nèi)空外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
C.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對菊花的愛,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
D.菊,花之隱逸者也。——菊花是花中的勇士。
8.下列句中,用來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德聲遠播的是
[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科目:czyw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 初一語文 語文出版社(新課標) 語文出版社(新課標) 題型:013
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P>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歡蓮花的原因是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
B.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香氣遠飄,更加清幽,高高地潔凈地立在水面,人們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接近去玩弄它。)
C.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shù)不一定是很多。)
D.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翠,映入簾中。)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河南省鄭州市第四中學九年級中考模擬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線詞語:(2分)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②余以為妙絕( )
【小題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
【小題3】寫陶淵明“獨愛菊”和世人“盛愛牡丹”有什么作用?(2分)
【小題4】讀文賞荷:(4分)
(1)賞荷,可觀其形美。[乙]段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 ”,描繪雨后荷花的語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賞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lián)系文段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2分)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
A.不幸而在窮僻之域 |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C.悵恨久之 | D.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
科目:czyw 來源:2012屆浙江省永嘉縣九年級第一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古人與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學也?!狈蛞钥鬃又ィq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⑨乎?
(節(jié)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
[注解]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③[審]詳細。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幾]差不多。⑥[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3分)
(1)不幸而在窮僻之域 域: ▲
(2)若既不出戶 戶: ▲
(3)雖有子羔、原憲之賢 雖: ▲
2..下列語句中“之”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例句:夫以孔子之圣,猶須好學
A.不幸而在窮僻之域 |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C.悵恨久之 |
D.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
3..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
4..本文所談的是為學之道,你從中得到哪些學習上有益的啟發(fā)? (3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四川省初二下學期半期檢測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6分,每小題2分)
比較閱讀下面兩則古文選段,回答題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 ——劉禹錫《陋室銘》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ㄖ诱咭?。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下列劃線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不足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B無案牘之勞形 聞之,欣然規(guī)往
C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D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對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確的是( )。(2分)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
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對于牡丹的鐘愛,人該有很多了。 |
C.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長上碧綠的臺階,青草的顏色映入青翠的簾子。 |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 |
3.下面各句是對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
A.甲文中舉諸葛廬、子云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
B.乙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先用“出淤泥而不染”總括蓮花的品格,再分別從幾個方面贊揚了蓮花象征了君子的莊重、質(zhì)樸、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美名遠揚等美好品質(zhì)。 |
C.乙文從始至終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xiàn)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 |
D.甲文通過對所居房屋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尚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