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教育集團初三下期調(diào)研考試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出師表(節(jié)選)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乙】晏子患善惡不分
齊侯問于晏子曰:“為政何患?”對曰:“患善惡之不分?!惫唬骸昂我圆熘??”對曰:“審擇左右,左右善,則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惡分?!笨鬃勇勚唬骸按搜砸残乓樱∩蒲赃M,則不善無由入矣;不善言進,則善無由入矣。”
(《說苑·政理》)
1.解釋下面句中加線詞語。(4分)
(1)恢弘志士之氣 (2)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3)為政何患 (4)此言也信矣
2.下面各項加線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患善惡之不分
B.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則百僚各得其所宜
C.俱為一體 為政何患
D.以光先帝遺德何以察之
3.將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2)善言進,則不善無由入矣;不善言進,則善無由入矣。
4.甲文諸葛亮希望后主“ 、 ”(限填6個字),與乙文晏子和孔子的話相一致,但又有區(qū)別。(2分)
5.請引用甲文相關(guān)語句,分析乙文為政“善惡不分”會有哪些后果?(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南中招考試說明解密預(yù)測語文試卷(六)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題目。
(甲)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②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③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選自《出師表》)
(乙)晉平公問于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qū)υ唬骸敖夂??!逼焦唬骸敖夂亲又鹨??”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逼焦唬骸吧啤!彼煊弥瑖朔Q善焉。
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
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p>
(選自《呂氏春秋》)
1.解釋下面劃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痛恨:
(2)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悉: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3.(甲)(乙)兩文都說到“用人”的問題,但兩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諸葛亮出師前給后主劉禪所提出的中肯建議,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黃羊舉薦賢人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4.文段(甲)中第③段,插入一段對先帝的追憶,用意是什么?(2分)
5.選擇一個角度,談?wù)勀阕x了(甲)文或(乙)文后獲得的啟示。(3分)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聊城市九年級中考模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小題。(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sup>②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nbsp; (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謙詞。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輔佐之臣。
【小題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的詞。(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③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④若嗣子可輔( )
【小題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了。(4分)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小題3】【甲】【乙】兩段中加點的“大事”都指什么?并用一個成語概括“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2分)
【小題4】請簡要回答下面兩個問題。(4分)
(1)諸葛亮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經(jīng)歷并追憶【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
呢?
(2)你從【甲】【乙】兩段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怎樣一個人?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14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p>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選自《隆中對》)
【乙】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選自《出師表》)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2分)
(1)挾天子而令諸侯 挾:
(2)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夙夜:
2.下列句子中加劃線的詞語用法不同的兩項是(2分)………………………( )
A.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B. 北定中原 北通巫峽
C. 還于舊都 曹操比于袁紹
D. 則名微而眾寡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2)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4.“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甲】段中 “天下計”的內(nèi)容?【乙】段中哪句話最能體現(xiàn)“老臣心”?(3分)
5.有人認為后主劉禪愚鈍無能,先帝劉備駕崩后執(zhí)掌蜀漢軍政大權(quán)的諸葛亮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應(yīng)該取而代之。讀完【甲】【乙】兩文后請談?wù)勀愕目捶?。?分)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度福建省漳州市雙語實驗學校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比較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小題。(19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諸葛亮《出師表》)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庇墒窍戎魉煸劻?,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 )
(3)將軍宜枉駕顧之 ( ) (4)由是先主遂詣亮 ( )
【小題2】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不求聞達于諸侯 | B.受任于敗軍之際 |
C.欲信大義于天下 | D.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
科目:czyw 來源:2012屆福建省詔安縣初中畢業(yè)班統(tǒng)一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比較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小題。(16分)
【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高祖(劉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br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給饋餉,不絕糧道( )
③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④連百萬之軍( )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劃線詞意思不同的兩組是( )(3分)
①當世之事。 百萬之軍。
②決勝于千里之外。 不求聞達于諸侯。
③未知其二。 以彰其咎。
④可計日而待也?!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比較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小題。(19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諸葛亮《出師表》)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庇墒窍戎魉煸劻?,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1.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 )
(3)將軍宜枉駕顧之 ( ) (4)由是先主遂詣亮 ( )
2.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不求聞達于諸侯 | B.受任于敗軍之際 |
C.欲信大義于天下 | D.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
3.將下面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②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三顧瀕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理解兩段選文的內(nèi)容,說說“天下計”、“老臣心”是指什么?(4分)
5.諸葛亮“報先帝而忠陛下”的摯誠,緣于先帝的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畢生心血履行自己的神圣的職責。請你結(jié)合兩段選文的內(nèi)容,談?wù)勊倪@種精神將會對你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4分)(不少于60字)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度河北省遷安市第四中學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14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br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選自《隆中對》)
【乙】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選自《出師表》)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2分)
(1)挾天子而令諸侯 挾:
(2)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夙夜: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加劃線的詞語用法不同的兩項是(2分)………………………( )
A.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B.北定中原北通巫峽 |
C.還于舊都曹操比于袁紹 |
D.則名微而眾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九年級中考模擬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諸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sup>②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nbsp; (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謙詞。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輔佐之臣。
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的詞。(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若嗣子可輔 輔:
2.指出與“咨臣以當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C.以傷先帝之明 |
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4.諸葛亮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經(jīng)歷并追憶【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呢?(3分)
5.你從【甲】【乙】兩段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怎樣一個人?(3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河北石家莊第42中學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選自《口技》
【乙】揚州郭貓兒,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揚州,一友挾(邀請,偕同)貓兒同至寓。比(及至)喚酒酣,郭起請奏藻技(小技,客氣說法)。于席右設(shè)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后,主客靜聽。
久之,無聲。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俄聞父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牽豬矣?!逼渥悠鹬霖i圈中飼豬,則聞群豬爭食聲,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xún,用熱水燙后去毛)剝聲,歷歷不爽(清清楚楚,沒有差錯)也。父又謂子曰:“天已明,可賣矣?!甭勅馍习嘎?,即聞有買賣數(shù)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臟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聞不已,砉(huā 擬聲詞,嘩的一聲)然一聲,四座俱寂。 (節(jié)選自《虞初續(xù)志?郭貓兒》)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2分)
(1)滿坐寂然( ) (2)俄聞父呼其子曰( )
2.跟例句中的“于”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例句: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A.于席右設(shè)圍屏,不置燈燭,(《虞初續(xù)志?郭貓兒》)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三峽》)
D.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
譯文:
(2)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
譯文:
4.請用簡明的話分別概括【甲】【乙】兩文第二段的主要內(nèi)容(4分)
【甲】:
【乙】:
5.請比較【甲】【乙】兩文在寫法上的不同點(2分)
【甲】將 相結(jié)合,從表演者和聽眾兩個方面表現(xiàn)文章內(nèi)容。
【乙】文則以 描寫為主表現(xiàn)文章內(nèi)容。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紹興文理附中九年級第三次月考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一)(17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br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選自《隆中對》)
【乙】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選自《出師表》)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4分)
(1)挾天子而令諸侯 挾:
(2)國險而民附 附:
(3)夙夜憂嘆 夙夜:
(4)恐托付不效 效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用法不同的兩項是(2分) ( )( )
A.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B.北定中原北通巫峽 |
C.還于舊都曹操比于袁紹 |
D.則名微而眾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比較閱讀下面兩篇選文,完成小題。(16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yún)兩?,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焙敕缎Χ弥?。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焙敕读x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上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比华q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xiāng)拜而死。數(shù)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語。(4分)
⑴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___ ⑵夙夜憂嘆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弘范義之__________________ ⑷庶幾無愧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⑵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3.下面四句中的“之”的意義與其他三個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弘范遂以客禮見之 | B.上召入諭之曰 |
C.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 | D.弘范義之 |
4.【甲】文中諸葛亮自敘本志,回憶了與劉備之間交往的兩件大事。這兩件大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分)
5.認真閱讀【甲】【乙】兩文,說出諸葛亮和文天祥身上的具有共性的品質(zhì),并說一說對你有哪些啟迪。(4分)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7—21題。(共11分)
(甲)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②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③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選自《出師表》)
(乙)晉平公問于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qū)υ唬骸敖夂??!逼焦唬骸敖夂亲又鹨俊痹唬骸熬龁柨?,非問臣之仇也?!逼焦唬骸吧啤!彼煊弥瑖朔Q善焉。
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逼焦唬骸拔绶亲又右??”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逼焦唬骸吧啤!庇炙煊弥?。國人稱善焉。
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p>
(選自《呂氏春秋》)
17.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痛恨:
(2)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悉:
18.請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19.(甲)(乙)兩文都說到“用人”的問題,但兩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諸葛亮出師前給后主劉禪所提出的中肯建議,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黃羊舉薦賢人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20.文段(甲)中第③段,插入一段對先帝的追憶,用意是什么?(2分)
21.選擇一個角度,談?wù)勀阕x了(甲)文或(乙)文后獲得的啟示。(3分)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A.不求聞達于諸侯 | B.受任于敗軍之際 |
C.欲信大義于天下 | D.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河北石家莊第42中學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br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選自《口技》
【乙】揚州郭貓兒,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揚州,一友挾(邀請,偕同)貓兒同至寓。比(及至)喚酒酣,郭起請奏藻技(小技,客氣說法)。于席右設(shè)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后,主客靜聽。
久之,無聲。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俄聞父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牽豬矣。”其子起至豬圈中飼豬,則聞群豬爭食聲,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xún,用熱水燙后去毛)剝聲,歷歷不爽(清清楚楚,沒有差錯)也。父又謂子曰:“天已明,可賣矣。”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買賣數(shù)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臟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聞不已,砉(huā 擬聲詞,嘩的一聲)然一聲,四座俱寂。 (節(jié)選自《虞初續(xù)志?郭貓兒》)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2分)
(1)滿坐寂然( ) (2)俄聞父呼其子曰( )
【小題2】跟例句中的“于”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例句: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A.于席右設(shè)圍屏,不置燈燭,(《虞初續(xù)志?郭貓兒》)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三峽》) |
D.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江蘇鹽城第一初級中學教育集團初三下期調(diào)研考試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出師表(節(jié)選)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乙】晏子患善惡不分
齊侯問于晏子曰:“為政何患?”對曰:“患善惡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對曰:“審擇左右,左右善,則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惡分。”孔子聞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進,則不善無由入矣;不善言進,則善無由入矣?!?br />(《說苑·政理》)
【小題1】解釋下面句中加線詞語。(4分)
(1)恢弘志士之氣 (2)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3)為政何患 (4)此言也信矣
【小題2】下面各項加線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分)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患善惡之不分 |
B.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則百僚各得其所宜 |
C.俱為一體 為政何患 |
D.以光先帝遺德何以察之 |
科目:czyw 來源:2012屆山東省聊城市九年級中考模擬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小題。(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sup>②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謙詞。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輔佐之臣。
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的詞。(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③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④若嗣子可輔( )
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了。(4分)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3.【甲】【乙】兩段中加點的“大事”都指什么?并用一個成語概括“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2分)
4.請簡要回答下面兩個問題。(4分)
(1)諸葛亮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經(jīng)歷并追憶【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
呢?
(2)你從【甲】【乙】兩段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怎樣一個人?
科目:czyw 來源:2013-2014學年山西省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師表》)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p>
(2)將軍宜枉駕顧之( )
(3)遂用猖蹶( ?。?nbsp;
(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p>
2.將下邊兩個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
3.甲文中帶線句子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分)
4.甲文中與乙文所敘的事情相關(guān)的句子是 (2分)
5.根據(jù)甲乙兩選文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對諸葛亮其人作出評價。(2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屆度福建省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比較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小題。(19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云。(諸葛亮《出師表》)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姡豢汕乱?。將軍宜枉駕顧之?!庇墒窍戎魉煸劻粒踩?,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1.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 )
(3)將軍宜枉駕顧之 ( ) (4)由是先主遂詣亮 ( )
2.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不求聞達于諸侯 |
B.受任于敗軍之際 |
C.欲信大義于天下 |
D.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
3.將下面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②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三顧瀕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理解兩段選文的內(nèi)容,說說“天下計”、“老臣心”是指什么?(4分)
5.諸葛亮“報先帝而忠陛下”的摯誠,緣于先帝的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畢生心血履行自己的神圣的職責。請你結(jié)合兩段選文的內(nèi)容,談?wù)勊倪@種精神將會對你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4分)(不少于60字)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九年級中考模擬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諸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②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謙詞。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輔佐之臣。
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的詞。(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若嗣子可輔 輔:
2.指出與“咨臣以當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C.以傷先帝之明 |
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4.諸葛亮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經(jīng)歷并追憶【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呢?(3分)
5.你從【甲】【乙】兩段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怎樣一個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