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czyw 來源:新疆自治區(qū)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馬寅初校長
195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走在未名湖校園一條小道上,迎面見馬寅初正在散步,后面有一警衛(wèi)相隨(當時馬寅初還在中央任要職,行政三級,相當于副總理級別)。馬校長走到我面前時,我恭恭敬敬向他問候:“馬校長,您好!”他面帶笑容用浙江嵊縣方言回答說:“儂好。”我也是嵊縣人,因此聽他的口音,感覺特別親切。
馬寅初雖為校長,又在中央任職,但師生員工經常能在校園內看到他的身影,最常見到的地方是北大大飯廳的講臺和辦公樓的禮堂。馬寅初的一個重要辦學理念是:大學生不能只讀幾本教科書,要接觸社會,要見世面,要了解世界。因此,他任校長期間經常請各方著名人士來校演講。他請過政界要人陳毅、李維漢、胡耀邦、陸定一、劉瀾濤等,還請過當時緬甸總理吳努來北大講佛學。他還請到了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時的民族英雄卓婭的母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蘇聯(lián)著名作家波列伏依等來校作報告。每次演講會開始,馬寅初都有開場白,演講結束必有他的結束語。他不但請人演講,自己也經常發(fā)表演講。
1956年上半年,我們西語系大三德語專業(yè)由一位東德教師教我們“當代東德文學”。這位老師年紀輕,水平不高,但態(tài)度粗暴,引起了全班同學的不滿。同學們向系主任馮至反映,馮先生找這位德國教師談話,但收效甚微,大家只好忍著。到大三下學期,我們得知可靠消息,說這位教師還要教我們一年。于是全班同學給校長寫了一封長信,詳細寫明我們對這位教師不滿的原因,堅決要求更換教師。
信寄出后一個多月,馬校長才約見我班學生代表。馬校長講的話,歸納起來有三點。首先,他說同學們的信雖寄出了一個多月,但他卻今天剛讀到,因為一直擱在校長辦公室,讀到信后他就立即接見同學代表。第二點,他說這樣的教師他年輕時也碰到過,這種外國教師不管學生聽不聽得懂,一個人講一大堆,下次上課還要問同學他上次講的內容,同學回答不出,他就罵學生,而不去反思一下自己講得好不好,是否讓人聽得懂。第三點,馬校長說他完全支持我們不歡迎這位教師再教我們一年的意見。全班同學了解了馬校長的態(tài)度后,興奮異常。然而,不久校長辦公室主任就到班級來開會了,他說:這位教師明年還要教一年,因為他任教延長一年,已寫進了中德雙方簽字的文化協(xié)定,為了中德友誼,中方已無法提出更換教師的要求。但不久后,我們的要求被在北大學習的東德留學生知道了,他們聽說赫赫有名的馬寅初校長也支持我們,就將這事反映到使館,從而使德方主動提出調換教師的建議。到大四開學時,我們班來了一對東德夫婦,兩人都是教師,不僅有學問,課教得好,而且人品高尚,他們授課期間和同學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們的所教所為使我們終身受益。回想這些,大家首先感謝的,還是當年馬校長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
馬寅初一生最輝煌的一筆,就是他堅持新人口論。他講人口論不只是談學術,他是要解決實際問題,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前途。1953年中國大陸歷史上第一次的人口普查結果就引起了他的注意,1955年7月,馬寅初在對浙江、江西等地調查的基礎上完成了《控制人口與科學研究》一文,在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提交浙江小組討論。他說建國幾年就增加了一個多億人口,人口如此快速的增長將拖住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后腿,因此他大力主張優(yōu)生,提倡節(jié)育。但他在報告中反對墮胎,他認為胚胎形成后已是生命,它就應該有生的權利。1957年,他發(fā)表《新人口論》,一反社會主義不存在人口問題的論調,大膽提出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人口增長太快問題,并對人口控制的實現(xiàn)方式作出了新的選擇。
他在1959年底的《新建設》雜志上宣告:他決不檢討,決不屈從于壓服,他不怕丟官,不怕火里燒,不怕油里煎,決心為真理戰(zhàn)斗到底。馬寅初的直諫遭到了壓制,他被毫無理由地剝奪了話語權。1960年初,在有組織的大字報的圍攻下,馬寅初斷然辭去北大校長之職,遷出北大燕南園,賦閑返家。從此馬寅初在中國政壇消失了,他被免去全部職務。但他的行為感動了中國知識分子,也感動了老百姓。季羨林曾說過:他最欽佩的人,就是馬寅初!
如果中國的校長們都能像馬寅初那樣,那中國的教育,一定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會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
(2010年9月15日《文匯報》,有刪改)
下列對傳記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ǎ?/p>
A.文章第一段中,“我”對馬寅初的問候體現(xiàn)了“我”對馬校長的尊敬,馬校長帶有浙江嵊縣方言的口音也引起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B.北大師生員工經常能在校園內看到馬寅初的身影,因為馬寅初雖然同時還在中央任要職,但他沒有忘記自己在北大的職責,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教育家。
C.馬寅初大力主張優(yōu)生,提倡節(jié)育,但他在報告中反對墮胎,這體現(xiàn)了這位學者除了考慮經濟學問題,也充滿了人性光輝。
D.在學生們反對那位東德教師的事情上,由于中德雙方簽字的文化協(xié)定,為了中德友誼,馬寅初校長只給了學生們以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而無法真正地幫助。
E.本文通過對馬寅初對待學生和在人口論方面的記述,刻畫了一位富有個性的優(yōu)秀的教育家和經濟學家的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深深懷念之情。
作為北大校長的馬寅初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請簡要分析。
文章題目為“馬寅初校長”,文章主要內容也是記述其在北大的教育工作,但文中卻說“馬寅初一生最輝煌的一筆,就是他堅持新人口論”,從中可以看出馬寅初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結合文章分析。
文章結尾說“如果中國的校長們都能像馬寅初那樣,那中國的教育,一定不會是今天
這個樣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會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蹦阃膺@個觀點嗎?結合文本及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科目:gzyw 來源:2011屆遼寧省鞍山一中四模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25分)
馬寅初校長
195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走在未名湖校園一條小道上,迎面見馬寅初正在散步,后面有一警衛(wèi)相隨(當時馬寅初還在中央任要職,行政三級,相當于副總理級別)。馬校長走到我面前時,我恭恭敬敬向他問候:“馬校長,您好!”他面帶笑容用浙江嵊縣方言回答說:“儂好。”我也是嵊縣人,因此聽他的口音,感覺特別親切。
馬寅初雖為校長,又在中央任職,但師生員工經常能在校園內看到他的身影,最常見到的地方是北大大飯廳的講臺和辦公樓的禮堂。馬寅初的一個重要辦學理念是:大學生不能只讀幾本教科書,要接觸社會,要見世面,要了解世界。因此,他任校長期間經常請各方著名人士來校演講。他請過政界要人陳毅、李維漢、胡耀邦、陸定一、劉瀾濤等,還請過當時緬甸總理吳努來北大講佛學。他還請到了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時的民族英雄卓婭的母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蘇聯(lián)著名作家波列伏依等來校作報告。每次演講會開始,馬寅初都有開場白,演講結束必有他的結束語。他不但請人演講,自己也經常發(fā)表演講。
1956年上半年,我們西語系大三德語專業(yè)由一位東德教師教我們“當代東德文學”。這位老師年紀輕,水平不高,但態(tài)度粗暴,引起了全班同學的不滿。同學們向系主任馮至反映,馮先生找這位德國教師談話,但收效甚微,大家只好忍著。到大三下學期,我們得知可靠消息,說這位教師還要教我們一年。于是全班同學給校長寫了一封長信,詳細寫明我們對這位教師不滿的原因,堅決要求更換教師。
信寄出后一個多月,馬校長才約見我班學生代表。馬校長講的話,歸納起來有三點。首先,他說同學們的信雖寄出了一個多月,但他卻今天剛讀到,因為一直擱在校長辦公室,讀到信后他就立即接見同學代表。第二點,他說這樣的教師他年輕時也碰到過,這種外國教師不管學生聽不聽得懂,一個人講一大堆,下次上課還要問同學他上次講的內容,同學回答不出,他就罵學生,而不去反思一下自己講得好不好,是否讓人聽得懂。第三點,馬校長說他完全支持我們不歡迎這位教師再教我們一年的意見。全班同學了解了馬校長的態(tài)度后,興奮異常。然而,不久校長辦公室主任就到班級來開會了,他說:這位教師明年還要教一年,因為他任教延長一年,已寫進了中德雙方簽字的文化協(xié)定,為了中德友誼,中方已無法提出更換教師的要求。但不久后,我們的要求被在北大學習的東德留學生知道了,他們聽說赫赫有名的馬寅初校長也支持我們,就將這事反映到使館,從而使德方主動提出調換教師的建議。到大四開學時,我們班來了一對東德夫婦,兩人都是教師,不僅有學問,課教得好,而且人品高尚,他們授課期間和同學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們的所教所為使我們終身受益?;叵脒@些,大家首先感謝的,還是當年馬校長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
馬寅初一生最輝煌的一筆,就是他堅持新人口論。他講人口論不只是談學術,他是要解決實際問題,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前途。1953年中國大陸歷史上第一次的人口普查結果就引起了他的注意,1955年7月,馬寅初在對浙江、江西等地調查的基礎上完成了《控制人口與科學研究》一文,在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提交浙江小組討論。他說建國幾年就增加了一個多億人口,人口如此快速的增長將拖住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后腿,因此他大力主張優(yōu)生,提倡節(jié)育。但他在報告中反對墮胎,他認為胚胎形成后已是生命,它就應該有生的權利。1957年,他發(fā)表《新人口論》,一反社會主義不存在人口問題的論調,大膽提出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人口增長太快問題,并對人口控制的實現(xiàn)方式作出了新的選擇。
他在1959年底的《新建設》雜志上宣告:他決不檢討,決不屈從于壓服,他不怕丟官,不怕火里燒,不怕油里煎,決心為真理戰(zhàn)斗到底。馬寅初的直諫遭到了壓制,他被毫無理由地剝奪了話語權。1960年初,在有組織的大字報的圍攻下,馬寅初斷然辭去北大校長之職,遷出北大燕南園,賦閑返家。從此馬寅初在中國政壇消失了,他被免去全部職務。但他的行為感動了中國知識分子,也感動了老百姓。季羨林曾說過:他最欽佩的人,就是馬寅初!
如果中國的校長們都能像馬寅初那樣,那中國的教育,一定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會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
(2010年9月15日《文匯報》,有刪改)
【小題1】下列對傳記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ǎ?分)
A.文章第一段中,“我”對馬寅初的問候體現(xiàn)了“我”對馬校長的尊敬,馬校長帶有浙江嵊縣方言的口音也引起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
B.北大師生員工經常能在校園內看到馬寅初的身影,因為馬寅初雖然同時還在中央任要職,但他沒有忘記自己在北大的職責,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教育家。 |
C.馬寅初大力主張優(yōu)生,提倡節(jié)育,但他在報告中反對墮胎,這體現(xiàn)了這位學者除了考慮經濟學問題,也充滿了人性光輝。 |
D.在學生們反對那位東德教師的事情上,由于中德雙方簽字的文化協(xié)定,為了中德友誼,馬寅初校長只給了學生們以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而無法真正地幫助。 |
科目:gzyw 來源:2010-2011學年遼寧省四??荚囌Z文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25分)
馬寅初校長
195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走在未名湖校園一條小道上,迎面見馬寅初正在散步,后面有一警衛(wèi)相隨(當時馬寅初還在中央任要職,行政三級,相當于副總理級別)。馬校長走到我面前時,我恭恭敬敬向他問候:“馬校長,您好!”他面帶笑容用浙江嵊縣方言回答說:“儂好?!蔽乙彩轻涌h人,因此聽他的口音,感覺特別親切。
馬寅初雖為校長,又在中央任職,但師生員工經常能在校園內看到他的身影,最常見到的地方是北大大飯廳的講臺和辦公樓的禮堂。馬寅初的一個重要辦學理念是:大學生不能只讀幾本教科書,要接觸社會,要見世面,要了解世界。因此,他任校長期間經常請各方著名人士來校演講。他請過政界要人陳毅、李維漢、胡耀邦、陸定一、劉瀾濤等,還請過當時緬甸總理吳努來北大講佛學。他還請到了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時的民族英雄卓婭的母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蘇聯(lián)著名作家波列伏依等來校作報告。每次演講會開始,馬寅初都有開場白,演講結束必有他的結束語。他不但請人演講,自己也經常發(fā)表演講。
1956年上半年,我們西語系大三德語專業(yè)由一位東德教師教我們“當代東德文學”。這位老師年紀輕,水平不高,但態(tài)度粗暴,引起了全班同學的不滿。同學們向系主任馮至反映,馮先生找這位德國教師談話,但收效甚微,大家只好忍著。到大三下學期,我們得知可靠消息,說這位教師還要教我們一年。于是全班同學給校長寫了一封長信,詳細寫明我們對這位教師不滿的原因,堅決要求更換教師。
信寄出后一個多月,馬校長才約見我班學生代表。馬校長講的話,歸納起來有三點。首先,他說同學們的信雖寄出了一個多月,但他卻今天剛讀到,因為一直擱在校長辦公室,讀到信后他就立即接見同學代表。第二點,他說這樣的教師他年輕時也碰到過,這種外國教師不管學生聽不聽得懂,一個人講一大堆,下次上課還要問同學他上次講的內容,同學回答不出,他就罵學生,而不去反思一下自己講得好不好,是否讓人聽得懂。第三點,馬校長說他完全支持我們不歡迎這位教師再教我們一年的意見。全班同學了解了馬校長的態(tài)度后,興奮異常。然而,不久校長辦公室主任就到班級來開會了,他說:這位教師明年還要教一年,因為他任教延長一年,已寫進了中德雙方簽字的文化協(xié)定,為了中德友誼,中方已無法提出更換教師的要求。但不久后,我們的要求被在北大學習的東德留學生知道了,他們聽說赫赫有名的馬寅初校長也支持我們,就將這事反映到使館,從而使德方主動提出調換教師的建議。到大四開學時,我們班來了一對東德夫婦,兩人都是教師,不僅有學問,課教得好,而且人品高尚,他們授課期間和同學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們的所教所為使我們終身受益?;叵脒@些,大家首先感謝的,還是當年馬校長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
馬寅初一生最輝煌的一筆,就是他堅持新人口論。他講人口論不只是談學術,他是要解決實際問題,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前途。1953年中國大陸歷史上第一次的人口普查結果就引起了他的注意,1955年7月,馬寅初在對浙江、江西等地調查的基礎上完成了《控制人口與科學研究》一文,在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提交浙江小組討論。他說建國幾年就增加了一個多億人口,人口如此快速的增長將拖住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后腿,因此他大力主張優(yōu)生,提倡節(jié)育。但他在報告中反對墮胎,他認為胚胎形成后已是生命,它就應該有生的權利。1957年,他發(fā)表《新人口論》,一反社會主義不存在人口問題的論調,大膽提出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人口增長太快問題,并對人口控制的實現(xiàn)方式作出了新的選擇。
他在1959年底的《新建設》雜志上宣告:他決不檢討,決不屈從于壓服,他不怕丟官,不怕火里燒,不怕油里煎,決心為真理戰(zhàn)斗到底。馬寅初的直諫遭到了壓制,他被毫無理由地剝奪了話語權。1960年初,在有組織的大字報的圍攻下,馬寅初斷然辭去北大校長之職,遷出北大燕南園,賦閑返家。從此馬寅初在中國政壇消失了,他被免去全部職務。但他的行為感動了中國知識分子,也感動了老百姓。季羨林曾說過:他最欽佩的人,就是馬寅初!
如果中國的校長們都能像馬寅初那樣,那中國的教育,一定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會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
(2010年9月15日《文匯報》,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ǎ?分)
A.文章第一段中,“我”對馬寅初的問候體現(xiàn)了“我”對馬校長的尊敬,馬校長帶有浙江嵊縣方言的口音也引起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B.北大師生員工經常能在校園內看到馬寅初的身影,因為馬寅初雖然同時還在中央任要職,但他沒有忘記自己在北大的職責,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教育家。
C.馬寅初大力主張優(yōu)生,提倡節(jié)育,但他在報告中反對墮胎,這體現(xiàn)了這位學者除了考慮經濟學問題,也充滿了人性光輝。
D.在學生們反對那位東德教師的事情上,由于中德雙方簽字的文化協(xié)定,為了中德友誼,馬寅初校長只給了學生們以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而無法真正地幫助。
E.本文通過對馬寅初對待學生和在人口論方面的記述,刻畫了一位富有個性的優(yōu)秀的教育家和經濟學家的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深深懷念之情。
2.作為北大校長的馬寅初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請簡要分析。(6分)
3.文章題目為“馬寅初校長”,文章主要內容也是記述其在北大的教育工作,但文中卻說“馬寅初一生最輝煌的一筆,就是他堅持新人口論”,從中可以看出馬寅初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結合文章分析。(6分)
4.文章結尾說“如果中國的校長們都能像馬寅初那樣,那中國的教育,一定不會是今天
這個樣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會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出來?!蹦阃膺@個觀點嗎?結合文本及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8分)
科目:gzyw 來源:2016屆北京海淀區(qū)高三下學期期中練習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
我遠來是為的這一湖水
①剛下過一場雨,蒙自的老街濕漉漉的。一線陽光就在這時劃過來,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鮮。如果沒有穿梭往來的汽車,會讓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現(xiàn)在差不多的天氣,南湖邊霎時出現(xiàn)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男的衣衫整潔,女的裙裾飄搖。一下子涌來這么多文化人,讓人有一種震驚和欣喜,來的是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啊。一個享譽世界的文化講壇也在南湖邊開啟。主講者有陳寅恪、馮友蘭、錢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
②1938年,在北中國已經放不下一張書桌的情況下,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昆明,組建了西南聯(lián)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邊城蒙自便暫時接納了聯(lián)大的文學院、法學院。政府盡心,紳士盡力,把聯(lián)大師生安頓在風景秀麗的南湖邊,讓他們住進最好的房子。蒙自海關、法國領事館、哥臚士洋行和周柏齋的“頤樓”,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領事館敞亮氣派,高樹挺拔。哥臚士洋行是整個蒙自最豪華的西式建筑,海關大院則像一座花園。
③這樣,西南聯(lián)大師生的生活就與美麗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師生上下課經過南湖東堤,課余在湖邊讀書、唱歌、誦詩,在湖里暢游,在亭上探討,青春的氣息彌漫水中。魚翔淺底,烏兒撲飛,田田蓮葉撥弄著微風。南湖,一時成了聯(lián)大師生感情的依托、詩情的沃土。想起詩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這首詩感情淋漓,淋漓得讓人淚涌:
我遠來是為的這一園花。
你問我的家嗎?
我的家在遼遠的藍天下。
我遠來是為的這一湖水。
我走得有點累,
讓我枕著湖水睡一睡。
讓湖風吹散我的夢,
讓落花堆滿我的胸,
讓夢里聽一聲故國的鐘。
……
我在這小城里學著異鄉(xiāng)話,
你問我的家嗎?
我的家在遼遠的藍天下。
④蒙自武廟街的頤樓,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聯(lián)大女生的宿舍。樓高勢險,古榕成
蔭,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入夜,山風刮來,嗚嗚噓噓,如怨如訴,女生們總是長久不能成眠。家鄉(xiāng)、親人、故都,無不隨風而來,于是,她們將頤樓叫成了聽風樓。聽風樓,聽的是“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嗎?聽的是“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嗎?
⑤雖然美麗的南湖給了師生們暫時的寧靜,但是在那個烽火連三月的年代,寧靜中又奔涌著激情。開學第一天,分校師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學禮堂集會。會上,北京大學同學會發(fā)出《告全國同胞書》,呼吁喚醒國人,擔負起應盡的責任,爭取國家民族之生存。他們還走上街頭,以各種形式宣傳抗戰(zhàn)。有的同學競就參加了飛虎隊,奔向抗日的戰(zhàn)場。
⑥現(xiàn)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標識墻前駐足,上面鐫刻著西南聯(lián)大的校訓“剛毅堅卓”。我不由想起馮友蘭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為清華第十級畢業(yè)生題詞中的話:“第十級諸同學由北平而長沙衡山,由長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屢經艱苦,其所不能,增益蓋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題詞中也說:“諸君又走了這么多的路,更多地認識了我們的內地,我們的農村,我們的國家。諸君一定會不負所學,各盡所能,來報效我們的民族,以完成抗戰(zhàn)建國的大業(yè)的?!?/p>
⑦我慢慢進到樓內,走上樓梯,輕輕推開一扇門,竟然是聞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這里能夠靜心讀書,以至于除吃飯、上課外,長時間不下樓活動。歷史教授鄭天挺見他如此“怒讀救國”,恐對身體不好,就勸他說:“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樓呢?”于是聞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樓主人”的雅號。現(xiàn)在這個樓門上方,就掛著“一下樓”的匾牌。走進不大的臥室,一股書香仿佛立時灌了滿懷。先生,久仰了!屋內擺設依舊,只是先生擎著他的《紅燭》下樓遠去了。
⑧漫步湖邊,前面走著的是陳寅恪教授嗎?他邊走邊感慨:“風物居然似舊京,荷花海子憶升平;橋邊鬢影還明滅,樓外歌聲雜醉酲……”錢穆教授則每天都會來到湖上的荼亭中,伴著一壺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這里同樣看到了荷塘月色,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說,“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剎?!?。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區(qū),火把節(jié)期間,人們在家門口燃起一堆堆火載歌載舞,朱自清也融入這熱烈之中:“這火是光,是熱,是力量,是青年。在這抗戰(zhàn)時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時期,它的意義更是深厚?!?/p>
⑨不少教授是帶著家眷來的,馮友蘭的女兒宗璞后來回憶說:“南湖的水頗豐滿,柳岸河堤,可以一觀;有時父母攜我們到湖邊散步。那時父親是四十三歲,半部黑髯,一襲長衫,飄然而行?!诳箲?zhàn)八年艱苦的日子里,蒙自數(shù)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靜溫柔的流水,想起來,總覺得這小城親切又充滿詩意?!?/p>
⑩蒙自分校,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幾個月,卻是西南聯(lián)大這支現(xiàn)代樂曲中一段優(yōu)雅的樂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間跳蕩。“當小火車緩慢地從蒙自站駛出時,我們對于這所謂‘邊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緒?!边@是陳岱孫先生的心聲,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師生的心情。他們坐著窄窄的小火車來,又乘著窄窄的小火車走了,留下長長的鐵軌長長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畢業(yè)直接回來這里工作,有人情意綿綿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華、南開的后生們循著先賢的腳步來,來看這一湖波光瀲滟的水。
⑥我仍然沿著湖走,湖邊生長著一些茂盛的合歡樹,還有各種各樣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續(xù)了不知多少歲月。
(取材于王劍冰同名散文)
1.下列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友蘭的題詞用“屢經艱苦”,簡潔地寫出了西南聯(lián)大學生所經受的“苦其心志,勞其筋苦,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等種種磨礪。
B.“田田蓮葉撥弄著微風”的“田田”形容荷葉相連的樣子,漢樂府《江南曲》有“蓮葉何田田”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用過這個詞。
C.文中引用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句,出自相傳為劉邦所作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廣為流傳。
D.文中的成語“世外桃源”,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聞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與世隔絕、安居樂業(yè)的理想世界。18.下列對作品的理解和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2.下列對作品的理解和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作者借追懷抗戰(zhàn)時期西南聯(lián)大師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尋常的生活,展現(xiàn)了他們 “剛毅堅卓”的精神風貌。
B.“聽風樓”的“聽風”二字寓意豐富,既指傾聽自然山風,也指風聲喚起了家國之思、激發(fā)了抵御外侮的豪情。
C.第⑦段結尾處,以虛擬之筆描寫聞一多先生手擎《紅燭》遠去的情形,飽含作者對聞先生的崇敬與追思。
D.后生學子循著先賢的足跡造訪南湖,以欣賞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風土人情,尋找親切而充滿詩意的生活。
3.作者說《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讓人淚涌”,請根據(jù)文意,對此詩的這一特點加以賞析。
4.蒙自南湖,見證了西南聯(lián)大一段特殊的歲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靜溫柔的流水”,在“寧靜中又奔涌著激情”。結合全文,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5.根據(jù)文章,回答下題。
(1)從西南聯(lián)大“剛毅堅卓”的校訓看,“校訓”應具備哪些基本特點?
(2)根據(jù)下面鏈接材料,為創(chuàng)建之初的春暉中學擬一則不少于4字的校訓。
【鏈接材料】
春暉中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白馬湖畔,前身為1908年創(chuàng)辦的春暉學堂。早期的春暉中學,首開浙江中學界男女同校之先河;薈萃了一大批名師,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潛、豐子愷等先后在此執(zhí)教。學校推行新教育,傳播新文化,“一洗從來之積弊”,贏得了“北南開,南春暉”的美譽。
科目:gzyw 來源:2016屆北京海淀區(qū)高三下學期期中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練習。
我遠來是為的這一湖水
①剛下過一場雨,蒙自的老街濕漉漉的。一線陽光就在這時劃過來,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鮮。如果沒有穿梭往來的汽車,會讓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現(xiàn)在差不多的天氣,南湖邊霎時出現(xiàn)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男的衣衫整潔,女的裙裾飄搖。一下子涌來這么多文化人,讓人有一種震驚和欣喜,來的是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啊。一個享譽世界的文化講壇也在南湖邊開啟。主講者有陳寅恪、馮友蘭、錢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
②1938年,在北中國已經放不下一張書桌的情況下,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昆明,組建了西南聯(lián)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邊城蒙自便暫時接納了聯(lián)大的文學院、法學院。政府盡心,紳士盡力,把聯(lián)大師生安頓在風景秀麗的南湖邊,讓他們住進最好的房子。蒙自海關、法國領事館、哥臚士洋行和周柏齋的“頤樓”,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領事館敞亮氣派,高樹挺拔。哥臚士洋行是整個蒙自最豪華的西式建筑,海關大院則像一座花園。
③這樣,西南聯(lián)大師生的生活就與美麗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師生上下課經過南湖
東堤,課余在湖邊讀書、唱歌、誦詩,在湖里暢游,在亭上探討,青春的氣息彌漫水中。魚翔淺底,烏兒撲飛,田田蓮葉撥弄著微風。南湖,一時成了聯(lián)大師生感情的依托、詩情的沃土。想起詩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這首詩感情淋漓,淋漓得讓人淚涌:
我遠來是為的這一園花。
你問我的家嗎?
我的家在遼遠的藍天下。
我遠來是為的這一湖水。
我走得有點累,
讓我枕著湖水睡一睡。
讓湖風吹散我的夢,
讓落花堆滿我的胸,
讓夢里聽一聲故國的鐘。
……
我在這小城里學著異鄉(xiāng)話,
你問我的家嗎?
我的家在遼遠的藍天下。
④蒙自武廟街的頤樓,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聯(lián)大女生的宿舍。樓高勢險,古榕成
蔭,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入夜,山風刮來,嗚嗚噓噓,如怨如訴,女生們總是長久不能成眠。家鄉(xiāng)、親人、故都,無不隨風而來,于是,她們將頤樓叫成了聽風樓。聽風樓,聽的是“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嗎?聽的是“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嗎?
⑤雖然美麗的南湖給了師生們暫時的寧靜,但是在那個烽火連三月的年代,寧靜中又奔涌著激情。開學第一天,分校師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學禮堂集會。會上,北京大學同學會發(fā)出《告全國同胞書》,呼吁喚醒國人,擔負起應盡的責任,爭取國家民族之生存。他們還走上街頭,以各種形式宣傳抗戰(zhàn)。有的同學競就參加了飛虎隊,奔向抗日的戰(zhàn)場。
⑥現(xiàn)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標識墻前駐足,上面鐫刻著西南聯(lián)大的校訓“剛毅堅卓”。我不由想起馮友蘭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為清華第十級畢業(yè)生題詞中的話:“第十級諸同學由北平而長沙衡山,由長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屢經艱苦,其所不能,增益蓋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題詞中也說:“諸君又走了這么多的路,更多地認識了我們的內地,我們的農村,我們的國家。諸君一定會不負所學,各盡所能,來報效我們的民族,以完成抗戰(zhàn)建國的大業(yè)的?!?/p>
⑦我慢慢進到樓內,走上樓梯,輕輕推開一扇門,竟然是聞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這里能夠靜心讀書,以至于除吃飯、上課外,長時間不下樓活動。歷史教授鄭天挺見他如此“怒讀救國”,恐對身體不好,就勸他說:“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樓呢?”于是聞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樓主人”的雅號?,F(xiàn)在這個樓門上方,就掛著“一下樓”的匾牌。走進不大的臥室,一股書香仿佛立時灌了滿懷。先生,久仰了!屋內擺設依舊,只是先生擎著他的《紅燭》下樓遠去了。
⑧漫步湖邊,前面走著的是陳寅恪教授嗎?他邊走邊感慨:“風物居然似舊京,荷花海子憶升平;橋邊鬢影還明滅,樓外歌聲雜醉酲……”錢穆教授則每天都會來到湖上的荼亭中,伴著一壺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這里同樣看到了荷塘月色,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說,“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剎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區(qū),火把節(jié)期間,人們在家門口燃起一堆堆火載歌載舞,朱自清也融入這熱烈之中:“這火是光,是熱,是力量,是青年。在這抗戰(zhàn)時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時期,它的意義更是深厚?!?/p>
⑨不少教授是帶著家眷來的,馮友蘭的女兒宗璞后來回憶說:“南湖的水頗豐滿,柳岸河堤,可以一觀;有時父母攜我們到湖邊散步。那時父親是四十三歲,半部黑髯,一襲長衫,飄然而行?!诳箲?zhàn)八年艱苦的日子里,蒙自數(shù)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靜溫柔的流水,想起來,總覺得這小城親切又充滿詩意?!?/p>
⑩蒙自分校,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幾個月,卻是西南聯(lián)大這支現(xiàn)代樂曲中一段優(yōu)雅的樂章,
南湖的音符在其間跳蕩?!爱斝』疖嚲徛貜拿勺哉抉偝鰰r,我們對于這所謂‘邊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緒?!边@是陳岱孫先生的心聲,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師生的心情。他們坐著窄窄的小火車來,又乘著窄窄的小火車走了,留下長長的鐵軌長長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畢業(yè)直接回來這里工作,有人情意綿綿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華、南開的后生們循著先賢的腳步來,來看這一湖波光瀲滟的水。
⑥我仍然沿著湖走,湖邊生長著一些茂盛的合歡樹,還有各種各樣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續(xù)了不知多少歲月。
(取材于王劍冰同名散文)
1.下列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友蘭的題詞用“屢經艱苦”,簡潔地寫出了西南聯(lián)大學生所經受的“苦其心志,勞其筋苦,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等種種磨礪。
B.“田田蓮葉撥弄著微風”的“田田”形容荷葉相連的樣子,漢樂府《江南曲》有“蓮葉何田田”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用過這個詞。
C.文中引用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句,出自相傳為劉邦所作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廣為流傳。
D.文中的成語“世外桃源”,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聞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與世隔絕、安居樂業(yè)的理想世界。
2.下列對作品的理解和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作者借追懷抗戰(zhàn)時期西南聯(lián)大師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尋常的生活,展現(xiàn)了他們 “剛毅堅卓”的精神風貌。
B.“聽風樓”的“聽風”二字寓意豐富,既指傾聽自然山風,也指風聲喚起了家國之思、激發(fā)了抵御外侮的豪情。
C.第⑦段結尾處,以虛擬之筆描寫聞一多先生手擎《紅燭》遠去的情形,飽含作者對聞先生的崇敬與追思。
D.后生學子循著先賢的足跡造訪南湖,以欣賞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風土人情,尋找親切而充滿詩意的生活。
3.作者說《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讓人淚涌”,請根據(jù)文意,對此詩的這一特點加以賞析。
4.蒙自南湖,見證了西南聯(lián)大一段特殊的歲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靜溫柔的流水”,在“寧靜中又奔涌著激情”。結合全文,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5.根據(jù)文章,回答(1)(2)題。
(1)從西南聯(lián)大“剛毅堅卓”的校訓看,“校訓”應具備哪些基本特點?
(2)根據(jù)下面鏈接材料,為創(chuàng)建之初的春暉中學擬一則不少于4字的校訓。
【鏈接材料】
春暉中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白馬湖畔,前身為1908年創(chuàng)辦的春暉學堂。早期的春暉中學,首開浙江中學界男女同校之先河;薈萃了一大批名師,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潛、豐子愷等先后在此執(zhí)教。學校推行新教育,傳播新文化,“一洗從來之積弊”,贏得了“北南開,南春暉”的美譽。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科目:czyw 來源:浙江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魯迅自傳(13分)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紹興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親是讀書的;母親姓魯,鄉(xiāng)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聽人說,在我幼小時候,家里還有四五十畝水田,并不很愁生計。但到我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么也沒有了;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里,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我于是決心回家,而我底父親又生了重病,約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漸至于連極少的學費也無法可想;我底母親便給我籌辦了一點旅費,教我去尋無需學費的學校去,因為我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這是我鄉(xiāng)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我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yè)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京的豫備學校畢業(yè),我已經決意要學醫(y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yī)學對于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進了仙臺(Sen-dai)醫(y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zhàn)爭,我偶然在 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計劃,但都陸續(xù)失敗了。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了。終于,因為我底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范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但革命也就發(fā)生,紹興光復后,我做了師范學校的校長。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招我去做部員,移入北京;后來又兼做北京大學,師范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的國文系講師。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語堂〔3〕的幫助逃到廈門,去做廈門大學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出廣東,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學時候,只在雜志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Pen-name);也常用別的名字做一點短論?,F(xiàn)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別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一九三○年五月十六日
1.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并回答:(4分)
魯迅選擇學醫(yī)的原因是 ,后來又決定棄醫(yī)從文的原因是 ,從這里可以看出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2.選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分)
3.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
作者為什么用輕描淡寫的語氣寫這一件非常重大的事?(2分)
4.本文以 為順序,簡要敘述了魯迅先生從 到 的情況,語言儉省,感情含蓄。(3分)
5.下面這句話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里,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江山市城南中學初一下學期三月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魯迅自傳(13分)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紹興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親是讀書的;母親姓魯,鄉(xiāng)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聽人說,在我幼小時候,家里還有四五十畝水田,并不很愁生計。但到我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么也沒有了;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里,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我于是決心回家,而我底父親又生了重病,約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漸至于連極少的學費也無法可想;我底母親便給我籌辦了一點旅費,教我去尋無需學費的學校去,因為我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這是我鄉(xiāng)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我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yè)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京的豫備學校畢業(yè),我已經決意要學醫(y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yī)學對于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進了仙臺(Sen-dai)醫(y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zhàn)爭,我偶然在 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計劃,但都陸續(xù)失敗了。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了。終于,因為我底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范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但革命也就發(fā)生,紹興光復后,我做了師范學校的校長。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招我去做部員,移入北京;后來又兼做北京大學,師范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的國文系講師。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語堂〔3〕的幫助逃到廈門,去做廈門大學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出廣東,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學時候,只在雜志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Pen-name);也常用別的名字做一點短論?,F(xiàn)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別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一九三○年五月十六日
【小題1】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并回答:(4分)
魯迅選擇學醫(yī)的原因是 ,后來又決定棄醫(yī)從文的原因是 ,從這里可以看出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小題2】選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分)
【小題3】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
作者為什么用輕描淡寫的語氣寫這一件非常重大的事?(2分)
【小題4】本文以 為順序,簡要敘述了魯迅先生從 到 的情況,語言儉省,感情含蓄。(3分)
【小題5】下面這句話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里,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
科目:czyw 來源:2014屆浙江省江山市初一下學期三月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魯迅自傳(13分)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紹興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親是讀書的;母親姓魯,鄉(xiāng)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聽人說,在我幼小時候,家里還有四五十畝水田,并不很愁生計。但到我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么也沒有了;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里,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我于是決心回家,而我底父親又生了重病,約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漸至于連極少的學費也無法可想;我底母親便給我籌辦了一點旅費,教我去尋無需學費的學校去,因為我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這是我鄉(xiāng)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我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yè)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京的豫備學校畢業(yè),我已經決意要學醫(y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yī)學對于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進了仙臺(Sen-dai)醫(y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zhàn)爭,我偶然在 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計劃,但都陸續(xù)失敗了。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了。終于,因為我底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范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但革命也就發(fā)生,紹興光復后,我做了師范學校的校長。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招我去做部員,移入北京;后來又兼做北京大學,師范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的國文系講師。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語堂〔3〕的幫助逃到廈門,去做廈門大學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出廣東,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學時候,只在雜志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Pen-name);也常用別的名字做一點短論?,F(xiàn)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別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一九三○年五月十六日
1.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并回答:(4分)
魯迅選擇學醫(yī)的原因是 ,后來又決定棄醫(yī)從文的原因是 ,從這里可以看出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2.選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分)
3.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
作者為什么用輕描淡寫的語氣寫這一件非常重大的事?(2分)
4.本文以 為順序,簡要敘述了魯迅先生從 到 的情況,語言儉省,感情含蓄。(3分)
5.下面這句話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里,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