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gzyw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奇 丐蒙陰城南有三座饅頭狀的小山崗,叫三山子。早年的三山子是個光禿禿的荒涼所在,只有中間那座山崗上有一座小廟,叫牛王廟,是這里的老百姓用來供奉牛王的。民國時候,有個叫楊占法的乞丐就住在這廟里。
楊占法何處人氏,因何而淪為乞丐,無人知道。他約有40余歲,頭發(fā)蓬亂,衣衫不整,天天靠進(jìn)城討飯?zhí)疃亲?。揚(yáng)占法討飯與別的乞丐不同,別的乞丐討飯,都要拖一條打狗棍。楊占法不,奇怪的是狗卻從來不咬他。別的乞丐討飯,喜歡打一陣竹板或唱一段小唱,楊占法不,他走過你的院門來,總是一聲不吭地在那里站著,直等你發(fā)現(xiàn)了他,打發(fā)他些飯食,才默默地離開。
更令人奇怪的是,一個臟兮兮的叫花子楊占法,還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他的字非顏、非柳、非歐、非趙,又似顏、似柳、似歐、似趙,可謂博采眾家,又自成一格。楊占法寫字,也有別于他人,他從不用新筆,有人備下筆墨央他寫字時,他總是先拿起剪子把筆尖剪禿再寫,這樣寫出來的字便帶些刺刺的毛邊,看上去更加蒼勁有力,雄渾厚重。那時候的蒙陰人,多是些草民百姓,并不懂書法,但每逢過年張貼對聯(lián)時,都喜歡擺出紙筆讓他來寫。楊占法也從不拒絕,要過剪子剪去筆尖,飽蘸濃墨一揮而就。
楊占法不僅寫一手好字,還精通水墨丹青,山水人物、花卉鳥蟲無所不能,其功底之厚似乎比書法還勝一籌。在他居住的牛王廟內(nèi),放著一塊石硯、半截條墨、幾枝禿筆,便是他作畫的全部工具。吃飽了肚子,他就待在小廟里做畫。只是那畫作完之后,又都被他撕掉或者燒了。有人向他求畫,他也不肯相送,均以畫得不好而辭之。唯一流傳下來的畫,是一幅《秋荷圖》,那幅畫還是畫在牛王廟的墻上的,后來被周士文臨摹了下來,這畫才得以流傳到今日。
周士文是民國時蒙陰的第三任縣長,祖籍奉天遼陽,在蒙陰執(zhí)政雖不足兩年,卻十分有政績,老百姓那里頗有口碑。這周士文不僅勤政,而且精通書畫,每到一地,他除忙于公務(wù)外,就是遍訪書畫名人,索購字畫收藏。偶有閑暇,自己也運(yùn)筆潑墨,陶冶性情。他畫的蝦神形兼?zhèn)?,頗有白石老人風(fēng)范,雖不是書法大家,但也深受行家們的贊賞。
一日,周士文率員到三山子植樹,信步走進(jìn)了牛王廟。一進(jìn)廟門,他就看見了那幅《秋荷圖》。只見那圖上約有三兩片荷葉。一枝荷花一只蓮蓬,蓮蓬上還落著一只秋蟬,荷下是一汪碧水,粼粼波光清楚可見,水下有小蝦小魚在游動,似乎還能隱隱聽到他們的唼喋。整幅畫濃淡相宜,層次清晰,一氣呵成,非大家手筆絕無這般功力。周士文看罷,驚得瞪大眼睛,忙問隨從這圖是何人所做。那隨從認(rèn)識楊占法,就拿眼在殿內(nèi)搜尋,一會兒便在一堆麥草中尋到了正呼呼大睡的楊占法,遂對周士文說:“就是他,一個叫花子。”周士文越發(fā)驚奇,他看看那圖,又看看楊占法,然后一抱拳道:“這位先生,此圖真是你的手筆?”楊占法打個哈欠,瞥了那圖一眼,含含糊糊點(diǎn)了點(diǎn)頭。周士文忙又抱拳道:“周某今天認(rèn)識先生,真是幸甚,我平素極愛丹青,今請先生到敝舍一敘如何?”楊占法搖著頭,嘿嘿地憨笑道:“咱一個叫花子,不怕臟了你大人?”周士文忙道:“哪里哪里,先生您這樣的大家,本人真有點(diǎn)相見恨晚呢!”楊占法見推辭不過,又嘿嘿地憨笑一下說:“周大人咱也早認(rèn)識,這么著吧,明日我專去趕您的門就是了?!比欢贿B三日過去,周士文并沒見楊占法來訪。第四天早上,他早有點(diǎn)沉不住氣了,就備了馬匹親自到廟里來請,進(jìn)了廟門,除了那幅《秋荷圖》之外,楊占法早無影無蹤了。周士文望著那空空的小廟,半晌無語,只好嘆息而去。
后來,楊占法竟再也沒有在蒙陰城出現(xiàn)過,至于他到底何許人,又流落到哪里,到現(xiàn)在還是個謎。如今,那牛王廟也早已倒塌,唯有周士文臨摹的那幅《秋荷圖》還保留到現(xiàn)在,并且成了一件文物,被文物部門收藏起來。那圖雖是臨摹的,但在這個縣的文物中卻是最為珍貴的。據(jù)說有一位臺商曾見過這幅圖,出資50萬美金購之,但被文管部門拒絕了。
(1)這篇小說題為《奇丐》,請結(jié)合閱讀材料,簡要分析本文為何以“奇丐”為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析文中楊占法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楊占法作完畫,為什么“又都被他撕掉或者燒了”’“有人向他求畫,他也不肯相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xiàng)是
[ ]
A.小說描寫了楊占法雖生活貧困,卻醉心于藝術(shù),且不為名利所動的傳奇故事。
B.楊占法人品高尚,但性情極其古怪,拒絕別人向他“求畫”,便是最好的明證。
C.小說運(yùn)用了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等方法塑造了楊占法這一成功的藝術(shù)形象。
D.周士文不僅勤政,而且精通書畫,他愛才、惜才,深得百姓擁戴。
E.小說是通過白描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這與魯迅的作品風(fēng)格極為相似。
F.小說結(jié)尾,耐人尋味,留下百年之“謎”,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
科目:gzyw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奇 丐蒙陰城南有三座饅頭狀的小山崗,叫三山子。早年的三山子是個光禿禿的荒涼所在,只有中間那座山崗上有一座小廟,叫牛王廟,是這里的老百姓用來供奉牛王的。民國時候,有個叫楊占法的乞丐就住在這廟里。
楊占法何處人氏,因何而淪為乞丐,無人知道。他約有40余歲,頭發(fā)蓬亂,衣衫不整,天天靠進(jìn)城討飯?zhí)疃亲?。揚(yáng)占法討飯與別的乞丐不同,別的乞丐討飯,都要拖一條打狗棍。楊占法不,奇怪的是狗卻從來不咬他。別的乞丐討飯,喜歡打一陣竹板或唱一段小唱,楊占法不,他走過你的院門來,總是一聲不吭地在那里站著,直等你發(fā)現(xiàn)了他,打發(fā)他些飯食,才默默地離開。
更令人奇怪的是,一個臟兮兮的叫花子楊占法,還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他的字非顏、非柳、非歐、非趙,又似顏、似柳、似歐、似趙,可謂博采眾家,又自成一格。楊占法寫字,也有別于他人,他從不用新筆,有人備下筆墨央他寫字時,他總是先拿起剪子把筆尖剪禿再寫,這樣寫出來的字便帶些刺刺的毛邊,看上去更加蒼勁有力,雄渾厚重。那時候的蒙陰人,多是些草民百姓,并不懂書法,但每逢過年張貼對聯(lián)時,都喜歡擺出紙筆讓他來寫。楊占法也從不拒絕,要過剪子剪去筆尖,飽蘸濃墨一揮而就。
楊占法不僅寫一手好字,還精通水墨丹青,山水人物、花卉鳥蟲無所不能,其功底之厚似乎比書法還勝一籌。在他居住的牛王廟內(nèi),放著一塊石硯、半截條墨、幾枝禿筆,便是他作畫的全部工具。吃飽了肚子,他就待在小廟里做畫。只是那畫作完之后,又都被他撕掉或者燒了。有人向他求畫,他也不肯相送,均以畫得不好而辭之。唯一流傳下來的畫,是一幅《秋荷圖》,那幅畫還是畫在牛王廟的墻上的,后來被周士文臨摹了下來,這畫才得以流傳到今日。
周士文是民國時蒙陰的第三任縣長,祖籍奉天遼陽,在蒙陰執(zhí)政雖不足兩年,卻十分有政績,老百姓那里頗有口碑。這周士文不僅勤政,而且精通書畫,每到一地,他除忙于公務(wù)外,就是遍訪書畫名人,索購字畫收藏。偶有閑暇,自己也運(yùn)筆潑墨,陶冶性情。他畫的蝦神形兼?zhèn)洌H有白石老人風(fēng)范,雖不是書法大家,但也深受行家們的贊賞。
一日,周士文率員到三山子植樹,信步走進(jìn)了牛王廟。一進(jìn)廟門,他就看見了那幅《秋荷圖》。只見那圖上約有三兩片荷葉。一枝荷花一只蓮蓬,蓮蓬上還落著一只秋蟬,荷下是一汪碧水,粼粼波光清楚可見,水下有小蝦小魚在游動,似乎還能隱隱聽到他們的唼喋。整幅畫濃淡相宜,層次清晰,一氣呵成,非大家手筆絕無這般功力。周士文看罷,驚得瞪大眼睛,忙問隨從這圖是何人所做。那隨從認(rèn)識楊占法,就拿眼在殿內(nèi)搜尋,一會兒便在一堆麥草中尋到了正呼呼大睡的楊占法,遂對周士文說:“就是他,一個叫花子?!敝苁课脑桨l(fā)驚奇,他看看那圖,又看看楊占法,然后一抱拳道:“這位先生,此圖真是你的手筆?”楊占法打個哈欠,瞥了那圖一眼,含含糊糊點(diǎn)了點(diǎn)頭。周士文忙又抱拳道:“周某今天認(rèn)識先生,真是幸甚,我平素極愛丹青,今請先生到敝舍一敘如何?”楊占法搖著頭,嘿嘿地憨笑道:“咱一個叫花子,不怕臟了你大人?”周士文忙道:“哪里哪里,先生您這樣的大家,本人真有點(diǎn)相見恨晚呢!”楊占法見推辭不過,又嘿嘿地憨笑一下說:“周大人咱也早認(rèn)識,這么著吧,明日我專去趕您的門就是了。”然而一連三日過去,周士文并沒見楊占法來訪。第四天早上,他早有點(diǎn)沉不住氣了,就備了馬匹親自到廟里來請,進(jìn)了廟門,除了那幅《秋荷圖》之外,楊占法早無影無蹤了。周士文望著那空空的小廟,半晌無語,只好嘆息而去。
后來,楊占法竟再也沒有在蒙陰城出現(xiàn)過,至于他到底何許人,又流落到哪里,到現(xiàn)在還是個謎。如今,那牛王廟也早已倒塌,唯有周士文臨摹的那幅《秋荷圖》還保留到現(xiàn)在,并且成了一件文物,被文物部門收藏起來。那圖雖是臨摹的,但在這個縣的文物中卻是最為珍貴的。據(jù)說有一位臺商曾見過這幅圖,出資50萬美金購之,但被文管部門拒絕了。
(1)這篇小說題為《奇丐》,請結(jié)合閱讀材料,簡要分析本文為何以“奇丐”為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析文中楊占法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楊占法作完畫,為什么“又都被他撕掉或者燒了”’“有人向他求畫,他也不肯相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xiàng)是
[ ]
A.小說描寫了楊占法雖生活貧困,卻醉心于藝術(shù),且不為名利所動的傳奇故事。
B.楊占法人品高尚,但性情極其古怪,拒絕別人向他“求畫”,便是最好的明證。
C.小說運(yùn)用了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等方法塑造了楊占法這一成功的藝術(shù)形象。
D.周士文不僅勤政,而且精通書畫,他愛才、惜才,深得百姓擁戴。
E.小說是通過白描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這與魯迅的作品風(fēng)格極為相似。
F.小說結(jié)尾,耐人尋味,留下百年之“謎”,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