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gzyw 來源:2012屆遼寧省沈陽市鐵路實驗中學高三模擬考試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
江天一傳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前明崇禎間,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家貧屋敗,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jié)鄉(xiāng)人子弟,為守御計。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嘩于途,所過焚掠。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shù)十里,與狼兵鏖戰(zhàn)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州縣望風內(nèi)附,而徽人猶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聞天一名,授監(jiān)紀推官。先是,天一言于僉事公曰:“徽為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一面當孔道,其地獨平迆,是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以與他縣相犄角。”遂筑叢山關。已而清師攻績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間出逆戰(zhàn),所殺傷略相當。于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于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帥購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為,遽歸,屬其母于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zhí)。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禍且族矣?!庇鰞L事公于營門,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為吾母慮也?!敝两瓕帲?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 遂牽詣通濟門。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觀者無不嘆息泣下。越數(shù)日,天表往收其尸,瘞之。而僉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于死。天一為赍辨疏,詣闕上之;復作《吁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自兵興以來,先后治鄉(xiāng)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shù),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nèi)外機事悉取決焉。其后竟與公同死。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漢津,遂為之傳。
汪琬曰:方勝國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偉、凌公駉與僉事公三人,而天一獨以諸生殉國。予聞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蓋其人好奇尚氣類如此。天一本名景,別自號石嫁樵夫,翁君漢津云。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盛暑則暴酷日中。暴:暴露 |
B.大帥購天一甚急。購:懸賞 |
C.天表往收其尸,瘞之。瘞:埋葬 |
D.天一為赍辨疏赍:呈遞 |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③④⑤ | D.①④⑥ |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③④⑤ | D.①④⑥ |
科目:gzyw 來源:2012屆遼寧省沈陽市高三模擬考試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
江天一傳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前明崇禎間,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家貧屋敗,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jié)鄉(xiāng)人子弟,為守御計。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嘩于途,所過焚掠。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shù)十里,與狼兵鏖戰(zhàn)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州縣望風內(nèi)附,而徽人猶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聞天一名,授監(jiān)紀推官。先是,天一言于僉事公曰:“徽為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一面當孔道,其地獨平迆,是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以與他縣相犄角?!彼熘采疥P。已而清師攻績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間出逆戰(zhàn),所殺傷略相當。于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于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帥購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為,遽歸,屬其母于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zhí)。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禍且族矣。”遇僉事公于營門,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毙χx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為吾母慮也?!敝两瓕帲?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遂牽詣通濟門。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觀者無不嘆息泣下。越數(shù)日,天表往收其尸,瘞之。而僉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于死。天一為赍辨疏,詣闕上之;復作《吁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自兵興以來,先后治鄉(xiāng)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shù),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nèi)外機事悉取決焉。其后竟與公同死。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漢津,遂為之傳。
汪琬曰:方勝國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偉、凌公駉與僉事公三人,而天一獨以諸生殉國。予聞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蓋其人好奇尚氣類如此。天一本名景,別自號石嫁樵夫,翁君漢津云。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盛暑則暴酷日中。 暴:暴露
B.大帥購天一甚急。 購:懸賞
C.天表往收其尸,瘞之。 瘞:埋葬
D.天一為赍辨疏 赍:呈遞
2.以下各組句子中,能夠體現(xiàn)江天一“立品者”行為的一組是(3分)
①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②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jié)鄉(xiāng)人子弟,為守御計
③是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以與他縣相犄角
④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
⑤自兵興以來,先后治鄉(xiāng)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
⑥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3.以下各組句子中,能夠體現(xiàn)江天一“立品者”行為的一組是(3分)
①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②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jié)鄉(xiāng)人子弟,為守御計
③是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以與他縣相犄角
④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
⑤自兵興以來,先后治鄉(xiāng)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
⑥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遽歸,屬其母于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zhí)。
(2)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
科目:gzyw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gzyw 來源:黑龍江省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gzyw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盛暑則暴酷日中。暴:暴露 |
B.大帥購天一甚急。購:懸賞 |
C.天表往收其尸,瘞之。瘞:埋葬 |
D.天一為赍辨疏赍:呈遞 |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③④⑤ | D.①④⑥ |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③④⑤ | D.①④⑥ |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題目。
江天一傳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鼻懊鞒绲濋g,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家貧屋敗,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jié)鄉(xiāng)人子弟,為守御計。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嘩于途,所過焚掠。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shù)十里,與狼兵鏖戰(zhàn)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州縣望風內(nèi)附,而徽人猶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聞天一名,授監(jiān)紀推官。先是,天一言于僉事公曰:“徽為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一面當孔道,其地獨平迆,是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以與他縣相犄角?!彼熘采疥P。已而清師攻績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間出逆戰(zhàn),所殺傷略相當。于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于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大帥購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為,遽歸,屬其母于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zhí)。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禍且族矣?!庇鰞L事公于營門,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為吾母慮也?!敝两瓕?, 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遂牽詣通濟門。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觀者無不嘆息泣下。越數(shù)日,天表往收其尸,瘞之。而僉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于死。天一為赍辨疏,詣闕上之;復作《吁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自兵興以來,先后治鄉(xiāng)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shù),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nèi)外機事悉取決焉。其后竟與公同死。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漢津,遂為之傳。
汪琬曰:方勝國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偉、凌公駉與僉事公三人,而天一獨以諸生殉國。予聞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蓋其人好奇尚氣類如此。天一本名景,別自號石嫁樵夫,翁君漢津云。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
15.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盛暑則暴酷日中。 暴:暴露
B.大帥購天一甚急。 購:懸賞
C.天表往收其尸,瘞之。 瘞:埋葬
D.天一為赍辨疏 赍:呈遞
16.以下各組句子中,能夠體現(xiàn)江天一“立品者”行為的一組是(3分)
①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②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jié)鄉(xiāng)人子弟,為守御計
③是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以與他縣相犄角
④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
⑤自兵興以來,先后治鄉(xiāng)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
⑥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江天一貧而好學、少有品節(jié),得到了前朝歙縣縣令傅巖的賞識,每次縣里童生的歲試,他總是被選拔為第一名。三十六歲時,補為一名生員。
B.江天一雖然憑借文人身份而出名,卻沉著持重、足智多謀。他英勇抗擊盜匪,在同郡僉事金聲的部下發(fā)生叛亂,徽州人非常震懼之時,被金聲委以重任。
C.江天一生死關頭知事明理、豪俠仗義。囚禁期間,他碰到同案在系的好友金聲,雖有解脫的機會卻堅決與朋友共存亡。
D.作者以“好奇尚氣”評價江天一,文中江天一請許多名士寫詩文來表彰為救婆婆而割下自己肝臟的淮安民婦一事,正是這種性格的具體體現(xiàn)。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遽歸,屬其母于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zhí)。
(2)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
科目:gzyw 來源:2012屆遼寧省大連市第四十四中學高三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題目。
江天一傳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鼻懊鞒绲濋g,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家貧屋敗,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jié)鄉(xiāng)人子弟,為守御計。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嘩于途,所過焚掠。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shù)十里,與狼兵鏖戰(zhàn)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州縣望風內(nèi)附,而徽人猶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聞天一名,授監(jiān)紀推官。先是,天一言于僉事公曰:“徽為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一面當孔道,其地獨平迆,是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以與他縣相犄角。”遂筑叢山關。已而清師攻績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間出逆戰(zhàn),所殺傷略相當。于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于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大帥購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為,遽歸,屬其母于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zhí)。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禍且族矣。”遇僉事公于營門,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毙χx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為吾母慮也?!敝两瓕?, 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遂牽詣通濟門。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觀者無不嘆息泣下。越數(shù)日,天表往收其尸,瘞之。而僉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于死。天一為赍辨疏,詣闕上之;復作《吁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自兵興以來,先后治鄉(xiāng)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shù),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nèi)外機事悉取決焉。其后竟與公同死。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漢津,遂為之傳。
汪琬曰:方勝國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偉、凌公駉與僉事公三人,而天一獨以諸生殉國。予聞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蓋其人好奇尚氣類如此。天一本名景,別自號石嫁樵夫,翁君漢津云。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盛暑則暴酷日中。暴:暴露 |
B.大帥購天一甚急。購:懸賞 |
C.天表往收其尸,瘞之。瘞:埋葬 |
D.天一為赍辨疏赍:呈遞 |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③④⑤ | D.①④⑥ |
A.江天一貧而好學、少有品節(jié),得到了前朝歙縣縣令傅巖的賞識,每次縣里童生的歲試,他總是被選拔為第一名。三十六歲時,補為一名生員。 |
B.江天一雖然憑借文人身份而出名,卻沉著持重、足智多謀。他英勇抗擊盜匪,在同郡僉事金聲的部下發(fā)生叛亂,徽州人非常震懼之時,被金聲委以重任。 |
C.江天一生死關頭知事明理、豪俠仗義。囚禁期間,他碰到同案在系的好友金聲,雖有解脫的機會卻堅決與朋友共存亡。 |
D.作者以“好奇尚氣”評價江天一,文中江天一請許多名士寫詩文來表彰為救婆婆而割下自己肝臟的淮安民婦一事,正是這種性格的具體體現(xiàn)。 |
科目:gzyw 來源:2012屆遼寧省大連市高三模擬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題目。
江天一傳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鼻懊鞒绲濋g,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家貧屋敗,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為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jié)鄉(xiāng)人子弟,為守御計。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嘩于途,所過焚掠。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shù)十里,與狼兵鏖戰(zhàn)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州縣望風內(nèi)附,而徽人猶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聞天一名,授監(jiān)紀推官。先是,天一言于僉事公曰:“徽為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一面當孔道,其地獨平迆,是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以與他縣相犄角?!彼熘采疥P。已而清師攻績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間出逆戰(zhàn),所殺傷略相當。于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于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大帥購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為,遽歸,屬其母于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zhí)。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禍且族矣?!庇鰞L事公于營門,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毙χx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為吾母慮也?!敝两瓕帲?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遂牽詣通濟門。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觀者無不嘆息泣下。越數(shù)日,天表往收其尸,瘞之。而僉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于死。天一為赍辨疏,詣闕上之;復作《吁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自兵興以來,先后治鄉(xiāng)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shù),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nèi)外機事悉取決焉。其后竟與公同死。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漢津,遂為之傳。
汪琬曰:方勝國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偉、凌公駉與僉事公三人,而天一獨以諸生殉國。予聞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蓋其人好奇尚氣類如此。天一本名景,別自號石嫁樵夫,翁君漢津云。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盛暑則暴酷日中。 暴:暴露
B.大帥購天一甚急。 購:懸賞
C.天表往收其尸,瘞之。 瘞:埋葬
D.天一為赍辨疏 赍:呈遞
2.以下各組句子中,能夠體現(xiàn)江天一“立品者”行為的一組是(3分)
①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②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jié)鄉(xiāng)人子弟,為守御計
③是宜筑關于此,多用兵據(jù)之,以與他縣相犄角
④我為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
⑤自兵興以來,先后治鄉(xiāng)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
⑥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江天一貧而好學、少有品節(jié),得到了前朝歙縣縣令傅巖的賞識,每次縣里童生的歲試,他總是被選拔為第一名。三十六歲時,補為一名生員。
B.江天一雖然憑借文人身份而出名,卻沉著持重、足智多謀。他英勇抗擊盜匪,在同郡僉事金聲的部下發(fā)生叛亂,徽州人非常震懼之時,被金聲委以重任。
C.江天一生死關頭知事明理、豪俠仗義。囚禁期間,他碰到同案在系的好友金聲,雖有解脫的機會卻堅決與朋友共存亡。
D.作者以“好奇尚氣”評價江天一,文中江天一請許多名士寫詩文來表彰為救婆婆而割下自己肝臟的淮安民婦一事,正是這種性格的具體體現(xiàn)。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遽歸,屬其母于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執(zhí)。
(2)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
科目:gzyw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盛暑則暴酷日中。暴:暴露 |
B.大帥購天一甚急。購:懸賞 |
C.天表往收其尸,瘞之。瘞:埋葬 |
D.天一為赍辨疏赍:呈遞 |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③④⑤ | D.①④⑥ |
A.江天一貧而好學、少有品節(jié),得到了前朝歙縣縣令傅巖的賞識,每次縣里童生的歲試,他總是被選拔為第一名。三十六歲時,補為一名生員。 |
B.江天一雖然憑借文人身份而出名,卻沉著持重、足智多謀。他英勇抗擊盜匪,在同郡僉事金聲的部下發(fā)生叛亂,徽州人非常震懼之時,被金聲委以重任。 |
C.江天一生死關頭知事明理、豪俠仗義。囚禁期間,他碰到同案在系的好友金聲,雖有解脫的機會卻堅決與朋友共存亡。 |
D.作者以“好奇尚氣”評價江天一,文中江天一請許多名士寫詩文來表彰為救婆婆而割下自己肝臟的淮安民婦一事,正是這種性格的具體體現(xiàn)。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
(三) 讀書無須多
彭程
《北史•李謐傳》中有一句話,以其不可一世的英雄氣概,一直為后世讀書人津津樂道~—“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萬卷書,當然是一個巨大的數(shù)目。它所極力榆揚的博覽意識,因憑借其營造出的君臨天下的虛幻快感而為讀書人認同,成為心中永久而牢固的情結(jié)。
但我在這里卻要唱唱反調(diào)——讀書無須多。
不能否認,當前書籍浩如煙海,但這絕不意味著讀書人就有義務夙興夜寐次第叩訪。既無可能,更無必要。首先要認識到這是商業(yè)機制運轉(zhuǎn)的結(jié)果,出版發(fā)行商需要利潤,作者在自我證實之外也需要稿酬,讀者需要有逛商場那樣琳痕滿目的感覺,再加上言說的隨意、印刷的便利、物流的通暢,都使得出書變得容易,遠非古人刻書那樣艱難莊重,但因此也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對其中的許多竟至于是大多數(shù)書是沒必要去讀的。
即使剩下的少數(shù)確有閱讀的價值,也需進一步擇優(yōu)錄用。人生苦短,冗務煩多,七折八扣,能夠呼吸書香的時間實屬寥寥。這樣1還得大刀闊斧,刪繁就簡,在每一類中精選出為數(shù)不多的、不讀會是一種缺損和遺憾的扛鼎之作。有道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南方某些地方,本來只有一棵榕樹,經(jīng)年累月,氣根向四處伸展,長出新樹,最終形成“一樹成林”的奇景壯觀。汗牛充棟的書籍中,有些就如同最初的榕樹。一部《論語》,巨大的陰影遮蔽了大半邊中國文化的天空,三千年間,圍繞它衍生出多少注解、詮釋、引申和闡發(fā),頂禮膜拜和徹底否定。儒家思想正是通過它們而代代延續(xù),得到傳承或揚棄。這種源與流、本與末、中心與外圍的生成關系,就仿佛最初的榕樹母株和整個樹林的關系。每一根枝條、每一片葉子,當然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我們?nèi)绻麅H僅注意枝葉而忽略樹干,尤其是主干,則難免輕重失當,不獨陷溺其間不辨來龍去脈,所獲也將大打折扣。而直接從母本著手,將《論語》鉆研深透I則可綱舉目張,舉一反三,在心中勾畫出一幅清晰的文化地形圖和譜系表。當然,術(shù)業(yè)有專攻,每個人研究范圍不同,因此讀什么書不好一概而論,但只要是中國的讀書人,《論語》、《道德經(jīng)》、《唐詩三百首》、《紅樓夢》之類書籍當屬必讀之列,因為那是文化之根,儲存著整個民族的思維和感受方式的全部密碼。
說到這里,就需要補充一句了——開頭的“讀書無須多”還只是說了一半,另一半則是“讀書務求精”。只有深思熟慮,含英咀華,才能把握書的精髓所在。廣博固然值得嘉許,但前提須是精深。西諺稱,“十個淺坑不如一眼深井”。讀書多,也只有在吃透了這些經(jīng)典的前提下才可以給予謹慎的鼓勵。否則,盲目主張多讀書,容易等量齊觀不加選擇,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目標。中國古人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西方人也認為一部《圣經(jīng)》可以作為全部人生的向?qū)?,足證讀書首先在乎質(zhì)量。
有一則外國寓言,講有一頭驢子,在兩堆干草之間左顧右盼,拿不定主意該吃哪一堆,最后俄死?,F(xiàn)實生活中,讀書人更應該提防的,倒是因為放任自己不加挑選地濫讀雜覽所導致的精神上的消化不良。讀書要想始終保持清明的理性、出色的賞鑒,關鍵是吸納合理,而所有那些應該汲取的養(yǎng)分,其實都可以從經(jīng)典中獲得,無須他求。一個令人倍感遺憾和無奈的事實是,由于人類文明的悠久,精神領域的廣闊,單單這些書已經(jīng)是個驚人數(shù)目了,即便焚膏繼晷,皓首窮經(jīng),也是難以遍及,而遑論深透了。
(選自人民網(wǎng))
1. 這篇文章的觀點包括兩個方面,可簡要概括為讀書 ,讀書 。
2. 作者引用“十個淺坑不如一眼深井”的目的是什么?
3. 綜觀全文,作者認為當前社會“讀萬卷書”有哪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