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czyw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科目:czyw 來源:2016屆江蘇無錫市等九年級下學期適應練習三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現(xiàn)代文
說起梅花
①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門前的梅花初綻,據說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給我取名“梅”字。父親自小教我古詩,關于梅花的詩很多,到現(xiàn)在還能一口氣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與桃李混芳塵”“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歡曹雪芹的“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關于梅,人們談論太多,種梅,賞梅,寫梅,畫梅,梅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雖知道這名字極美,但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名字時,又覺得難以啟齒,太俗了,取這個名字的人太多,聲音聽起來也悶聲悶氣的,對這個名字的尷尬,一直不能釋懷,到美國后就馬上給自己取了一個雅致的英文名字,以為總可以脫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②記得第一次有個墨西哥人問我名字,我就告訴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問“梅”是什么意思,我說是一種花,那人打破砂鍋問到底,問什么花。我突然張口結舌起來,記得梅花翻譯成英語是plum,就是李子,遲疑了一下,就說plum。那人噢了一聲,就不再問了,顯然他對這個答案很失望。
③第二次一個美國人問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訓,不再說李子花,就啟發(fā)他說,是一種花,中國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說“是玫瑰花”。我有點失望,進一步啟發(fā)說,這種花,很美,在冬天開放,中國人最喜歡,經常把它們畫成畫掛墻上,寫進詩里。那人想了想說:“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國人的家里掛著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認識的中國花?!?/p>
④我一聽又沒有希望了,也難怪,很少美國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何況一種花草。
⑤我說梅花是被中國人掛在墻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靈魂的一種花。他似乎被我感動了,突然對梅來了興趣。
⑥這胖胖的老美認真起來,有一天他突然跑來興沖沖地告訴我,蘇菲,我找到了梅,結一種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訝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結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艷花者無果實,有美實者無艷花,難得梅兩者俱美,梅的美不僅是果實,這老美只知道吃。
⑦第三個問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樂的,我想這人是有藝術感受力的,反正他沒見過梅花,就信口開河起來。我說梅花是中國最美的花,有幾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們中國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飄香,不屈不撓,自強不息,鐵骨冰心。中國人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陳介眉的官人,聽說孤山的梅花開了,立即丟官棄印從京城千里迢迢騎馬狂奔至杭州,“何物關心歸思急,孤山開遍早梅花”。還有一個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獨自欣賞梅花時,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從此入孤山種梅花,一輩子沒有下山,以梅花為妻。那人睜大了眼睛問:“真的嗎?”“真的?!蔽艺f,他有一首寫梅花的詩,在所有寫梅花的詩中獨占鰲頭,無人能比?!氨姺紦u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我脫口而出。如果你讀了這詩,看了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樂曲,中國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寫出“梅花四弄”。
⑧從此,那人每次見我,必問梅消息,一天被逼無奈,就從網上找出梅花的照片與繪畫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詳半天,說,很像桃花嗎,枯瘦的桃花,還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顏色。我不再想解釋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說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⑨顯然這位藝術家也誤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訴他在萬木蕭瑟,大雪壓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樹梅花迎雪吐艷時,那種驚心動魄。怎么才能告訴他,千年老梅,鐵枝銅干,如枯若死,一夜風雪后,突然瓊枝吐艷,那種絕處逢生的滄桑感。怎樣才能告訴他,當你為情所困,輾轉反側時,突然一股梅香襲來,幽幽而來,又悄然而去,那種神魂顛倒。梅花的美是攝人魂魄的,如果賞梅在淡云,曉日,薄寒,細雨,或小橋,清溪,明窗,疏籬,再加上詩酒橫琴,林間吹笛,這時候你很難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間尤物,人間與仙境的使者。
⑩有一次和一個日本人閑聊,不知怎么就談到他自己國家的國花,他異常興奮,竟說得淚花點點。我也不由自主又談起梅花,他說他的,我說我的,他說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說的他也不懂,有一點是相通的,對一種花的深入靈魂的熱愛。
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中國人心里千回百轉的梅魂,在與世界相遇的過程中煥發(fā)出獨異的魅力,成為民族精神的寫照。
1.作者連續(xù)寫三位西方人對我名字的好奇,是否顯得重復多余?
2.我跟美國人談梅花時,作者為什么要寫美國人只知道中國的牡丹花?
3.認真閱讀第⑨段,請概括回答作者寫出了梅花怎樣的品質與格調?
4.請結合全文,抓住“書香”和“詩心”談談你對劃線句的理解。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
(二)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7-10題。(18分)
爸爸的白發(fā)不是老
李娟
① 父親病了。你問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話重復多遍。走路變得慢了,有時,一不小心就會摔倒。
② 我陪他去醫(yī)院看病,住進住院部十五樓的心腦血管科。
③ 醫(yī)生問他,清晨吃的什么飯,有幾個孩子。他有時答對,有時答錯。醫(yī)生問,你女兒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來了,看著我,向我求助,像個無助的孩子。醫(yī)生向我搖頭,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著,一臉的無奈。 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滿眶盈盈的淚水。 、
④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大學畢北的父親,學的專業(yè)是建筑設計。那個深夜里伏案設計圖紙的父親哪里去了?那個給我輔導高等數(shù)學的父親哪里去了?那個健步如飛的父親哪里去了?無情的光陰帶走了我年輕的父親。
⑤ 下午,在醫(yī)院的走廊里,我攙扶著父親練習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牽著父親的手,他的手柔軟,溫暖,手臂上有了幾顆老人斑。我一邊陪他散步,一邊安慰他,醫(yī)生說,你的癥狀是最輕的,要好好運動,就能恢復得和從前一樣。父親點點頭,像個年幼的孩子,依戀我,對我的話深信不疑。
⑥ 握著父親溫暖的手,恍然記起我童年時的那年冬天,故鄉(xiāng)白鹿原落了罕見的一場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親要去鄰村的學校接我的母親,他急急忙忙穿著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門了。我一蹦一跳也跟著父親出了門。只見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無際的田間,雪后的空氣清新極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親大踏步地走著,穿著小花棉祅的我,邁著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親的腳步。我的小手握在'父親溫暖有力的大手中,父親問我,冷不冷?我摸摸凍紅了的小鼻子,仰著頭說,不冷。父親撩起大衣,讓我鉆進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溫暖,我的腦袋只到父親的腰間,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見道路,有父親牽著我,我一點也不怕。 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腳印旁伴著一串串小腳印,一步步踩在積雪上“吱吱”作響。
⑦ 恍惚間,我還是四歲的小妞妞,父親還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樹,是我永遠依戀的家??墒且晦D眼間,父親就老了,歲月的積雪堆滿發(fā)間。作家朱天文說,爸爸的白發(fā)不是老。讀著這句話,我的眼淚落了下來。
⑧ 我們站在醫(yī)院十五樓的窗口向外張望,父親說,幾十年前,我來漢江之畔的小城時,這里還是一片荒地,現(xiàn)在都蓋滿高樓了。
⑨ 父親就像是黃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鳥,臥在高樓上,回憶昔日,回憶往事,回憶他的黑發(fā),他的健步如飛,他的風華正茂——眼里含著無盡的憂傷。
⑩ 是誰說過,長壽的代價,是滄桑。似水流年里,人間親情,都是雪中的炭,錦上的花。不是嗎?你我都來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愛他們。因為兩代人生命的銜接處,光陰只是窄窄的臺階啊。
(選自《北京青年報》,有刪改)
7.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第⑥段畫線句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4分)
答:
8. 請自選一個角度,簡要賞析第⑨段文字。(可從用詞、修辭、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賞析) (4分)
答:
9. 請結合語境,理解第⑩段畫線句“似水流年里,人間親情,都是雪中的炭,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4分)
答: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科目:czyw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
六、閱讀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1〜6題。
不求甚解
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 倡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好讀書,不 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比藗兺蛔プ∷f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后一句話, 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后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 闡明,意思非常清楚。亨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tài)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 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①應該承認,好讀書這個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很重要的。②如果根本不讀書或者不喜歡讀 書,那末,無論說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無意義了。③因為不讀書就不了解什么知 識,不喜歡讀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書中的道理。④一定要好讀書,這才有起碼的發(fā)言權。 ⑤真正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慢慢了解書中的道理。⑥一下子想完全讀 懂所有的書.,特別是完全讀懂重要的經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誰也不敢這樣自 信。⑦而讀書的要訣,全在于會意。⑧對于這一點,陶淵明尤其有獨到的見解。⑨所以, 他每每遇到真正會意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都忘記吃了。
這樣說來,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 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于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 什么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 甚解為好。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這兩 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列寧就曾經多次批評普列漢諾夫,說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而實際上對馬克思的 著作卻做了許多曲解。我們今天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也應該抱虛心的態(tài)度,切 不可以為都讀得懂,其實不懂的地方還多得很哩!要想把經典著作讀透,懂得其中的真理, 并且正確地用來指導我們的工作,還必須不斷努力學習。要學習得好,就不能死讀,而必須 活讀,就是說,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在這一方面,古人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據王粲的《英雄記 鈔》說,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學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 略”??磥碇T葛亮比徐庶等人確實要高明得多,因為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 題更全面。
當然,這也不是說,讀書可以馬馬虎虎,很不認真。絕對不應該這樣。觀其大略同樣需 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
宋代理學家陸象山的語錄中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边@也是不因 小失大的意思。所謂未曉處且放過,與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過是暫時的,最后仍然會了解它的意思。
經驗證明,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 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后面才豁然貫通;有的書昨天看不懂,過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 似乎已經看懂了,其實不大懂,后來有了一些實際知識,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1. 文章第1節(jié),作者首先樹起批駁的靶子,進而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答:
2. 第2節(jié)中加點的“這”,具體是指 (用原文回答)
3. 將第3節(jié)分為兩層,并說出理由。
分層: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理由
4. 文章5、6兩節(jié)主要運用了、 兩種論證方決。
5.如果把第6節(jié)換成如下的一段文字,你覺得妥當嗎?請結合上下文說出理由。
在這方面,古人的確也有許多失敗的教訓?!妒酚?#8226;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 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可以說把兵書背得滾瓜爛熟,談起兵事來,他父親也難不 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完全改變了廉頗的 作戰(zhàn)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磥?,紙上談兵,在實際中是行不通的。
答:
6. 請運用駁論的方式,借助求異思維,使用“一般人常常認為……而我覺得……因為 ”的句式寫一段話,表達出“班門弄斧”新的立意。
“班門弄斧”辯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048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048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048
|
科目:czyw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不知有花
①那時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間,攻占了所有的山頭。歷史或者是由一個一個的英雄豪杰疊成的,但歲月——歲月對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禪讓所締造的。
②桐花極白,極矜持,花心卻又泄露些許微紅。我和我的朋友都認定這花有點詭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開,則所向披靡,燦如一片低飛的云。
③車子停在一個客家小山村,走過紫蘇茂盛的小徑,我們站在高大的桐樹下。山路上落滿白花,每一塊石頭都因花罩而極盡溫柔,仿佛戰(zhàn)馬一旦披上了繡帔,也可以供女人騎乘。而陽光那么好,像一種叫“桂花蜜釀”的酒,人走到林子深處,不免嘆息氣短,對著這驚心動魄的手筆感到無能為力,強大的美有時令人虛脫。
④忽然有個婦人行來,赭紅的皮膚特別像那一帶泥土的色調。“你們來找人?”“我們——來看花?!薄盎??”婦人匆匆往前趕路,一面丟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們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顧愕然,如此滿山滿林撲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問我們“哪有花——”!
⑤但風過處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對她的說法。忽然,我懂了,這是她的家,這前山后山的桐樹是他們的農作物,是大型的莊稼。而農人對它們,一向是視而不見的。在他們看來,玫瑰是花,劍蘭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們?yōu)橹^倒發(fā)癡的花,她竟可以擔著水夷然走過千遍,并且說:“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時游獅頭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覺如萬艷爭流競渡,一片西天華美到幾乎受傷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對行過的老尼說:“快看那落日!”她安靜垂眉道:“天天都是這樣的!”
⑦事隔二十年,這山村女子的口氣,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來。
⑧不為花而目醉神迷、驚愕嘆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對那山村婦人而言,花是樹的一部分,樹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渾然大化的一部分。她與花就像山與云,相親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開的時候,我總想起那步過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婦人,并且暗暗嫉妒。
19.標題從反面落筆,從文中摘取關鍵語句正面解說本文的主旨。(4分)
20.文章前三個段落極寫桐花之美,聯(lián)系后文看,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寫作手法?請簡要說明 (4分)
21.從人物描寫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點的詞語“夷然”描寫的是什么?(4分)
22.第⑥段寫少年時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離了主題?說說你的看法。 (4分)
23. 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畫線的兩處“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科目:gzwl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第七部分 熱學
熱學知識在奧賽中的要求不以深度見長,但知識點卻非常地多(考綱中羅列的知識點幾乎和整個力學——前五部分——的知識點數(shù)目相等)。而且,由于高考要求對熱學的要求逐年降低(本屆尤其低得“離譜”,連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都沒有了),這就客觀上給奧賽培訓增加了負擔。因此,本部分只能采新授課的培訓模式,將知識點和例題講解及時地結合,爭取讓學員學一點,就領會一點、鞏固一點,然后再層疊式地往前推進。
一、分子動理論
1、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注意分子體積和分子所占據空間的區(qū)別)
對于分子(單原子分子)間距的計算,氣體和液體可直接用,對固體,則與分子的空間排列(晶體的點陣)有關。
【例題1】如圖6-1所示,食鹽(NaCl)的晶體是由鈉離子(圖中的白色圓點表示)和氯離子(圖中的黑色圓點表示)組成的,離子鍵兩兩垂直且鍵長相等。已知食鹽的摩爾質量為58.5×10-3kg/mol,密度為2.2×103kg/m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6.0×1023mol-1,求食鹽晶體中兩個距離最近的鈉離子中心之間的距離。
【解說】題意所求即圖中任意一個小立方塊的變長(設為a)的倍,所以求a成為本題的焦點。
由于一摩爾的氯化鈉含有NA個氯化鈉分子,事實上也含有2NA個鈉離子(或氯離子),所以每個鈉離子占據空間為 v =
而由圖不難看出,一個離子占據的空間就是小立方體的體積a3 ,
即 a3 = =
,最后,鄰近鈉離子之間的距離l =
a
【答案】3.97×10-10m 。
〖思考〗本題還有沒有其它思路?
〖答案〗每個離子都被八個小立方體均分,故一個小立方體含有×8個離子 =
分子,所以…(此法普遍適用于空間點陣比較復雜的晶體結構。)
2、物質內的分子永不停息地作無規(guī)則運動
固體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動(振幅數(shù)量級為0.1),少數(shù)可以脫離平衡位置運動。液體分子的運動則可以用“長時間的定居(振動)和短時間的遷移”來概括,這是由于液體分子間距較固體大的結果。氣體分子基本“居無定所”,不停地遷移(常溫下,速率數(shù)量級為102m/s)。
無論是振動還是遷移,都具備兩個特點:a、偶然無序(雜亂無章)和統(tǒng)計有序(分子數(shù)比率和速率對應一定的規(guī)律——如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函數(shù),如圖6-2所示);b、劇烈程度和溫度相關。
氣體分子的三種速率。最可幾速率vP :f(v) = (其中ΔN表示v到v +Δv內分子數(shù),N表示分子總數(shù))極大時的速率,vP =
=
;平均速率
:所有分子速率的算術平均值,
=
=
;方均根速率
:與分子平均動能密切相關的一個速率,
=
=
〔其中R為普適氣體恒量,R = 8.31J/(mol.K)。k為玻耳茲曼常量,k =
= 1.38×10-23J/K 〕
【例題2】證明理想氣體的壓強P = n
,其中n為分子數(shù)密度,
為氣體分子平均動能。
【證明】氣體的壓強即單位面積容器壁所承受的分子的撞擊力,這里可以設理想氣體被封閉在一個邊長為a的立方體容器中,如圖6-3所示。
考查yoz平面的一個容器壁,P = ①
設想在Δt時間內,有Nx個分子(設質量為m)沿x方向以恒定的速率vx碰撞該容器壁,且碰后原速率彈回,則根據動量定理,容器壁承受的壓力
F ==
②
在氣體的實際狀況中,如何尋求Nx和vx呢?
考查某一個分子的運動,設它的速度為v ,它沿x、y、z三個方向分解后,滿足
v2 = +
+
分子運動雖然是雜亂無章的,但仍具有“偶然無序和統(tǒng)計有序”的規(guī)律,即
=
+
+
= 3
③
這就解決了vx的問題。另外,從速度的分解不難理解,每一個分子都有機會均等的碰撞3個容器壁的可能。設Δt = ,則
Nx = ·3N總 =
na3 ④
注意,這里的是指有6個容器壁需要碰撞,而它們被碰的幾率是均等的。
結合①②③④式不難證明題設結論。
〖思考〗此題有沒有更簡便的處理方法?
〖答案〗有?!懊睢彼蟹肿右韵嗤乃俾蕍沿+x、?x、+y、?y、+z、?z這6個方向運動(這樣造成的宏觀效果和“雜亂無章”地運動時是一樣的),則 Nx =N總 =
na3 ;而且vx = v
所以,P = =
=
=
nm
=
n
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注意分子斥力和氣體分子碰撞作用力的區(qū)別),而且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宏觀上感受到的是其合效果。
分子力是保守力,分子間距改變時,分子力做的功可以用分子勢能的變化表示,分子勢能EP隨分子間距的變化關系如圖6-4所示。
分子勢能和動能的總和稱為物體的內能。
二、熱現(xiàn)象和基本熱力學定律
1、平衡態(tài)、狀態(tài)參量
a、凡是與溫度有關的現(xiàn)象均稱為熱現(xiàn)象,熱學是研究熱現(xiàn)象的科學。熱學研究的對象都是有大量分子組成的宏觀物體,通稱為熱力學系統(tǒng)(簡稱系統(tǒng))。當系統(tǒng)的宏觀性質不再隨時間變化時,這樣的狀態(tài)稱為平衡態(tài)。
b、系統(tǒng)處于平衡態(tài)時,所有宏觀量都具有確定的值,這些確定的值稱為狀態(tài)參量(描述氣體的狀態(tài)參量就是P、V和T)。
c、熱力學第零定律(溫度存在定律):若兩個熱力學系統(tǒng)中的任何一個系統(tǒng)都和第三個熱力學系統(tǒng)處于熱平衡狀態(tài),那么,這兩個熱力學系統(tǒng)也必定處于熱平衡。這個定律反映出:處在同一熱平衡狀態(tài)的所有的熱力學系統(tǒng)都具有一個共同的宏觀特征,這一特征是由這些互為熱平衡系統(tǒng)的狀態(tài)所決定的一個數(shù)值相等的狀態(tài)函數(shù),這個狀態(tài)函數(shù)被定義為溫度。
2、溫度
a、溫度即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的數(shù)值表示法稱為溫標。典型的溫標有攝氏溫標t、華氏溫標F(F = t + 32)和熱力學溫標T(T = t + 273.15)。
b、(理想)氣體溫度的微觀解釋: =
kT (i為分子的自由度 = 平動自由度t + 轉動自由度r + 振動自由度s 。對單原子分子i = 3 ,“剛性”〈忽略振動,s = 0,但r = 2〉雙原子分子i = 5 。對于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多原子分子,i = 6 。能量按自由度是均分的),所以說溫度是物質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
c、熱力學第三定律:熱力學零度不可能達到。(結合分子動理論的觀點2和溫度的微觀解釋很好理解。)
3、熱力學過程
a、熱傳遞。熱傳遞有三種方式:傳導(對長L、橫截面積S的柱體,Q = KSΔ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
不知有花
①那時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間,攻占了所有的山頭。歷史或者是由一個一個的英雄豪杰疊成的,但歲月歲月對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禪讓所締造的。
②桐花極白,極矜持,花心卻又泄露些許微紅。我和我的朋友都認定這花有點詭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開,則所向披靡,燦如一片低飛的云。
③車子停在一個客家小山村,走過紫蘇茂盛的小徑,我們站在高大的桐樹下。山路上落滿白花,每一塊石頭都因花罩而極盡溫柔,仿佛戰(zhàn)馬一旦披上了繡帔,也可以供女人騎乘。而陽光那么好,像一種叫“桂花蜜釀”的酒,人走到林子深處,不免嘆息氣短,對著這驚心動魄的手筆感到無能為力,強大的美有時令人虛脫。
④忽然有個婦人行來,赭紅的皮膚特別像那一帶泥土的色調?!澳銈儊碚胰??”“我們來看花?!薄盎??”婦人匆匆往前趕路,一面丟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們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顧愕然,如此滿山滿林撲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問我們“哪有花”!
⑤但風過處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對她的說法。忽然,我懂了,這是她的家,這前山后山的桐樹是他們的農作物,是大型的莊稼。而農人對它們,一向是視而不見的。在他們看來,玫瑰是花,劍蘭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們?yōu)橹^倒發(fā)癡的花,她竟可以擔著水夷然走過千遍,并且說:“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時游獅頭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覺如萬艷爭流競渡,一片西天華美到幾乎受傷的地步,忍不住返身
對行過的老尼說:“快看那落日!”她安靜垂眉道:“天天都是這樣的!”
⑦事隔二十年,這山村女子的口氣,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來。
⑧不為花而目醉神迷、驚愕嘆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對那山村婦人而言,花是樹的一部分,樹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渾然大化的一部分。她與花就像山與云,相親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開的時候,我總想起那步過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婦人,并且暗暗嫉妒。
1、標題“不知有花”是從反面落筆的,請從文中摘取關鍵語句正面解說它的主旨。
2、文章前三個段落極寫桐花之美,從下文看,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寫作手法?請簡要說明。
3、從人物描寫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點的詞語“夷然”描寫的是什么?
4、第⑥段寫少年時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離了主題?說說你的看法。
5、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畫線的兩處“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6、從文中自選一個寫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處。
句子: 品析:
散文閱讀以簡答題為主,另外,有時會出現(xiàn)填空題、標記題、判斷題、選擇題等。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
十二、愛,從來不卑微
① 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為生命的某些命題所困擾。關于人生終極,關于真情的困惑。心靈的空間里滿是樓宇隔絕起來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為這個年齡 而豐盈起來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漸漸枯竭。
② 一個午后,校園里播放著一首不知名的美國歌 曲,我和幾個同學站在一棟樓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擺著為革命老區(qū)失學的孩子們募捐的紙箱。 為了引起過往路人的注意,我們把一組放大的黑白照 片貼在一塊長幅的紅布上。相片上的那些孩子們坐在 用木棍撐著墻壁的教室里,哀哀的目光在秋風中抖 瑟著。
③ 我沒有在意這個拾垃圾的老頭兒的到來。學校 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著幾只超負荷的垃圾箱,我們每 次拎著飯盒掩鼻而過時,總看到這個老頭兒正專注地 用鏟子或者手翻騰著什么。久而久之,我們便帶著很強的不屑,眼熟了這個蓄著半撮白胡子的可憐的老頭兒。
④ 他正佝僂著身子很吃力地背著臟兮兮的尼龍袋 從我們面前走過,忽然停下來,在那幅紅布前站定,瞇著眼很仔細地瞧著照片,很久才移向另一張。我不禁 啞然失笑。一旁的偉子拽拽我:“小心點,別不留神讓他把捐贈的幾件衣服當做垃圾收跑了!”
⑤ 我笑笑,低頭清理那疊少得讓人臉紅的捐款。突然感覺眼前有什么東西在晃動,我吃驚地抬起頭,老 頭兒不知何時已來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 樹皮的手抖抖地遞過來一元錢。
⑥ 我驚訪得不知怎么辦才好,回過神時,他已把錢放在了桌上,擺擺手,像完成了一個偉大的使命似的微昂著頭離開了……
⑦ 我仍呆呆地站著,望著他佝僂著遠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從心底緩緩流過。這個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樸實的力量深深地震撼了我。
⑧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這位或許因為貧窮而被人們淡忘了的老人,卻用生命里那條流淌著樸實的愛的血脈,盡了許多人冷漠地認為是義務的一點責任。
⑨ 心中種種命題忽然有了答案——在我們只用華麗的文字呼喊愛漸迷失的時被,又有多少真正寶貴的東西被自己不屑地丟掉。老人弓腰拾到的,僅僅是我們丟棄的垃圾嗎?
1.請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 請指出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
3. 請說說文中對“老頭兒”的稱呼有什么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4. 老人的善舉讓“我”產生了 “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遠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著”。如果你是文中 的“我”,此時,你最想對老人說什么?
5. 讀完本文,你對文章題目“愛,從來不卑微”,有哪些深刻的理解?
十三、誰來陪我唱完這首歌
① 夕陽靜悄悄的,投射到病房里,金黃一片。
② 他的母親從外面端著盒飯進來,打開去喂他,卻被他一把打翻了。向來堅強的母親眼淚簌簌地流下來。
③ 約摸兩分鐘,母親起身,拿起紙巾,幫他擦去淚水,自己也擦了,然后拿笤帚去掃地上的一片狼藉。
④ 自從失聲以后,他脾氣一直不好。
⑤ 要知道,先前,他可是學校里出名的情歌王子,幾乎所有悲傷的情歌都被他唱了個遍,如今,一場曠日持久的高燒卻讓他失去了歌唱的能力。因聲帶嚴重發(fā)炎化膿,他已經連續(xù)入院治療,三個月過去了,依然不見好轉。
⑥ 一開始,還有同學來看他,后來,來看他的人逐 漸稀稀拉拉,再后來,就沒有人來了。他恍然發(fā)覺,那些人原來都是愛聽他唱歌,嗓子壞了,沒有人愿意來了。連他最敬佩的那個女生也已經半個月沒有了消息。
⑦ 夜色漸漸暗下來,窗外飄來曹格的新歌《誰來陪我唱完這首歌》,在這首歌里,曹格的聲音簡直像個女人,婉轉綺麗,冗全不是以往的嗓音。
⑧ 他想,自己的嗓子到底能恢復成什么樣子,是公鴨嗓?還是娘娘腔?他不得而知,也不敢多想……
⑨ 太久了,他習慣于聽著病房外走廊里護士們吧塔吧塔的皮鞋響聲,他一度懷疑是自己敬佩的女生,可是,每次又總是失望。
⑩ 窗前,夜空真好,星星隱隱地眨著眼睛,他總覺得似在譏諷自己。他把臺燈關了又開,開了再關。深 夜,他聽見母親躲在衛(wèi)生間里給遠在上海的舅舅打電話,說醫(yī)院里又要催著交錢了,打算向舅舅再借一些。
⑪不知怎的,他竟然破涕為笑,臺燈下,放著他敬佩的女生送他的周夢蝶的詩,打開來,一首《四句偈》映入眼簾-
一只螢火蟲,將世界從黑海里撈起——
只要眼前有螢火蟲半只,你我就沒有痛哭和自縊的權利他的淚水再次涌來,自從失聲以后,他的淚像極了 江南的雨季......
⑫不知什么時候,他睡著了,夜里,夢見自己在校 園里的日子,夢見他在給一圈同學唱著《梔子花開》,朦朧中,天色破曉,走廊里響起一陣輕輕的腳步聲。
⑬“你們來了?他還睡著呢,我去叫他?!笔悄赣H的 聲音。
⑭“噓,讓他再睡一會兒吧,阿姨,這是我們在校園里募捐的一點心意,但愿能解一些醫(yī)藥費困難……”沒錯,是他敬佩的那個女生的聲音。
⑮“這么多天以來,我們一直在外面奔走,目的是 希望校園里所有聽過他歌的同學,都能行動起來,幫他早曰痊愈,我們還等著他參加第二屆《中國好聲音》呢! ”還是她的聲音。
⑯他的眼淚激動得奪眶而出,他并沒有立即醒來,陽光慢慢地爬過他的臉頰,他的雙頰一片溫暖……
⑰誰來陪我唱完這首歌?人生這首歌,如今,他終 于得到了溫暖的答案。
1. 通讀全文,說說文章末尾所說的“溫暖的答案”指的是什么。
2. 文中“他”的情感經歷了哪些變化?
3. ⑤⑥兩段屬哪種敘述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揣摩句中加點詞語,體會它們在表達上的妙處。
他把臺燈關了又開,開了再關。
5. 讀故事、品人生、悟哲理,閱讀的過程也是啟迪心智、 陶冶性情的過程。說說你讀完本文后有哪些感悟。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