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A.太祖/常勸以/讀書 | B.家人/發(fā)篋/視之 |
C.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 D.普/明日/復奏其人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趙普》 一文,完成下面題目。(14 分)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shù),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fā)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宮,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釋劃線的字詞(4分)
家人發(fā)篋視之 跪而拾之以歸
雖多忌克 普顏色不變
2.下面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太祖/常勸以/讀書 | B.家人/發(fā)篋/視之 |
C.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 D.普/明日/復奏其人 |
3.翻譯句子(4分)
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4.從本文中,你能學到趙普的什么精神?“手不釋卷”證明趙普讀書非常勤奮,請舉出兩個有關(guān)刻苦讀書的成語。(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4屆江蘇泰州第二中學附屬初中初一下學期月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趙普》 一文,完成下面題目。(14 分)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shù),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fā)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宮,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釋劃線的字詞(4分)
家人發(fā)篋視之 跪而拾之以歸
雖多忌克 普顏色不變
2.下面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太祖/常勸以/讀書 |
B.家人/發(fā)篋/視之 |
C.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
D.普/明日/復奏其人 |
3.翻譯句子(4分)
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4.從本文中,你能學到趙普的什么精神?“手不釋卷”證明趙普讀書非常勤奮,請舉出兩個有關(guān)刻苦讀書的成語。(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泰州第二中學附屬初中初一下學期月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趙普》 一文,完成下面題目。(14 分)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shù),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fā)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宮,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詞(4分)
家人發(fā)篋視之 跪而拾之以歸
雖多忌克 普顏色不變
【小題2】下面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太祖/常勸以/讀書 | B.家人/發(fā)篋/視之 |
C.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 D.普/明日/復奏其人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
【甲】蔣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鬃釉唬骸翱琳陀诨⒁??!蔽釃L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乙】貞觀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坐違李靖節(jié)度,又誣告靖謀逆, 減死徙邊。時有上言者曰:“舊秦府功臣,請寬其過?!碧谠唬骸半m是舊勞,誠不可忘,然理國守法,事須畫一,今若赦之,使開僥幸之路。若甑生獲免,誰不覬覦?我必不赦者,正為此也?!?/p>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1.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2)又安敢毒耶?
(3)坐違李靖節(jié)度 (4)誠不可忘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積于今六十歲矣 余將告于蒞事者
B.今以蔣氏觀之 跪而拾之以歸
C.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D.請寬其過 其如土石何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2)我必不赦者,正為此也?!?/p>
4.閱讀上面選文,完成題目。
根據(jù)甲文,概括將氏悲慘遭遇的根本原因: ;根據(jù)乙文,概括唐太宗的有關(guān)治國策略: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北京市海淀區(qū)中考二模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知恥
①所謂“恥”,就是被人所不齒的言論或行為。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币馑际钦f人不能不知恥。春秋時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國有四大綱,禮、義、廉、恥,“恥”居其一。孟子與管仲對“恥”的見解,不能不讓我們深思知恥的意義。
②對一個人而言,知恥,才能明辮是非,有所為,有所不為。朱熹說:“恥便是羞惡之心,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敝獝u,能保持操守,約束己行;知恥,能反省自身,知錯就改。
③“凌風知勁節(jié)”。面對強權(quán),只有知恥,才能保持節(jié)操,捍衛(wèi)尊嚴。有羞惡之心的人,在強權(quán)面前能威武不屈。因為知恥,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無畏;因為知恥,才有了夏明翰“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的大義;因為知恥,才有了程硯秋“寧死在槍口下”拒不為日本人演出的氣節(jié)……他們有錚錚傲骨,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恥。
④“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晉代的周處,年輕時橫行鄉(xiāng)里,當?shù)厝藢⑵渫仙矫突ⅰ⒔矧札埐⒎Q為地方“三害”。但周處有知恥之心,知道自己被鄉(xiāng)里視為禍患,于是痛改前非,奮發(fā)圖強,后被鄉(xiāng)里舉薦為官。因為知恥,使周處認清自我,棄惡從善,最終成為一代名臣。周處的蛻變,讓我們看到了知恥的力量。
⑤時一個國家而言,知恥,才能正視歷史,擔當責任,為人類進步做出貢獻。德國在二戰(zhàn)中給受害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戰(zhàn)后的德國開始反省納粹的罪行。1970年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華沙擾太人紀念碑前的一跪,讓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國的悔過態(tài)度。之后對戰(zhàn)爭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積極的戰(zhàn)爭賠償,使德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因為知恥,德國走出恥辱,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反之,個別國家不知肚,散布荒謬言論,模糊自己侵略的歷史,不僅讓國家背負正義的譴責,最終還將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說:“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币粋€人不知恥,什么樣的事都能做得出來;一個國家不知恥,無恥之風就會蔓延,這樣的國家還有什么正義可言呢!由此看來,知恥對于個人、國家都有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答:
2.閱讀第④段,在橫線處補寫一句話,使它能夠統(tǒng)率全段的論證內(nèi)容。(3分)
答:
3.簡要分析第⑤段的論證思路。(3分)
答: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北京市海淀區(qū)中考二模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知恥
①所謂“恥”,就是被人所不齒的言論或行為。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币馑际钦f人不能不知恥。春秋時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國有四大綱,禮、義、廉、恥,“恥”居其一。孟子與管仲對“恥”的見解,不能不讓我們深思知恥的意義。
②對一個人而言,知恥,才能明辮是非,有所為,有所不為。朱熹說:“恥便是羞惡之心,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知恥,能保持操守,約束己行;知恥,能反省自身,知錯就改。
③“凌風知勁節(jié)”。面對強權(quán),只有知恥,才能保持節(jié)操,捍衛(wèi)尊嚴。有羞惡之心的人,在強權(quán)面前能威武不屈。因為知恥,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無畏;因為知恥,才有了夏明翰“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的大義;因為知恥,才有了程硯秋“寧死在槍口下”拒不為日本人演出的氣節(jié)……他們有錚錚傲骨,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恥。
④“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晉代的周處,年輕時橫行鄉(xiāng)里,當?shù)厝藢⑵渫仙矫突?、江里蛟龍并稱為地方“三害”。但周處有知恥之心,知道自己被鄉(xiāng)里視為禍患,于是痛改前非,奮發(fā)圖強,后被鄉(xiāng)里舉薦為官。因為知恥,使周處認清自我,棄惡從善,最終成為一代名臣。周處的蛻變,讓我們看到了知恥的力量。
⑤時一個國家而言,知恥,才能正視歷史,擔當責任,為人類進步做出貢獻。德國在二戰(zhàn)中給受害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戰(zhàn)后的德國開始反省納粹的罪行。1970年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華沙擾太人紀念碑前的一跪,讓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國的悔過態(tài)度。之后對戰(zhàn)爭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積極的戰(zhàn)爭賠償,使德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因為知恥,德國走出恥辱,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反之,個別國家不知肚,散布荒謬言論,模糊自己侵略的歷史,不僅讓國家背負正義的譴責,最終還將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說:“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币粋€人不知恥,什么樣的事都能做得出來;一個國家不知恥,無恥之風就會蔓延,這樣的國家還有什么正義可言呢!由此看來,知恥對于個人、國家都有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
【小題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答:
【小題2】閱讀第④段,在橫線處補寫一句話,使它能夠統(tǒng)率全段的論證內(nèi)容。(3分)
答:
【小題3】簡要分析第⑤段的論證思路。(3分)
答:
科目:czyw 來源: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又是一個蕭瑟的冬日,還是這個古老的城區(qū),沿著同樣的線路,拾級而上,再次站在那樸素而莊重的石碑前。這一幕令人想起30年前……
1970年12月7日,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聯(lián)邦德國)第四位總理維利·勃蘭特來到了位于華沙老城內(nèi)的原猶太人聚集區(qū)。站在這片還殘存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土地上,作為一個曾經(jīng)屠殺了600萬猶太人的國家的代表,面對著周圍眼中飽含憤怒的幸存者們,這位德國總理無言以對。于是,他默默的屈身,面色凝重,低垂著頭,雙膝跪在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這一驚人之舉不僅令在場許多人感動落淚,也在20世紀世界外交史冊中永恒定格。
3年后,當勃蘭特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記者奧利亞娜法·拉奇的采訪時,回憶起這段往事,他平靜地說:“那天早晨醒來時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覺得我不能僅獻一個花圈。我本能地預感到將會有意外的事情發(fā)生,盡管當時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后來,我突然感到有必要下跪。”勃蘭特解釋,他的下跪之舉“不僅是對波蘭人,實際上首先是對本國人民”,因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獨感,需要共同承擔這個重責……承認我們的責任不僅有助于洗刷我們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猶太人,波蘭人,德國人,我們應該生活在一起”。這一勇敢的行為使勃蘭特成為1971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畫上了濃重的一筆。
30年后,德國的新一代領(lǐng)導人沿著維利·勃蘭特的足跡又踏上了這塊土地:12月6日中午,德國統(tǒng)一后的第二位聯(lián)邦總理施羅德在對波蘭進行短暫訪問期間,再次來到他的前輩曾經(jīng)真誠下跪的紀念碑前,鄭重地獻上了一個花圈。隨后,施羅德為安放在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附近的維利·勃蘭特紀念碑揭了幕。施羅德說,勃蘭特以一種特殊的姿態(tài)表明,只有承擔起歷史責任,才能走向未來。
陽光下,紀念碑浮雕上這位領(lǐng)導人下跪的側(cè)影顯得凝重而神圣。
1、“30年前驚世一跪”指
2、“30年后一座豐碑”指
3、在第一段中作者如何將兩個歷史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找出有關(guān)詞語。
4、如何理解“這一驚人之舉不僅令在場許多人感動落淚,也在20世紀世界外交史冊中永恒定格?
5、這篇報道給人的啟示是什么?
科目:czyw 來源:2013屆四川省眉山市九年級中考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句中,加線詞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則其受于人者不至(達到)也婦撫兒乳(喂奶) |
B.食(通“飼”,喂養(yǎng))之不能盡其才媵人持湯(菜湯)沃罐 |
C.長跪而謝(道歉)之寒暑易(交換)節(jié) |
D.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無絲竹(奏樂的聲音)之亂耳 |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重慶市九年級上學期半期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15分)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4分)
(1)以大易?。?nbsp;) (2)故不錯意也( )
(3)休祲降于天( ) (4)長跪而謝之曰( )
2.翻譯文中劃線句子。(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談談唐雎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4.面對領(lǐng)土爭端,唐雎以正確的方式使自己不辱使命,且使不可一世的秦王“長跪而謝”,針對目前的“釣魚島”爭端,你有什么看法?若你身為我國與日本進行談判的外交官,你打算怎樣做?(4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年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最后一課》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三)樂山大佛
①在四川樂山的三江合口處,坐著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彌勒,彌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彌勒佛,那位成天笑瞇瞇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彌勒佛。
③他是一位嚴肅的沉思者,面色溫和,神情嚴肅。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沒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惡都容。
④他的嚴肅的思考,首先來自締造他的??蘸蜕?。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諡榱藴p緩三江合口后的兇猛水勢,避免沉舟淹死眾生,倡導在峭崖臨江邊造就一座佛。他光頭頂烈日,下雪披袈裟,四處化緣,錢化得不少了,但當?shù)毓倮粢獌鼋Y(jié):“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來見我?!?/p>
⑤大佛興建了,??盏难壑橐矝]有了。??盏难壑槭菫榻ù蠓鸲サ摹J郎铣松?,還有比眼珠更珍貴的東西嗎?
⑥由于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因此,樂山樂水佛不樂。他堅守崗位,從不擅離職守,從不懈怠松馳,從不向驚濤惡浪屈服。他成了實現(xiàn)??蘸蜕羞z愿,拯救三江蕓蕓眾生的中流砥柱。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們。是的,他是偉大的:頭與山齊,腳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還高18米,可稱世界第一偉佛了。如果不是設計、雕塑他的工匠們經(jīng)過九十年的千刀萬鑿,他仍然是半片石頭山,普普通通通到處可見誰也不會瞄一眼的石頭山。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進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遠不忘這最根本的一點,因此他從不居功,從不索取,從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紅燭,一從跪拜,看到的只是他偉岸的身軀,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為了根絕香火,他一開始就釜底抽薪鏟除了滋生這些東西的土壤:立腳點在臨江的懸崖上,沒有地方讓人設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圍全是香火插不進的巖體,連他的腳趾甲也是向下傾斜的,人站上去就會跌倒,所以連下跪朝拜也沒有地方。
⑨人們只能簇擁在輪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頂天立地的尊容并默默遙致祈禱。
⑩有人感嘆,有人驚奇,有人禮贊:“呀,連小小的土地廟都有幾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連一柱香火也沒有。
1.第④自然段畫橫線的句子意思比較復雜,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應是 。
2.第⑧自然段中的“這最根本的一點”指的是 。
3.第⑥自然段中的三個“從不……”主要是從履行工作職責的角度贊揚樂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個“從不……”則是從 的角度來歌頌樂山大佛的。
4.第⑧段是的“釜底抽薪”一詞的本意是抽掉鍋底下燃燒的柴,該詞在文中的意思是 ;“土壤”一詞在文中指的是 。
5.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p>
A.樂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彌勒”,是因為他是一個身負重任的思考者。
B.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幾代的工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極其沉重的代價。
C.人們感嘆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驚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禮贊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D.樂山大佛之所以受到人們的禮贊和敬仰,主要原因是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6.這篇文章表現(xiàn)主題的手法是 (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7.本文向我們敘述了樂山大佛的建造經(jīng)過、作用及其獨特之處。請根據(jù)以下這些已知的信息簡要回答:
①從修建大佛的艱辛和建成的不易,我們聯(lián)想到了什么?
②大佛為了根絕香火,“一開始就釜底抽薪鏟除了滋生這些東西的土壤”。他的這一舉動,給我們什么啟示?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3題。 (14分)
(甲)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pī)圯(yí)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绷家蚬种?,跪曰:“諾?!?/p>
?。ㄒ遥┰扔凶姊?年老,谷父母厭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諫③父曰:“祖育兒生女,勤儉終身,豈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負義也?!备覆粡?,作輿④,捐祖于野。谷隨,收輿歸。父曰:“汝何以收此兇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無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备笐M,悔之,乃載祖歸養(yǎng)。
[注釋]①原谷:人名。②捐:拋棄。③諫:好言相勸。④輿:手推的小車⑤兇:不吉利
1..用“∕”劃出下面一句文言文的朗讀節(jié)奏。(2分)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①有一老父衣褐( ) ②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 )
③是負義也( ) ④乃載祖歸養(yǎng)( )
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良愕然,欲毆之 吾欲之南海 B.捐祖于野 移其民于何東
C.父以足受 不以物喜 D.直墮其履圯下 其如土石何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①良殊大驚,隨目之
②豈有老而捐之者乎?
5..甲文中老父的怪異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乙文中原谷父親后悔的原因是什么?(2分)
6..甲、乙兩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2分)
科目:czyw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揚州梅嶺中學八年級5月質(zhì)量檢測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排序正確的一項是(3分)
岳母刺字,孟母三遷,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 ;游子遠行,萬水千山, 。偉大的母親之愛,永遠流淌在我們的心中,激勵一生,相伴終生。
①恩情似海,永銘心間 ②母愛如山,亙古不變 ③慈母心牽,春暉延綿
A.②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① | D.③①② |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一)文言文閱讀(20分)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標示出下列句子朗讀時的停頓。(2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2.、解釋下列劃線詞語。(4分)
A、故不錯意也( ) B 、以頭搶地耳 ( )
C、天下縞素 ( ) D、寡人諭矣 ( )
3.、翻譯下列句子。(6分)
(1)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
(2)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4.、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秦王極力描繪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萬”的場景,目的是用武力來恫嚇唐雎。
B.唐雎用專諸、聶政、要離這些庸夫因怒行刺的故事,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
C.文中唐雎挺劍而起要與秦王拼命這一情節(jié),強烈表達作者要頌揚正義的思想感情。
D.無論秦王是真屈服還是假屈服,“長跪而謝”都表明唐雎在較量中取得了勝利。
5.、文中秦王對唐雎的態(tài)度、情感有一個變化過程,請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簡要概括這一過程,并說說秦王是一個怎樣的人?(5分)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這篇議論文,完成文后各題。(7分)
談尊嚴
①“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边@是著名畫家徐悲海的座右銘。是的,人活著就要有傲骨,就應該有尊嚴。
②自古以來,就有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責,使我不得開心顏”;有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有于謙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捫都是活得有尊嚴的人。
③人活著要有尊嚴,因為尊嚴是自我激勵的精神武器,是一個人頂天立地的前提。當一個活得沒有尊嚴的時候,人生對他已經(jīng)沒有任何意義,他的行為不被人們肯定,他的生活失去價值,于是他只能茍且地活著。所以,一個人,只有當他活得有尊嚴的時侯,他在這個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會為自己的人生奮斗。
④古希臘有一句諺語:“兩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币苍S很多人對此感到不解,但我卻明白其問的深意。因為做人沒有尊嚴,沒有了能人的骨氣,再有才華的人也會墮落,會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會遺臭萬年。像中國歷史上的大漢奸汪精衛(wèi),文章寫得很好,但是卻投靠日本人,甘當賣國賊,結(jié)果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嚴。
⑤人活著要有尊嚴,因為尊嚴使人能夠忍受磨難,樂觀向上。面對敵人的誘惑,李大釗始終堅貞不渝,他以一個共產(chǎn)黨人的尊嚴,忍受著各種磨難,用尊嚴捍衛(wèi)了黨旗的鮮紅,用尊嚴書寫了一曲壯麗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國人不但重視維護個人尊嚴,更是毫不猶掉地去維護國家酌尊嚴。史書上有這樣一個記叔:晏子使楚,楚王讓他從狗門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維護了個人尊嚴,也保全了國家的尊嚴,贏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著要有尊嚴。一個人沒有尊嚴不能成事,一個民族沒有尊嚴不能興盛,一個國家沒有尊嚴不能強大。
⑧讓我們直立雙腿,高高站立著,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何蓉瑜 有刪改)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第二段劃線句子補充一個論據(jù)。
3.文章的第四、五段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
科目:czyw 來源:2011--2012學年度河北辛集中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檢測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3題。(18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br />【小題1】、《唐雎不辱使命》選自《 》, 這部書是西漢 (人名)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的。(3分)
【小題2】、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語的含義(4分)
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 長跪而謝之曰( )
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 ) 寡人諭矣 ( )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4分)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題4】、根據(jù)上面文字的內(nèi)容,請任意寫出三個能夠表現(xiàn)唐雎思想性格特點的四字短語。(2分)
【小題5】從“秦王怫然怒”到“長跪而謝之”可以看出,秦王以“ ”相恐嚇,唐雎以“ ”相回應。秦王對唐雎的態(tài)度是 ,唐雎的回應,表現(xiàn)了唐雎 的精神。(4分)
【小題6】、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秦朝統(tǒng)一是必然的,推動了歷史的進步,那么怎樣正確看待“唐雎不辱使命”呢?(2分)
科目:czyw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蘇省儀征市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模擬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留點東西去敬畏》,下面題目。(16分)
留點東西去敬畏
我很喜歡美國小說《飄》。第一次讀完后印象最深的是女主人公郝思嘉與鄰居老人的對話。那位年逾古稀的老祖母對從不服輸?shù)暮滤技握f:“我勸你,留著一點什么東西去敬畏吧,正如要留著一些東西去愛一樣……”
在生活中,我漸漸知道了什么是“敬畏”。
一個美國網(wǎng)球運動員在比賽時無意中打死一只鳥,他跑上前去,跪下來,捧起鳥,吻了一下,說抱歉。于是,全場觀眾起立。
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角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龕后在遺體火化時被無辜燒死……
我知道,這是敬畏生命。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次問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一位名叫萬剛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這一回答贏得了朱元璋的贊賞……
我知道,這是敬畏法律。
據(jù)說,美國首任總統(tǒng)華盛頓談自己走向總統(tǒng)寶座時的感覺,“像是走向刑場的囚犯”。
我知道,這是敬畏權(quán)力和職責。
唐太宗曾如此形容自己:“每思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懼百姓,但知常廉常懼,猶恐不稱天心及百姓意也。”
我知道,這是敬畏天心、民意。
“君子之心,常懷敬畏?!笨鬃訌娬{(diào)“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把霾焕⒂谔欤┎烩粲谌?。”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對天、對人的敬畏之情……
鄧小平同志在《共產(chǎn)黨員要接受監(jiān)督》一文中這樣寄希望于黨員干部:“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謹小慎微不好,膽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無所顧忌?!?/p>
一個人心存敬畏,才能按照自然規(guī)律和道德準則行事,追求和諧和真善美。一個人心無敬畏,則會肆無忌憚、隨心所欲,其結(jié)局是極可怕的。敬畏,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我們生存的底線。對于個體生命而言,沒有了敬畏之心,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生活的根基和價值。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4分)
2.本文論證思路清晰,請說說分別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證的。(4分)
3.請你闡述第一小節(jié)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4.結(jié)合下面的鏈接材料,談談你對文章最后劃線句子的理解。(4分)
【材料一】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決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過長著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閃,嚇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來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干已經(jīng)被砍斷,脫離了地面,再沒有水分供它們生存了。它們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
——季羨林《幽徑悲劇》
【材料二】人類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發(fā)明了種種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億萬年的時間積累下來的寶藏——煤碳、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質(zhì),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墳墓呢?誰能斷言我們不是在走著一條通向死亡的路呢?
——嚴春友《敬畏自然》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
唐雎不辱使命
《戰(zhàn)國策》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p>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語(2分)
⑴唐雎不辱使命( ) ⑵大王加惠( )
⑶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 ⑷長跪而謝之曰( )
2.下列各句中劃線的“以”與“以頭搶地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 以君為長者 D. 徒以有先生也
3.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4分)
⑴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2分)
⑵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2分)
4.選出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語段選自東漢末年劉向編輯的《戰(zhàn)國策》。
B. 秦王以五百里易安陵,其實是包藏禍心,以強凌弱。
C. 唐雎不畏強暴,冒死與秦王抗爭,終于使秦王理屈色撓。
D. 文章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
5.第三段中,唐雎為什么要列舉專諸刺王僚等歷史事實?(2分)
科目:czyw 來源:2013-2014學年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級五校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15分)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①故不錯意也 ②以頭搶地耳
③秦王怫然怒 ④長跪而謝之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安陵君其許寡人 其岸勢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扶蘇因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C.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3.把畫線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選文主要寫了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斗爭的過程以及斗爭的結(jié)局。
B.選文第二自然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斷然拒絕“易地”,這是雙方斗爭的最高潮部分。
C.選文主要通過繪聲繪色的“對話”來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D.在這場尖銳的矛盾沖突中,秦王驕橫狂暴、陰險狡詐,而唐雎表現(xiàn)得正氣凜然、不畏強暴。
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樣“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還有許多。試舉一例,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事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