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22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1)三、四句表現(xiàn)了破山寺后禪院環(huán)境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2)五、六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3)“萬籟此俱寂”與“但余鐘磬音”是否矛盾?為什么?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3
閱讀下面古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余鐘磬音。
(
1)第三、四句表現(xiàn)了破山寺后禪院環(huán)境________的特點。(
2)第五、六句表現(xiàn)了作者________的心境。(
3)“萬籟此俱寂”與“惟余鐘磬音”是否矛盾,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如古詩,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14、第三、四句表現(xiàn)了破山寺后禪院環(huán)境( )的特點。
15、第五、六句表現(xiàn)了作者( )的心境。
16“萬籟此都寂”與“但余鐘磬音”是否矛盾,為什么?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4分)
【材料一】
成語是濃縮的文化。它言簡意賅,深刻雋永,滴水藏海,折射歷史的千姿百態(tài)。它以語言為承載,方寸之間傳達著豐富的含義,是漢語詞匯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歷史性、知識性和藝術性。
【材料二】
許多成語出自浩如煙海的歷史文化典籍!耙还淖鳉狻闭Z自經典文獻《左傳》“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扒鷱酵ㄓ摹闭Z自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材料三】
從“絲絲入扣”與古代紡織方法,到“登堂入室”與古代建筑格局;從“土崩瓦解”與古代制瓦技術,到“如法炮制”與古代中藥制法;從“見風使舵”與古代航海技術,到“以管窺天”與古代天文觀測技術:一些成語的出現(xiàn)是古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我們從中可以體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1)綜合以上三則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果。(2分)
(2)成語發(fā)展到今天,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給予我們深刻的啟迪。請從備選成語中任選一個,依照所給句子的形式,仿寫一句話。(2分)
【備選成語】鍥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恥下問 眾志成城
精益求精體現(xiàn)了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推進器。
體現(xiàn)了一種 的精神,這種精神是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年遼寧省沈陽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成語是濃縮的文化。它言簡意賅,深刻雋永,滴水藏海,折射歷史的千姿百態(tài)。它以語言為承載,方寸之間傳達著豐富的含義,是漢語詞匯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歷史性、知識性和藝術性。
材料二:許多成語出自浩如煙海的歷史文化典籍。
“一鼓作氣”語自經典文獻《左傳》“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曲徑通幽”語自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材料三:從
“絲絲入扣”與古代紡織方法,到“登堂入室”與古代建筑格局;從“土崩瓦解”與古代制瓦技術,到“如法炮制”與古代中藥制法;從“見風使舵”與古代航海技術,到“以管窺天”與古代天文觀測技術:一些成語的出現(xiàn)是古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我們從中可以體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1)綜合以上三則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2)成語發(fā)展到今天,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給予我們深刻的啟迪。請從備選成語中任選一個,依照所給句子的形式,仿寫一句話。
備選成語:鍥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恥下問 眾志成城
精益求精體現(xiàn)了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推進器。
________體現(xiàn)了一種________的精神,這種精神是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2014學年云南省初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阿里山紀行》選段,完成下面的題。(共13分)
①滿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無魚鱉,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耳諦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那是靜謐的世界、凈潔的世界,甚至可以說是禪的世界。偶有人聲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間的安寧。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氣,仿佛要把整個阿里山的空氣都吸進去,不再吐出來。
②山間的曲徑幽路全被青苔染綠,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這是濃陰遮蔽下的青苔路,離開了那森森萬樹,離開了那濃濃團陰,決計長不出這么密、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條條綠地毯,緊緊地貼在地表上、臺階上,甚或依附在樹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無邊無際。樹木姿態(tài)各異,如幢頂,如傘蓋,如古寺寶塔。它們排列整肅,如孫武之軍陣、秦皇之兵馬。樹干都是濕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間霧氣之中了。雖是盛夏亭午時分,驕陽噴焰,卻透不進日光來。我們身上也分明有點薄濕了。忽然間,我覺得,這不就是唐詩中所說的“入云深處亦沾衣”嗎?
④在樹身之間穿行了一陣,我們終于看到了神木。它是臺灣著名的紅檜,木有香氣,高達58米,胸徑6.5米,可以說是罕見的龐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的樹齡大約有三千年,被發(fā)現(xiàn)的歷史也近一個世紀了。這些或許是它被冠名為“神木”的原因吧。同時,我也明白了,沒有那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這樣的樹中巨子的。
⑤就在我抵臺的前幾周,一聲焦雷,從神木貫頂而下,一劈為三,中間全成枯焦。兩段橫臥地上,一段還站著。即令受此巨創(chuàng),被用碗口粗的鋼索系在另幾棵原始大樹上,神木依然拔地參天,八面威風,雄踞山間,無可匹敵。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標志、靈魂。
1.選文作者通過移步換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鮮明特征的畫面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請你根據提示,概括每幅畫面的內容。(4分)
寧靜的林區(qū)
拔地參天的神木
2.選文語言典雅、凝練,極具美感。請從文中選取一個自己喜歡的句子,從修辭角度進行賞析。(4分)
句子:
賞析:
3.選文第一段中的劃線句運用了以聲襯靜的寫法,請從下面的詩句中選出與之寫法不相同的一項(2分)
A.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B.夜靜群動息,時聞隔林犬。
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D.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4.、聯(lián)系上下文,簡析作者為什么說“神木”是“阿里山的標志、靈魂”。(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B.夜靜群動息,時聞隔林犬。 |
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 D.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6. “初日照高林”描寫了清晨古寺的幽靜,請展開想象,描繪這一情景。 (30字左右)(2分)
| |||||||||||||||||||
(30字)
7.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一句表達了作者 的心情。(2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