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背背容易,寫寫難。請選出相應(yīng)的漢字。 |
①過盡千帆皆不是,斜( )脈脈水悠悠。 A、揮 B、暉 ②只恐雙溪( )( )舟,載不動許多愁。 A、舴,艋 A、舴,猛 ③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 )前( )后名。 A、生,軀 B、生,身 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 )青。 A、漢 B、汗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溫州市仙巖二中2012屆九年級模擬語文試題 題型:048
現(xiàn)代文閱讀
遙遠的溫州鼓詞
、僖蝗战(jīng)過北京木樨園被稱為“浙江村”的一條擁擠雜亂的胡同,一陣叮叮咚咚的溫州鼓詞聲鉆進耳朵,駐步聆聽直至忘情。同行的北京朋友面面相覷,他們哪里能明白那時的我心潮洶涌思緒飛回兒時……
、谛r候的我就很喜歡溫州鼓詞,也是在溫州鼓詞鏗鏘有力的漁鼓和詞人優(yōu)美的唱腔里熏陶著長大的。七十年代,沒有電視,沒有電腦,也沒有現(xiàn)代風(fēng)一樣滿街跑的流行音樂,唯一能給人帶來快樂的除了露天電影就是這溫州鼓詞。那時,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像喇叭花一樣的黑色喇叭,每天清晨或每個午后,喇叭里總會響起鄉(xiāng)里播送的清脆悅耳的鼓詞聲。大概只有那么幾個牒,每天重復(fù)著播放《樓臺會》、《碧玉簪》選段、《倪蘭貞相思》,我們也百聽不厭,所以對于其中的片斷基本上也能背唱下來,還學(xué)得有模有樣的。沒有唱詞人那幾樣的家生伙⑴,那牛筋琴的聲音,漁鼓的咚咚鏘鏘全是兩瓣嘴唇一條口舌里出,很有意思。
、蹨刂莨脑~,唱腔優(yōu)美動聽,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讓人留連忘返。其中蘊含的文化精華,給人留下了黃沙淘盡始得金的喜悅。關(guān)于善惡到頭的報應(yīng),關(guān)于三綱五常的道德關(guān)系行為規(guī)則,都在曲折離奇優(yōu)美動聽的鼓詞里得到徹底的詮釋。
、墚(dāng)然,這些對于當(dāng)時還只有十來歲不諳人世的我沒什么影響,只知道好人落難總會有人救,壞人結(jié)果總會死掉。而對我直接發(fā)生作用的是鼓詞里應(yīng)用頻率很高的語句,它曾使我的作文水平一度飆升。比如一些承上啟下的句子“這段詞文且慢表,再唱某某在路上”或說“一口難表兩家話,再唱某某……”、“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或概括性極強的詞句,“把來龍去脈一一說”、“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對說真”等,這些句子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里,都會給老師帶去意外的驚喜,所以老師看著我的作文總是忍不住眉開眼笑。還有每段詞文總以詩句開篇,如“花有清香月有影,處處山歌樂興興。香蓮碧水動風(fēng)蓮,蓮風(fēng)動水碧蓮香”、“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边@也給那時物質(zhì)生活貧窮、精神生活貧乏的我?guī)碡S富的精神財富。我時時像咀嚼橄欖似地咀嚼著它們,提起筆來啥也不想也會情不自禁地寫出這些詩句來。有朋友夸我文學(xué)底蘊深厚,我不敢承認,但如果有,這實在也是得益于溫州鼓詞了。
、菽菚r,在鄉(xiāng)村,除了鄉(xiāng)廣播里播送的外,聽鼓詞的機會也是不多,因為溫飽還成問題呢。要聽詞,得請詞人,請詞人,就得給錢。所以當(dāng)生產(chǎn)隊里某某人偷了生產(chǎn)隊里的什么,便是罰詞。那可是我們村里最大的喜事。被罰的人當(dāng)然心里不爽,可是我們不顧,有詞聽就高興。
、尴﹃栁飨拢i羊回圈,雞鴨歸巢,晚飯后的鄉(xiāng)親們便自帶凳子陸陸續(xù)續(xù)地來到了黑漆漆的大堂里,大堂的墻壁掛著兩盞三個燈頭的柴油燈,昏暗的燈光在風(fēng)中搖搖晃晃。墻壁前放著一張大的八仙桌,八仙桌上倒放著一張小方桌、一張方凳和一只靠背竹椅子,這就是唱詞先生擺放器具的地方及座位。早到的婦女們在臺下邊聊天,邊縫鞋底或織毛衣,男人們則天南地北地談著天,把水煙抽得吧嗒響,小孩子們則在人群中瘋了似地亂竄。
、叱~先生終于上臺了,臺下一下子安靜了下來,仿佛誰都閉息,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詞人的一舉一動,先生在竹椅上坐下,給倒扣著的小桌子腳綁上細繩,放上牛筋琴,再在小凳子腳上綁上細繩放上扁圓的漁鼓。稍后,臺下又騷動起來,原來是一些遲到的人趕來了,沒地方坐了,正在叫誰挪挪。
、噙诉诉恕煌ü,人們一下子全靜了下來,連剛來的人也是盡量放輕落椅的聲音。臺下的眼球全集中到臺上了,包括亂竄的小孩。此后聽眾的喜怒哀樂全憑唱詞先生一人操縱,臺上喜,臺下笑,臺上悲,臺下泣,時喜時憂,時哭時笑,在別人的故事里笑著自己的笑,流著自己的淚。到了十點鐘左右,詞唱到高潮,此時的小孩已趴在凳子或靠在大人的懷里沉沉睡去,這也是大人們聽得最專注、最盡興的時候,男人們手里夾著一支煙,伸長脖子,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臺上,生怕漏過只字半語,手指被燃盡的煙燙了一下,才回過神來,猛地扔掉煙頭,一腳踩滅,又繼續(xù)全神貫注。女人們一手拿著鞋底,另一只手揚起的手卻停在半空,好容易回過神來縫一針,卻刺中了手指,趕緊放到嘴里吻一下,眼睛又移到臺上去了。
⑨聽得多了,村子里的人大多會唱一段或幾段鼓詞。高興的時候唱“快板”,急管繁弦似的道出快樂和大家分享;痛苦的時候唱“慢板”,哀哀怨怨,凄凄慘慘戚戚,用肝腸寸斷的唱腔熨平心里不快的皺紋;從田里歸來時,也一路“高歌”回來。我想:那勞動時的勞累和困乏,便在咿咿呀呀里滌蕩凈了吧。
、猬F(xiàn)在,生活改善了,娛樂的種類也層出不窮,可那些在鏗鏘有力的漁鼓聲里和牛筋琴的清音中相伴著走過來的人們,誰能忘得了溫州鼓詞?你聽,那古老的小巷里,那人頭攢動的老人亭里,那鄉(xiāng)村里的粗壁陋墻間,鼓詞聲正破空而來……
注釋:家生伙(1):溫州方言,文中指表演鼓詞的樂器。
(選自2010年2月《溫州日報》,編者有改動)
1、文章的題目《遙遠的溫州鼓詞》有什么含義?
2、第④段劃線句“我時時像咀嚼橄欖似地咀嚼著它們,提起筆來啥也不想也會情不自禁地寫出這些詩句來。”富有表現(xiàn)力,請加以賞析。
3、第⑧段中“這也是大人們聽得最專注、最盡興的時候”一句中的“這”指代什么?
4、第⑩段寫到:“現(xiàn)在,生活改善了,娛樂的種類也層出不窮,可那些在鏗鏘有力的漁鼓聲里和牛筋琴的清音中相伴著走過來的人們,誰能忘得了溫州鼓詞?”請結(jié)合文章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他是一片溫暖的湖泊
①我和汪老曾有較多的接觸。我們《十月》雜志編發(fā)過他的短篇小說《歲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蘿卜》、《煙賦》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風(fēng),到湖南婁底講學(xué),在懷柔水庫、中華文學(xué)基金會開會,我還到他蒲黃榆的家里拿過稿子。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一次是1991年4月紅塔山筆會期間,倆人共住一室達半個月之久,我面對面地向他學(xué)到了許多東西,終身難忘。
②汪老對我說:寫作就是寫語言。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斷,割不開,互相融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所以他年輕時寫的作品都能背出來,因為作品的語言有內(nèi)在的節(jié)奏和韻律。記得《沙家浜》劇本在傳閱過程中,有一場戲的稿子丟失了,團里領(lǐng)導(dǎo)和打字員急得團團轉(zhuǎn)。汪老安慰他們,叫他們放心,不要著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機旁,將這場戲從第一個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個字。
、弁衾险f:要隨時隨地注意用文字語言描寫你所見到的生活現(xiàn)象。他下放到張家口勞動住羊舍時,外面有一帶樹墻,夜班火車駛過時,車窗里的燈光一一照射在樹墻上。怎樣描述這種現(xiàn)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這
樣寫的:“車窗蜜黃的燈光,一一照在樹墻上,一方塊,一方塊,川流不息地追趕著……你總覺得刮下滿地枝葉來似的……”“刮”字,表示火車燈光的力度和速度。
、芡粼鞯矫绹鲈L問學(xué)者時,在哈佛大學(xué)、耶魯大學(xué)演講的題目就是《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由此可見他對文學(xué)語言的重視。
⑤我喜歡寫散文,利用深夜長談的機會,向汪老請教寫散文的經(jīng)驗。他告訴我:寫散文應(yīng)克制,要像畫畫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樣感情泛濫。老頭寫情書,總歸不自然。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團火,熊熊燃燒,但看完覺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寫散文需要閱歷,沒有坎坷,沒有痛苦,便寫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調(diào)。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易自然,寫得平淡一點,像家常話,親切、樸素;當(dāng)然也可以工筆、繁密,如何其芳的《畫夢錄》,別有風(fēng)采,像一叢秾麗的花,“但這樣的散文,我寫不出來!
⑥有一次我對汪老說:我不是京劇迷,但對您執(zhí)筆寫的《沙家浜·智斗》中阿慶嫂的那段唱詞特別欣賞,即:“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汪老手里夾了一支煙,湊到嘴邊猛吸一口,笑道:“你對這段唱詞別太認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組數(shù)字游戲!~壺煮三江’,是受到蘇東坡詩詞的啟發(fā)。‘人一走,茶就涼”,也是數(shù)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說:“沒有詩詞修養(yǎng),古文功底,是寫不出這段唱詞的!庇谑,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勛是清朝末年的拔貢,從小就督促他握筆描紅,背古文。到了小學(xué)五年級,祖父親自給他講《論語》,叫他多練毛筆字。祖父說:“你要耐心,把基礎(chǔ)打好了,夠你受用一輩子。”汪老說:“我13歲那年寫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見了嘆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個秀才!娓敢娢矣辛碎L進,就送我?guī)妆久?img width=1 height=2 src='http://thumb.1010pic.com/pic1/2220/13/08/07/2220130807080851725050.files/image003.gif' >貴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硯。”
、嘣谀蠂哪切┐阂估,汪老跟我暢談西南聯(lián)大。談在張家口時農(nóng)科所叫他畫土豆和馬鈴薯花,畫成了一部《中國馬鈴薯圖譜》,可惜沒有像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樣留傳下來。那部《畫譜》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毀掉了,他十分遺憾。
、嵊幸惶斓搅舜罄,我們在下關(guān)市游了洱海,參觀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團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會;氐劫e館就寢,汪老把頭靠在床欄上,頗為得意地對我說:小張,你知道嗎,我之所以寫這幾篇論述烹飪的文章,是因為我是《中國烹飪》雜志的特約撰稿人。要當(dāng)一個名廚,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規(guī),要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新菜、新味來。照著菜譜做菜,絕沒有出息。比如油條,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間嵌入拌有榨菜、蔥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鍋里煎,撈出來就特別好吃。這種菜不妨叫做“夾餡回鍋油條”,對此我有申請專利的權(quán)利。
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飯,女作家們便眾星捧月似的圍著他,跟到哪一桌;他愛吃什么菜,女作家們跟著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茅盾文學(xué)獎獲得者凌力女士稱汪老為酒仙、煙精、文狐。
、辖(jīng)過那次相伴,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來,他把出版的《蒲橋集》簽上名送給我,還寫了一首七言詩,叫我去拿。記得前兩句是“獨有慧心分品格,不隨俗眼看文章”。
、型衾系脑姾茫嫼,文好,所以我稱他為中國“最后一位文人作家”。他不僅古詩寫得好,白話詩也極有味道。但就是因為一首新詩《早春》,給他帶來了災(zāi)難。
⒀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遲,還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遲到我的房間小坐,見桌上放著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選集》,拿起來翻了翻,突然用書掩住臉,懷著歉疚的心情說:“是我害了他!蔽页粤艘惑@,問他何出此言?他說:“1957年6月,我在《詩刊》編輯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來的一組新詩《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兩句:‘當(dāng)風(fēng)的彩旗,像一片被縛住的波浪’,我很欣賞,給他發(fā)表在《詩刊》上,這就惹了禍。‘反右’運動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無情批判,說作者誣蔑紅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縛的!对绱骸返脑婎}也犯了大忌。費孝通因為《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被劃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費孝通的一樣反動,也被劃成右派,下放張家口勞動。如果我不發(fā)他這組詩,也許他就沒有這樣的遭遇了。”
、彝衾显庥鲋刂乜部,卻始終淡定、幽默、樂觀地笑對人生,是許多人的良師益友;他雖未曾高居要職,卻以自己的文學(xué)才華和人格魅力影響了幾代讀者——汪曾祺,是一片溫暖的湖泊。
17.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1)坎坷(2)督促(3)嵌入(4)湖泊
18.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飯,大家便眾星捧月似的圍著他,跟他到哪一桌。
(2)他不僅古詩寫得好,白話詩也極有味道。
19.請從修辭方法的角度對“一篇作品的語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斷,割不開,互相融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這句話的表達效果進行評析。(4分)
20.第5段中汪老教給作者哪些寫散文的經(jīng)驗?(寫出兩點即可)(4分)
21.第7段中作者插敘了汪老童年時的哪幾件事?敘述這幾件事運用了哪種記敘順序?(3分)
22.縱觀全文,汪老是一個怎樣的人?請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回答。(4分)
23.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自己與汪老的交往經(jīng)歷,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4.第3段敘述汪老對作者寫作方面的指導(dǎo)時,汪老的“用文學(xué)語言描寫你所見到的生活現(xiàn)象”的寫作經(jīng)驗,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與借鑒。請結(jié)合你的觀察與體驗,用文學(xué)語言寫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年初中畢業(yè)升學(xué)考試(吉林卷)語文(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他是一片溫暖的湖泊
、傥液屯衾显休^多的接觸。我們《十月》雜志編發(fā)過他的短篇小說《歲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蘿卜》、《煙賦》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風(fēng),到湖南婁底講學(xué),在懷柔水庫、中華文學(xué)基金會開會,我還到他蒲黃榆的家里拿過稿子。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一次是1991年4月紅塔山筆會期間,倆人共住一室達半個月之久,我面對面地向他學(xué)到了許多東西,終身難忘。
、谕衾蠈ξ艺f:寫作就是寫語言。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斷,割不開,互相融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所以他年輕時寫的作品都能背出來,因為作品的語言有內(nèi)在的節(jié)奏和韻律。記得《沙家浜》劇本在傳閱過程中,有一場戲的稿子丟失了,團里領(lǐng)導(dǎo)和打字員急得團團轉(zhuǎn)。汪老安慰他們,叫他們放心,不要著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機旁,將這場戲從第一個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個字。
③汪老說:要隨時隨地注意用文字語言描寫你所見到的生活現(xiàn)象。他下放到張家口勞動住羊舍時,外面有一帶樹墻,夜班火車駛過時,車窗里的燈光一一照射在樹墻上。怎樣描述這種現(xiàn)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這樣寫的:“車窗蜜黃的燈光,一一照在樹墻上,一方塊,一方塊,川流不息地追趕著……你總覺得刮下滿地枝葉來似的……”“刮”字,表示火車燈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國做訪問學(xué)者時,在哈佛大學(xué)、耶魯大學(xué)演講的題目就是《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由此可見他對文學(xué)語言的重視。
、菸蚁矚g寫散文,利用深夜長談的機會,向汪老請教寫散文的經(jīng)驗。他告訴我:寫散文應(yīng)克制,要像畫畫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樣感情泛濫。老頭寫情書,總歸不自然。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團火,熊熊燃燒,但看完覺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寫散文需要閱歷,沒有坎坷,沒有痛苦,便寫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調(diào)。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易自然,寫得平淡一點,像家常話,親切、樸素;當(dāng)然也可以工筆、繁密,如何其芳的《畫夢錄》,別有風(fēng)采,像一叢秾麗的花,“但這樣的散文,我寫不出來!
、抻幸淮挝覍ν衾险f:我不是京劇迷,但對您執(zhí)筆寫的《沙家浜·智斗》中阿慶嫂的那段唱詞特別欣賞,即:“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蓖衾鲜掷飱A了一支煙,湊到嘴邊猛吸一口,笑道:“你對這段唱詞別太認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組數(shù)字游戲!~壺煮三江’,是受到蘇東坡詩詞的啟發(fā)!艘蛔撸杈蜎觥保彩菙(shù)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說:“沒有詩詞修養(yǎng),古文功底,是寫不出這段唱詞的!庇谑,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勛是清朝末年的拔貢,從小就督促他握筆描紅,背古文。到了小學(xué)五年級,祖父親自給他講《論語》,叫他多練毛筆字。祖父說:“你要耐心,把基礎(chǔ)打好了,夠你受用一輩子!蓖衾险f:“我13歲那年寫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見了嘆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個秀才。’祖父見我有了長進,就送我?guī)妆久F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硯!
、嘣谀蠂哪切┐阂估,汪老跟我暢談西南聯(lián)大。談在張家口時農(nóng)科所叫他畫土豆和馬鈴薯花,畫成了一部《中國馬鈴薯圖譜》,可惜沒有像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樣留傳下來。那部《畫譜》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毀掉了,他十分遺憾。
、嵊幸惶斓搅舜罄恚覀冊谙玛P(guān)市游了洱海,參觀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團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會;氐劫e館就寢,汪老把頭靠在床欄上,頗為得意地對我說:小張,你知道嗎,我之所以寫這幾篇論述烹飪的文章,是因為我是《中國烹飪》雜志的特約撰稿人。要當(dāng)一個名廚,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規(guī),要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新菜、新味來。照著菜譜做菜,絕沒有出息。比如油條,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間嵌入拌有榨菜、蔥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鍋里煎,撈出來就特別好吃。這種菜不妨叫做“夾餡回鍋油條”,對此我有申請專利的權(quán)利。
、馔衾鲜敲朗臣摇R宦飞纤侥囊蛔莱燥,女作家們便眾星捧月似的圍著他,跟到哪一桌;他愛吃什么菜,女作家們跟著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茅盾文學(xué)獎獲得者凌力女士稱汪老為酒仙、煙精、文狐。
、辖(jīng)過那次相伴,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來,他把出版的《蒲橋集》簽上名送給我,還寫了一首七言詩,叫我去拿。記得前兩句是“獨有慧心分品格,不隨俗眼看文章”。
、型衾系脑姾茫嫼,文好,所以我稱他為中國“最后一位文人作家”。他不僅古詩寫得好,白話詩也極有味道。但就是因為一首新詩《早春》,給他帶來了災(zāi)難。
、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遲,還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遲到我的房間小坐,見桌上放著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選集》,拿起來翻了翻,突然用書掩住臉,懷著歉疚的心情說:“是我害了他!蔽页粤艘惑@,問他何出此言?他說:“1957年6月,我在《詩刊》編輯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來的一組新詩《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兩句:‘當(dāng)風(fēng)的彩旗,像一片被縛住的波浪’,我很欣賞,給他發(fā)表在《詩刊》上,這就惹了禍!从摇\動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無情批判,說作者誣蔑紅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縛的。《早春》的詩題也犯了大忌。費孝通因為《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被劃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費孝通的一樣反動,也被劃成右派,下放張家口勞動。如果我不發(fā)他這組詩,也許他就沒有這樣的遭遇了。”
⒁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卻始終淡定、幽默、樂觀地笑對人生,是許多人的良師益友;他雖未曾高居要職,卻以自己的文學(xué)才華和人格魅力影響了幾代讀者——汪曾祺,是一片溫暖的湖泊。
1.給下列詞語中劃線的字注音。(2分)
(1)坎坷(2)督促(3)嵌入(4)湖泊
2.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飯,大家便眾星捧月似的圍著他,跟他到哪一桌。
(2)他不僅古詩寫得好,白話詩也極有味道。
3.請從修辭方法的角度對“一篇作品的語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斷,割不開,互相融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這句話的表達效果進行評析。(4分)
4.第5段中汪老教給作者哪些寫散文的經(jīng)驗?(寫出兩點即可)(4分)
5.第7段中作者插敘了汪老童年時的哪幾件事?敘述這幾件事運用了哪種記敘順序?(3分)
6.縱觀全文,汪老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回答。(4分)
7.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自己與汪老的交往經(jīng)歷,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8.第3段敘述汪老對作者寫作方面的指導(dǎo)時,汪老的“用文學(xué)語言描寫你所見到的生活現(xiàn)象”的寫作經(jīng)驗,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與借鑒。請結(jié)合你的觀察與體驗,用文學(xué)語言寫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年初中畢業(yè)升學(xué)考試(吉林卷)語文(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他是一片溫暖的湖泊
、傥液屯衾显休^多的接觸。我們《十月》雜志編發(fā)過他的短篇小說《歲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蘿卜》、《煙賦》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風(fēng),到湖南婁底講學(xué),在懷柔水庫、中華文學(xué)基金會開會,我還到他蒲黃榆的家里拿過稿子。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一次是1991年4月紅塔山筆會期間,倆人共住一室達半個月之久,我面對面地向他學(xué)到了許多東西,終身難忘。
②汪老對我說:寫作就是寫語言。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斷,割不開,互相融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所以他年輕時寫的作品都能背出來,因為作品的語言有內(nèi)在的節(jié)奏和韻律。記得《沙家浜》劇本在傳閱過程中,有一場戲的稿子丟失了,團里領(lǐng)導(dǎo)和打字員急得團團轉(zhuǎn)。汪老安慰他們,叫他們放心,不要著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機旁,將這場戲從第一個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個字。
、弁衾险f:要隨時隨地注意用文字語言描寫你所見到的生活現(xiàn)象。他下放到張家口勞動住羊舍時,外面有一帶樹墻,夜班火車駛過時,車窗里的燈光一一照射在樹墻上。怎樣描述這種現(xiàn)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這樣寫的:“車窗蜜黃的燈光,一一照在樹墻上,一方塊,一方塊,川流不息地追趕著……你總覺得刮下滿地枝葉來似的……”“刮”字,表示火車燈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國做訪問學(xué)者時,在哈佛大學(xué)、耶魯大學(xué)演講的題目就是《中國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由此可見他對文學(xué)語言的重視。
⑤我喜歡寫散文,利用深夜長談的機會,向汪老請教寫散文的經(jīng)驗。他告訴我:寫散文應(yīng)克制,要像畫畫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樣感情泛濫。老頭寫情書,總歸不自然。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團火,熊熊燃燒,但看完覺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寫散文需要閱歷,沒有坎坷,沒有痛苦,便寫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調(diào)。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易自然,寫得平淡一點,像家常話,親切、樸素;當(dāng)然也可以工筆、繁密,如何其芳的《畫夢錄》,別有風(fēng)采,像一叢秾麗的花,“但這樣的散文,我寫不出來!
、抻幸淮挝覍ν衾险f:我不是京劇迷,但對您執(zhí)筆寫的《沙家浜·智斗》中阿慶嫂的那段唱詞特別欣賞,即:“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汪老手里夾了一支煙,湊到嘴邊猛吸一口,笑道:“你對這段唱詞別太認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組數(shù)字游戲!~壺煮三江’,是受到蘇東坡詩詞的啟發(fā)。‘人一走,茶就涼”,也是數(shù)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說:“沒有詩詞修養(yǎng),古文功底,是寫不出這段唱詞的!庇谑牵貞浧鹱约旱耐辏核淖娓竿艏蝿资乔宄┠甑陌呜,從小就督促他握筆描紅,背古文。到了小學(xué)五年級,祖父親自給他講《論語》,叫他多練毛筆字。祖父說:“你要耐心,把基礎(chǔ)打好了,夠你受用一輩子!蓖衾险f:“我13歲那年寫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見了嘆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個秀才!娓敢娢矣辛碎L進,就送我?guī)妆久F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硯!
⑧在南國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暢談西南聯(lián)大。談在張家口時農(nóng)科所叫他畫土豆和馬鈴薯花,畫成了一部《中國馬鈴薯圖譜》,可惜沒有像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樣留傳下來。那部《畫譜》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毀掉了,他十分遺憾。
、嵊幸惶斓搅舜罄,我們在下關(guān)市游了洱海,參觀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團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會;氐劫e館就寢,汪老把頭靠在床欄上,頗為得意地對我說:小張,你知道嗎,我之所以寫這幾篇論述烹飪的文章,是因為我是《中國烹飪》雜志的特約撰稿人。要當(dāng)一個名廚,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規(guī),要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新菜、新味來。照著菜譜做菜,絕沒有出息。比如油條,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間嵌入拌有榨菜、蔥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鍋里煎,撈出來就特別好吃。這種菜不妨叫做“夾餡回鍋油條”,對此我有申請專利的權(quán)利。
、馔衾鲜敲朗臣。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飯,女作家們便眾星捧月似的圍著他,跟到哪一桌;他愛吃什么菜,女作家們跟著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茅盾文學(xué)獎獲得者凌力女士稱汪老為酒仙、煙精、文狐。
、辖(jīng)過那次相伴,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來,他把出版的《蒲橋集》簽上名送給我,還寫了一首七言詩,叫我去拿。記得前兩句是“獨有慧心分品格,不隨俗眼看文章”。
、型衾系脑姾,畫好,文好,所以我稱他為中國“最后一位文人作家”。他不僅古詩寫得好,白話詩也極有味道。但就是因為一首新詩《早春》,給他帶來了災(zāi)難。
、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遲,還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遲到我的房間小坐,見桌上放著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選集》,拿起來翻了翻,突然用書掩住臉,懷著歉疚的心情說:“是我害了他!蔽页粤艘惑@,問他何出此言?他說:“1957年6月,我在《詩刊》編輯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來的一組新詩《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兩句:‘當(dāng)風(fēng)的彩旗,像一片被縛住的波浪’,我很欣賞,給他發(fā)表在《詩刊》上,這就惹了禍!从摇\動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無情批判,說作者誣蔑紅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縛的。《早春》的詩題也犯了大忌。費孝通因為《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被劃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費孝通的一樣反動,也被劃成右派,下放張家口勞動。如果我不發(fā)他這組詩,也許他就沒有這樣的遭遇了!
⒁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卻始終淡定、幽默、樂觀地笑對人生,是許多人的良師益友;他雖未曾高居要職,卻以自己的文學(xué)才華和人格魅力影響了幾代讀者——汪曾祺,是一片溫暖的湖泊。
【小題1】給下列詞語中劃線的字注音。(2分)
(1)坎坷(2)督促(3)嵌入(4)湖泊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飯,大家便眾星捧月似的圍著他,跟他到哪一桌。
(2)他不僅古詩寫得好,白話詩也極有味道。
【小題3】請從修辭方法的角度對“一篇作品的語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斷,割不開,互相融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這句話的表達效果進行評析。(4分)
【小題4】第5段中汪老教給作者哪些寫散文的經(jīng)驗?(寫出兩點即可)(4分)
【小題5】第7段中作者插敘了汪老童年時的哪幾件事?敘述這幾件事運用了哪種記敘順序?(3分)
【小題6】縱觀全文,汪老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回答。(4分)
【小題7】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自己與汪老的交往經(jīng)歷,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小題8】第3段敘述汪老對作者寫作方面的指導(dǎo)時,汪老的“用文學(xué)語言描寫你所見到的生活現(xiàn)象”的寫作經(jīng)驗,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與借鑒。請結(jié)合你的觀察與體驗,用文學(xué)語言寫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粥里春秋
陸建華
剛剛懂事,讀過幾年私塾的父親就一字一頓地教我牢記:“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边多次讓我跟著他高聲朗誦《憫農(nóng)》:“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誦了,其實只是掛在嘴上而已。年齡稍大以后,特別是親眼目睹了村民們?yōu)榱思Z食所付出的艱辛勞動,才逐漸掂出這些格言和詩句的分量。
三月播種。一家人隨著東方的第一縷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嬌嫩芽尖的稻種,小心翼翼地均勻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遼闊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鏡子般平整,倒映著藍天白云,使人恍然覺得,那些身手矯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綠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蟲。
高溫悄悄來了,村民們像照料子女一樣侍候莊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莊稼長得好,就喜笑顏開,心滿意足。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終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飽滿了,遠遠望去,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逐漸變得金光閃爍,氣象萬千。
村民們不辭勞苦種植糧食的過程,使自幼在農(nóng)村長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們對糧食無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讓我終身難忘!鄰居房大伯,每當(dāng)新谷登場,他最愛的是先煮一鍋新米粥細細品嘗。他喝粥時的陶醉神態(tài),使人覺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食。更難忘的是,一碗粥喝罷,他要仔仔細細地把碗舔得千干凈凈,不留一絲粥液,那碗便如水洗過一般。
第一次見房大伯舔碗,我很以為怪,回家告訴父親,父親神情莊重地說:“你記住,這就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見粥多矣!最難忘的是那個全民饑餓的年代,村民們被指示拆灶砸鍋,全部到大食堂吃飯。那時家家斷炊煙,戶戶無雞鳴,食堂每天只供應(yīng)兩頓粥。分粥時,兩名服務(wù)人員一人用大鐵鏟在一個大缸內(nèi)不停地攪拌,讓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憐的米粒浮上來,另一人負責(zé)往滿臉饑餓的村民碗里舀粥。說是粥,其實是稀湯,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數(shù)……但是,在饑餓面前,人與人之間卻顯現(xiàn)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時,我們大學(xué)生里多數(shù)男生到月底總要餓一兩頓,甚至一兩天。這時,早就留心的女同學(xué)會伸出援助之手:“呶,我這兒有吃不完的飯票,給你們……”面對桌上小小的一卷飯票,男生們推來讓去:“我不餓!我不餓!”飯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實,她們哪里是“吃不完”?他們哪里會“不餓”?這盤中粒粒,又豈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慶幸我的兒孫們趕上衣食無憂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時代。單就米粥來說,什么八寶粥、銀耳綠豆粥、蓮子荷葉粥等等,花樣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執(zhí)地要求我的兒孫們什么時候都不可忘記古訓(xùn)!兒孫們接受了我的意見,并付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見到正上小學(xué)三年級的孫兒,在飯桌上嚴(yán)肅地批評剛上小學(xué)的錄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總是改不了到處丟飯粒的毛病!不是剛背過唐詩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聽后欣慰地笑了,笑著,笑著,卻又不知怎的忽然間熱淚盈眶……
(選自《文人品粥》,有刪改)
16.對《憫農(nóng)》的內(nèi)涵,作者有一個深入理解的過程。請用四字詞語填空。(3分)
剛剛懂事, →年齡稍大, →上大學(xué)時,
17.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按要求答題。(5分)
⑴閱讀第七段,展開想象,寫出村民們笑笑之后會說的話。(2分)
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說:“ !
⑵第九段哪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18.下列對文章語言品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寫出村民勞作的仔細,“均勻”寫出撒種動作的細致,二者各有側(cè)重。
B.第四段描寫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勞動的場景富有詩意,充滿美感。
C.第八段,鄰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過一般”,表現(xiàn)了他喝粥時專注而且陶醉的神態(tài)。
D.第十段中孫兒“嚴(yán)肅地批評”孫女的那番話,簡直就像一位長輩在教育晚輩,頗有童趣。
19.文章以“粥里春秋”為題,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粥里春秋
陸建華
剛剛懂事,讀過幾年私塾的父親就一字一頓地教我牢記:“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边多次讓我跟著他高聲朗誦《憫農(nóng)》:“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誦了,其實只是掛在嘴上而已。年齡稍大以后,特別是親眼目睹了村民們?yōu)榱思Z食所付出的艱辛勞動,才逐漸掂出這些格言和詩句的分量。
三月播種。一家人隨著東方的第一縷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嬌嫩芽尖的稻種,小心翼翼地均勻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遼闊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鏡子般平整,倒映著藍天白云,使人恍然覺得,那些身手矯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綠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蟲。
高溫悄悄來了,村民們像照料子女一樣侍候莊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莊稼長得好,就喜笑顏開,心滿意足。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終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飽滿了,遠遠望去,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逐漸變得金光閃爍,氣象萬千。
村民們不辭勞苦種植糧食的過程,使自幼在農(nóng)村長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們對糧食無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讓我終身難忘!鄰居房大伯,每當(dāng)新谷登場,他最愛的是先煮一鍋新米粥細細品嘗。他喝粥時的陶醉神態(tài),使人覺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食。更難忘的是,一碗粥喝罷,他要仔仔細細地把碗舔得千干凈凈,不留一絲粥液,那碗便如水洗過一般。
第一次見房大伯舔碗,我很以為怪,回家告訴父親,父親神情莊重地說:“你記住,這就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見粥多矣!最難忘的是那個全民饑餓的年代,村民們被指示拆灶砸鍋,全部到大食堂吃飯。那時家家斷炊煙,戶戶無雞鳴,食堂每天只供應(yīng)兩頓粥。分粥時,兩名服務(wù)人員一人用大鐵鏟在一個大缸內(nèi)不停地攪拌,讓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憐的米粒浮上來,另一人負責(zé)
往滿臉饑餓的村民碗里舀粥。說是粥,其實是稀湯,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數(shù)……但是,在饑餓面前,人與人之間卻顯現(xiàn)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時,我們大學(xué)生里多數(shù)男生到月底總要餓一兩頓,甚至一兩天。這時,早就留心的女同學(xué)會伸出援助之手:“呶,我這兒有吃不完的飯票,給你們……”面對桌上小小的一卷飯票,男生們推來讓去:“我不餓!我不餓!”飯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實,她們哪里是“吃不完”?他們哪里會“不餓”?這盤中粒粒,又豈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慶幸我的兒孫們趕上衣食無憂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時代。單就米粥來說,什么八寶粥、銀耳綠豆粥、蓮子荷葉粥等等,花樣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執(zhí)地要求我的兒孫們什么時候都不可忘記古訓(xùn)!兒孫們接受了我的意見,并付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見到正上小學(xué)三年級的孫兒,在飯桌上嚴(yán)肅地批評剛上小學(xué)的錄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總是改不了到處丟飯粒的毛病!不是剛背過唐詩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聽后欣慰地笑了,笑著,笑著,卻又不知怎的忽然間熱淚盈眶……
(選自《文人品粥》,有刪改)
16.對《憫農(nóng)》的內(nèi)涵,作者有一個深入理解的過程。請用四字詞語填空。(3分)
剛剛懂事, →年齡稍大, →上大學(xué)時, .
17.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按要求答題。(5分)
⑴閱讀第七段,展開想象,寫出村民們笑笑之后會說的話。(2分)
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說:“ 。”
⑵第九段哪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18.下列對文章語言品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寫出村民勞作的仔細,“均勻”寫出撒種動作的細致,二者各有側(cè)重。
B.第四段描寫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勞動的場景富有詩意,充滿美感。
C.第八段,鄰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過一般”,表現(xiàn)了他喝粥時專注而且陶醉的神態(tài)。 D.第十段中孫兒“嚴(yán)肅地批評”孫女的那番話,簡直就像一位長輩在教育晚輩,頗有童趣。
19.文章以“粥里春秋”為題,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年南京)
粥里春秋
陸建華
剛剛懂事,讀過幾年私塾的父親就一字一頓地教我牢記:“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边多次讓我跟著他高聲朗誦《憫農(nóng)》:“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誦了,其實只是掛在嘴上而已。年齡稍大以后,特別是親眼目睹了村民們?yōu)榱思Z食所付出的艱辛勞動,才逐漸掂出這些格言和詩句的分量。
三月播種。一家人隨著東方的第一縷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嬌嫩芽尖的稻種,小心翼翼地均勻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遼闊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鏡子般平整,倒映著藍天白云,使人恍然覺得,那些身手矯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綠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蟲。
高溫悄悄來了,村民們像照料子女一樣侍候莊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莊稼長得好,就喜笑顏開,心滿意足。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終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飽滿了,遠遠望去,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逐漸變得金光閃爍,氣象萬千。
村民們不辭勞苦種植糧食的過程,使自幼在農(nóng)村長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們對糧食無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讓我終身難忘!鄰居房大伯,每當(dāng)新谷登場,他最愛的是先煮一鍋新米粥細細品嘗。他喝粥時的陶醉神態(tài),使人覺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食。更難忘的是,一碗粥喝罷,他要仔仔細細地把碗舔得千干凈凈,不留一絲粥液,那碗便如水洗過一般。
第一次見房大伯舔碗,我很以為怪,回家告訴父親,父親神情莊重地說:“你記住,這就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見粥多矣!最難忘的是那個全民饑餓的年代,村民們被指示拆灶砸鍋,全部到大食堂吃飯。那時家家斷炊煙,戶戶無雞鳴,食堂每天只供應(yīng)兩頓粥。分粥時,兩名服務(wù)人員一人用大鐵鏟在一個大缸內(nèi)不停地攪拌,讓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憐的米粒浮上來,另一人負責(zé)往滿臉饑餓的村民碗里舀粥。說是粥,其實是稀湯,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數(shù)……但是,在饑餓面前,人與人之間卻顯現(xiàn)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時,我們大學(xué)生里多數(shù)男生到月底總要餓一兩頓,甚至一兩天。這時,早就留心的女同學(xué)會伸出援助之手:“呶,我這兒有吃不完的飯票,給你們……”面對桌上小小的一卷飯票,男生們推來讓去:“我不餓!我不餓!”飯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實,她們哪里是“吃不完”?他們哪里會“不餓”?這盤中粒粒,又豈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慶幸我的兒孫們趕上衣食無憂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時代。單就米粥來說,什么八寶粥、銀耳綠豆粥、蓮子荷葉粥等等,花樣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執(zhí)地要求我的兒孫們什么時候都不可忘記古訓(xùn)!兒孫們接受了我的意見,并付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見到正上小學(xué)三年級的孫兒,在飯桌上嚴(yán)肅地批評剛上小學(xué)的錄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總是改不了到處丟飯粒的毛病!不是剛背過唐詩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聽后欣慰地笑了,笑著,笑著,卻又不知怎的忽然間熱淚盈眶……
(選自《文人品粥》,有刪改)
16.對《憫農(nóng)》的內(nèi)涵,作者有一個深入理解的過程。請用四字詞語填空。(3分)
剛剛懂事, →年齡稍大, →上大學(xué)時,
17.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按要求答題。(5分)
⑴閱讀第七段,展開想象,寫出村民們笑笑之后會說的話。(2分)
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說:“ !
⑵第九段哪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18.下列對文章語言品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寫出村民勞作的仔細,“均勻”寫出撒種動作的細致,二者各有側(cè)重。
B.第四段描寫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勞動的場景富有詩意,充滿美感。
C.第八段,鄰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過一般”,表現(xiàn)了他喝粥時專注而且陶醉的神態(tài)。
D.第十段中孫兒“嚴(yán)肅地批評”孫女的那番話,簡直就像一位長輩在教育晚輩,頗有童趣。
19.文章以“粥里春秋”為題,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