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08 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 ] |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2 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訓(xùn)練必修二語文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6~2007學(xué)年度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高一年級語文科試卷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雅安中學(xué)2011-2012學(xué)年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長孫無忌,字輔機(jī),河南洛陽人。無忌貴戚好學(xué),博文史,性通悟,有籌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
武德九年,隱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將害太宗,無忌請?zhí)谙劝l(fā)誅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齡、杜如晦等共為籌略。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
貞觀元年,進(jìn)封齊國公。太宗以無忌佐命元勛,地兼外戚,禮遇尤重,常令出入臥內(nèi)。其年,拜尚書右仆射。時突厥頡利可汗新與中國和盟,政教紊亂,言事者多陳攻取之策。太宗召蕭瑀及無忌問曰:“北番君臣昏亂,殺戮無辜。國家不違舊好,便失攻昧之機(jī);今欲取亂侮亡,復(fù)爽同盟之義。二途不決,孰為勝耶?”蕭瑀曰:“兼弱攻昧,擊之為善!無忌曰:“今國家務(wù)在戢兵,待其寇邊,方可討擊。彼既已弱,必不能來。若深入虜廷,臣未見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為宜!碧趶臒o忌之議。突厥尋政衰而滅。
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晉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決。御兩儀殿,群官盡出,獨(dú)留無忌及司空房玄齡、兵部尚書李勣,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此,我心無憀.”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無忌等驚懼,爭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晉王。無忌等請?zhí)谒,報曰:“我欲立晉王!睙o忌曰:“謹(jǐn)奉詔。有異議者,臣請斬之。”太宗謂晉王曰:“汝舅許汝,宜拜謝!睍x王因下拜。太宗謂無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論何如?”無忌曰:“晉王仁孝,天下屬心久矣。伏乞召問百僚,必?zé)o異辭。若不蹈舞同音,臣負(fù)陛下萬死!庇谑墙⑺於。尋而太宗又欲立吳王恪,無忌密爭之,其事遂輟。
高宗即位,進(jìn)拜太尉。
(節(jié)選自《舊唐書》卷六十五)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言事者多陳攻取之策 陳:陳述。
B.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投:撲向。
C.突厥尋政衰而滅 尋:追尋。
D.無忌密爭之,其事遂輟 輟:停止。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長孫無忌“有籌略”的一組是( )
①無忌貴戚好學(xué) ②無忌請?zhí)谙劝l(fā)誅之 ③彼既已弱,必不能來
④若深入虜廷,臣未見其可 ⑤所為如此,我心無憀 ⑥無忌密爭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武德九年,長孫無忌奉旨秘密召集房玄齡等人共同謀劃,與尉遲敬德等九人在玄武門平定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叛亂。
B.長孫無忌深受太宗的尊重與信任,時常被允許出入太宗的寢室。太宗有不少大事都得到了長孫無忌的幫助和支持。
C.是否對突厥作戰(zhàn),長孫無忌認(rèn)為國家目前應(yīng)該暫且按兵不動遵守信義,這樣突厥很快就會因?yàn)檎嗡《鴾缤觥?/p>
D.長孫無忌在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上,支持太宗立晉王的想法,并進(jìn)一步指出晉王仁孝,百官也一定沒有什么異議。
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國家務(wù)在戢兵,待其寇邊,方可討擊。
(2)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晉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決。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許允婦是阮衛(wèi)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禮竟,允無復(fù)入,家人深以為憂。會允有客至,婦令婢視之,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婦云:“無憂,桓必勸入!被腹Z許云:“阮家既嫁丑女與卿,故當(dāng)有意,卿宜查之!痹S便回入內(nèi),既見婦。即欲出。婦料其此出無復(fù)入理,便捉裾停之。許因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其幾?”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云:“皆備!眿D曰:“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
許允為吏部郎,多用其鄉(xiāng)里,魏明帝遣虎賁收之。其婦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奔戎,帝核問之,允對曰:“舉爾所知,臣之鄉(xiāng)人,臣所知也。陛下檢校,為稱職與不。如不稱職,臣受其罪!奔葯z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釋。允衣服敗壞,詔賜新衣。初允被收,舉家號哭。阮新婦自若,云:“勿憂,尋還。”作粟粥待。傾之,允至。
許允為晉景王所誅,門生走入告其婦。婦正在機(jī)中,神色不變,曰:“蚤知爾耳!”門入欲藏其兒,婦曰:“無豫諸兒事!焙笸骄幽顾,景王遣鐘會看之,若才流及父,當(dāng)收。兒以咨母,母曰:“汝等雖佳,才具不多,率胸懷與語,便無所憂;不須極哀,會止便止;又可少問朝事!眱簭闹。會反,以狀對。卒免。
(選自《世說新語·賢媛》)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交禮竟,允無復(fù)入 竟:結(jié)束
B.魏明帝遺虎賁收之 收:拘捕
C.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 奪:奪取
D.若才流及父 及:趕得上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阮家既嫁丑女與卿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B.許因謂曰 相如因持璧卻立
C.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釋 蒙沖斗艦乃以千教
D.若才流及父.當(dāng)收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3.下面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現(xiàn)許允婦“聰慧”的一組是 ( )
①故當(dāng)有意,卿宜查之
②婦料其此出無復(fù)人理,便捉裾停之
③如不稱職,臣受其罪
④神色不變,日:“早知爾耳!”
⑤若才流及父,當(dāng)收
⑥率胸懷與語,便無所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許允婦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當(dāng)婚禮結(jié)束后,許允竟對其不予理睬,后經(jīng)別人勸說,方才回到洞房內(nèi)。
B.許允在洞房內(nèi)責(zé)問其妻,卻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反駁.他啞口無言,感到內(nèi)心有愧,自此以后對妻非常敬重。
C.許允作吏部郎官時,因大量任用自己同鄉(xiāng)做官引來嫌疑被皇帝拘捕。后經(jīng)查實(shí),用 人稱職沒什么問題便將其釋放。
D.許允被殺后,門人惶恐,想藏匿許允的兒子。但被許允婦阻止,認(rèn)為只要坦誠說話, 堅(jiān)決不過問朝廷之事即可免禍。
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
(2)初允被收,舉家號哭。阮新婦自若,云:“勿憂,尋還。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2分。每題3分)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yuǎn)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是故呂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紂用惡來,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齊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嘆曰:“昔我先君桓公,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今我長轂三千乘,而不敢久處于此者,豈其無管仲歟!”弦章對曰:“臣聞之,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盡管仲也!
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焙喼髀勚,絕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jìn)諫曰:“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八矣!焙喼髟唬骸白硬恢病7蛎琅,丑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彼斐鲆娭,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弊勇吩唬骸爸行惺献鹳t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卷八·尊賢》,有改動)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達(dá)到
B.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 逐:被驅(qū)逐
C.賤不肖而不能去也 賤:地位低下
D.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讎: 同“仇”,仇恨
下列各組句子,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 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B.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譏之乎?
C.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
D.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闡述“為什么要尊賢興國”道理的一組是( )
①致遠(yuǎn)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簡主聞之,絕食而嘆
⑤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⑥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作者認(rèn)為人君樹立功名、成就霸業(yè)抑或破家亡國、身敗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賢而下士。
B.齊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在宋國久留,弦章告訴他,要多有幾個管仲一樣的賢臣就好了。
C.楊因是一個有爭議的人,而趙簡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眾議,委以重任,表明趙簡主能夠尊賢用賢。
D.孔子認(rèn)為尊賢與賤不肖是治國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yàn)椤白鹳t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而導(dǎo)致滅亡。
根據(jù)要求完成下面兩題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
答:____ ___
(2)用“|”給文中劃線部分?jǐn)嗑洹?/p>
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