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順流而東也——②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B、①所思在遠道——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C、①挾飛仙以遨游——②引以為流觴曲水 D、①此非曹孟德之詩乎——②耳得之而為聲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30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5屆福建省晉江市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讀下列語段,完成小題
(韓)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鄙显唬骸坝诰稳?”曰:“臣多多而益善耳!鄙闲υ唬骸岸喽嘁嫔,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陳豨拜為鉅鹿守,辭于淮陰侯;搓幒铌涫,辟左右與之步于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必g曰:“唯將軍令之!被搓幒钤唬骸肮,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
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弟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fā)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犧牲祭祀。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信由此日夜怨望望,埋怨,責怪
B.信嘗過樊將軍噲過,拜訪
C.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叛亂
D.弟舉兵,吾從此助公弟,弟弟,代陳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辟左右與之步于庭因擊沛公于坐
B.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
C.三至,必怒而自將荊軻逐秦王,秦王環(huán)柱而走
D.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因人之力而敝之
3.以下六句話編為四組,能說明韓信“伐己功,矜其能”的一組是( )
①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②大王乃肯臨臣
③臣多多而益善耳。 ④常稱病不朝從
⑤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 ⑥吾悔不用蒯通之計
A.②⑤ B.③④ C.①③ D.③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韓信認為,雖然陳豨是陛下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發(fā)說他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會率兵圍剿。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對這種說法,陳豨非常相信。
B.韓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發(fā),向呂后報告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
C.蕭何欺騙了韓信,讓韓信進宮祝賀,韓信進宮后,呂后就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把他殺掉了。
D.司馬遷認為,韓信還在布衣時就有野心,選擇“其旁可置萬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親。后來他果然圖謀叛亂,以至于被誅滅宗族。
5.翻譯下列句子。
(1)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2分)
(2)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fā)以襲呂后、太子。(3分)
(3)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 (3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信由此日夜怨望望,埋怨,責怪 |
B.信嘗過樊將軍噲過,拜訪 |
C.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叛亂 |
D.弟舉兵,吾從此助公弟,弟弟,代陳豨 |
A.辟左右與之步于庭因擊沛公于坐 |
B.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 |
C.三至,必怒而自將荊軻逐秦王,秦王環(huán)柱而走 |
D.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因人之力而敝之 |
A.②⑤ | B.③④ | C.①③ | D.③⑥ |
A.韓信認為,雖然陳豨是陛下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發(fā)說他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會率兵圍剿。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對這種說法,陳豨非常相信。 |
B.韓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發(fā),向呂后報告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 |
C.蕭何欺騙了韓信,讓韓信進宮祝賀,韓信進宮后,呂后就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把他殺掉了。 |
D.司馬遷認為,韓信還在布衣時就有野心,選擇“其旁可置萬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親。后來他果然圖謀叛亂,以至于被誅滅宗族。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文言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選擇題每小題3分,翻譯題10分,共19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節(jié)選自李密《陳情表》)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凡在故老,猶蒙矜育 矜:自夸
C.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擢:提拔
D.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聽:準許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B.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D.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
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8.下列各句對文段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A.文中,李密刻意提到自己曾經(jīng)“少仕偽朝”的重大問題,表明自己并非懷念舊朝而不事二主,希望借此消除晉武帝的疑慮。
B.第二段,作者還著重陳述了劉氏病重至“朝不慮夕”的情形,以及與之血肉相連須臾難分的親情,以此表明不赴命的意愿。
C.李密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用古代賢君治國之道,為自己孝敬祖母找到不能立即奉詔的依據(jù),也更暗示武帝要以孝治國。
D.為人臣當“盡節(jié)”于陛下,為人孫當“報養(yǎng)”于祖母,在兩難境遇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即先盡孝道,后報皇恩。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 _
⑵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廣東汕頭金山中學高二10月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題目。(每小題3分,共9分)
崔樞應進士,客居汴半歲,與海賈同止。其人得疾既篤,謂崔曰:“荷君見顧,不以外夷見忽。今疾勢不起,番人重土殯,脫①歿,君能始終之否?”崔許之。曰:“某有一珠,價萬緡,得之能蹈火赴水,實至寶也。敢以奉君!贝奘苤。曰:“當一進士,巡州邑以自給,奈何忽蓄異寶?”伺無人,置于柩中,瘞②于阡陌。后一年,崔游丐亳州,聞番人有自南來尋故夫,并勘珠所在,陳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乃于亳來追捕,崔曰:“儻窀穸③不為盜所發(fā),珠必無他。”遂剖棺得其珠。汴帥王彥謨奇其節(jié),欲命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注:①脫,如果。②瘞(yì):埋葬。③窀穸(zhūn xī):墓穴。
1. 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海賈同止同止:住在一起。 |
B.其人得疾既篤篤:深、重。 |
C.崔游丐亳州 丐:行乞。 |
D.有清名清名:清廉的名聲。 |
2.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不以外夷見忽 敢以奉君 ②荷君見顧 不以外夷見忽
A.兩個“以”字相同,兩個“見”字不同。 |
B.兩個“以”字不同,兩個“見”字相同。 |
C.兩個“以”字相同,兩個“見”字也相同。 |
D.兩個“以”字不同,兩個“見”字也不同。 |
3.下列評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崔樞精心護理病篤的海賈,并能始終如一,既無民族偏見,又見其心地善良仁厚。 |
B.海賈臨終贈珠,極力渲染其昂貴與奇異,而崔樞卻棄而不取,置珠棺中,故終得有清名。 |
C.文中寫番婦尋夫勘珠,官府前來追捕,目的在于反襯崔樞的品質(zhì)清廉可貴。 |
D.崔樞不肯接受為汴帥幕僚,后終登進士第,進一步烘托了其耿直的性格。 |
4.將下面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3分,共9分)
(1)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2)伺無人,置于柩中,瘞于阡陌。
(3)汴帥王彥謨奇其節(jié)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與海賈同止同止:住在一起。 | B.其人得疾既篤篤:深、重。 |
C.崔游丐亳州 丐:行乞。 | D.有清名清名:清廉的名聲。 |
A.兩個“以”字相同,兩個“見”字不同。 |
B.兩個“以”字不同,兩個“見”字相同。 |
C.兩個“以”字相同,兩個“見”字也相同。 |
D.兩個“以”字不同,兩個“見”字也不同。 |
A.崔樞精心護理病篤的海賈,并能始終如一,既無民族偏見,又見其心地善良仁厚。 |
B.海賈臨終贈珠,極力渲染其昂貴與奇異,而崔樞卻棄而不取,置珠棺中,故終得有清名。 |
C.文中寫番婦尋夫勘珠,官府前來追捕,目的在于反襯崔樞的品質(zhì)清廉可貴。 |
D.崔樞不肯接受為汴帥幕僚,后終登進士第,進一步烘托了其耿直的性格。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ǜ撸┰屎们兄G,朝廷事有不便,允輒求見,帝常屏左右以待之;蜃猿聊,或連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語或痛切,帝所不忍聞,命左右扶出,然終善遇之。時有上事為激訐者,帝省之,謂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過,子何不作書于眾中諫之?而于私室屏處諫者,豈非不欲其父之惡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獨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陳,而上表顯諫,欲以彰君之短,明已之直,此豈忠臣所為乎!如高允者,乃真忠臣也。朕有過,未嘗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聞者,允皆無所避。朕聞其過而天下不知,可不謂忠乎!”
允所與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數(shù)十百人,而允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命謂群臣曰:“汝等雖執(zhí)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嘗有一言規(guī)正;唯伺朕喜悅之際,祈官乞爵,今皆無功而至王公。允執(zhí)筆佐我國家數(shù)十年,為益不少,不過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書令。
時魏百官無祿,允常使諸子樵采以自給。司徒陸麗言于帝曰:“高允雖蒙寵待,而家貧,妻子不立!钡墼唬骸肮尾幌妊?今見朕用之,乃言其貧乎!”即日至允第惟草屋數(shù)間布被缊袍廚中鹽菜而已帝嘆息賜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長子悅為長樂太守允固辭不許。帝重允,常呼為令公而不名。
游雅常曰:“前史稱卓子康、劉文饒之為人,褊心者或不之信。余與高子游處四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乃知古人為不誣耳。高子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其言吶吶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嘗謂余云:‘高生豐才博學,一代佳士,所乏者,矯矯風節(jié)耳!嘁嘁詾槿弧<八就降米,起于纖微,詔指臨責,司徒聲嘶股栗,殆不能言;宗欽已下,伏地流汗,皆無人色。高于獨敷陳事理,申釋是非,辭義清辯,音韻高亮。人主為之動容,聽者無不神聳,此非所謂矯矯者乎!由此觀之,汲長孺可以臥見衛(wèi)青,何抗禮之有!此非所謂風節(jié)者乎!夫人固未易知;吾既失之于心,崔又漏之于外,此乃管仲所以致慟于鮑叔也!
——選自《資治通鑒·宋紀》
(1)對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3)下列有關(guān)高允的內(nèi)容,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他“忠心耿耿,品節(jié)高尚”的一項是
[ ]
①允好切諫、谡Z或痛切,帝所不忍聞 ③乃拜允中書令、茉食J怪T子樵采以自給 ⑤常呼為令公而不名、薨蓍L子悅為長樂太首,允固辭不許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高允,曾做中書令,有文采,外表柔順,看似木訥,內(nèi)心清楚,善于自諫。
D.皇帝認為大臣要敢于直諫,沒必要看見錯誤就寫奏折,讓天下人都知道皇帝的錯誤。
C.高允家境貧寒,兒子們以砍柴貼補家用,窮得連妻子都娶不上。
D.游雅認為高允是一個有“風節(jié)”的人,但人們看錯了他的內(nèi)在本質(zhì)和外在氣質(zhì)。
(5)將文段中劃線部分用“/”斷句。
即日至允第惟草屋數(shù)間布被缊袍廚中鹽菜而已帝嘆息賜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長子悅為長樂太守允固辭不許。
(6)翻譯下列語句。
①而于私室屏處諫者,豈非不欲其父之惡彰于外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子獨敷陳事理,申釋是非,辭義清辯,音韻高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此觀之,汲長孺可以臥見衛(wèi)青,何抗禮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高)允好切諫,朝廷事有不便,允輒求見,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連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語或痛切,帝所不忍聞,命左右扶出,然終善遇之。時有上事為激訐者,帝省之,謂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過,子何不作書于眾中諫之?而于私室屏處諫者,豈非不欲其父之惡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獨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陳,而上表顯諫,欲以彰君之短,明已之直,此豈忠臣所為乎!如高允者,乃真忠臣也。朕有過,未嘗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聞者,允皆無所避。朕聞其過而天下不知,可不謂忠乎!”
允所與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數(shù)十百人,而允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命謂群臣曰:“汝等雖執(zhí)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嘗有一言規(guī)正;唯伺朕喜悅之際,祈官乞爵,今皆無功而至王公。允執(zhí)筆佐我國家數(shù)十年,為益不少,不過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書令。
時魏百官無祿,允常使諸子樵采以自給。司徒陸麗言于帝曰:“高允雖蒙寵待,而家貧,妻子不立。”帝曰:“公何不先言?今見朕用之,乃言其貧乎!”即日至允第惟草屋數(shù)間布被缊袍廚中鹽菜而已帝嘆息賜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長子悅為長樂太守允固辭不許。帝重允,常呼為令公而不名。
游雅常曰:“前史稱卓子康、劉文饒之為人,褊心者或不之信。余與高子游處四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乃知古人為不誣耳。高子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其言吶吶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嘗謂余云:‘高生豐才博學,一代佳士,所乏者,矯矯風節(jié)耳!嘁嘁詾槿。及司徒得罪,起于纖微,詔指臨責,司徒聲嘶股栗,殆不能言;宗欽已下,伏地流汗,皆無人色。高于獨敷陳事理,申釋是非,辭義清辯,音韻高亮。人主為之動容,聽者無不神聳,此非所謂矯矯者乎!由此觀之,汲長孺可以臥見衛(wèi)青,何抗禮之有!此非所謂風節(jié)者乎!夫人固未易知;吾既失之于心,崔又漏之于外,此乃管仲所以致慟于鮑叔也。”
——選自《資治通鑒·宋紀》
(1)對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3)下列有關(guān)高允的內(nèi)容,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他“忠心耿耿,品節(jié)高尚”的一項是
[ ]
①允好切諫、谡Z或痛切,帝所不忍聞、勰税菰手袝睢、茉食J怪T子樵采以自給、莩:魹榱罟幻、薨蓍L子悅為長樂太首,允固辭不許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高允,曾做中書令,有文采,外表柔順,看似木訥,內(nèi)心清楚,善于自諫。
D.皇帝認為大臣要敢于直諫,沒必要看見錯誤就寫奏折,讓天下人都知道皇帝的錯誤。
C.高允家境貧寒,兒子們以砍柴貼補家用,窮得連妻子都娶不上。
D.游雅認為高允是一個有“風節(jié)”的人,但人們看錯了他的內(nèi)在本質(zhì)和外在氣質(zhì)。
(5)將文段中劃線部分用“/”斷句。
即日至允第惟草屋數(shù)間布被缊袍廚中鹽菜而已帝嘆息賜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長子悅為長樂太守允固辭不許。
(6)翻譯下列語句。
①而于私室屏處諫者,豈非不欲其父之惡彰于外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子獨敷陳事理,申釋是非,辭義清辯,音韻高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此觀之,汲長孺可以臥見衛(wèi)青,何抗禮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4題
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將。
鄭莊以任俠自喜,脫張羽于厄,聲聞梁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事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植粡獭Gf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莊稍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內(nèi)史。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nóng)令。
莊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廉,又不治其產(chǎn)業(yè),仰奉賜以給諸公。然而饋遺人,不過算①器食。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于己。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后。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
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鄭莊行,千里不赍糧,請治行者何也?’”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②人,多逋③負。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fā)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shù)歲,以官卒。
太史公曰:夫以汲④、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郝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汲、鄭亦云,悲夫!
。ㄗⅲ孩偎闫鳎褐衿;②僦:音jiù,雇車運送;③逋:欠;④汲,名汲黯,與鄭莊同為漢朝官員。)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仰奉賜以給諸公 奉:同“俸”,官俸
B.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fā)其事 發(fā):發(fā)現(xiàn)
C.財用益匱 匱:缺乏
D.翟公乃署其門 署:書寫
2.下列各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鄭莊清廉和禮賢下士的一組是( )
4.下列對原文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莊喜歡行俠義之事和黃帝、老子的學說,累官至九卿中右內(nèi)史,大農(nóng)令。
B.鄭莊清廉,以推舉天下賢士為己任;但他的官運并不亨通,屢次遭貶,最后死于汝南太守任上。
C.司馬遷雖然對鄭莊倍加褒揚,但對他的弱點如不敢直言,縱容賓客貪贓枉法等,也表現(xiàn)了史學家應有的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
D.最后一段,太史公含蓄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的社會現(xiàn)象;對鄭莊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