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五個句子分編為四組,從語意關系的角度看,正確的一項是 |
① 田園將蕪,胡不歸 、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③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④ 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⑤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⑤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校同步練習 高一語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 2002年審查) 人教版 題型:013
下面五個句子分編為四組,從語意關系的角度看,正確的一項是( )
①田園將蕪,胡不歸
②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③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④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⑤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⑤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托爾斯泰傳
羅曼·羅蘭
一個世紀以前,在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曾經是照耀我們青年時代的最純潔的光芒。在19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它是那撫慰人的星辰,它的目光吸引著、安撫著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很多人認為托爾斯泰遠遠不止是一位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且還是一位最好的朋友,是歐洲全部藝術中的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藝術和生命是統(tǒng)一的。就作品與生命的密切聯系而言,沒有勝過托爾斯泰的了。他的作品幾乎常常具有一種自傳的特點,從他二十五歲起,他的作品就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著他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補充我們對他的認識,使我們一天一天的明了他的意識的演化,能把他的天才所胚胎,他的心靈所借以滋養(yǎng)的世界再現出來。
他經歷了“青少年荒漠時期”;臎龅纳衬,一陣陣狂風猛烈地刮著。他很孤單,他的頭腦處于持續(xù)不斷的狂熱狀態(tài)。在一年的時間里,他又為自己找到了并實驗著種種學說。在這當中,他喪失了所有的信念。十六歲時,他便不再祈禱,不再去教堂。他滿腦子的仁慈夢幻,他想賣掉自己的馬車,把賣的錢分給窮人,還想把自己財產的十分之一拿出來散發(fā)給他們,他想不雇傭仆人…… “因為他們是同我們一樣的人!辈≈,他寫了一本《人生規(guī)則》,書中天真的為自己定下了責任,“研究一切,深化一切:法律、醫(yī)學、語言、農業(yè)、歷史、地理、數學,在音樂和繪畫中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他堅信“人類的命運在于;再斷的完善”。
托爾斯泰冷靜地觀察世界,他發(fā)出非難戰(zhàn)爭的呼聲:“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在這片繁星點綴的廣袤天空下,人們難道不能安適地生活嗎?他們在這里怎么會保存著兇狠、仇恨和毀滅同類的情感?人類心中所有惡的東西都應該在與大自然接觸時消失掉,這是美與善的最直接的表現。”
《戰(zhàn)爭與和平》是時代最浩瀚的史詩。眾多的人物和激情涌動其中。在波濤洶涌的人類的汪洋大海中,一顆靈魂巍然雄踞著,鎮(zhèn)定自若地鼓動著和遏制著暴風雨。在凝視默思這部著作時,我不止一次地想到了荷馬和歌德,盡管精神和時代都大不相同。然而,我看出,在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的那個時期,他的思想確實是從荷馬和歌德:那兒汲取了營養(yǎng)。為了很好地感受這部作品的威力,必須體會它潛在的統(tǒng)一性。大多數的讀者有點近視,只看見其中的無數細枝末節(jié),他們迷失在這片人生的森林之中。必須登高遠眺,用目光去環(huán)抱那自由的天際以及那一片樹林和田野;那我們就會窺見這一部著作的荷馬式的精神、永恒法則的靜寂、命運氣息的有力節(jié)奏、所有細節(jié)與之相連的整體情感,以及如同《創(chuàng)世紀》中的威臨海上的上帝似的駕馭著其作品的藝術家的才華。
開始時,大海平平靜靜。和平,戰(zhàn)爭前夕的俄羅斯社會。前一百頁以一種沉著鎮(zhèn)靜的精確性和卓絕的嘲諷,反映出靈魂之虛幻?墒,波濤開始涌動,俄羅斯軍隊挺進奧地利,宿命在主宰著。在這發(fā)泄著一切獸性的場合——戰(zhàn)爭中,宿命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有力地主宰著一切。聽憑命運的擺布就是好!純粹行動的幸福,正常而健康的狀態(tài)。被擾亂了的精神重新找到了平衡。然而,生活恢復了,波濤止息了。心灰意冷、焦躁不安的蕓蕓眾生又在沮喪絕望,在城市的混濁氣氛中,在黑夜中,四處徘徊,游蕩。對于這些貧血的心靈,是到了用戰(zhàn)爭的風暴來重新刺激一下的時候了。祖國遭受侵略。一切心靈通過熱情的為國獻身的精神和對神明的律令的屈從而結合在一起了。“嚴肅地、認真地接受戰(zhàn)爭那可怕的在所難免……最艱難的考驗就是讓人的自由屈從于神明的律令。心靈的純樸在于對神明的意志的屈服!笨傊,俄羅斯民族那顯而不露的悲壯的宿命觀,終于獲得了精神的解脫和神秘的歡樂。
那數百個英雄,各有特色,描繪得栩栩如生,他們是士兵、農民、貴族、俄羅斯、奧地利人和法國人,他們特殊的生命力又如何去看呢?這里面沒有任何的臨時編造。對于這一系列歐洲文學中毫無雷同的肖像,托爾斯泰事先作過無數的草圖,他說“那是由數百萬個構思組織起來的”,他在各個圖書館里查詢,動用了家庭檔案、自己從前的筆記以及他個人的記憶。
的確,《戰(zhàn)爭與和平》的榮光在于整個一個歷史時代的復活,在于民族的那些變遷與民族戰(zhàn)斗的復活。它真正的英雄,是各民族人民。
(摘編自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陳筱青譯)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A.這篇傳記采用評傳結合的手法,從生活經歷、思想發(fā)展、作品價值、藝術才華等眾多角度全景式再現了文學巨匠托爾斯泰的全貌。
B.托爾斯泰曾經滿腦子的仁慈夢幻,為自己定下眾多責任,他相信命運在于不斷的完善,可見他當時處在探索、找尋、嘗試的“青少年荒漠時期”。
C.托爾斯泰冷靜地觀察世界后,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大自然如此美妙,人們?yōu)槭裁床荒馨策m地生活,為什么保存兇狠、仇恨的感情。
D.托爾斯泰認為在戰(zhàn)爭中宿命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有力地主宰一切,《戰(zhàn)爭與和平》是他非難戰(zhàn)爭的典型作品。
E.《戰(zhàn)爭與和平》被稱為“時代最浩瀚的史詩”,主要是因為場面浩大,人物繁多,人物形象既復雜又豐滿,在俄國文學史上是一種創(chuàng)新。
為什么很多人認為托爾斯泰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且是一個最好的朋友,請簡要分析。
托爾斯泰的作品“能把他的天才所胚胎,他的心靈所借以滋養(yǎng)的世界再現出來”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章。概括式的結尾高度評價了《戰(zhàn)爭與和平》的價值和意義,請聯系全文,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18分)
藥杯里的奠扎特
宗璞
一間斗室,長不過五步,寬不過三步,這是一個病人的天地。我住在這里,每天第一要事是烤電(一種治療疾病的醫(yī)學手段——編者注)。
精神漸好一些時,安排了第二要事:聽音樂。在病室里,兩盤莫扎特音樂的磁帶是我親密的朋友,它使我忘記種種不適,忘記孤獨,甚至覺得斗室中天地很寬,生活很美好。
三小時的音樂包括三個最后的交響樂“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兜谒氖豁懬返拈_始,像一雙靈巧的手,輕拭著聽者心上的塵垢。然后給你和著淡淡哀愁的溫柔。《第四十一交響曲》素以宏偉著稱,我卻在樂曲中聽出一些灑脫來。他所有的音樂都在說,你會好的。
除了這療那療以外,我還有音樂。它給我安慰,給我支持。
終于出院了,回到離開了幾個月的家中,坐下來,便要求聽一聽音響。莫扎特《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提琴組齊奏的那一段悠長芙妙的旋律簡直像從天外飄落。我覺得自己似乎已溶化在樂曲間,不知身在何處。第二樂章快結尾時,一段簡單的下行的樂音,似乎有些不得已,卻又是十分明亮,帶著春水春山的嫵媚,把整個世界都浸透了。沒有人真的聽見過仙樂,我想莫扎特的音樂勝過仙樂。
別的樂圣們的音樂也很了不起,但都是人間的音樂。貝多芬當然偉大,他把人間的情與理都占盡了,于感動震撼之余,有時會覺得太沉重。好幾個朋友都說,在遭遇到不幸時,柴可夫斯基是不能聽的,本來就難過,再多些傷心又何必呢。莫扎特可以說是超越了人間的痛苦和煩惱,給人的是幾乎透明的純凈。充滿了靈氣和仙氣,用歡樂、快樂的字眼不足以表達,他的音樂是訴諸心靈的,有著無比的真摯和天真爛漫,是蘊藏著信心和希望的對生命的謳歌。
在死亡的門檻邊打過來回的人會格外欣賞莫扎特,膜拜莫扎特。他自己受了那么多苦,但他的精神一點沒有委頓。他貧病交加,以致窮死,餓死,而他的音樂始終這樣豐滿輝煌,他把人間的苦難踏在腳下,用音樂的甘霖潤澤著所有病痛的身軀和病痛的心靈。他的音樂是真正的“上界的語言!
雖然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專業(yè)不同,莫扎特在音樂領域中全能冠軍的地位有些像我國文壇上的蘇東坡。莫扎特在短促的人生旅程間寫出了交響樂、協奏曲、獨奏曲、歌劇等許多偉大作品。音樂創(chuàng)作中幾乎什么都和他有關,近來還考證出他是搖滾樂的祖師爺。蘇東坡在宦游之余寫出了詩詞文賦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始終是未經冊封的文壇盟主。他們都帶有仙氣,所以后人稱東坡為坡仙。莫扎特生活在十八世紀,世界已經脫離了傳說,也少有想象的光彩了,我卻愿意稱他為“莫仙"。就個人生活來說,東坡晚年屢遭貶謫直到蠻荒之地。但在他流放的過程中,始終有家人陪伴。莫扎特不同,重病時也沒有家人的關心。但是他不孤獨,他有音樂。
回家以后的日子里,主要內容仍是服藥。最興師動眾且大張旗鼓的是服中藥。我手捧藥杯喝那苦汁時,下藥(不是下酒)的是音樂。似乎邊聽音樂邊服藥,藥的苦味也輕多了。聽的曲目較廣,但聽得最多的,還是莫扎特。
熱氣從藥杯里冉冉升起,音樂在房間里回繞,面對偉大的藝術創(chuàng)造者們,我心中充滿了感激。我覺得自己真是幸運而有福氣,生在這樣美好的藝術已經完成之后——而且,在我對時間有了一點自主權時,還沒有完全變成聾子。
(選自宗璞《告別閱讀》,文章有刪改)
19.作者在講述莫扎特的音樂時,為什么要舉中國文學家蘇東坡的例子?(4分)
20.如何理解“我覺得自己真是幸運而有福氣,生在這樣美好的藝術已經完成之后——而且,在我對時間有了一點自主權時,還沒有完全變成聾子”這一句子的含意?(4分)
21.請分析作者以“藥杯里的莫扎特”為文章標題的用意。(4分)
2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描寫莫扎特音樂的藝術魅力?試作具體分析。(答出兩條即可)(6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共24分。
寶繪堂記(宋)蘇軾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然圣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劉備之雄才也,而好結髦。嵇康之達也,而好鍛煉1。阮孚之放也,而好蠟屐。此豈有聲色臭味也哉,而樂之終身不厭。
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鐘繇至以此嘔血發(fā)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兒戲害其國,兇其身。此留意之禍也。
始吾少時,嘗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貴而厚于書,輕死生而重于畫,豈不顛倒錯繆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復好。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為吾樂而不能為吾病。
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遠聲色,而從事于書畫,作寶繪堂于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恐其不幸而類吾少時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熙寧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記。[注]1鍛煉:打鐵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尤物不足以為病。旱満
B、然去而不復念也去:歸去
C、常與寒士角角: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皆以兒戲害其國幾以捕系死
B、輕死生而重于畫不患貧而患不安
C、然為人取去君為我呼入
D、譬之煙云之過眼不知東方之既白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B、兇其身
C、吾薄富貴而厚于書D、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構思極具特色。作為記文,作者不從寶繪堂的建筑、景物著眼,而先以論點開篇,直到文末交代為寶繪堂作記之事,可謂別開生面。
B、本文層次清晰,論證嚴密。先講道理,再引歷史人物正反論證,后又以個人經歷佐證,緊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這個中心展開論述。
C、本文以散句為主,兼用對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錯,頗具氣勢;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運用,使文章言簡意豐,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說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獵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廢此四者,也未“發(fā)狂”,就是這個道理。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3)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
(4)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19分)
戰(zhàn)國論
【明】李贄
余讀《戰(zhàn)國策》而知劉子政①之陋也。夫春秋之后為戰(zhàn)國。既為戰(zhàn)國之時,則自有戰(zhàn)國之策。蓋與世推移,其道必爾。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況三王之世歟!
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獨盛于春秋也?蓋是時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禮樂征伐之權以號令諸侯,故諸侯有不令者,方伯、連帥率諸侯以討之,相與尊天子而協同盟,然后天下之勢復合于一。此如父母臥病不能事事,群小構爭,莫可禁阻,中有賢子自力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是以名為兄弟,而其實則父母也。雖若侵父母之權,而實父母賴之以安,兄弟賴之以和,左右童仆諸人賴之以立,則有勞于厥家大矣。管仲相桓,所謂首任其事者也。從此五霸迭興,更相雄長,夾輔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蟲,遲遲復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諸侯又不能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圖混一如齊宣之所欲為者焉晉氏為三呂氏為田諸侯亦莫之正也。則安得不遂為戰(zhàn)國而致謀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勢不至混一,故不止矣。
劉子政當西漢之末造,感王室之將毀。徒知羨三王之盛,而不知戰(zhàn)國之宜,其見固已左矣。彼鮑、吳者,生于宋、元之季,聞見塞胸,仁義盈耳,區(qū)區(qū)褒貶,何足齒及!乃曾子固②自負不少者也, 咸謂其文章本于《六經》 矣,乃譏向自信之不篤,邪說之當正,則亦不知《六經》為何物,而但竊褒貶以繩世,則其視鮑③與吳亦魯、衛(wèi)之人矣。
【注】①劉子政:劉向,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戰(zhàn)國策》的編定者,有著“尊王賤霸”(尊崇三王五代之盛世,看輕春秋戰(zhàn)國之霸業(yè))的歷史觀。②曾子固:曾鞏,宋代學者,著有《元豐類稿》。③鮑:鮑彪,宋代學者,曾校注《戰(zhàn)國策》;吳,吳師道,元代學者,曾重!稇(zhàn)國策》。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知劉子政之陋也 陋:淺薄
B.則有勞于厥家大矣 厥:其,這個
C.當西漢之末造 造:時期
D.而不知戰(zhàn)國之宜 宜:應該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五霸何以獨盛于春秋也 茍以天下之大
B.而其實則父母也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徒知羨三王之盛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區(qū)區(qū)褒貶,何足齒及 其間旦暮聞何物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二段結合春秋特定的歷史背景,運用了比喻論證充分肯定了管仲在歷史推進中起到的獨特作用,突破了傳統(tǒng)的褒“王道”貶“霸道”史觀。
B.文章雖然是對戰(zhàn)國的歷史發(fā)表看法,其實包含了作者鮮明的個性特點,也是對明代盛行的綱常名教和封建等級制度的一種有力的批判和回擊。
C.作者批判了漢代劉向、宋代曾鞏以“三王之治”否定“戰(zhàn)國之宜”的觀點,明確提出從三王五霸到戰(zhàn)國、到秦的統(tǒng)一,是一個“與時推移,其道必爾”的必然發(fā)展趨勢。
D.本文見解大膽,構思精巧,論證嚴密,文字犀利深刻,長于分析,表現了作者過人的膽識和非凡的勇氣。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諸 侯 又 不 能 為 五 霸 之 事 者 于 是 有 志 在 吞 周 心 圖 混 一 如 齊 宣 之 所 欲 為 者 焉 晉 氏 為 三 呂 氏 為 田 諸 侯 亦 莫 之 正 也。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3分)
(2)則安得不遂為戰(zhàn)國而致謀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4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19分)
戰(zhàn)國論
【明】李贄
余讀《戰(zhàn)國策》而知劉子政①之陋也。夫春秋之后為戰(zhàn)國。既為戰(zhàn)國之時,則自有戰(zhàn)國之策。蓋與世推移,其道必爾。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況三王之世歟!
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獨盛于春秋也?蓋是時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禮樂征伐之權以號令諸侯,故諸侯有不令者,方伯、連帥率諸侯以討之,相與尊天子而協同盟,然后天下之勢復合于一。此如父母臥病不能事事,群小構爭,莫可禁阻,中有賢子自力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是以名為兄弟,而其實則父母也。雖若侵父母之權,而實父母賴之以安,兄弟賴之以和,左右童仆諸人賴之以立,則有勞于厥家大矣。管仲相桓,所謂首任其事者也。從此五霸迭興,更相雄長,夾輔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蟲,遲遲復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諸侯又不能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圖混一如齊宣之所欲為者焉晉氏為三呂氏為田諸侯亦莫之正也。則安得不遂為戰(zhàn)國而致謀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勢不至混一,故不止矣。
劉子政當西漢之末造,感王室之將毀。徒知羨三王之盛,而不知戰(zhàn)國之宜,其見固已左矣。彼鮑、吳者,生于宋、元之季,聞見塞胸,仁義盈耳,區(qū)區(qū)褒貶,何足齒及!乃曾子固②自負不少者也, 咸謂其文章本于《六經》 矣,乃譏向自信之不篤,邪說之當正,則亦不知《六經》為何物,而但竊褒貶以繩世,則其視鮑③與吳亦魯、衛(wèi)之人矣。
【注】①劉子政:劉向,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戰(zhàn)國策》的編定者,有著“尊王賤霸”(尊崇三王五代之盛世,看輕春秋戰(zhàn)國之霸業(yè))的歷史觀。②曾子固:曾鞏,宋代學者,著有《元豐類稿》。③鮑:鮑彪,宋代學者,曾校注《戰(zhàn)國策》;吳,吳師道,元代學者,曾重!稇(zhàn)國策》。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知劉子政之陋也 陋:淺薄
B.則有勞于厥家大矣 厥:其,這個
C.當西漢之末造 造:時期
D.而不知戰(zhàn)國之宜 宜:應該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五霸何以獨盛于春秋也 茍以天下之大
B.而其實則父母也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徒知羨三王之盛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區(qū)區(qū)褒貶,何足齒及 其間旦暮聞何物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二段結合春秋特定的歷史背景,運用了比喻論證充分肯定了管仲在歷史推進中起到的獨特作用,突破了傳統(tǒng)的褒“王道”貶“霸道”史觀。
B.文章雖然是對戰(zhàn)國的歷史發(fā)表看法,其實包含了作者鮮明的個性特點,也是對明代盛行的綱常名教和封建等級制度的一種有力的批判和回擊。
C.作者批判了漢代劉向、宋代曾鞏以“三王之治”否定“戰(zhàn)國之宜”的觀點,明確提出從三王五霸到戰(zhàn)國、到秦的統(tǒng)一,是一個“與時推移,其道必爾”的必然發(fā)展趨勢。
D.本文見解大膽,構思精巧,論證嚴密,文字犀利深刻,長于分析,表現了作者過人的膽識和非凡的勇氣。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諸 侯 又 不 能 為 五 霸 之 事 者 于 是 有 志 在 吞 周 心 圖 混 一 如 齊 宣 之 所 欲 為 者 焉 晉 氏 為 三 呂 氏 為 田 諸 侯 亦 莫 之 正 也。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3分)
(2)則安得不遂為戰(zhàn)國而致謀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4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
蕭子顯字景陽,幼聰慧,文獻王異之,愛過諸子。七歲,封寧都縣侯。永元末,以王子例拜給事中。累遷司徒主簿,太尉錄事。
子顯偉容貌,好學,工屬文。嘗著《鴻序賦》,尚書令沈約見而稱曰:“可謂得明道之高致,蓋《幽通》之流也!庇植杀娂摇逗鬂h》,考正同異,為一家之書。又啟撰《齊史》,書成,表奏之,詔付秘閣。高祖雅愛子顯才,又嘉其容止吐納,每御筵侍坐,偏顧訪焉。嘗從容謂子顯曰:“我造《通史》,此書若成,眾史可廢!弊语@對曰:“仲尼贊《易》道,黜《八索》,述職方,除《九丘》,圣制符同,復在茲日!睍r以為名對。三年,以本官領國子博士。高祖所制經義,未列學官,子顯在職,表置助教一人,生十人。又啟撰高祖集,并《普通北伐記》。春年遷國子祭酒,又加侍中,于學遞述高祖《五經義》。五年,遷吏部尚書,侍中如故。
子顯性凝簡,頗負其才氣。及掌選,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揮而已,衣冠竊恨之。然太宗素重其為人,在東宮時,每引與促宴。子顯嘗起更衣,太宗謂坐客曰:“嘗聞異人間出,今日始知是蕭尚書。”其見重如此而已。大同三年,出為仁威將軍、吳興太守,致郡未幾,卒,時年四十九。詔曰:“仁威將軍、吳興太守子顯,神韻峻舉,宗中佳器。分竹①未久,奄到喪殞,惻愴于懷。可贈侍中、中書令。今便舉哀!奔霸嵴堉u,手詔“恃才傲物,宜謚曰驕”。
子顯嘗為《自序》,其略云:“余追尋平生,頗好辭藻,雖在名無成,求心已足。前世賈誼、傅毅之徒,并以文章顯,所以屢上歌頌,自比古人。天監(jiān)十六年,始預九日朝宴,稠人廣坐,獨受旨云:‘今云物甚美,卿得不斐然賦詩?’詩既成,又降帝旨曰:‘可謂才子!嗤酥^人曰:‘一顧之恩,非望而至。遂方賈誼何如哉?未易當也!坑兄谱,特寡思功,須其自來,不以力構!
(選自《梁書》,有刪改)
【注】①分竹:給予作為權力象征的竹使符,謂封官授權。
1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學遞述高祖《五經義》 遞:傳遞
B.每引與促宴 引:請,召
C.書成,表奏之 表:古代大臣上書皇帝的一種文體,此處名詞作狀語
D.遂方賈誼何如哉 方:比擬,相比。
1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以王子例拜給事中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B.①尚書令沈約見而稱曰 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C.①前世賈誼、傅毅之徒 ②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D.①惻愴于懷 ②某所,而母立于茲
16.下面四組句子中,分別表現蕭子顯“負其才氣”和“見重”的一組是
A.①子顯偉容貌,好學,工屬文 ②可謂得明道之高致
B.①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揮而已 ②在東宮時,每引與促宴
C.①圣制符同,復在茲日 ②每御筵侍坐,偏顧訪焉
D.①所以屢上歌頌,自比古人 ②每有制作,特寡思功
17.下列有關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蕭子顯盡管恃才傲物,死后被太宗賜予謚號“驕”,但是他的才華依然得到了高祖、太宗兩任皇帝的賞識。
B.高祖認為他編篡《通史》,完成之后定會超過此前的其他史書,蕭子顯巧妙應對,認為此舉成就堪比孔子。
C.蕭子顯聰慧好學,善于寫文章,著有《鴻序賦》《幽通》等文,為人稱賞,并先后編篡《后漢書》《齊史》兩本史書。
D.蕭子顯在《自序》中談到創(chuàng)作時,認為自己寫的作品是興之所至,并不是苦心孤詣地構思而來,這體現了他的創(chuàng)作個性。
1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高祖雅愛子顯才,又嘉其容止吐納,每御筵侍坐,偏顧訪焉。(5分)
(2)及掌選,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揮而已,衣冠竊恨之。(5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福安一中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選文,完成小題。曾魯,字得之,新淦人。年七歲,能暗誦《五經》,一字不遺。稍長,博通古今。凡數千年國體人才,制度沿革,無不能言者。以文學聞于時。元至正中,魯帥里中豪,集少壯保鄉(xiāng)曲。數具牛酒,為開陳順逆。眾皆遵約束,無敢為非議者。人號其里曰君子鄉(xiāng)。
洪武初,修《元史》,召魯為總裁官。史成,賜金帛,以魯居首。乞還山,會編類禮書,復留之。時議禮者蜂起。魯眾中揚言曰:“某禮宜據某說則是,從某說則非!庇斜嬖懻撸貧v舉傳記以告。尋授禮部主事。開平王常遇春薨,高麗遣使來祭。魯索其文視之,外襲金龍黃帕,文不署洪武年號。魯讓曰:“襲帕誤耳,納貢稱藩而不奉正朔,于義何居?”使者謝過,即令易去。安南陳述明篡立,懼討,遣使入貢以觀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魯取副封視之,白尚書詰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驟更名?”使者不敢諱,具言其實。帝曰:“島夷乃狡獪知此那!”卻其貢。由是器重魯。
五年二月,帝問丞相:“魯何官?”對曰:“主事耳!奔慈粘A,拜中順大夫、禮部侍郎。魯以“順”字犯其父諱辭,就朝請下階。吏部持典制,不之許。戍將捕獲倭人,帝命歸之。儒臣草詔,上閱魯稿大悅曰:“頃陶凱文已起人意,魯復如此,文運其昌乎!”未幾,命主京畿鄉(xiāng)試。甘露降鐘山,群臣以詩賦獻,帝獨褒魯。是年十二月,引疾歸,道卒。淳安徐尊生嘗曰:“南京有博學士二人,以筆為舌者宋景濂,以舌為筆者曾得之也!濒攲傥牟涣舾,其徒間有所輯錄,亦未成書云。 (選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會編類禮書,復留之會:恰巧,適逢 |
B.魯讓曰:襲帕誤耳讓:謙讓,退讓 |
C.使者謝過,即令易去謝:認錯,道歉 |
D.是年十二月,引疾歸引疾:稱病辭職 |
A.納貢稱藩而不奉正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B.島夷乃狡獪如此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魯復如此,文運其昌乎其皆出于此 |
D.以舌為筆者曾得之也以勇氣聞于諸侯 |
A.曾魯小時候博通古今,凡幾千年的國家體制人才,制度沿革,沒有不能夠道出的,他依憑文章才學聞名于當時。 |
B.洪武初年,曾魯為撰修《元史》總裁官,修成《元史》,曾魯居首功。后來曾魯又奉命編修歸類禮書,當時議論禮的人很多,曾魯在眾人中揚言:“某禮應依據某說則對,依從某說則不對!庇信c他爭辨詰問的,他一定一一舉傳記來告知。 |
C.安南陳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討伐,派使者入朝進貢以觀測朝廷的意圖。曾魯察知陰謀,馬上詰問使者,安南使者不敢隱諱,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實;实蹚拇似髦卦。 |
D.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魯六個品級,拜他為中順大夫、禮部侍郎。曾魯因“順”字冒犯自己父親的名諱,就上朝奏請降一個品級,未獲吏部批準。甘露降臨鐘山,群臣敬獻詩賦給皇帝,皇帝只褒獎了曾魯。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三校高二下期期中聯考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曾魯,字得之,新淦人。年七歲,能暗誦《五經》,一字不遺。稍長,博通古今。凡數千年國體人才,制度沿革,無不能言者。以文學聞于時。元至正中,魯帥里中豪,集少壯保鄉(xiāng)曲。數具牛酒,為開陳順逆。眾皆遵約束,無敢為非議者。人號其里曰君子鄉(xiāng)。
洪武初,修《元史》,召魯為總裁官。史成,賜金帛,以魯居首。乞還山,會編類禮書,復留之。時議禮者蜂起。魯眾中揚言曰:“某禮宜據某說則是,從某說則非!庇斜嬖懻撸貧v舉傳記以告。尋授禮部主事。開平王常遇春薨,高麗遣使來祭。魯索其文視之,外襲金龍黃帕,文不署洪武年號。魯讓曰:“襲帕誤耳,納貢稱籓而不奉正朔,于義何居?”使者謝過,即令易去。安南陳叔明篡立,懼討,遣使入貢以覘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魯取副封視之,白尚書詰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驟更名?”使者不敢諱,具言其實。帝曰:“島夷乃狡獪如此耶!”卻其貢。由是器重魯。
五年二月,帝問丞相:“魯何官?”對曰:“主事耳!奔慈粘A,拜中順大夫、禮部侍郎。魯以“順”字犯其父諱辭,就朝請下階。吏部持典制,不之許。戍將捕獲倭人,帝命歸之。儒臣草詔,上閱魯稿大悅曰:“頃陶凱文已起人意,魯復如此,文運其昌乎!”未幾,命主京畿鄉(xiāng)試。甘露降鐘山,群臣以詩賦獻,帝獨褒魯。是年十二月,引疾歸,道卒。淳安徐尊生嘗曰:“南京有博學士二人,以筆為舌者宋景濂,以舌為筆者曾得之也。”魯屬文不留稿,其徒間有所輯錄,亦未成書云。
(選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會編類禮書,復留之會:恰巧,適逢 |
B.魯讓曰:襲帕誤耳讓:謙讓,退讓 |
C.使者謝過,即令易去謝:認錯,道歉 |
D.是年十二月,引疾歸引疾:稱病辭職 |
A.納貢稱藩而不奉正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B.島夷乃狡獪如此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魯復如此,文運其昌乎其皆出于此乎 |
D.以舌為筆者曾得之也以勇氣聞于諸侯 |
A.曾魯小時候博通古今,凡幾千年的國家體制人才,制度沿革,沒有不能夠道出的,他依憑文章才學聞名于當時。 |
B.洪武初年,曾魯為撰修《元史》總裁官,修成《元史》,曾魯居首功。后來曾魯又奉命編修歸類禮書,當時議論禮的人很多,曾魯在眾人中揚言:“某禮應依據某說則對,依從某說則不對!庇信c他爭辨詰問的,他一定一一舉傳記來告知。 |
C.安南陳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討伐,派使者入朝進貢以觀測朝廷的意圖。曾魯察知陰謀,馬上詰問使者,安南使者不敢隱諱,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實;实蹚拇似髦卦。 |
D.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魯六個品級,拜他為中順大夫、禮部侍郎。曾魯因“順”字冒犯自己父親的名諱,就上朝奏請降一個品級,未獲吏部批準。甘露降臨鐘山,群臣敬獻詩賦給皇帝,皇帝只褒獎了曾魯。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