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組加線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窺日俯仰,以赴勢利之會——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B.蘭亭集序——少長成集 C.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悟言一室之內(nèi) D.不知老之將至——羨萬物之得時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3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袁州州學記
〔宋〕李覯①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詔州縣立學。惟時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殫慮,祗②順德意;有假官借師,茍具文書;蜻B數(shù)城,亡誦弦聲。倡而不和,教尼③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陽祖君無澤,知袁州。始至,進諸生,知學宮闕狀。大懼人材放失,儒效闊疏,亡以稱上意旨。通判潁川陳君侁,聞而是之,議以克合。相舊夫子廟,狹隘不足改為,乃營治之東北隅。厥土燥剛,厥位面陽,厥材孔良。瓦壁門廡,黝堊丹漆,舉以法。故生師有舍,庖廩有次。百爾器備,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④且有日,旴江李覯諗于眾曰:“惟四代之學,考諸經(jīng)可見已。秦以山西鏖六國,欲帝萬世,劉氏一呼而關門不守。武夫健將,賣降恐后,何耶?《詩》《書》之道廢,人惟見利而不聞義焉耳。孝武乘豐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學術。俗化之厚,延于靈、獻。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群雄相視,不敢去臣位,尚數(shù)十年。教道之結人心如此。今代逢圣君,爾曹得賢官,俾⑤爾由庠序,踐古人之跡。天下治,則誕禮樂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當仗大節(jié),為臣死忠,為子死孝。使人有所賴,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學之意。若其弄筆墨以徼利達而已,豈徒二三子之羞,抑亦為國者之憂。
(有改動)
【注釋】①李覯(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縣)人。②祗:恭敬。③尼:通“泥”,停止,阻止。④舍菜:開學典禮。古代初入學時,用芹藻之類的植物禮敬先師,稱為舍菜。⑤俾:使。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相舊夫子廟相:視,察看 |
B.庖廩有次廩:糧倉 |
C.草茅危言者危 :危害 |
D.若其弄筆墨以徼利達而已徼:通“邀”,要求 |
A.本文敘述袁州學館建造經(jīng)過,并闡述了作者對立學興教重要作用的看法。針對皇帝下令州縣立學,有的地方官員積極響應,把設立學館、興辦教育當做一件大事來抓;也有的地方官陽奉陰違,阻礙重重教化無法推行。 |
B.陳侁通判覺得舊有的夫子廟太狹窄,不適宜改建為學館,于是決定在東北角上建造新的學館。作者記敘營治學舍的過程,并無稱道之語,但對陳通判辦學雷厲風行的贊賞之意已在不言之中。 |
C.作者分析認為,秦國廢棄了詩書教化之道,使眾人見利忘義,從而加速了秦的滅亡;而漢武帝、漢光武帝努力發(fā)揚儒家學說,醇厚的風俗教化一直延續(xù)。 |
D.本文風格莊重高古,凝厚質實;議論切中時弊,邏輯性強;結構上前后對比,形成映襯,頗見作者深邃、嚴謹?shù)乃枷腼L貌。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三校高二下期聯(lián)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小題。
(一)《蘇武傳》節(jié)選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拢詾楸菹滤删,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币蚱抡瘩,與武決去。
(二)賢士隱居者
士子修己篤學,獨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無傳。比得《上虞李孟傳》錄示四事,故謹書之。
其一曰,慈溪蔣季莊,當宣和間,鄙王氏①之學,不事科舉,閉門窮經(jīng),不妄與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歲四五訪其廬。季莊聞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對小室,極意講論,自晝竟夜,殆忘寢食。告去則送之數(shù)里,相得歡甚。或問抑崇曰:“蔣君不多與人周旋,而獨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聞其故?”抑崇曰:“余終歲讀書,凡有疑而未判,與所缺而未知者,每積至數(shù)十,輒一扣之,無不迎刃而解!倍Y之所長,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謂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剛,居明之林村,在巖壑深處。有弟不甚學問,使專治生以糊口,而茂剛刻意讀書,足跡未嘗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煥通判州事,嘗訪之。其見趣絕出于傳注之外云。氣象嚴重,窺其所得,蓋進而未已也。
其三曰,顧主簿,不知何許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貧賤,不蘄人之知。至于踐履間,雖細事不茍也。平旦起,俟賣菜者過門,問菜把直幾何,隨所言酬之。他飲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茍一日之用足,則玩心墳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豐人。操行介潔,為邑人所敬。開門授徒僅有以自給非其義一毫不取家至貧常終日絕食鄰里或以薄少致饋時時不繼寧與妻子忍餓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紙裘,客有就訪,亦欣然延納。望其容貌,聽其論議,莫不聳然?h尉謝生遺以襲衣,曰:“先生未嘗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無傷也!比照滦Υ鹪唬骸耙灰屡c萬鐘等耳,倘無名受之,是不辨禮義也!弊滢o之。
是四君子,真可書史策云。 ——選自(宋)洪邁《容齋隨筆》,有刪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小題1】下列各項中對劃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加以老母系保宮監(jiān)禁 | B.自分已死久矣料定 |
C.扶輦下除授予官職 | D.不敢求武訪問 |
A.武使匈奴明年皆為陛下所成就 | B.且陛下春秋高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
C.虛心欲相待獨有女弟二人 | D.因泣下沾衿故使陵來說足下 |
A.①不求知于人②不拘于時,學于余 |
B.①不妄與人接②欲呼張良與俱去 |
C.①與所缺而未知者②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
D.①茍一日之用足,則玩心墳典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③④⑥ |
A.蔣季莊不僅看不起王安石的學問,而且不愿參加科舉考試,總是閉門研究經(jīng)書,從來不與外人交往。 |
B.王茂剛和他弟弟不一樣,他弟弟不喜歡做學問,他卻潛心讀書,不輕易外出,尤其對《周易》有很深的造詣。 |
C.顧主簿家中并不富足,買菜卻不在乎價錢。如果東西夠一天用了,他就專心研究典籍,不喜歡交游。 |
D.周日章家中很貧窮,經(jīng)常斷糧,但從不求人,連縣尉謝生送給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屆廣東省三校高二下期聯(lián)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小題。
(一)《蘇武傳》節(jié)選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二)賢士隱居者
士子修己篤學,獨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無傳。比得《上虞李孟傳》錄示四事,故謹書之。
其一曰,慈溪蔣季莊,當宣和間,鄙王氏①之學,不事科舉,閉門窮經(jīng),不妄與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歲四五訪其廬。季莊聞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對小室,極意講論,自晝竟夜,殆忘寢食。告去則送之數(shù)里,相得歡甚。或問抑崇曰:“蔣君不多與人周旋,而獨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聞其故?”抑崇曰:“余終歲讀書,凡有疑而未判,與所缺而未知者,每積至數(shù)十,輒一扣之,無不迎刃而解!倍Y之所長,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謂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剛,居明之林村,在巖壑深處。有弟不甚學問,使專治生以糊口,而茂剛刻意讀書,足跡未嘗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煥通判州事,嘗訪之。其見趣絕出于傳注之外云。氣象嚴重,窺其所得,蓋進而未已也。
其三曰,顧主簿,不知何許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貧賤,不蘄人之知。至于踐履間,雖細事不茍也。平旦起,俟賣菜者過門,問菜把直幾何,隨所言酬之。他飲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茍一日之用足,則玩心墳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豐人。操行介潔,為邑人所敬。開門授徒僅有以自給非其義一毫不取家至貧常終日絕食鄰里或以薄少致饋時時不繼寧與妻子忍餓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紙裘,客有就訪,亦欣然延納。望其容貌,聽其論議,莫不聳然?h尉謝生遺以襲衣,曰:“先生未嘗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無傷也!比照滦Υ鹪唬骸耙灰屡c萬鐘等耳,倘無名受之,是不辨禮義也!弊滢o之。
是四君子,真可書史策云。 ——選自(宋)洪邁《容齋隨筆》,有刪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項中對劃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加以老母系保宮監(jiān)禁 |
B.自分已死久矣料定 |
C.扶輦下除授予官職 |
D.不敢求武訪問 |
2.下列劃線詞中不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A.武使匈奴明年皆為陛下所成就 |
B.且陛下春秋高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
C.虛心欲相待獨有女弟二人 |
D.因泣下沾衿故使陵來說足下 |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不求知于人②不拘于時,學于余 |
B.①不妄與人接②欲呼張良與俱去 |
C.①與所缺而未知者②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
D.①茍一日之用足,則玩心墳典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
4.以下各項內(nèi)容都屬于直接表現(xiàn)“賢士隱居者”的“賢”的一項是( )
①蔣君不多與人周旋,而獨厚于公 ②王茂剛,居明之林村,在巖壑深處
③廉介有常,安于貧賤 ④一衣與萬鐘等耳,倘無名受之,是不辨禮義也
⑤每積至數(shù)十,輒一扣之,無不迎刃而解 ⑥足跡未嘗妄出,尤邃于《周易》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③④⑥ |
5.以下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蔣季莊不僅看不起王安石的學問,而且不愿參加科舉考試,總是閉門研究經(jīng)書,從來不與外人交往。 |
B.王茂剛和他弟弟不一樣,他弟弟不喜歡做學問,他卻潛心讀書,不輕易外出,尤其對《周易》有很深的造詣。 |
C.顧主簿家中并不富足,買菜卻不在乎價錢。如果東西夠一天用了,他就專心研究典籍,不喜歡交游。 |
D.周日章家中很貧窮,經(jīng)常斷糧,但從不求人,連縣尉謝生送給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
6.用“/”線給上面文段中劃浪線的句子斷句。(4分)
開門授徒僅有以自給非其義一毫不取家至貧常終日絕食鄰里或以薄少致饋時時不繼寧與妻子忍餓卒不以求人
7.翻譯上面兩個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6分)
①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3分)
②隆寒披紙裘,客有就訪,亦欣然延納。(3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19分)
游桃花記
明·陳繼儒
南城獨當陽,城下多栽桃花;ǖ藐枤饧八,太是秾華。居民以細榆軟柳編籬緝墻,花間菜畦,綰結相錯如繡。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陳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賓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東,有桃花蓊然。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雞黍餉客。余輩沖筵前索酒,請移酒花下。老翁愕視,恭謹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從花板灑杯①,老饕一番。復攀桃枝,坐花叢中,以藏鉤輸贏為上下②,五六人從紅雨中作活轆轤,又如孤猿狂鳥,探葉窺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贈之,謂翁明日請坐卮脯為壽。
十四日,余與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關路,途得伯靈、子猶,拉同往。又遇袁長史披鶴氅入城中,長史得我輩看花消息,遂相與返至桃花溪。至則田先生方握鋤理草根,見余輩,便更衣冠出肅客?头缴⒕崾,而安甫、賓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董、徐、何三君從城上窺見,色為動,復踉蹌下城,又以酒及鮮筍、蛤蜊佐之。是時,不速而會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歸駢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壺觴。酒屈興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相恥,忽城頭以長綆縋酒一樽送城下,客則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輩大喜,賞為韻士。時人各為隊,隊各為戲。長史、伯靈角智局上。紛紛諸子,飽毒空拳,主人發(fā)短耳長,龍鐘言笑。時酒瀝尚馀,乃從花籬外要路客,不問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澆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發(fā)角:人人得大歡喜吉祥而去。日暮鳥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顧視紗巾縹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數(shù)語輸寫心事借桃源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齒無一人為花作津梁傳之好事者。自余問津后,花下數(shù)日間,便爾成蹊。第賞花護花者,舍吾黨后,能復幾人?幾人摧折如怒風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闌珊狼藉?則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謂功罪半之矣。
① 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
② 藏鉤:古代的一種博戲,也作“藏彄”。晉代周處《風土記》:“臘日飲祭之后,叟嫗兒童分為藏彄之戲,分二曹較勝負!便^,為博具。
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便更衣冠出肅客 迎接
B.酒屈興信 舒展,伸張
C.余亦言旋 回家
D.第賞花護花者 次第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余以花朝后一日 以八千歲為春
B.色為動 請以趙王城為秦王壽
C.客則文卿、直卿兄弟是也 則與斗卮酒
D.乃從花籬外要路客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15.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3分)
A.在花朝后一日,作者偕同五位友人,闖入一位陌生老人家中,見到他已準備了飯菜,便入內(nèi)大吃一頓,老人雖愕然,仍熱情款待,作者等人大快朵頤、嬉戲玩鬧,極為盡興,最后作歌送給老人,權當壽禮。
B.十四日,作者與十八位友人一起在田先生家中歡聚,席間,一眾好友暢飲美酒、饕餮美食、黑白縱橫。酒酣耳熱之際,還開起了路人的玩笑,度過了異常愉快的一天。
C.本文記敘作者城郊賞桃花之“樂”,寄寓愛花、賞花、護花不易之意。結尾把花與人、花與社會聯(lián)系起來,筆墨雖然依舊輕靈,但心情已經(jīng)沉重。
D.陳繼儒的作品多直抒胸臆,表達任心自適的感情,這篇《游桃花記》更是貫徹了他“文以自娛”的主張。
16.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昔 陶 征 君 以 避 秦 數(shù) 語 輸 寫 心 事 借 桃 源 為 寓 言 非 有 真 桃 源 也 今 桃 花 近 在 城 齒 無 一 人 為 花 作 津 梁 傳 之 好 事 者。
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居民以細榆軟柳編籬緝墻,花間菜畦,綰結相錯如繡。(4分)
(2)則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謂功罪半之矣(3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19分)
游桃花記
明·陳繼儒
南城獨當陽,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陽氣及水色,太是秾華。居民以細榆軟柳編籬緝墻,花間菜畦,綰結相錯如繡。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陳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賓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東,有桃花蓊然。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雞黍餉客。余輩沖筵前索酒,請移酒花下。老翁愕視,恭謹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從花板灑杯①,老饕一番。復攀桃枝,坐花叢中,以藏鉤輸贏為上下②,五六人從紅雨中作活轆轤,又如孤猿狂鳥,探葉窺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贈之,謂翁明日請坐卮脯為壽。
十四日,余與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關路,途得伯靈、子猶,拉同往。又遇袁長史披鶴氅入城中,長史得我輩看花消息,遂相與返至桃花溪。至則田先生方握鋤理草根,見余輩,便更衣冠出肅客?头缴⒕崾,而安甫、賓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董、徐、何三君從城上窺見,色為動,復踉蹌下城,又以酒及鮮筍、蛤蜊佐之。是時,不速而會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歸駢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壺觴。酒屈興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相恥,忽城頭以長綆縋酒一樽送城下,客則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輩大喜,賞為韻士。時人各為隊,隊各為戲。長史、伯靈角智局上。紛紛諸子,飽毒空拳,主人發(fā)短耳長,龍鐘言笑。時酒瀝尚馀,乃從花籬外要路客,不問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澆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發(fā)角:人人得大歡喜吉祥而去。日暮鳥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顧視紗巾縹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數(shù)語輸寫心事借桃源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齒無一人為花作津梁傳之好事者。自余問津后,花下數(shù)日間,便爾成蹊。第賞花護花者,舍吾黨后,能復幾人?幾人摧折如怒風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闌珊狼藉?則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謂功罪半之矣。
① 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
② 藏鉤:古代的一種博戲,也作“藏彄”。晉代周處《風土記》:“臘日飲祭之后,叟嫗兒童分為藏彄之戲,分二曹較勝負!便^,為博具。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便更衣冠出肅客迎接 |
B.酒屈興信舒展,伸張 |
C.余亦言旋回家 |
D.第賞花護花者次第 |
A.余以花朝后一日以八千歲為春 |
B.色為動請以趙王城為秦王壽 |
C.客則文卿、直卿兄弟是也則與斗卮酒 |
D.乃從花籬外要路客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
A.在花朝后一日,作者偕同五位友人,闖入一位陌生老人家中,見到他已準備了飯菜,便入內(nèi)大吃一頓,老人雖愕然,仍熱情款待,作者等人大快朵頤、嬉戲玩鬧,極為盡興,最后作歌送給老人,權當壽禮。 |
B.十四日,作者與十八位友人一起在田先生家中歡聚,席間,一眾好友暢飲美酒、饕餮美食、黑白縱橫。酒酣耳熱之際,還開起了路人的玩笑,度過了異常愉快的一天。 |
C.本文記敘作者城郊賞桃花之“樂”,寄寓愛花、賞花、護花不易之意。結尾把花與人、花與社會聯(lián)系起來,筆墨雖然依舊輕靈,但心情已經(jīng)沉重。 |
D.陳繼儒的作品多直抒胸臆,表達任心自適的感情,這篇《游桃花記》更是貫徹了他“文以自娛”的主張。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舉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fā)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fā)兵,陰聽察知賊區(qū)處,部勒曉銳士,擒賊,斬以徇。
嘗歸沐,忽傳詔對內(nèi)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shù)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fā)內(nèi)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shù)百萬借三司!钡显唬骸疤熳佑谪敓o內(nèi)外,愿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钡蹛。
初,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yǎng)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碧笠嘞病
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痹还パ又,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選自《宋史·李 迪傳》,有刪改)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亡卒群剽城邑搶劫 |
B.擒賊,斬以徇巡行 |
C.謂敗,知河南府擔任……知府 |
D.詔不許,然甚壯其意認為……豪壯 |
A.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shù)以示迪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
B.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舌舉而不下,乃逸而走 |
C.周懷政之誅,帝怒甚!眲t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
D.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其狗不知而吠之 |
A.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 |
B.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 |
C.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 |
D.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亡卒群剽城邑搶劫 |
B.擒賊,斬以徇巡行 |
C.謂敗,知河南府擔任……知府 |
D.詔不許,然甚壯其意認為……豪壯 |
A.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shù)以示迪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
B.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舌舉而不下,乃逸而走 |
C.周懷政之誅,帝怒甚。”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
D.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其狗不知而吠之 |
A.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 |
B.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 |
C.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 |
D.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廣東省深圳市高級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測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獨 樂 園 記
司馬光
孟子曰:“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此王公大人之樂,非貧賤者所及也?鬃釉唬骸帮埵呤筹嬎,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顏子“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此圣賢之樂,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鷦鷯①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②”,各盡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樂也。
熙寧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買田二十畝于尊賢坊北關,以為園。其中為堂,聚書出五千卷,命之曰讀書堂。堂南有屋一區(qū),引水北流,貫宇下,中央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階懸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為二渠繞庭四隅會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軒。堂北為沼,中央有島,島上植竹,圓若玉玦,圍三丈,攬結其杪,如漁人之廬,命之曰釣魚庵。沼北橫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開戶東出,南北軒牖,以延涼飔,前后多植美竹,為清暑之所,命之曰種竹齋。沼東治地為百有二十畦,雜蒔草藥,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徑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為屋。植竹于其前,夾道如步廊,皆以蔓藥覆之,四周植木藥為藩援,命之曰采藥圃。圃南為六欄,芍藥.牡丹.雜花,各居其二,每種止植兩本,識其名狀而已,不求多也。欄北為亭,命之曰澆花亭。洛城距山不遠,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見,乃于園中筑臺,構屋其上,以望萬安.轘轅,至于太室,命之曰見山臺。
迂叟平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圣人,下友群賢,窺仁義之源,探禮樂之緒。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達無窮之外,事物之理,舉集目前。所病者.學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zhí)纴⑤采藥,決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熱盥手,臨高縱目,逍遙相羊(徘徊,盤桓),惟意所適。明月時至,清風自來,行無所牽,止無所框,耳目肺腸,悉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間復有何樂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獨樂園。
或咎迂叟曰:“吾聞君子所樂必與人共之,今吾子獨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謝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樂恐不足,安能及人?況叟之所樂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棄也,雖推以與人,人且不取,豈得強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樂,則再拜而獻之矣,安敢專之哉!
【注】①鷦鷯(jiāo liáo):一種鳥。②“若夫”四句:語出《莊子.逍遙游》。③迂叟:作者自稱。④熙寧四年(公元 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陽,全力編修《資治通鑒》。⑤纴(rèn):紡織。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以延涼飔延:迎取。 |
B.辨其名物而揭之揭:為……做標志。 |
C.事物之理,舉集目前舉:借取。 |
D.雖推以與人推:推讓。 |
A.皆以蔓藥覆之以相如功大,立為上卿 |
B.學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不及今令有功于國 |
C.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
D.踽踽焉、洋洋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A.文章開頭引用孟子、孔子的語句,意在說明“王公大人之樂”“圣賢之樂”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獨樂”是迂腐庸俗的。 |
B.本文記述了獨樂園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紹,又有形狀描摹,并依據(jù)區(qū)域的景觀特點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獨樂園”命名之寓意。 |
C.作者在此小園中悠閑自得,生活內(nèi)容豐富,時而在“讀書堂”思考事理,時而在庭院中釣魚澆花、登高望遠,其樂勝于園外之樂。 |
D.作者以問答形式說明自己并非不想推讓于人,而是別人不肯同此樂,所以才獨享其樂,這就委婉地表達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懷。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廣東省深圳市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測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獨 樂 園 記
司馬光
孟子曰:“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此王公大人之樂,非貧賤者所及也?鬃釉唬骸帮埵呤筹嬎哦碇,樂在其中矣”;顏子“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此圣賢之樂,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鷦鷯①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②”,各盡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樂也。
熙寧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買田二十畝于尊賢坊北關,以為園。其中為堂,聚書出五千卷,命之曰讀書堂。堂南有屋一區(qū),引水北流,貫宇下,中央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階懸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為二渠繞庭四隅會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軒。堂北為沼,中央有島,島上植竹,圓若玉玦,圍三丈,攬結其杪,如漁人之廬,命之曰釣魚庵。沼北橫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開戶東出,南北軒牖,以延涼飔,前后多植美竹,為清暑之所,命之曰種竹齋。沼東治地為百有二十畦,雜蒔草藥,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徑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為屋。植竹于其前,夾道如步廊,皆以蔓藥覆之,四周植木藥為藩援,命之曰采藥圃。圃南為六欄,芍藥.牡丹.雜花,各居其二,每種止植兩本,識其名狀而已,不求多也。欄北為亭,命之曰澆花亭。洛城距山不遠,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見,乃于園中筑臺,構屋其上,以望萬安.轘轅,至于太室,命之曰見山臺。
迂叟平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圣人,下友群賢,窺仁義之源,探禮樂之緒。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達無窮之外,事物之理,舉集目前。所病者.學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zhí)纴⑤采藥,決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熱盥手,臨高縱目,逍遙相羊(徘徊,盤桓),惟意所適。明月時至,清風自來,行無所牽,止無所框,耳目肺腸,悉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間復有何樂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獨樂園。
或咎迂叟曰:“吾聞君子所樂必與人共之,今吾子獨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謝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樂恐不足,安能及人?況叟之所樂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棄也,雖推以與人,人且不取,豈得強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樂,則再拜而獻之矣,安敢專之哉!
【注】①鷦鷯(jiāo liáo):一種鳥。②“若夫”四句:語出《莊子.逍遙游》。③迂叟:作者自稱。④熙寧四年(公元 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陽,全力編修《資治通鑒》。⑤纴(rèn):紡織。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以延涼飔 延:迎取。
B.辨其名物而揭之 揭:為……做標志。
C.事物之理,舉集目前 舉:借取。
D.雖推以與人 推:推讓。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皆以蔓藥覆之 以相如功大,立為上卿
B.學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 不及今令有功于國
C.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踽踽焉、洋洋焉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3.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xiàn)作者“獨樂”情趣的一組是( )(3分)
①顏子“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
②行無所牽,止無所框,耳目肺腸悉為己有
③開戶東出,南北軒牖以延涼飔
④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zhí)纴采藥
⑤不知天壤之間復有何樂可以代此也
⑥今吾子獨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開頭引用孟子、孔子的語句,意在說明“王公大人之樂”“圣賢之樂”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獨樂”是迂腐庸俗的。
B.本文記述了獨樂園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紹,又有形狀描摹,并依據(jù)區(qū)域的景觀特點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獨樂園”命名之寓意。
C.作者在此小園中悠閑自得,生活內(nèi)容豐富,時而在“讀書堂”思考事理,時而在庭院中釣魚澆花、登高望遠,其樂勝于園外之樂。
D.作者以問答形式說明自己并非不想推讓于人,而是別人不肯同此樂,所以才獨享其樂,這就委婉地表達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懷。
5.(1)用斜線(/)給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3分)。
疏 水 為 五 派 注 沼 中 若 虎 爪 自 沼 北 伏 流 出 北 階 懸 注 庭 中 若 象 鼻 自 是 分 而 為 二 渠 繞 庭 四 隅 會于 西 北 而 出 命 之 曰 弄水 軒。
(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迂叟平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圣人,下友群賢,窺仁義之原,探禮樂之緒。
②必也有人肯同此樂,則再拜而獻之矣,安敢專之哉!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