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內蒙古包頭三十三中2012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兗州市2011-201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南山中學2011-201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8-2009學年度三亞市第一中學第一學期高一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黃岡題庫·練考新課堂》高一語文(全冊)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各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泰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下列加粗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E:從屬二主
B.夜縋而出,見秦伯! 】P: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C.夫晉,何厭之有? 厭:厭惡,憎恨
D.秦伯說,與鄭人盟! ≌f:同“悅”,高興
2.對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 ]
A.兩個“以”字相同,兩個“封”字不同
B.兩個“以”字相同,兩個“封”字也相同
C.兩個“以”字不同,兩個“封”字相同
D.兩個“以”字不同,兩個“封”字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句是
[ ]
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D.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4.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確的意思是
①無能為也已
②敢以煩執(zhí)事
[ ]
A.①不能干什么了 |
②敢麻煩您掌管這件事 |
B.①不能干什么了 |
②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 |
C.①不想替您做事了 |
②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 |
D.①不想替您做事了 |
②敢麻煩您掌管這件事 |
5.從分句間語意關系看,下列四句中相同的一組是
①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②夜縋而出,見泰伯。
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④秦伯說,與鄭人盟。
[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6.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組是
①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夜縋而出,見秦伯。
③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④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⑤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⑥夫晉,何厭之有?
[ ]
A.④⑤⑥ |
B.①②③ |
C.③④⑥ |
D.②⑤⑥ |
7.對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所以,秦晉兩國軍隊合圍鄭國。
B.因鄭文公一直不用燭之武,燭之武心理非常不滿,在鄭文公親自登門道歉才勉強答應去見秦伯。
C.燭之武見到秦伯后,胸有成竹,對秦、晉兩國的關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最后終于說服了秦伯。
D.秦軍退去后,子犯請求攻打秦軍,晉文公并沒有沖動,而表現(xiàn)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毅然決定撤軍。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核心學習與完全檢測(高一語文上) 題型:048
閱讀理解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在文中□中加上標點。
2.下列句中加粗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什么意思?
①辭曰
[ ]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 ]
③又欲肆其西封
[ ]
④唯君圖之
[ ]
3.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粗字,哪一個跟該組例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
①例:無能為也已
[ ]
②例:越國以鄙遠
[ ]
③例:失其所與
[ ]
④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4.選出與“何厭之有”句式類型相同的一項
[ ]
5.下列句中哪兩句中加粗詞活用情況相同?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
[ ]
6.下列句子中哪一句的“其”與“吾其還也”中的“其”詞性相同
[ ]
A.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 B.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C.王之好樂甚,則齊圍其庶幾乎 D.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7.填空
①第一段中鄭伯所以說:“吾不能早用子”,是因為燭之武的語中講到____________以表歉意。
②“敢以煩執(zhí)事”是個省略句,在“____________”字后邊省略了“____________”指代____________
③最后一段中的“公曰”,根據前文及本段最后一句“亦去之”,可以推知這里的“公”,是指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
④文中除注解提到的“陪”、“共”是通假字外,還有兩個通假字,一個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另一個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8.簡答題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句中的“鄰”指的是哪一個國家?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與“鄰之厚,君之薄也”兩句中的“鄰”是不是指同一個國家?____________
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中的“東道主”,指的是哪一個國家?
④“共其困乏”中的“其”指代誰?
⑤又欲肆其西封”的“其”指代哪國?____________
⑥“子犯請擊之”中的“之”指代誰?____________
9.燭之武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的意思是
[ ]
A.反映了他謙虛、謹慎
B.隱含對鄭伯過去沒有重用他的不滿
C.不愿去見秦伯的托辭
D.為了襯托與突出下一句的意思
10.燭之武成功地說服秦伯退兵的原因,下列分析哪幾項正確
[ ]
A.燭之武善于抓住敵方的矛盾
B.燭之武遇事謙虛、做事謹慎,不草率魯莽
C.燭之武在分析斗爭形勢時,能處處以秦國的未來利益為著眼點
D.秦伯見鄭國有燭之武這樣善于辭令,長于分析的人才,估計鄭國有許多能人,真的打起來,一定會失利,還是主動退兵的好
E.燭之武能從秦、晉、鄭三國的地理位置和秦晉之間的歷史交往闡述鄭之存亡與秦之未來存在著重大利害關系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