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克己復禮為仁 ②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B.①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②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C.①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D.①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②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王導字茂弘,光祿大夫覽之孫也。父裁,鎮(zhèn)軍司馬。導少有風鑒,識量清遠。年十四,陳留高士張公見而奇之,謂其從兄敦曰:“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睍r元帝為瑯邪王,與導素相親善,導知天下已亂,遂傾心推奉,潛有興復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執(zhí)。帝之在洛陽也,導每勸令之國。會帝出鎮(zhèn)下邳,請導為安東司馬,軍謀密策,知無不為。及徙鎮(zhèn)建康,吳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導患之。會敦來朝,導謂之曰:“瑯邪王仁德雖厚,而名論猶輕。兄威風已振,宜有以匡濟者!睍律纤龋塾H觀禊①,乘肩輿,具威儀,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竊覘之,見其如此,咸驚懼,乃相率拜于道左。導因進計曰:“古之王者,莫不賓禮故老,存問風俗,虛己傾心,以招俊義。況天下喪亂,九州分裂,大業(yè)草創(chuàng),急于得人者乎!顧榮、賀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結人。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帝乃使導躬造循、榮,二人皆應命而至,由是吳會風靡,百姓歸心焉。自此以后,漸相崇奉,君臣之禮始定。俄而洛京傾顛,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導勸帝收其賢人君子,與之圖事。時荊揚晏安,戶口殷實,導為政務清靜,每勸帝克己勵節(jié),匡主寧邦。于是尤見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傾心,號為“仲父”!^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飲宴。周豈頁 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皆相顧流涕。惟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收淚而謝之!
注:①禊,古代風俗,于三月上巳(魏以后是三月三)在水邊洗濯,以祛除不祥。
11.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 望:名士
B.帝乃使導躬造循、榮 造:到……去
C.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飲宴 要:通“邀”,約定
D.乃相率拜于道左 率:表率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帝之在洛陽也,導每勸令之國。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B.瑯邪王仁德雖厚,而名論猶輕。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虛己傾心,以招俊義。
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D.乃相率拜于道左
平明,漢軍乃覺之。
13. 王導促使吳人前來歸附的言行有( )
①導每勸令之國 ②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 ③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
④導勸帝收其賢人君子 ⑤每勸帝克已勵節(jié),匡主寧邦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②④
14.下面對文意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導出身名門,自幼見識出眾,氣量弘遠,為人所稱道。
B.王導看到天下已亂,于是全力支持當時為瑯邪王的元帝,并深受元帝的器重。
C.為了提高元帝的名望,王導讓元帝在上巳節(jié)去觀看洗濯,帶了許多名流跟在后面以壯聲威,從而使江南人士紛紛傾心歸附。
D.一些過江避亂的士人,悲嘆國家殘破。王導訓誡他們應努力效忠朝廷,光復國土,而不要只是相對而泣。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不能克躬勵己克:克制 |
B.周武帝為魯公時,引為侍讀引:推薦 |
C.臣請預戎行預:參加 |
D.顧問不絕顧:照顧 |
A.績三歲而孤坐而待強援 |
B.以臣度之俄以病乞骸骨 |
C.為外祖韋孝寬鞠養(yǎng)為虛偽之辭 |
D.嘗與諸外兄弈棋績與子元書 |
A.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輔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 |
B.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輔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 |
C.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輔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 |
D.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輔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 |
A.皇甫績很小就失去了父親,由他的外祖父韋孝寬撫育他。韋孝寬雖然很嚴厲,可是對皇甫績因下棋而耽誤學業(yè)沒有過多指責。 |
B.衛(wèi)剌王作亂的時候,皇甫績沒有像其他大臣一樣逃走,反而奮勇赴難,因此受到文帝的嘉獎。 |
C.皇甫績在隋朝曾歷任豫州刺史、都官尚書、晉州刺史、蘇州刺史,后來在打敗叛軍后又出任信州總管和十二州諸軍事之職。 |
D.顧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績的恩典,在兩軍相持之時,送上酒肉。后來在收閱皇甫績書信后,在城下向皇甫績謝罪。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
皇甫績,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內龤q而孤,為外祖韋孝寬鞠養(yǎng)。嘗與諸外兄弈棋,孝寬以其惰業(yè),督以嚴訓,愍績孤幼,特舍之。績嘆曰:“我無庭訓,養(yǎng)于外氏,不能克躬勵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寬聞而對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學,略涉經史。
周武帝為魯公時,引為侍讀。武帝嘗避暑云陽宮,時宣帝為太子監(jiān)國。衛(wèi)剌王作亂,城門已閉,百僚多有遁者?兟勲y赴之,于玄武門遇皇太子,太子下樓執(zhí)績手,悲喜交集。亂定,帝聞而嘉之,遷小宮尹。
隋開皇元年,出為豫州刺史,尋拜都官尚書。后數(shù)載,轉晉州刺史,將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實庸鄙,無益于國,每思犯難以報國恩。今偽陳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滅。”上問其故,績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無道,二也;納叛臣蕭巖,于我有詞,三也。陛下若命鷹揚之將,臣請預戎行,展絲發(fā)之效!文帝嘉其壯志,勞而遣之。及陳平,拜蘇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亂江南,州民顧子元發(fā)兵應之,因以攻績,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績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兣c子元書曰:“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輔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復生,吳、會臣民,白骨還肉。唯當懷音感德,行歌擊壤,豈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民,何須酒禮?吾是隋將,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況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塹,坐而待強援,綽有余力。何勞踵輕敝之俗,為虛偽之辭,欲阻誠臣之心,徒惑驍雄之志。以此見期,必不可得。卿宜善思活路,曉諭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遠。”子元得書,于城下頓首陳謝。楊素援兵至,合擊破之。拜信州總管、十二州諸軍事。俄以病乞骸骨,詔征還京,賜以御藥,中使相望,顧問不絕。卒于家,時年五十二。
(《隋書·皇甫績傳》,有刪改)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能克躬勵己克:克制 |
B.周武帝為魯公時,引為侍讀引:推薦 |
C.臣請預戎行預:參加 |
D.顧問不絕顧:照顧 |
A.績三歲而孤坐而待強援 |
B.以臣度之俄以病乞骸骨 |
C.為外祖韋孝寬鞠養(yǎng)為虛偽之辭 |
D.嘗與諸外兄弈棋績與子元書 |
A.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輔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 |
B.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輔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 |
C.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輔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 |
D.曩者偽陳獨阻/聲教江東/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輔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應時瓦解 |
A.皇甫績很小就失去了父親,由他的外祖父韋孝寬撫育他。韋孝寬雖然很嚴厲,可是對皇甫績因下棋而耽誤學業(yè)沒有過多指責。 |
B.衛(wèi)剌王作亂的時候,皇甫績沒有像其他大臣一樣逃走,反而奮勇赴難,因此受到文帝的嘉獎。 |
C.皇甫績在隋朝曾歷任豫州刺史、都官尚書、晉州刺史、蘇州刺史,后來在打敗叛軍后又出任信州總管和十二州諸軍事之職。 |
D.顧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績的恩典,在兩軍相持之時,送上酒肉。后來在收閱皇甫績書信后,在城下向皇甫績謝罪。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內容,完成下面3題
嵇康,字叔夜,譙國铚人也。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風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欲,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養(yǎng)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于懷。所與神交者惟阮籍、山濤,豫其流者向秀、劉伶、籍兄子咸、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康嘗采藥游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反。至汲郡山中見孫登,康遂從之游。登沉默自守,無所言說?蹬R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雋,其能免乎!”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嘗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余半與康,皆凝而為石。又于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康往取,輒不復見。烈乃嘆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輒不遏,命也!”
山濤將去選官,舉康自代.康乃與濤書告絕,此書既行,知其不可羈屈也。
性絕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后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系獄,辭相證引,遂復收康。
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潁川鐘會,貴公子也,精煉有才辯,故往造焉?挡粸橹Y,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睍源撕吨。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因譖“康,安等言論放蕩,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帝既昵聽信會,遂并害之。
康將刑東市,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康顧視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時年四十。海內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恨焉。初,康嘗游于洛西,暮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夜分,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清辯,因索琴彈之,而為《廣陵散》,聲調絕倫,遂以授康,乃誓不傳人?瞪普劺恚帜軐傥,其高情遠趣,率然玄遠。撰上古以來高士為之傳贊,欲友其人于千載也。
(本文有刪節(jié))
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博覽無不該通 該:通“賅”,完全。
B.君性烈而才雋 雋:高超。
C.知其不可羈屈也 羈屈:束縛屈服。
D.辭致清辯 清辯:清楚明白。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余半與康,皆凝而為石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B.后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系獄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
C.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D.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 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用簡練的文字交代了嵇康的文才學識、風度儀表、性格特點以及生活追求,較為全面地給讀者刻畫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風流名士——嵇康的形象。
B.嵇康的好友山濤在即將離任吏部選官時,舉薦嵇康來代替自己,可嵇康竟然寫信給山濤宣布絕交,從中可知嵇康剛烈傲岸、任性不羈的個性。
C.呂安事件是嵇康由快樂人生走向悲劇命運的轉折點,后來更因為得罪了晉文帝的親信鐘會而被他進讒誣陷,最終招致了殺身之禍。
D.縱觀嵇康一生,鄙薄名利,崇尚真性情;回歸自然喜好打鐵,超然物外得自在;不為虛偽世俗所拘,而又重視真正的情誼;他的死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壯觀、最優(yōu)美、最從容赴死的風景。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博覽無不該通 該:通“賅”,完全。 |
B.君性烈而才雋 雋:高超。 |
C.知其不可羈屈也 羈屈:束縛屈服。 |
D.辭致清辯 清辯:清楚明白。 |
A.余半與康,皆凝而為石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
B.后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系獄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 |
C.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
D.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 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
A.文章第一段用簡練的文字交代了嵇康的文才學識、風度儀表、性格特點以及生活追求,較為全面地給讀者刻畫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風流名士——嵇康的形象。 |
B.嵇康的好友山濤在即將離任吏部選官時,舉薦嵇康來代替自己,可嵇康竟然寫信給山濤宣布絕交,從中可知嵇康剛烈傲岸、任性不羈的個性。 |
C.呂安事件是嵇康由快樂人生走向悲劇命運的轉折點,后來更因為得罪了晉文帝的親信鐘會而被他進讒誣陷,最終招致了殺身之禍。 |
D.縱觀嵇康一生,鄙薄名利,崇尚真性情;回歸自然喜好打鐵,超然物外得自在;不為虛偽世俗所拘,而又重視真正的情誼;他的死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壯觀、最優(yōu)美、最從容赴死的風景。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
屈突通仕隋為虎賁郎將。(隋)文帝命覆隴西牧簿,得隱馬二萬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達、監(jiān)牧官史千五百人,將悉殊死。通日:“人命至重,死不復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豈容以畜產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進頓首日:“臣愿身就戮,以挺眾死!钡坼,日:“朕不明,乃至是。今當免悉達等,旌爾善言!彼旖砸詼p論。擢左武衛(wèi)將軍。蒞官勁正,有犯法者,雖親無所回縱。其弟蓋為長安令,亦以方嚴顯。時為語曰:“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斗蔥,不逢屈突通!
秦、隴盜起,授關內討捕大使。安定人劉迦論反,眾十余萬據(jù)雕陰。通發(fā)關中兵擊之,次安定,初不與戰(zhàn),軍中意其怯。通陽言旋師,而潛入上郡。賊未之覺,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無備,夜簡精甲襲破之。后隋政益亂,盜賊多,士無斗志,諸將多覆。通每向必持重,雖不大克,亦不敗負。
高祖(唐高祖李淵)起,代王遺通守河東,戰(zhàn)久不下,高祖留兵圍之,遂濟河,破其將桑顯和于飲馬泉。通勢蹙,或說之降,日:“吾蒙國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難?獨有死報爾!”每自摩其頸日:“要當為國家受人一刀!”俄聞京師平,家盡沒,乃留顯和保潼關,率兵將如洛。既行。而顯和來降。.劉文靜遺竇琮、段志玄精騎追及于稠桑,通結陣拒之。琮縱其子壽往諭使降,通大呼日:“昔與汝父子,今則仇也!”命左右射之,顯和呼其眾日:“京師陷,諸君皆家關西,何為復東?”眾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馬東南向,再拜號哭日:“臣力屈兵敗,不負陛下!彼毂磺荩烷L安。帝勞日:“何相見晚邪?”泣曰:“通不能盡人臣之節(jié),故至此.為,本朝羞!钡廴眨骸爸页家!”釋之,授兵部尚書、蔣國公,為秦王行軍元帥長史。
從平薛仁果,時賊珍用山積,諸將爭得之,通獨無所取。帝聞,日:“清以奉國,名定不虛!迸嘘儢|道行臺左仆射。從討王世充。時通二子在洛,帝日:“今以東略屬公,如二子何?”通日:“臣老矣,不足當重任。然疇昔陛下釋俘累,加恩禮,以蒙更生,是時口與心誓,以死許國。今日之行,正當先驅,二兒死自其分,終不以私害義!钡厶⒃唬骸傲沂酷吖(jié),吾今見之!
贊曰:屈突通盡節(jié)于隋,而為唐忠臣。
(《新唐書·列傳第十四》)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今當免悉達等,旌爾善言 旌:表彰
B.通陽言旋師 旋:凱旋,勝利
C.率兵將如洛 如:到
D.眾皆舍兵 舍:放下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陛下以至仁育四海 ②越國以鄙遠
B.①雖不大克,亦不敗負 ②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C.①次安定,初不與戰(zhàn) ②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D.①通獨無所取 ②較秦之所得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屈突通“盡節(jié)于隋”的一組是 ( )
①臣愿身就戮,以挺眾死。
②吾蒙國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難?獨有死報爾!
③京師陷,諸君皆家關西,何為復東?
④要當為國家受人一刀!
⑤是時口與心誓,以死許國。
⑥昔與汝父子,今則仇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屈突通為人正直,秉公辦事,他的弟弟屈突蓋也以剛正嚴厲而知名。從民間歌謠中就能看出他們?yōu)楣俚耐䥽馈?/p>
B.隋末政治日益腐敗,各地紛紛起兵反抗朝廷,隋軍全無斗志,將領皆降,只有屈突通憑自己超人的謀略與膽識苦苦支撐。
C.戰(zhàn)事失利,屈突通的處境十分窘迫,但他決心以死殉國,面對別人甚至自己兒子的勸降,他意志堅定,不為所動。
D.大勢已去,回天無力而降唐,并沒有損傷屈突通一代名將的形象;為官清廉,報國無私更增添了這位忠臣的光彩。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蒞官勁正,有犯法者。雖親無所回縱。
(2)賊未之覺,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3)然疇昔陛下釋俘累,加恩禮,以蒙更生。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一5題。
屈突通仕隋為虎賁郎將。(隋)文帝命覆隴西牧簿,得隱馬二萬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達、監(jiān)牧官史千五百人,將悉殊死。通日:“人命至重,死不復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豈容以畜產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進頓首日:“臣愿身就戮,以挺眾死!钡坼,日:“朕不明,乃至是。今當免悉達等,旌爾善言!彼旖砸詼p論。擢左武衛(wèi)將軍。蒞官勁正,有犯法者,雖親無所回縱。其弟蓋為長安令,亦以方嚴顯。時為語曰:“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斗蔥,不逢屈突通!
秦、隴盜起,授關內討捕大使。安定人劉迦論反,眾十余萬據(jù)雕陰。通發(fā)關中兵擊之,次安定,初不與戰(zhàn),軍中意其怯。通陽言旋師,而潛入上郡。賊未之覺,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無備,夜簡精甲襲破之。后隋政益亂,盜賊多,士無斗志,諸將多覆。通每向必持重,雖不大克,亦不敗負。
高祖(唐高祖李淵)起,代王遺通守河東,戰(zhàn)久不下,高祖留兵圍之,遂濟河,破其將桑顯和于飲馬泉。通勢蹙,或說之降,日:“吾蒙國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難?獨有死報爾!”每自摩其頸日:“要當為國家受人一刀!”俄聞京師平,家盡沒,乃留顯和保潼關,率兵將如洛。既行。而顯和來降。.劉文靜遺竇琮、段志玄精騎追及于稠桑,通結陣拒之。琮縱其子壽往諭使降,通大呼日:“昔與汝父子,今則仇也!”命左右射之,顯和呼其眾日:“京師陷,諸君皆家關西,何為復東?”眾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馬東南向,再拜號哭日:“臣力屈兵敗,不負陛下!彼毂磺荩烷L安。帝勞日:“何相見晚邪?”泣曰:“通不能盡人臣之節(jié),故至此.為,本朝羞!钡廴眨骸爸页家!”釋之,授兵部尚書、蔣國公,為秦王行軍元帥長史。
從平薛仁果,時賊珍用山積,諸將爭得之,通獨無所取。帝聞,日:“清以奉國,名定不虛!迸嘘儢|道行臺左仆射。從討王世充。時通二子在洛,帝日:“今以東略屬公,如二子何?”通日:“臣老矣,不足當重任。然疇昔陛下釋俘累,加恩禮,以蒙更生,是時口與心誓,以死許國。今日之行,正當先驅,二兒死自其分,終不以私害義!钡厶⒃唬骸傲沂酷吖(jié),吾今見之。”
贊曰:屈突通盡節(jié)于隋,而為唐忠臣。
(《新唐書·列傳第十四》)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今當免悉達等,旌爾善言 旌:表彰
B.通陽言旋師 旋:凱旋,勝利
C.率兵將如洛 如:到
D.眾皆舍兵 舍:放下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陛下以至仁育四海 ②越國以鄙遠
B.①雖不大克,亦不敗負 ②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C.①次安定,初不與戰(zhàn) ②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D.①通獨無所取 ②較秦之所得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屈突通“盡節(jié)于隋”的一組是 ( )
①臣愿身就戮,以挺眾死。
②吾蒙國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難?獨有死報爾!
③京師陷,諸君皆家關西,何為復東?
④要當為國家受人一刀!
⑤是時口與心誓,以死許國。
⑥昔與汝父子,今則仇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屈突通為人正直,秉公辦事,他的弟弟屈突蓋也以剛正嚴厲而知名。從民間歌謠中就能看出他們?yōu)楣俚耐䥽馈?/p>
B.隋末政治日益腐敗,各地紛紛起兵反抗朝廷,隋軍全無斗志,將領皆降,只有屈突通憑自己超人的謀略與膽識苦苦支撐。
C.戰(zhàn)事失利,屈突通的處境十分窘迫,但他決心以死殉國,面對別人甚至自己兒子的勸降,他意志堅定,不為所動。
D.大勢已去,回天無力而降唐,并沒有損傷屈突通一代名將的形象;為官清廉,報國無私更增添了這位忠臣的光彩。
5.把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蒞官勁正,有犯法者。雖親無所回縱。
(2)賊未之覺,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3)然疇昔陛下釋俘累,加恩禮,以蒙更生。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