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則齊國其庶幾乎(近似,差不多) B.今王鼓樂于此(現(xiàn)在) C.不得而非其上者(指責) D.一游一豫,為諸侯度(標準)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設(shè)計必修五語文語文版 語文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問題。
魯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其一好兵。好學者以術(shù)干齊侯,齊侯納之,以為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悅之,以為軍正。祿富其家,爵榮其家。施氏之鄰人孟氏,同有二子,所業(yè)亦同,而窘于貧。羨施氏之有,因從請進趨之方,二子以實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術(shù)干秦王。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wù)兵食而已。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彼宮而放之。其一子之衛(wèi),以法干衛(wèi)侯。衛(wèi)侯曰:“吾弱國也,而攝乎大國之間,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撫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quán),滅亡可待矣。若全而歸之,適于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遂刖之而還諸魯。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讓施氏。施氏曰:“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失時者也,非行之謬也。且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后或用之。此用與不用,無定是非也。投隙抵時,應事無方,屬乎智。茍智不足,使若博如孔丘,術(shù)如呂尚,焉往而不窮哉?”孟氏父子舍然無慍容,曰:“吾知之矣,子勿言!”
(1)下列加粗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因從請進趨之方
進趨之方:求取功名的方法。
B.而攝乎大國之間
攝:迫近,夾迫。
C.遂宮而放之
宮:(在)宮廷上。
D.叩胸而讓施氏
讓:責備。
(2)下列加粗詞語不當“到、往”講的一項是
[ ]
(3)下列加粗字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4)下列句子與“而窘于貧”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5)下列句子的正確意思是
①當今諸侯力爭,所務(wù)兵食而已
②投隙抵時,應事無方
[ ]
A.①現(xiàn)在諸侯們賣力氣爭奪,主要任務(wù)就是打仗和生產(chǎn)糧食。
②鉆空子,趕時髦,對應做的事,不講究方法。
B.①現(xiàn)在諸侯們靠實力爭奪天下,所追求的只是兵馬糧草。
②抓住機會,及時行動,應付事物(形勢的變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
C.①現(xiàn)在諸侯們靠實力爭奪天下,所追求的只是兵馬糧草。
②鉆空子,趕時髦,應付事物(形勢的變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
D.①現(xiàn)在諸侯們賣力氣爭奪,所追求的只是兵馬糧草。
②抓住機會,及時行動,對應做的事,不講求方法。
(6)文中“茍智不足,使若博如孔丘,術(shù)如呂尚,焉往而不窮哉”這一復句,如果把它的譯文用上關(guān)聯(lián)詞語,應當是
[ ]
(7)下列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
A.孟氏二子吃盡苦頭,是因為他們效力的國家與施氏兄弟的不同。
B.施氏兄弟、孟氏二子的不同遭遇,說明當時齊國、楚國、秦國、衛(wèi)國,各有各的治國之道,所以所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樣。
C.本文重在說明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yè)的成功,既要有才干,還要靠機遇,二者缺一不可。
D.這則寓言意在告訴我們做事情要依條件、地點和時間為轉(zhuǎn)移,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能力培養(yǎng)與測試(高一·下) 題型:013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問題。
魯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其一好兵。好學者以術(shù)干齊侯,齊侯納之,以為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悅之,以為軍正。祿富其家,爵榮其家。施氏之鄰人孟氏,同有二子,所業(yè)亦同,而窘于貧。羨施氏之有,因從請進趨之方,二子以實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術(shù)干秦王。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wù)兵食而已。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彼宮而放之。其一子之衛(wèi),以法干衛(wèi)侯。衛(wèi)侯曰:“吾弱國也,而攝乎大國之間,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撫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quán),滅亡可待矣。若全而歸之,適于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遂刖之而還諸魯。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讓施氏。施氏曰:“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失時者也,非行之謬也。且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后或用之。此用與不用,無定是非也。投隙抵時,應事無方,屬乎智。茍智不足,使若博如孔丘,術(shù)如呂尚,焉往而不窮哉?”孟氏父子舍然無慍容,曰:“吾知之矣,子勿言!”
1.下列加粗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因從請進趨之方
進趨之方:求取功名的方法。
B.而攝乎大國之間
攝:迫近,夾迫。
C.遂宮而放之
宮:(在)宮廷上。
D.叩胸而讓施氏
讓:責備。
2.下列加粗詞語不當“到、往”講的一項是
[ ]
3.下列加粗字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4.下列句子與“而窘于貧”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5.下列句子的正確意思是
①當今諸侯力爭,所務(wù)兵食而已
②投隙抵時,應事無方
[ ]
A.①現(xiàn)在諸侯們賣力氣爭奪,主要任務(wù)就是打仗和生產(chǎn)糧食。
②鉆空子,趕時髦,對應做的事,不講究方法。
B.①現(xiàn)在諸侯們靠實力爭奪天下,所追求的只是兵馬糧草。
②抓住機會,及時行動,應付事物(形勢的變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
C.①現(xiàn)在諸侯們靠實力爭奪天下,所追求的只是兵馬糧草。
②鉆空子,趕時髦,應付事物(形勢的變化),不受固定方法局限。
D.①現(xiàn)在諸侯們賣力氣爭奪,所追求的只是兵馬糧草。
②抓住機會,及時行動,對應做的事,不講求方法。
6.文中“茍智不足,使若博如孔丘,術(shù)如呂尚,焉往而不窮哉”這一復句,如果把它的譯文用上關(guān)聯(lián)詞語,應當是
[ ]
7.下列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
A.孟氏二子吃盡苦頭,是因為他們效力的國家與施氏兄弟的不同。
B.施氏兄弟、孟氏二子的不同遭遇,說明當時齊國、楚國、秦國、衛(wèi)國,各有各的治國之道,所以所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樣。
C.本文重在說明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yè)的成功,既要有才干,還要靠機遇,二者缺一不可。
D.這則寓言意在告訴我們做事情要依條件、地點和時間為轉(zhuǎn)移,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中語文課外練習(第一冊) 題型:013
閱讀下面的這段文言文,完成1~8題。
趙王苦會稽之恥,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吳。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視靡曼(美色),耳不聽鐘鼓。三年苦心勞力,焦唇干肺,內(nèi)親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來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身親耕而食,妻親織而衣。味禁珍,衣禁襲,色禁二。時出行路,從車載食,以視孤寡老弱之漬病困窮顏色愁悴不贍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屬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與吳徼天之衷(求上天的裁正)。令吳越之國,相與俱殘,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與吳王接頸交臂而僨(僵死),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內(nèi)量吾國不足以傷吳,外事(結(jié)盟)之諸侯不能害之,則孤將棄國家,釋群臣,服劍臂刃,變?nèi)菝,易姓名?U>執(zhí)箕帚而臣事之,以與吳王爭一旦之死。孤雖知要(腰)領(lǐng)不屬,首足異處,四肢布裂,為天下戮,孤之志必將出焉。”于是異日果與吳戰(zhàn)于五湖,吳師大敗,遂大圍王宮,城門不守,禽夫差,戮吳相,殘吳二年而霸。此先順民心也。
1.對下列四句中加粗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2.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兩個“苦”字相同,兩個“屬”字不同。
B.兩個“苦”字相同,兩個“屬”字也相同。
C.兩個“苦”字不同,兩個“屬”字相同。
D.兩個“苦”字不同,兩個“屬”字也不同。
3.對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說明,錯誤的一項是
[ ]
A.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
甘脆:借代美味的食物。
B.孤與吳王接頸交臂而僨,此孤之大愿也。
接頸交臂:指結(jié)成生死之交。
C.則孤將棄國家,釋群臣。
國家:指國與家。
D.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鐘鼓。
鐘鼓:此指音樂。
4.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令吳越之國,相與俱殘,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
[ ]
A.使吳國與越國,彼此一同毀滅,吳國的士大夫也奮不顧身地拼殺,同日戰(zhàn)死。
B.使吳、越的國都,彼此一同殘破,士大夫履行肝肺之誓,同日自殺。
C.使吳越兩國自相殘殺,兩國的士大夫遍體傷殘,同日死亡。
D.使吳國和越國,彼此一同受摧殘,士大夫也被踩爛肝肺,同日慘死。
5.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
[ ]
A.有大量的酒,流成江河,跟百姓共同飲用。
B.有了酒,就把它倒入江中,百姓也一樣。
C.有了美酒,就倒入江中,與百姓同飲共歡。
D.有了美酒,就讓它沿江漂流,讓百姓同飲。
6.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①“執(zhí)箕帚而臣事之”。②“為天下戮”。
[ ]
A.①拿著簸箕掃帚像臣子一樣侍奉他。
②被天下人恥笑羞辱。
B.①拿著簸箕掃帚像對待大臣一樣為他掃地。
、诒惶煜氯怂鶜⒙。
C.①拿著簸箕掃帚像臣子一樣侍奉他。
②被天下人所殺戮。
D.①拿著簸箕掃帚像大臣一樣為他打掃。
、诒惶煜氯藧u笑羞辱。
7.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與越王勾踐欲得民心的作為有關(guān)的一組是:①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②身親耕而食,妻親織而衣。③棄國家,釋群臣,服劍臂刃,變?nèi)菝,易姓名。④?nèi)親群臣,下養(yǎng)百姓。⑤時出行路,從車載食,以視孤寡老弱之漬病困窮顏色愁悴不贍者,必身自食之。⑥禽夫差,戮吳相,殘吳二年而霸。
[ ]
8.下列對文意的理解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
A.越王勾踐認為要洗雪會稽之恥,必須采取安民政策,于是他臥薪嘗膽,節(jié)衣縮食,與民同飲共餐。群臣、百姓上下合力,終于打敗了吳王。
B.越王勾踐為洗雪會稽之恥,決心與吳王夫差拼個死活。他內(nèi)親群臣,下養(yǎng)百姓,群臣和百姓為之感動,奮不顧身與吳師拼殺,他自己則“服劍臂刃”,終于殺了夫差報了國仇。
C.越王勾踐為洗雪會稽之恥,與民同甘共苦,深得民心;進而順應民心,上下齊心,團結(jié)一致,大敗吳師,生擒夫差,報了國仇。
D.越王勾踐為會稽之恥深感痛苦,為洗雪國恥,他籠絡(luò)民心,實行仁政,并降低身份,訪貧問苦,與百姓同甘同苦,與大臣對天盟誓,終于齊心合力,大敗吳軍,活捉夫差,遂了心愿。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