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遺:贈送 B.月落庭空影許長——許:很,表程度 C.余因而實之——實:證實 D.予在湖州曝書畫——曝:曬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桂壯紅皮書·高考總復習系列·高考紅皮書·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題。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1.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沛公……至鴻門,謝曰…… 謝:謝罪
B.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憑借
C.范增數(shù)目項王 數(shù)目:屢次用眼示意
D.令將軍與臣有卻…… 卻:空隙,這里比喻感情上的裂痕
2.對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若入前為壽、谌魧俳郧為所虜 ③不然,籍何以至此、茼椡跄然不應
[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3.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錯誤的一項是
[ ]
A.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第二天,沛公跟從在一百多個衛(wèi)士后面去拜見項王。
B.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多次舉起他佩戴的玉玦向項王暗示(殺掉沛公)。
C.若入前為壽你入帳向前為沛公敬酒祝壽。
D.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要不然,你們都將被他俘獲。
4.選段是《鴻門宴》一文的精彩片段,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下面就其人物性格和描寫方法作了評析,其中不恰當?shù)囊豁検?/P>
[ ]
A.沛公深知自己勢單力。ㄇ拔囊延薪淮运磿r赴約,從“謝”和“北向坐”的行為舉止上表現(xiàn)出自己的謙卑,而他的一番言辭,則既表白了與項王同心協(xié)力攻秦的意愿,又輕描淡寫地用“不自意”三字掩蓋了自己先入關中奪取天下的野心,同時還裝出一副受委屈的樣子,暗示項羽不該聽信小人之言與他不和。這些地方都反映了沛公是一個富有心機、善于偽裝、慣于韜晦的人物。
B.項王自恃人多勢眾,對沛公所言根本不加分析,尤其是在沛公說了“今者有小人之言……”后,他竟不假思索,脫口說出“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這等于把“絕密”拱手交給了敵方。而當范增多次示意他趁機殺死沛公時,他當斷不斷,只“默然不應”,從而失去了良機。由此看來,項王是一個剛愎自用、寡謀輕信而又沽名釣譽之徒。
C.范增,身為亞父,卻背離項王意愿,項王請沛公在鴻門宴飲,犒賞三軍,他卻不從亡秦的大局出發(fā),一心想著“內(nèi)訌”,要項王在宴席上殺死沛公。而當項王未聽從這一壞計后,范增還不死心,又心生一計,派項莊入帳,以舞劍助興為幌子,企圖趁機殺掉沛公。由此可見,范增是一個不顧大局、破壞團結、心地殘忍的家伙。
D.這段文字通過對人物語言、行動和神態(tài)等細節(jié)的描寫,突出地展示了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十分鮮明。劉、項的對話,個性突出;范的“數(shù)目項王”和“舉所佩玉玦以示之”以及項王“默然不應”的細節(jié),神情描寫,雖著墨不多,極為戲劇性,體現(xiàn)人物當時的內(nèi)心世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徽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練考新教堂 高二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1~4題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征一國者”是宋榮子嘲笑的四種人
B.“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中的“至人”、“神人”、“圣人”均是莊子所認為的“得道真人”,三者之間沒有區(qū)別。
C.此段文字反映了莊子物我同一,絕對自由的道家思想。
D.宋榮子是先秦思想家,其學說盡于墨家。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效:________ 比:________ 合:________ 征:________
3.下列加粗詞語中詞類活用不同的一項是
[ ]
A.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B.且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C.猶未樹也 D.《齊諧》者,志怪者也
4.下列句子中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舉世非之而不加沮(j()
B.彼其于世,未數(shù)(sh()數(shù)然也
C.夫列子御風而行,泠(l0ng)然善也
D.以游無窮者,彼且惡(w))乎待哉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黃岡中學2008屆高考模擬試卷、語文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深圳高級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