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得府君書——始還家門
          B.兒已薄祿——不得便
          C.君既若錄——黃泉下相
          D.會永無緣——問那得清如許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9 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得府君書——始還家門
          B.兒已薄祿——不得便
          C.君既若錄——黃泉下相
          D.會永無緣——問那得清如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深圳高級中學(xué)2011-2012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測試語文試題 題型:013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

          得府君書  始還家門

          B.

          兒已薄祿  不得便

          C.

          君既若錄  黃泉下相

          D.

          會永無緣  問那得清如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吾與子之所共②始還家門
          B.①舉酒客,誦明月之詩②舉匏樽以相
          C.①扣舷而之②倚而和之
          D.①浩浩乎 如馮御風(fēng)②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2007屆高三模擬考試課標(biāo)卷、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題。

          廬山草堂記

          白居易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白樂天見而愛之。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間兩柱,二室四牖。木斫而已,不加丹;墻圬而已,不加白。砌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纻幃,率稱是焉。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yīng)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nèi)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問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臺,臺南有方池。環(huán)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豎,如蓋張,如龍蛇走。松下多灌叢,蘿蔦葉蔓,駢織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風(fēng)氣如八、九月時。下鋪白石,為出入道。堂北五步,據(jù)層崖積石,雜木異草蓋覆其上。綠陰蒙蒙,朱實離離,不識其名。堂東有瀑布,水懸三尺,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huán)珮琴筑聲。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脈分線懸,自檐注砌,累累如貫珠,霏微如雨露,滴瀝飄灑,隨風(fēng)遠(yuǎn)去。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nèi)f狀,不可殫紀(jì),故云甲廬山者。

            矧予自思:從細(xì)長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huán)斗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剝,來佐江郡。郡守以優(yōu)容而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員所羈,余累未盡,或往或來,未遑寧處。待予異時,弟妹婚嫁畢,司馬歲秩滿,出處行止,得以自遂,則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因為《草堂記》。

          (選自《白氏文集》有刪節(jié))

          [  注]①嗒(t4)然:身心俱遣、物我兩忘貌。②蹇(ji3n)剝:指遭受挫折。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峰寺間,其境勝絕  介:處兩者當(dāng)中。

          B.

          而已,不加白  圬:涂抹。

          C.

          是焉  稱:符合。

          D.

          自檐注,累累如貫珠  砌:石板。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謬賞

          B.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臺

          此無他,民同樂也

          C.

          天與我時,地我所,卒獲所好

          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D.

          卒獲所好,又何求焉

          猶且從師而問焉

          (3)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

          盛夏風(fēng)氣八、九月時

          B.

          下鋪白石,出入道

          C.

          陰晴顯晦,昏含吐

          D.

          郡守以優(yōu)容撫我

          (4)

          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文章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來及位置。作者將草堂建在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兩個“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圍環(huán)境的優(yōu)美。

          B.

          作者花了半年左右的蓋成草堂,其格局簡單,堂內(nèi)陳設(shè)樸素古雅,聽其自然,顯示出作者的愛好和志趣。

          C.

          三、四自然段,通過人問己答,寫住進草堂后的情景。仰觀諸峰險峻,俯聽泉水流響,諸景美好,使作者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D.

          作者以嫻熟的文筆和技巧,充分表達了自己對山水的酷愛,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滄桑感,使山水別具內(nèi)涵與風(fēng)韻。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譯文:________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

          譯文:________

          尚以冗員所羈,余累未盡。

          譯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xué)習(xí)周報 語文 粵教版 2009-2010學(xué)年 第38期 總第194期 粵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誦詩,受業(yè)長安。時光武亦游學(xué)京師,禹年雖幼,而見光武知非常人,遂相親附。

            漢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薦舉禹,禹不肯從。及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於鄴。光武見之甚歡,謂曰:“我得專封拜,生遠(yuǎn)來,寧欲仕乎?”禹曰:“不愿也!惫馕湓唬骸凹慈缡,欲何為?”禹曰:“但愿名公威德加於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於竹帛耳!惫馕湫,因留宿閑語。禹進說曰:“更始諸將皆庸人屈起,志在財帛,爭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遠(yuǎn)圖,欲尊主安民者也。于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wù)悅民心,立高祖之業(yè),救萬民之命!惫馕浯髳,因令左右號禹曰鄧將軍。常宿止于中,與定計議。

            王郎起兵,光武自薊至信都,使禹發(fā)奔命,得數(shù)千人,令自將之,別攻拔樂陽。從至廣阿,光武舍城樓上,披輿地圖,指示禹曰:“天下郡國如是,今乃始得其一,子前言以吾慮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內(nèi)淆亂,人思明君,猶赤子之慕慈母。古之興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惫馕鋹偂r任使諸將,多訪于禹,禹每有所舉者,皆當(dāng)其才,光武以為知人。

            諸將豪杰皆勸禹徑攻長安。禹曰:“不然。今吾眾雖多,能戰(zhàn)者少,前無可仰之積,后無轉(zhuǎn)饋之資。赤眉新拔長安,財富充實,鋒銳未可當(dāng)也。夫盜賊群居,無終日之計,財谷雖多,變故萬端,安能堅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廣人稀,饒谷多蓄,吾且休兵北道,就糧養(yǎng)士,以觀其弊,乃可圖也!庇谑且姳敝凌垡。禹所到,擊破赤眉別將諸營保,郡邑皆開門歸附。

            十三年,天下平定,帝以禹功高,封弟寬為明親侯。顯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為太傅。居歲余,寢疾。永平元年,五十七薨,謚曰元侯。

            論曰夫變通之世君臣相擇鄧公贏糧徒步觸紛亂而赴光武可謂識所從會矣。

          (節(jié)選自《后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有刪節(jié))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

          能誦詩,業(yè)長安     受:同“授”,教授

          B.

          莫如延攬英雄,務(wù)民心  悅:高興

          C.

          禹每有所舉者,皆當(dāng)其才  當(dāng):適當(dāng)

          D.

          鄧公糧徒步       贏:背著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禹年雖幼,見光武知非常人

          朝夕自快

          B.

          立高祖之業(yè),救萬民

          前無可仰

          C.

          光武笑,留宿閑語

          令左右號禹曰鄧將軍

          D.

          以觀其弊,可圖也

          天下郡國如是,今始得其一

          (3)

          下列句子都是省略句,省略內(nèi)容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

          A.

          常宿止于中,與定計議

          B.

          從至廣阿

          C.

          時光武亦游學(xué)京師

          D.

          于是引軍北至枸邑

          (4)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

          鄧禹比較聰明,十三歲就能作詩,當(dāng)光武帝在京師游學(xué)時,他雖然年紀(jì)小,但看見光武帝,知道不是平常人,于是和光武交好。

          B.

          鄧禹志向高遠(yuǎn),他追隨光武帝只想為光武帝的威望和德行遍及四海效點力,自己在史書上留下功績和名字罷了。

          C.

          鄧禹知人善任,每次他舉薦的人才,都與那人的才華相符,光武帝也認(rèn)為鄧禹能知人善任。

          D.

          天下平定之后,光武帝因為鄧禹功勞高,封他為明親侯。顯宗即位,因為鄧禹有建國之功,授予太傅的官職?上谖迨邭q時去世,謚號“元侯”。

          (5)

          斷句和翻譯。

          (1)用“/”給下面文言文段斷句。

          論曰夫變通之世君臣相擇鄧公贏糧徒步觸紛亂而赴光武可謂識所從會矣。

          (2)翻譯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

          ①于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wù)悅民心,立高祖之業(yè),救萬民之命。

          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眾雖多,能戰(zhàn)者少,前無可仰之積,后無轉(zhuǎn)饋之資。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安溪梧桐中學(xué)2010屆高三質(zhì)量檢測——語文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實用類文本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題。(15分)
          懷李叔同先生  
          豐子愷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歲的時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里見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們的音樂教師,即后來的弘一法師。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點是“認(rèn)真”。他對于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非做得徹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墮地后就遭父喪,又逢家庭之變,青年時就陪了他的生母南遷上海。當(dāng)時上海文壇有著名的滬學(xué)會,李先生應(yīng)滬學(xué)會征文,名字屢列第一。當(dāng)時在上海的他:絲絨碗帽,正中綴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緞袍子,后面掛著胖辮子,底下緞帶扎腳管,雙梁厚底鞋子,頭抬得很高,英俊之氣,流露于眉目間。真是當(dāng)時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認(rèn)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徹底地做一個翩翩公子。
          后來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學(xué)的時候,作一首《金縷曲》,詞曰:“披發(fā)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株衰柳。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fēng)依舊。便惹得離人消。……長夜西風(fēng)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辜負(fù)?”讀這首詞,可想見他當(dāng)時豪氣滿胸,愛國熱情熾盛。在日本時,看見明治維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棄了翩翩公子的態(tài)度,改做一個留學(xué)生。他對于西洋藝術(shù)全面進攻,繪畫、音樂、文學(xué)、戲劇都研究。后來他在日本創(chuàng)辦春柳劇社,并演當(dāng)時西洋著名的悲劇《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場。卷發(fā),白的上衣,白的長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兩手舉起托著后頭,頭向右歪側(cè),眉峰緊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傷命薄的神情。后來,我見過李先生在日本時的照片:高帽子、硬領(lǐng)、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頭皮鞋,加之長身、高鼻,沒有腳的眼鏡夾在鼻梁上,竟活象一個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見,當(dāng)時他是徹頭徹尾的一個留學(xué)生。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認(rèn)真。學(xué)一樣,像一樣。
          他回國后,在上海太平洋報社當(dāng)編輯。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師范請去教圖畫、音樂。后來又應(yīng)杭州師范之聘,同時兼任兩個學(xué)校的課,我就是杭州師范的學(xué)生。這時候,李先生已由留學(xué)生變?yōu)椤敖處煛薄_@一變,變得真徹底:漂亮的洋裝不穿了,卻換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馬褂、布底鞋子。金絲邊眼鏡也換了黑的鋼絲邊眼鏡。他是一個修養(yǎng)很深的美術(shù)家,所以對于儀表很講究。他穿布衣,全無窮相,而另具一種樸素的美!暗瓓y濃抹總相宜”,這詩句原是描寫西子的,但拿來形容我們的李先生的儀表,也很適用。他一時代的服裝,表出著一時代的思想與生活。各時代的思想與生活判然不同,各時代的服裝也判然不同。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認(rèn)真。
          我讀二年級時,圖畫歸李先生教。他本來常讀性理的書,后來忽然信了道教,案頭常常放著道藏。但他學(xué)道的時候很短。不久他就學(xué)佛。李先生告訴我,他不久要出家為僧。我愕然不知所對。過了幾天,他果然辭職,到了虎跑寺。我們再去望他時,他已光著頭皮,穿著僧衣,儼然一位清癯的法師了。法師的僧臘(出家時間)二十四年。這二十四年中,他一貫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進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認(rèn)真。舉一例說: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紙去,請弘一法師寫佛號。宣紙多了些,他就來信問我,余多的宣紙如何處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請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輕輕搖動,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問。后來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啟問。法師回答我說:“這椅子里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要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弊x者聽到這話,也許要笑。但這正是做人極度認(rèn)真的表示。
          現(xiàn)在弘一法師在福建泉州圓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間的師弟塵緣已經(jīng)結(jié)束,然而他的遺訓(xùn)——認(rèn)真——永遠(yuǎn)銘刻在我心頭。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小題1】下列對傳記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dāng)?shù)膬身検牵?分)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師。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時頗有才氣,應(yīng)滬學(xué)會征文,名字屢列第一。他英俊瀟灑,頗有風(fēng)度,是當(dāng)時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滿懷愛國熱情,奔赴日本留學(xué),他全面鉆研西洋藝術(shù),繪畫、音樂、文學(xué)、戲劇都研究;介紹西洋文明,親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劇《茶花女》,目的是學(xué)成以后報效祖國。
          C.李叔同先生回國后,身份變了,裝束也變了;這一變,變得真徹底:漂亮的洋裝不穿了,卻換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馬褂、布底鞋子。這一變,表明他與西方思
          想的徹底決裂,與西方帝國主義的徹底決裂,顯示了堅定的愛國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認(rèn)真”:認(rèn)真做人,認(rèn)真學(xué)道,認(rèn)真學(xué)佛。即使在出家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認(rèn)真,如“宣紙多了些,他就來信問我,余多的宣紙如何處置?”
          E.作者對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選材得心應(yīng)手,全文思路貫通。通過幾次外貌描寫,表現(xiàn)了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但是,結(jié)尾說“我和李先生在世間的師弟塵緣已經(jīng)結(jié)束”,表明作者對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無比痛心。
          【小題2】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幾個階段論述的?(4分)
          【小題3】李叔同早年曾是熱血的愛國青年,后來卻出家為僧。對李先生出家的選擇,請發(fā)表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2010屆高三質(zhì)量檢測--語文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實用類文本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題。(15分)
          懷李叔同先生  
          豐子愷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歲的時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里見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們的音樂教師,即后來的弘一法師。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點是“認(rèn)真”。他對于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非做得徹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墮地后就遭父喪,又逢家庭之變,青年時就陪了他的生母南遷上海。當(dāng)時上海文壇有著名的滬學(xué)會,李先生應(yīng)滬學(xué)會征文,名字屢列第一。當(dāng)時在上海的他:絲絨碗帽,正中綴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緞袍子,后面掛著胖辮子,底下緞帶扎腳管,雙梁厚底鞋子,頭抬得很高,英俊之氣,流露于眉目間。真是當(dāng)時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認(rèn)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徹底地做一個翩翩公子。
          后來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學(xué)的時候,作一首《金縷曲》,詞曰:“披發(fā)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株衰柳。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fēng)依舊。便惹得離人消。……長夜西風(fēng)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辜負(fù)?”讀這首詞,可想見他當(dāng)時豪氣滿胸,愛國熱情熾盛。在日本時,看見明治維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棄了翩翩公子的態(tài)度,改做一個留學(xué)生。他對于西洋藝術(shù)全面進攻,繪畫、音樂、文學(xué)、戲劇都研究。后來他在日本創(chuàng)辦春柳劇社,并演當(dāng)時西洋著名的悲劇《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場。卷發(fā),白的上衣,白的長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兩手舉起托著后頭,頭向右歪側(cè),眉峰緊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傷命薄的神情。后來,我見過李先生在日本時的照片:高帽子、硬領(lǐng)、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頭皮鞋,加之長身、高鼻,沒有腳的眼鏡夾在鼻梁上,竟活象一個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見,當(dāng)時他是徹頭徹尾的一個留學(xué)生。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認(rèn)真。學(xué)一樣,像一樣。
          他回國后,在上海太平洋報社當(dāng)編輯。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師范請去教圖畫、音樂。后來又應(yīng)杭州師范之聘,同時兼任兩個學(xué)校的課,我就是杭州師范的學(xué)生。這時候,李先生已由留學(xué)生變?yōu)椤敖處煛。這一變,變得真徹底:漂亮的洋裝不穿了,卻換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馬褂、布底鞋子。金絲邊眼鏡也換了黑的鋼絲邊眼鏡。他是一個修養(yǎng)很深的美術(shù)家,所以對于儀表很講究。他穿布衣,全無窮相,而另具一種樸素的美!暗瓓y濃抹總相宜”,這詩句原是描寫西子的,但拿來形容我們的李先生的儀表,也很適用。他一時代的服裝,表出著一時代的思想與生活。各時代的思想與生活判然不同,各時代的服裝也判然不同。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認(rèn)真。
          我讀二年級時,圖畫歸李先生教。他本來常讀性理的書,后來忽然信了道教,案頭常常放著道藏。但他學(xué)道的時候很短。不久他就學(xué)佛。李先生告訴我,他不久要出家為僧。我愕然不知所對。過了幾天,他果然辭職,到了虎跑寺。我們再去望他時,他已光著頭皮,穿著僧衣,儼然一位清癯的法師了。法師的僧臘(出家時間)二十四年。這二十四年中,他一貫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進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認(rèn)真。舉一例說: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紙去,請弘一法師寫佛號。宣紙多了些,他就來信問我,余多的宣紙如何處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請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輕輕搖動,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問。后來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啟問。法師回答我說:“這椅子里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要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讀者聽到這話,也許要笑。但這正是做人極度認(rèn)真的表示。
          現(xiàn)在弘一法師在福建泉州圓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間的師弟塵緣已經(jīng)結(jié)束,然而他的遺訓(xùn)——認(rèn)真——永遠(yuǎn)銘刻在我心頭。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1.下列對傳記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dāng)?shù)膬身検牵?分)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師。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時頗有才氣,應(yīng)滬學(xué)會征文,名字屢列第一。他英俊瀟灑,頗有風(fēng)度,是當(dāng)時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滿懷愛國熱情,奔赴日本留學(xué),他全面鉆研西洋藝術(shù),繪畫、音樂、文學(xué)、戲劇都研究;介紹西洋文明,親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劇《茶花女》,目的是學(xué)成以后報效祖國。

          C.李叔同先生回國后,身份變了,裝束也變了;這一變,變得真徹底:漂亮的洋裝不穿了,卻換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馬褂、布底鞋子。這一變,表明他與西方思
          想的徹底決裂,與西方帝國主義的徹底決裂,顯示了堅定的愛國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認(rèn)真”:認(rèn)真做人,認(rèn)真學(xué)道,認(rèn)真學(xué)佛。即使在出家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認(rèn)真,如“宣紙多了些,他就來信問我,余多的宣紙如何處置?”

          E.作者對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選材得心應(yīng)手,全文思路貫通。通過幾次外貌描寫,表現(xiàn)了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但是,結(jié)尾說“我和李先生在世間的師弟塵緣已經(jīng)結(jié)束”,表明作者對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無比痛心。
          2.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幾個階段論述的?(4分)
          3.李叔同早年曾是熱血的愛國青年,后來卻出家為僧。對李先生出家的選擇,請發(fā)表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