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面的句子有A、B兩種翻譯方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 A.從十三到十六歲,(我)學了織絹,學了裁衣,學了彈箜篌,也學了經(jīng)書和禮儀。十七歲做了你的妻 子,心里常常痛苦傷悲。 B.我十三歲能織精美的白絹,十四歲學會裁衣,十五歲能彈箜篌,十六歲又誦讀經(jīng)書。十七歲做了你的 妻子,心里常常痛苦悲傷。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下面的文盲文,完成1一4題。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舉永樂十九年進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扈蹕樂安,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zhàn)栗,稱萬死。帝大悅。師還,賞賚與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帝知謙可大任,會增設(shè)各部右侍郎為直省巡撫,乃手書謙名授吏部,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俱疏言之。一歲凡數(shù)上,小有水旱,輒上聞。
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諸權(quán)貴人不能無望。及是,三楊已前卒,太監(jiān)王振方用事。適有御史姓名類謙者,嘗忤振。謙入朝,薦參政王來、孫原貞自代。通政使李錫阿振指,劾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下法司論死,系獄三月。已而振知其誤,得釋,左遷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闕上書,請留謙者以千數(shù),周、晉諸王亦言之,乃復(fù)命謙巡撫。時山東、陜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萬,謙請發(fā)河南、懷慶二府積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眾,授田給牛種,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內(nèi)外艱,皆令歸治喪,旋起復(fù)。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謙與尚書鄺野極諫,不聽。野從治兵,留謙理部事。及駕陷土木,京師大震,眾莫知所為。郕王監(jiān)國,命群臣議戰(zhàn)守。侍講徐珵言星象有變,當南遷。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余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謙請王檄取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亟赴京師。以次經(jīng)畫部署,人心稍安。即遷本部尚書。
郕王方攝朝,廷臣請族誅王振。而振黨馬順者,輒叱言官。于是給事中王竑廷擊順,眾隨之。朝班大亂,衛(wèi)卒聲洶洶。王懼欲起,謙排眾直前掖王止,且啟王宣諭曰:"順等罪當死,勿論。"眾乃定。謙袍袖為之盡裂。退出左掖門,吏部尚書王直執(zhí)謙手嘆曰"國家正賴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當是時,上下皆倚重謙,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節(jié)選自《明史•于謙傳》)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 數(shù):列舉
B.超遷兵部右侍郎 遷:提拔
C.三楊在政府,雅重謙 雅:高雅
D.劾謙以久不遷怨望 熱:彈劾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謙‘才可大任”的一組是( )
①他日救時宰相也 ②舉永樂十九年進士 ③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 ④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 ⑤一歲凡數(shù)上,小有水旱,輒上聞 ⑥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于謙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視,在郕王主政時官至兵部尚書。他也盡心國事,在“土木堡之變”之后,力主不遷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B.于謙在“三楊”主政時,極受重視,所奏請之事都能得到即時批準!叭龡睢比ナ篮笠蝽斪策^王振,差點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處死刑,后被降職為大理寺少卿。
C.于謙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晉請王的請求下重任巡撫,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災(zāi)和發(fā)展生產(chǎn)的措施。他父母去世,都讓他回去辦理喪事,但不久又擔任原職。
D.于謙在發(fā)生朝臣圍打馬順的事件時,設(shè)法穩(wěn)住了郕王,并讓他宣諭不予追究眾人打馬順之事,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書正直的高度贊揚和朝臣們的依重。
4.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譯文:
(2)當是時,上下皆倚重謙,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譯文: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宣城人。兒時侍父士昌及塾師羅王賓仰觀星象,輒了然于次舍運轉(zhuǎn)大意。年二十七,師事竹冠道士倪觀湖。值書之難讀者,必欲求得其說,往往廢寢忘食。殘編散帖,手自抄集,一字異同,不敢忽過。疇人子弟及西域官生,皆折節(jié)造訪,有問者,亦詳告之無隱,期與斯世共明之。所著歷算之書凡八十余種:《方程論》六卷,《弧三角舉要》五卷,《歷志贅言》一卷等。
萬歷中利瑪竇入中國,始倡幾何之學,以點線面體為測量之資,制器作圖,頗為精密。學者張皇過甚,未暇深考,輒薄古法為不足觀;而株守舊法者,又斥西人為異學:兩家之說,遂成隔礙。文鼎集其書而為之說,用籌、用尺、用筆,稍稍變從我法。若三角、比例等,原非中法可有,特為表出。古法方程,亦非西法所有,則專著論,以明古人之精意不可湮沒。又為《九數(shù)存古》,以著其概。
己巳,至京師,謁李光地于邸第,謂曰;“歷法至本朝大備矣,而經(jīng)生家猶若望洋者,無快論以發(fā)其趣也。宜略仿元趙友欽《革象新書》體例,作簡要之書,俾人人得其門戶,則從事者多,此學庶將大顯!币蜃鳌稓v學疑問》三卷。光地扈駕南巡,遂以所訂刻《歷學疑問》謹呈。明年癸未春,駕復(fù)南巡,于行在發(fā)回原書,面諭光地:“朕已細細看過!敝虚g圈點涂抹及簽貼批語,皆上手筆也。
未幾,圣祖西巡,問隱淪之士,光地以關(guān)中李永、河南張沐及文鼎三人對。上亦夙知永及文鼎,乙酉二月,南巡狩,光地以撫臣扈從,上問:“宣城處士梅文鼎焉在?”光地以“尚在臣署”對。上曰:“朕歸時,汝與偕來,朕將面見!彼脑率湃眨獾嘏c文鼎伏迎河干,越晨,俱召對御舟中,從容垂問,至于移時,如是者三日。上謂光地曰:“歷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學今鮮知者,如文鼎,真僅見也。其人亦雅士,惜乎老矣!”連日賜御書扇幅,頒賜珍饌。臨辭,特賜“績學參微”四大字。
文鼎為學甚勤,劉輝祖同舍館,告桐城方苞曰:“吾每寐覺,漏鼓四五下,梅君猶構(gòu)燈夜誦,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荒廢)時也。”家多藏書,手抄雜帙不下數(shù)萬卷。歲在辛丑,卒,年八十有九。
(選自《清史稿》列傳第二九三)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經(jīng)生家猶若望洋者 望洋:仰視的樣子,猶“慨嘆力量不足”
B.中間圈點涂抹及簽貼批語 間:其間
C.上亦夙知永及文鼎 夙:平素,一向
D.無快論以發(fā)其趣 發(fā):激發(fā)
2.下列各組句子中,兩個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值書之難讀者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又為《九數(shù)存古》,以著其概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C.因作《歷學疑問》三卷 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D.宣城處士梅文鼎焉在 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梅文鼎家學淵源,在父親的熏陶影響下很小就懂得了一些天文星象知識。同行拜訪詢問,毫不隱瞞而詳細告知。
B.為了讓多人從事歷法這門學問的研究,梅文鼎寫了《歷學疑問》一書,皇帝認為該書寫得很好,還附貼紙條加了批語。
C.康熙南巡歸,特地召見梅文鼎于御舟中交談很長時間,連續(xù)三天如此;实圻發(fā)表了個人對梅文鼎的評價,肯定了梅文鼎在天文學上的研究。
D.萬歷年間,利瑪竇到中國倡導幾何學,梅文鼎既不盲目崇外,也不泥古守舊,而是對西方、中國兩者都進行研究,正其得失,為己所用,寫成《九數(shù)存古》一書。
4.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古法方程,亦非西法所有,則專著論,以明古人之精意不可湮沒。(5分)
譯文:
(2)吾每寐覺,漏鼓四五下,梅君猶構(gòu)燈夜誦,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時也。(5分)
譯文: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共20分
干干凈凈的傅雷
①A 很難想象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是怎樣一個古怪的夜晚!也許那夜就像打翻一瓶墨水,整個一張稿紙沒有一點潔白的地方;也許那夜狂風大作,雷霆萬鈞,偌大的上海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也許那夜花好月園,竹影搖窗,與從前的夜未來的夜別無二致。然而就在此晚,午夜已過,凌晨剛至,中國最偉大的翻譯家傅雷與夫人朱梅馥攜手同肩,雙雙自縊身亡。
B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國最偉大的翻譯家傅雷與夫人朱梅攜手同肩,雙雙自縊身亡。
②傅雷夫婦走得干干凈凈,義無反顧,幾乎不留任何痕跡,就像風吹皺一池春水,遂又了無纖痕。傅雷的一生長身玉立,氣宇軒昂,就像一棵筆挺的秀竹,寧折不彎。他的夫人雍容靜肅,端莊憨厚,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纏繞秀竹的春藤,溫存有余。二者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麗的光芒。一對恩愛夫妻,如膠似漆,舉案齊眉;但真正能夠做到攜手共赴正義,蹈死不顧,恐怕從古至今也屈指可數(shù),貝多芬有句名言:“為了真理,給個國王都不換!”傅雷做到了,這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寫意。
③傅雷走得干干凈凈,從從容容。傅雷和夫人臨走前的9月2日夜,曾給他們的親人留下一封僅千余字的最后家書。這封遺書是寫給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遺書寫得筆墨清晰,條分縷析,坦坦蕩蕩,磊磊落落,至今讀來都令人潸然淚下,振聾發(fā)聵。從遺書里看到,傅雷的反黨罪證無非是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舊畫報。小鏡子后有蔣介石的頭像,畫報上登有宋美齡的照片;而這兩件東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們縱有千萬罪行,卻從來不曾有過變天思想!比欢鳛橐唤闀,即使竭盡全力吶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覺察到樹欲靜而風不止,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沒有向任何人申辯,只在遺書中發(fā)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痛切的自白:“我們也知道搜出的罪證雖然有口難辯,在英明的共產(chǎn)黨和偉大的毛主席領(lǐng)導之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決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無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還要難過。何況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jīng)死有余辜了!更何況像我們這種來自舊社會的渣滓早應(yīng)該自動退出歷史舞臺了!”“士可殺而不可辱”,這是一個多么干凈、徹底、從不茍且的傅雷。
④傅雷走得干干凈凈,清清白白。臨走前,他沒有忘記托付朱人秀上繳當月55.29元的房租,沒有忘記給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塊女表,一個舊掛表,一張600元的存單作為她過渡時間的生活費,并說:“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愿她無故受累!比绻f傅雷臨走前有什么遺憾的話,恐怕這就是唯一的遺憾,帶著深深的同情的遺憾。要送人或該還人的東西,傅雷都如數(shù)家珍,一一道來,共13條。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給朱人秀作為他們的喪葬費。至于圖書字畫聽候公家決定。一切均有安排,決不亂套,就像夫妻兩個要出門遠行,或到國外看兒子,沒有一絲一毫的慌亂和疏忽。一切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不動聲色,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
⑤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凈凈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凈凈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絲不茍,尤其珍惜自己的筆墨。當年翻譯法國文豪的名著《高老頭》《約翰??克利斯朵夫》時,寧愿精益求精,一譯再譯,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體無完膚,可是一經(jīng)定稿,就不許編者妄自改動一字一句了。
⑥傅雷干凈了一生,與人無求,與世無爭。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兩粒晶瑩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臨大地,其璀璨的鋒芒一直照徹敬佩他的每一個文人。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徐文長傳
袁宏道
文長為山陰秀才,大試輒不利,豪蕩不羈。總督胡梅林公知之,聘為幕客。文長與胡公約:“若欲客某者,當具賓禮,非時輒得出入!焙栽S之。文長乃葛衣烏巾,長揖就坐,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shù)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談謔,了無忌憚。會得白鹿,屬文長代作表。表上,永陵甚喜。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論,皆出其手。
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凡公所以餌汪、徐諸虜者,皆密相議,然后行。嘗飲一酒樓,有數(shù)健兒亦飲其下,不肯留錢。文長密以數(shù)字馳公,公立命縛健兒至麾下,皆斬之,一軍股栗。有沙門負資而穢,酒間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殺之。其信任多此類。
胡公既憐文長之才,哀其數(shù)困,時方省試,凡入簾者,公密屬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脫失。”皆曰:“如命!币恢h以他羈后至,至期方謁公,偶忘屬,卷適在其房,遂不偶。
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平疇千里;偶爾幽峭,鬼語秋墳。文長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飲其鄉(xiāng)大夫家。鄉(xiāng)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賦,陰令童仆續(xù)紙丈余進,欲以苦之。文長援筆立成,竟?jié)M其紙,氣韻遒逸,物無遁情,一座大驚。
文長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余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決當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也。間以其余,旁溢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陽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強如初。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皆拒不納。當?shù)拦僦,求一字不可得。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蜃猿指珦羝破漕^,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蛞岳F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簣言: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見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然文長竟以不得志于時,抱憤而卒。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信心而行 信心:有信心,自信。
B.公以是益重之 以是:因此
C.平疇千里 平疇:平坦的田野
D.陰令童仆續(xù)紙丈余進 陰令:暗中下令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現(xiàn)徐文長恃才放曠的一組是( 。
①當具賓禮,非時輒得出入 ②信心而行,恣臆談謔,了無忌憚
③竟?jié)M其紙,氣韻遒逸 ④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
⑤文長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 ⑥好奇計,談兵多中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總督胡梅林賞識徐文長的才華,對其寬容而信任,不僅其軍中重要奏折公文都由他草擬,而且用兵之道,也多與他商量。
B.徐文長才華橫溢,然中秀才后大考屢試不第,其間雖縱情山水,飽覽勝景,然失意之情也多見于詩作。
C.徐文長擅長書法,筆意奔放和他的詩一樣,作者雖無法用文字言盡它的美,但也認為他的書法造詣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
D.這篇文章主要描寫的是徐文長這樣一個封建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描寫他的狂放與悲憤,以及他與世俗相抗爭的悲劇命運。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公所以餌汪、徐諸虜者,皆密相議,然后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試題。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也!迸e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后,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zhàn)栗,稱萬死。帝大悅。師還,賞賚與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數(shù)百。疏奏陜西諸處官校為民害,詔遣御史捕之。帝知謙可大任,會增設(shè)各部右侍郎為直省巡撫,乃手書謙名授吏部,超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俱疏言之。一歲凡數(shù)上,小有水旱,輒上聞。
初,三楊在政府,雅重謙。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諸權(quán)貴人不能無望。及是,三楊已前卒,太監(jiān)王振方用事。適有御史姓名類謙者,嘗忤振。謙入朝,薦參政王來、孫原貞自代。通政使李錫阿振指,劾謙以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下法司論死,系獄三月。已而振知其誤,得釋,左遷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闕上書,請留謙者以千數(shù),周、晉諸王亦言之,乃復(fù)命謙巡撫。時山東、陜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萬,謙請發(fā)河南、懷慶二府積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眾,授田給牛種,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內(nèi)外艱,皆令歸治喪,旋起復(fù)。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謙與尚書鄺野極諫,不聽。野從治兵,留謙理部事。及駕陷土木,京師大震,眾莫知所為。郕王監(jiān)國,命群臣議戰(zhàn)守。侍講徐珵言星象有變,當南遷。謙厲聲曰:“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余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謙請王檄取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亟赴京師。以次經(jīng)畫部署,人心稍安,即遷兵部尚書。
郕王方攝朝,廷臣請族誅王振。而振黨馬順者,輒叱言官。于是給事中王竑廷擊順,眾隨之。朝班大亂,衛(wèi)卒聲洶洶。王懼欲起,謙排眾直前掖王止。啟王宣諭曰:“順等罪當死,勿論!北娔硕āVt袍袖為之盡裂。退出左門,吏部尚書王直執(zhí)謙手嘆曰:“國家正賴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當是時,上下皆倚重謙,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節(jié)選自《明史??于謙傳》)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帝命謙口數(shù)其罪 數(shù):列舉
B.乃手書謙名授吏部 授:授官
C.超遷兵部右侍郎 遷:提拔
D.皆令歸治喪,旋起復(fù) 起:起用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謙“才能出眾”的一組是 ( )
①舉永樂十九年進士
②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
③一歲凡數(shù)上,小有水旱,輒上聞
④以次經(jīng)畫部署,人心稍安,即遷兵部尚書
⑤啟王宣諭曰:“順等罪當死,勿論。”
⑥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 ④⑤⑥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于謙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視,在郕王主政時官至兵部尚書。他也盡心國事,在“土木堡之變”之后,力主不遷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B.于謙在“三楊”主政時,極受重視,所奏請之事都能得到即時批準!叭龡睢比ナ篮筇O(jiān)王振當權(quán),于謙差點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處死刑,后被降職為大理寺少卿。
C.于謙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晉諸王的請求下重任巡撫,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災(zāi)和發(fā)展生產(chǎn)的措施。他父母去世,朝廷都讓他回去辦理喪事,但不久又擔任原職。
D.于謙在發(fā)生眾朝臣圍打王振黨羽馬順致使局面混亂的事件時,果斷地設(shè)法穩(wěn)住了王振,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書王直的高度贊揚和朝臣們的依重。
把原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譯文:
(2)當是時,上下皆倚重謙,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譯文: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乞者趙生傳
蘇轍
高安丐者趙生,敝衣蓬發(fā),未嘗沐洗,好飲酒,醉輒毆詈其市人。雖有好事時召與語,生亦慢罵,斥其過惡。故高安之人皆謂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與人遇,雖未嘗識,皆能道其宿疾與其平生善惡。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豐三年,予謫居高安,時見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問。是歲歲莫,生來見予。予詰之曰:“生未嘗求人,今謁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見君耳!
生嘗告予:“吾將與君夜宿于此!庇柙S之。既而不至,問其故,曰:“吾將與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無驚,驚或傷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見與世說地獄同,君若見此,歸當不愿仕矣!庇柙唬骸昂喂剩俊鄙唬骸氨硕嗌c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庇柙唬骸吧苤帘耍巳艘嘀嗑匆?”生曰:“不然,吾則見彼,彼不吾見也!币驀@曰:“此亦邪術(shù),非正道也。君能自養(yǎng)使氣與性俱全,則出入之際,將不學而能,然后為正也!庇柙唬骸梆B(yǎng)氣請從生說為之,至于養(yǎng)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嘗問我養(yǎng)性,今有夢、覺之異,則性不全矣!庇枸侨划惼溲。自此知生非特挾術(shù),亦知道者也。
生兩目皆翳,視物不明。然時能脫翳見瞳子,碧色。嘗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臺僧,不能終,棄之,游四方。少年無行,所為多不法,與揚州蔣君俱學。蔣惡之,以藥毒其目,遂翳。
生喜禽鳥六畜,常以一物自隨,寢食與之同。居興國,畜駿騾,為騾所傷而死。予聞有道者惡人知之,多以惡言穢行自晦,然亦不能盡掩。故德順時見于外。今余觀趙生,鄙拙忿隘,非專自晦者也,而其言時有合于道。
(選自《欒城集》,有刪改)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是歲歲莫,生來見予 莫:通“暮”,年末
B.僧逾分,吏暴物故耳 暴:糟蹋
C.自此知生非特挾術(shù) 特:特別
D.居興國,畜駿騾 畜:蓄養(yǎng)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現(xiàn)趙生是率性之人的一組是( )
①有好事時召與語,生亦慢罵,斥其過惡 ②吾意欲見君耳 ③此亦邪術(shù),非正道也 來
④今有夢、覺之異,則性不全矣 ⑤嘗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 ⑥常以一物自隨,寢食與之同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乞丐趙生本名吉,兩眼有白內(nèi)障,年少時品行不端,不很守法,經(jīng)常蓬頭垢面,好飲酒,酒醉就打罵人,讓人不敢親近,因而被壞人毒傷了眼睛。
B.趙生夜游太山,見到許多生活在地獄中的僧人和官吏,認為作者見到一定會止息為官之心,怕他心驚神傷,便沒有帶他一起去游玩。
C.作者貶居高安,起初不敢接近趙生;趙生主動上門拜見,與之探討夜游太山、出入陰陽兩界的“邪術(shù)”與“正道”,使作者接受了他的“養(yǎng)氣”之說。
D.文章描寫了趙生各種異于常人的鄙俗、拙劣、忿恨、困窘的言行,指出他雖不善于掩飾自我,但仍然是個持有“術(shù)”且懂得“道”的人。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未嘗識,皆能道其宿疾與其平生善惡。
譯文:
(2)不然,吾則見彼,彼不吾見也。
譯文:
(3)予聞有道者惡人知之,多以惡言穢行自晦,然亦不能盡掩。
譯文: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