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題目】如圖為酸堿的化學性質(zhì)知識網(wǎng)絡ABC、D是四種常見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圖中短線表示兩種 物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化學反應,請你據(jù)圖回答

          (1)A、B、C 三種物質(zhì)中不能用來鑒別稀硫酸 與氫氧化鈣溶液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D 物質(zhì)可以是___(碳酸鉀、碳酸鈣硝酸鋇氯化鈉”),反應①實驗現(xiàn) __________。

          【答案】 HCl 碳酸鉀 有氣泡產(chǎn)生

          【解析】本題考查了酸和堿的化學性質(zhì)。

          1不溶性的氫氧化銅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銅和水,氫氧化銅固體逐漸溶解,氫氧化鈣不能和氫氧化銅反應,氫氧化銅固體不溶解,可以用氫氧化銅鑒別稀硫酸和氫氧化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不能和稀硫酸反應,可以用二氧化碳鑒別稀硫酸和氫氧化鈣;稀鹽酸和稀硫酸、氫氧化鈣混合時都無明顯現(xiàn)象,不能用稀鹽酸鑒別稀硫酸和氫氧化鈣,因此AB、C三種物質(zhì)中,不能用來鑒別稀硫酸與氫氧化鈣溶液的物質(zhì)是HCl;

          2)碳酸鉀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鉀、水和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鉀。能同時實現(xiàn)反應①和②的物質(zhì)可以是碳酸鉀,反應①實驗現(xiàn)象有氣泡產(chǎn)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四個圖像中,不能正確表示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稀硫酸 中加水稀釋

          B.一定溫度下,向不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鉀

          C.加熱一定質(zhì)量的 高錳酸鉀固體

          D.向一定質(zhì)量的硫酸銅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反應中丙與丁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4:1 B. 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C. 該反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 D. 該反應沒有單質(zhì)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配制50g6%氯化鈉溶液,整個操作過程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為_______(填序號,下同),其中操作錯誤的是________。

          (2)圖② 取用氯化鈉固體的儀器名稱是 ______,需稱取氯化鈉 _______g。

          (3)量水時選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適的是______(填序號),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量筒內(nèi)______保持水平。
          A10 ml B20 ml C50ml D100ml

          (4)經(jīng)檢測,該同學配制的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號)。

          A.氯化鈉固體不純 B.用生銹砝碼稱量

          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 D.量取水時俯視讀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數(shù)據(jù)合理的是

          A. pH 試紙測得某地雨水的 pH 5.6

          B. 10 mL 量筒量取了 6.53 mL

          C. 20 g 氯化鈉和 100 g 水配制的 120 g 食鹽水,其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 20%

          D. 用托盤天平稱得某純堿樣品的質(zhì)量為 10.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所屬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

          A. 煤爐上方產(chǎn)生藍色火焰 2CO+O2===2CO2 化合反應

          B. 工業(yè)上制取生石灰 Ca(OH)2===CaO+H2O 分解反應

          C. 高爐煉鐵中的一個反應 3CO+Fe2O3===2Fe+3CO2 置換反應

          D. 服用含氫氧化鎂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Mg(OH)2+2HCl===MgCl2+H20 復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有一份碳酸鈉和硫酸鈉的混合粉末,為測定其中碳酸鈉和硫酸鈉的質(zhì)量比,小冰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25g樣品中加入200g稀硫酸后,生成氣體的質(zhì)量為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已知條件,列出求解與13.25g樣品反應的稀硫酸中溶質(zhì)質(zhì)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

          (4)a的數(shù)值是_________

          (5)混合粉末中碳酸鈉和硫酸鈉的質(zhì)量比為_________;

          (6)若要使最終所得溶液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變?yōu)?/span>10%,則需要向其中加入水的質(zhì)量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尿素[CO(NH2)2]是一種常用氮肥。請計算:

          (1)CO(NH2)2 中,C、O、N、H 四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是_____

          (2)CO(NH2)2中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_(結(jié)果精確到 0.1%)

          (3)_________克的 CO(NH2)2 中含有 14g 氮元素?(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實驗室有一瓶保管不當?shù)脑噭錃埲钡臉撕炛兄皇O?/span>“10%”字樣,已知它是初中化學常用的試劑,小強和小華同學對這瓶試劑很感興趣,決定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1)【提出問題】這瓶試劑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討論】根據(jù)受損標簽的情況判斷,這瓶試劑不可能是_______

          A. B. C.

          (2)【查閱資料】Ⅰ、初中化學常見的含鈉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測定室溫(20)時,四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的數(shù)據(jù)如下:

          物質(zhì)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結(jié)論】小華根據(jù)試劑瓶標注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數(shù)據(jù)判斷,這瓶試劑不可能是________

          (3)【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________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4)【設計并實驗】

          ①小強取樣品少量,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液體變紅色他認為猜想①正確,他的判斷是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小華為了檢驗該溶液到底是什么又進行了如下實驗:取樣品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鈣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②正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