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用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把重150N的物體勻速提升1m,不計摩擦和繩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則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拉力大小一定是125NB.有用功一定是150J
          C.總功一定是250JD.動滑輪重一定是100N
          A

          試題分析:用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可能有下圖兩種繞法,,;
          (1)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3,
          對物體做的有用功:
          ,
          ,

          ;
          ∵不計繩重和摩擦,,
          ∴動滑輪重:
          ,
          拉力F的大。
          ;
          (2)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2,
          對物體做的有用功:
          ,
          ,

          ;
          ∵不計繩重和摩擦,,
          ∴動滑輪重:

          拉力F的大。

          由以上計算可知,對物體做的有用功都是150J,總功都是250J,動滑輪重都是100N,故B、C、D都正確;但拉力不同,故A錯.
          故選A.
          點評:本題是一個選擇題,實質上是一個小綜合題,最好的做法就是將每一個量計算出來進行判斷.本題的關鍵有二:一是兩種繞法n的確定,二是不計摩擦和繩重時,,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斜面長1m,高0.4m,用大小為5N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將重10N的鐵塊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若僅使傾角θ逐漸增大,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將逐漸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此斜面的機械效率將逐漸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隨著新能源、低碳等理念的普及,小華做了完全以太陽能電池為能源的汽車的創(chuàng)意設計。以下是他查到的一些數據:陽光穿過太空和地球周圍的大氣層到達地面的過程中的能量損耗約為51%;太陽光垂直照射時,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化效率最高約為15%。假設一輛太陽能電池車的總質量約為750kg,期望達到的最高時速為72km/h,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平均阻力約為車重的0.02倍,車身最多能鋪設的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約為8m2,驅動電機能夠將輸入功率的90%轉化為用于牽引汽車前進的機械功率。
          (1) 汽車前進的機械功率;
          (2) 車上的太陽能電池板能提供的最大功率(保留整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用四個相同的滑輪和兩根相同的繩子組成如圖11所示的甲、 乙兩個滑輪組,用它們提起相同的貨物,上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擦,則
          A.甲滑輪組較省力B.乙滑輪組 較省力
          C.甲滑輪組機械效率較高D.乙滑輪組機械效率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學校的社區(qū)服務小組幫小明的爸爸將一重為1000 N的建筑材料勻速運送到6 m高的樓上,而站在樓上時為了安全起見可產生的平均拉力為150 N.善于學以致用的小明買來了一個重為100 N的滑輪和一根足夠長的繩子,用圖中方案將建筑材料拉到樓上。如果不計繩重和摩擦
          A.需要4人,機械效率為91%B.需要4人,機械效率為83%
          C.需要3人,機械效率為91%D.需要3人,機械效率為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在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小龍測出并記錄如表所示的實驗數據,請根據實驗數據組裝滑輪組和計算滑輪組機械效率。
          重物/N
          重物上升
          的高度/cm
          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N
          彈簧測力計
          移動的距離/cm
          機械效率
          4.8
          10
          2
          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用兩個相同的滑輪組(摩擦不計),分別將重力不同的兩個物體勻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其中Gl>G2,則所用的拉力F1     F2(選填“>”、“<”或“=”),其機械效率η1     η2(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小麗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做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物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序號
          鉤碼總重G(N)
          鉤碼上升高度h(m)
          測力計拉力F(N)
          測力計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
          η(%)
          1
          2
          0.1
          0.8
          0.3
          83.3
          2
          5
          0.1
          1.8
          0.3
          92.6
          3
          8
          0.1
          2.8
          0.3
          95.2
          根據小麗同學的實驗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被提升物體          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

          次數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高度h/m
          有用功W有用/J
          測力計拉力F/N
          測力計移動距離S/m
          總功
          W/J
          機械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83.8%
           
          3
          4
          0.1
           
          1.1
          0.5
          0.55
           
           
          (1)第3次實驗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機械效率是________。(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2)由實驗數據分析可知,第1次實驗和第   次實驗使用的是相同的滑輪組,且可得結論:使用同樣的滑輪組,提起的鉤碼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________。
          (3)第3次實驗中動滑輪個數比第2次實驗多,動滑輪自重增大,使滑輪組所做的額外功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因而由第2、3次實驗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自重大小有關。
          (4)綜合上述結論,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________額外功(選填“增大”或“減小”)。
          (5)實驗小組內有同學認為增大提升物體的速度也能達到增大機械效率的目的,這種說法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