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時,小明連接成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

          (1)在這個實驗電路中有一個儀器連接有誤,請你在實物圖中只改變一根導線的連接,使該儀器能正常工作(用“´”標出需要改動的導線,并畫出改接的導線,要求滑片在最右端時連入電路中電阻最大).
          (2)小明改接電路后,閉合開關,電流表指針偏轉情況如圖所示.為提高實驗精確程度,這個電路仍需要改進的地方是____________.
          (3)小明實驗過程中突然看到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電流表示數(shù)變?yōu)榱悖瑒t電路中可能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通過實驗得到兩個定值電阻R1、R2對應的U—I關系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得出:①當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____________關系;②定值電阻R1_________R2,如果將兩個電阻并聯(lián),則兩電阻的功率P1_________P2(選填“<”、“>”或“=”).
          (5)小明還想利用這個電路進一步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電阻的關系”,在實驗過程中,小明先后用5 W,10 W,15 W的電阻替換原來的定值電阻R,某次把定值電阻5 W替換成10 W時,應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使___________表保持不變,然后再記錄電流表的示數(shù).

          (1) 如圖

          (2) 電流表改接小量程 (3) 定值電阻開路 (4) ①正比   ②<    >  (5) 右 電壓

          解析試題分析:(1)圖甲中,滑動變阻器上面的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相當于接入一根導線,起不到保護電路和調節(jié)電壓的作用,應改為“一上一下”接入電路,滑片在最右端時連入電路中電阻最大,應連接左下接線柱,如下圖所示.

          (2)觀察圖示電流表示數(shù)可知,指針偏轉角度很小,示數(shù)遠小于0.6A,所以應換用0~0.6A的量程,這樣可以提高測量的精確度.
          (3)實驗過程中突然看到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電流表示數(shù)變?yōu)榱,說明電路中出現(xiàn)了斷路故障,因為電壓表有示數(shù),說明與之并聯(lián)的定值電阻斷路。
          (4)分析圖丙中圖象可知,兩個電阻的電流、電壓圖象都呈正比例圖象,所以,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在縱坐標上取一點作橫坐標的平行線,與兩圖象相交于兩點,則這兩點的電流相同,而R2對應的電壓大,說明R1< R2、根據(jù),則
          (5)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電阻的關系”時,采用控制變量法,需保證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由電路圖可知,將5Ω電阻更換為10Ω電阻進行實驗時,應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右移動,保持電阻兩端電壓不變.
          考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
          點評:該探究實驗題考查了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等電器元件的正確使用,以及根據(jù)圖象判斷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還考查了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6?黃埔區(qū))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實驗中,小黃用自己設計的電路圖進行實驗,實驗器材見圖a所示.他采用改變電池個數(shù)的辦法來改變電壓,分別用定值電阻R1=10Ω和R2=15Ω進行了幾次測量,記錄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你幫他探究和論證:
          實驗序列R/ΩU/VI/A
          1101.50.15
          2103.00.30
          3104.50.45
          4151.50.10
          5153.0
          6154.50.30
          (1)根據(jù)實驗序列6的數(shù)據(jù),選擇圖中器材將實驗電路連接好;
          (2)圖b是做實驗序列4時,電流表的讀數(shù),請將其讀數(shù)填入表中空格位置;
          (3)根據(jù)實驗序列1、2和3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
          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
          (4)根據(jù)實驗序列
          1
          1
          4
          4
          的數(shù)據(jù)可以驗證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的過程中,一些同學作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A:加在電阻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的電流越大;
          猜想B:加在電阻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的電流越;
          猜想C:加在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通過的電流不變.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小東用一定值電阻和一個電壓恒定的電源,及有關的實驗器材,設計了電路,按設計的實驗方案分別測出有關的物理量.
          (1)請你在下邊的方框內畫出能驗證上述猜想的實驗電路圖.
          (2)表是小東在實驗中測出的數(shù)據(jù),其中R為定值電阻,阻值分別為20Ω、10Ω和5Ω,U是電阻R兩端的電壓,I是通過電阻R的電流.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R/Ω R=20Ω R=10Ω R=5Ω
          U/V 1 2 3 1 2 3 1 2 3
          I/A 0.05 0.1 0.15 0.1 0.2 0.3 0.2 0.4 0.6
          通過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1、2、3或4、5、6或7、8、9
          1、2、3或4、5、6或7、8、9
          的數(shù)據(jù),可知猜想
          A
          A
          是正確的.(選填“A”“B”或“C”)
          (3)通過分析比較以上數(shù)據(jù),你還能發(fā)現(xiàn)電壓、電流、電阻三個物理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或電壓相同時,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或電壓相同時,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娟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時,將記錄整理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成如圖所示I-U關系圖象.由圖可得甲的電阻為
          10
          10
          Ω,乙的電阻為
          5
          5
          Ω,甲、乙兩個電阻串聯(lián)后總電阻是
          15
          15
          Ω;這兩個電阻串聯(lián)后接在電壓為15V的電源上,電路中的電流為
          1
          1
          A;這兩個電阻并聯(lián)后接在15V電源上,干路中的電流為
          4.5
          4.5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聰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關系時,發(fā)現(xiàn)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指針如圖所示,則電流表的可能原因是:
          電流表的量程選擇太小
          電流表的量程選擇太小
          . 電壓表的可能原因是:
          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時,將記錄整理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成如右圖所示I-U關系圖象,如將這兩個電阻并聯(lián)后接在3V電源上,干路中的電流為
          0.9
          0.9
          A,總電阻是
          3.3
          3.3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