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表格數(shù)據(jù)型信息題歸類例析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中考(或競賽)化學命題中出現(xiàn)了一類具有新意的信息題――表格數(shù)據(jù)信息題,其主要特點是:信息以表格的形式給出有關物理量(或化學量)之間的關系,要求學生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來解答有關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解答這類題的共同點是:首先要讀懂題意,然后對表格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篩選有價值的信息,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性質(zhì)、規(guī)律,形成解題思路。

          一、熔點、沸點(或密度)數(shù)據(jù)型

          例1.工業(yè)生產(chǎn)中常將兩種金屬在同一容器中加熱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屬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試根據(jù)下表中所列的金屬的熔點和沸點數(shù)據(jù)(其他條件均已滿足),判斷不能制得合金的是(    )

          金屬

          Na

          K

          Al

          Cu

          Fe

          熔點(℃)

          試題詳情

          97.8

          試題詳情

          93.6

          660

          1083

          1535

          沸點(℃)

          883

          774

          2467

          2567

          2750

           

          A.K-Na合金    B.K-Fe合金     C.Na-Al合金     D.Fe-Cu合金

          解析:合金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跟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zhì),在合金中一種金屬的熔點應低于另一種金屬的沸點才能使兩種金屬熔合在一起。由表中的各金屬的熔點、沸點可知A、C、D組的兩種金屬均可制得合金,B選項中鐵的熔點(1535℃)比鉀的沸點(774℃)還高,所以當鐵熔化時,鉀已經(jīng)汽化,無法熔合,因此B選項中鐵和鉀不能制得合金。

           

          答案:B

           

          試題詳情

          二、體積分數(shù)(或質(zhì)量分數(shù))數(shù)據(jù)型

          例2.測定H2和空氣混合氣體的爆炸范圍實驗如下所述。

          取10支大試管,依次盛水90%(體積分數(shù))、80%……再用排水集氣法收集H2,而后分別把試管口向下移近火焰,實驗結果如下:

          H2體積分數(shù)/%

          90

          80

          70

          60

          50

          空氣體積分數(shù)/%

          10

          20

          30

          40

          50

          點燃現(xiàn)象

          安靜燃燒

          安靜燃燒

          弱爆炸

          強爆炸

          強爆炸

          H2體積分數(shù)/%

          40

          30

          20

          10

          5

          空氣體積分數(shù)/%

          60

          70

          80

          90

          95

          點燃現(xiàn)象

          強爆炸

          強爆炸

          強爆炸

          強爆炸

          不燃燒不爆炸

           

          (1)混合氣體在爆炸范圍內(nèi)時H2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實驗結果評價:“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H2,保持試管口向下移近火焰,如果只發(fā)出輕的‘噗’聲,表示收集的H2已純凈”的說法的真正涵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信息可知,混合氣體在點燃時發(fā)生弱爆炸對應的氫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70%,發(fā)生強爆炸時氫氣的最小體積分數(shù)為10%,所以混合氣體爆炸的范圍對應的氫氣的體積分數(shù)在10%~70%之間。由實驗結果可以說明,檢驗氫氣的純度時,只發(fā)出輕的‘噗’聲,表示收集到的氣體中氫氣的體積分數(shù)超過70%,并不是純凈的氫氣。

           

          答案:(1)10%~70%  (2)收集到的氣體中氫氣的體積分數(shù)超過70%。

           

          試題詳情

          三、溶解度數(shù)據(jù)型

          例3.己知t ℃時四種化合物在水中以及液氨中各自的溶解度(g/100g溶劑)如下表所示:

          物質(zhì)

          液氨

          AgNO3

          170

          86

          Ba(NO3)2

          試題詳情

          9.3

          試題詳情

          97.2

          AgCl

          試題詳情

          1.5×10-4

          試題詳情

          0.8

          BaCl2

          試題詳情

          33.3

          約為0

             

          寫出t ℃時上述四種化合物中的某兩種化合物,在水和液氨中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液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復分解反應是向離子濃度減小(生成沉淀、氣體或水)的方向進行的。t℃時在水中,AgCl的溶解度最小,復分解反應的生成物應是AgCl,那么反應物則是AgNO3 和BaCl2;t℃時在液氨中,BaCl2的溶解度最小,復分解反應的生成物應是BaCl2,那么反應物則是Ba(NO3)2和AgCl。

           

          答案:(1)BaCl2+2AgNO3 ===2AgCl↓+Ba(NO3)2

                   (2)2AgCl+Ba(NO3)2===)BaCl2↓+2AgNO3

           

          試題詳情

          四、質(zhì)量(或體積)數(shù)據(jù)型

          例4.有M、N、X、Y四種物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測得反應物和生成物在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如下表所示:

          物質(zhì)

          M

          N

          X

          Y

          反應前/g

          2

          20

          34

          0

          反應后/g

          2

          38

          0

          16

          對該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生成的N、Y的質(zhì)量比為9:8     B. 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C.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D.M在反應中可能是催化劑

           

          解析: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后質(zhì)量增加的物質(zhì)是生成物,反應后質(zhì)量減少的物質(zhì)是反應物,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變的物質(zhì)可能是催化劑。從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反應的生成物是N和Y,反應物只有X,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生成N的質(zhì)量為:38 g-20 g=18,生成Y的質(zhì)量為16 g,則反應生成的N、Y的質(zhì)量比為:18 g:16 g=9:8 。由于反應前后M的質(zhì)量不變,則M可能是反應的催化劑。因此只有選項C的說法是錯誤的。

           

          答案:C

           

          試題詳情

          例5.鎂鋁合金廣泛用于火箭、導彈和飛機制造業(yè)等。某興趣小組為探究鎂鋁合金的組成,取16g鎂鋁合金樣品,把60g氫氧化鈉溶液平均分成三組依次加入樣品中(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鎂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充分反應后,過濾出固體,將其洗滌、干燥、稱量,得到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

          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次數(sh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g

          試題詳情

          10.6

          試題詳情

          5.2

          試題詳情

          4.0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

          (1)該合金中鎂元素與鋁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將表格數(shù)據(jù)信息的提取和運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相融合,突出考查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在表格數(shù)據(jù)中確定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如下:

          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次數(shù)

          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質(zhì)量/g

          0

          20

          20

          20

          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g

          16

          試題詳情

          10.6

          試題詳情

          5.2

          試題詳情

          4.0

          每次反應的鋁的質(zhì)量/g

          0

          試題詳情

          5.4

          試題詳情

          5.4

          試題詳情

          1.2

           

          試題詳情

          從以上分析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入20g氫氧化鈉溶液后反應鋁的質(zhì)量均為5.4g,而第三次加入20 g氫氧化鈉溶液后反應鋁的質(zhì)量只有1.2 g,說明第三次加入的20g氫氧化鈉溶液過量,鋁已完全反應,剩余的固體是不參加反應的鎂,其質(zhì)量為4.0 g,則16 g鎂鋁合金中鋁的質(zhì)量為16g-4.0 g=12.0 g,故鎂鋁合金中鎂元素與鋁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4.0 g:12.0 g=1:3。計算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時,要以氫氧化鈉全部參加反應為計算依據(jù),如第一次和第二次。設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x

            2Al     + 2NaOH  +  2H2O====2NaAlO2   +   3H2↑

                 54           80

          試題詳情

           16 g-10.6 g    20 g•x

           

          試題詳情

            54/80=(16g-10.6g)/20g•x      x=40%

           

          答案:(1)1:3  (2)40%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