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欧美性爱链接

      1. <sub id="o5kww"></sub>
        <legend id="o5kww"></legend>
        <style id="o5kww"><abbr id="o5kww"></abbr></style>

        <strong id="o5kww"><u id="o5kww"></u></strong>
        1. 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氯酸鎂[Mg(ClO3)2]常用作催熟劑、除草劑等,實驗室用鹵塊(主要成分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雜質)制備少量Mg(ClO3)2·6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幾種化合物的溶解度(S)隨溫度(T)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

          (1)過濾時主要玻璃儀器有                              。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去雜質離子,檢驗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
          (3)“調節(jié)pH=4”可選用的試劑是      (填編號)
          ①MgO       ②CuO     ③稀NaOH溶液
          ④Mg        ⑤稀硫酸   ⑥MgCO3
          (4)反應II為:MgCl2+2NaClO3=Mg(ClO3)2+2NaCl↓,再進一步制取Mg(ClO3)2·6H2O的實驗步驟依次為:①       ;②趁熱過濾;③       ;④過濾、洗滌、干燥。
          (5)產品中Mg(ClO3)2·6H2O含量的測定:
          步驟1:準確稱量m g產品配成100 mL溶液。
          步驟2:取10 mL溶液于錐形瓶中,加入10 mL稀硫酸和20 mL 1.000 mol·L-1的FeSO4溶液,微熱。
          步驟3:冷卻至室溫,用0.100 mol·L-1 K2Cr2O7標準溶液滴定未被氧化的Fe2。記錄消耗K2Cr2O7溶液的體積。
          ①步驟2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②若配制K2Cr2O7標準溶液時未洗滌燒杯,則產品中Mg(ClO3)2·6H2O的含量會            。(填“偏高”、“偏低” 或“不變”)。


          (1)漏斗、玻璃棒、燒杯    
          (2)靜置,取上層清液加入BaCl2,若無白色沉淀,則SO42沉淀完全
          (3)①③⑥
          (4)蒸發(fā)濃縮   冷卻結晶
          (5)①ClO3+6Fe2+6H=6Fe3+Cl+3H2O ②偏低

          解析試題分析:(1)過濾實驗用到的儀器:漏斗、玻璃棒、燒杯、濾紙、鐵架臺等,其中玻璃儀器有:漏斗、玻璃棒、燒杯。(2)根據(jù)Ba2+可以和SO42-離子之間反應生成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BaSO4沉淀,檢驗硫酸根離子是否除凈的方法:靜置,取上層清液加入BaCl2,若無白色沉淀,則SO42-沉淀完全。
          (3)反應I中H2O2的作用是將Fe2+氧化為Fe3+,由于Fe3+→Fe(OH)3↓的pH≈3,所以調節(jié)pH=4的目的是使Fe3+→Fe(OH)3↓而除去;為了不引入新的雜質應選MgO或MgCO3,此外,由于Ksp[Fe(OH)3]<Ksp[Mg(OH)2],NaCl可通過降溫結晶法與Mg(ClO3)2分離,所以選則NaOH亦可。
          (4)根據(jù)題給圖像可知:Mg(ClO3)2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溶液獲得晶體的方法可采用蒸發(fā)結晶、過濾、冷卻結晶。(5)①ClO3-離子具有氧化性,可以將Fe2+氧化為Fe3+,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配平即可。②根據(jù)ClO3-+6Fe2++6H+=6Fe3++Cl-+3H2O、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可以得出:ClO3-~6Fe2+,Cr2O72-~6Fe2+,若配制K2Cr2O7標準溶液時未洗滌燒杯,則K2Cr2O7濃度偏低,剩余Fe2+含量偏高,由于鐵的總量一定,所以則產品中 Mg(ClO3)2的含量會偏低。
          考點:考查對常見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性質的掌握,以及對離子反應實質的認識;同時考查應用基礎
          知識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圖表的觀察、分析能力,物質溶解度概念的應用,晶體析出的方
          法,雜質離子的除雜原則和試劑選擇,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草酸是一種重要的試劑。下面是利用草酸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實驗。
          (1)為證明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曾有教科書《化學反應原理》設計了如下實驗:取兩支試管,各加入4mL0.01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分別向其中加入0.1 mol·L-1、0.2 mol·L-1 H2C2O4溶液2mL,記錄溶液褪色所需時間。
          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預期現(xiàn)象是:
          ①溶液的顏色由     色變?yōu)?u>     色,
          ②其中加入     mol·L-1H2C2O4的那支試管中的溶液先變色。
          然而實驗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實驗過程顏色復雜,且褪色先緩慢,后逐漸加快;最大的問題是草酸濃度大,反應速率卻更慢。
          本實驗能否作為課堂實驗研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適宜的條件是怎樣的?某校一研究小組對此進行了探究。下面是他們的實驗報告的一部分:
          表1 試驗安排及結果

          實驗
          編號
           
          A(KMnO4溶液濃度/mol·L-1
           
          B(草酸溶液濃度/mol·L-1
           
          C(硫酸溶液濃度/mol·L-1
           
          褪色時間/s
           
          1
           
          3
           
          3
           
          1
           
          336
           
          2
           
          1
           
          2
           
          3
           
          82
           
          3
           
          3
           
          1
           
          3
           
          76
           
          4
           
          1
           
          3
           
          2
           
          133
           
          5
           
          2
           
          3
           
          3
           
          102
           
          6
           
          3
           
          2
           
          2
           
          156
           
          7
           
          2
           
          2
           
          1
           
          300
           
          8
           
          2
           
          1
           
          2
           
          115
           
          9
           
          1
           
          1
           
          1
           
          200
           
           
          應用SPSS16.0對正交試驗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下表
          表2 各因素水平的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
           
           
          A(KMnO4溶液)
           
          B(草酸溶液)
           
          C(硫酸溶液)
           
          濃度/mol·L-1
           
          0.005
           
          0.010
           
          0.015
           
          0.1
           
          0.5
           
          0.9
           
          6
           
          12
           
          18
           
          平均褪色時間/s
           
          138.3
           
          172.3
           
          189.3
           
          130.3
           
          179.3
           
          190.3
           
          278.7
           
          134.7
           
          86.7
           
           
          (2)由表2可知,三因素中,     的濃度(選填“A、B或C”,下空同)對反應速率影響顯著,而     的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不顯著。
          (3)由表2可知,當高錳酸鉀濃度為     mol·L-1、草酸濃度為     mol·L-1時,反應最快。即因素A、B的較適宜實驗條件得以確定。
          根據(jù)以上實驗結果,該小組同學繼續(xù)探究硫酸的濃度是怎樣影響本反應速率的,測得如下實驗結果:
          表3 不同硫酸濃度下的褪色時間
          c(H2SO4)/mol·L-1
           
          18
           
          16
           
          14
           
          12
           
          10
           
          8
           
          6
           
          褪色時間/s
           
          67
           
          83
           
          90
           
          103
           
          129
           
          146
           
          200
           
           
          (4)根據(jù)課堂實驗的合適時間,可選溶液的褪色時間約為1分鐘和2分鐘的兩份溶液,即此時硫酸的濃度為     mol·L-1     mol·L-1,這也有利于觀察這兩個反應速率的差異。
          結論:草酸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可作為課堂實驗探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熟悉和使用中學化學實驗中常見儀器及用品,是化學學習的基本要求。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在儀器a.分液漏斗 b.試劑瓶 c.集氣瓶 d.滴定管 e.容量瓶 f.量筒 g.托盤天平中,標有“0”刻度的是    (填序號)。 
          (2)“磨砂”是增加玻璃儀器密封性的一種處理工藝,在下列儀器中,沒有用到“磨砂”工藝處理的有    (填序號)。 
          a.試管 b.分液漏斗 c.帶滴管的試劑瓶(滴瓶) d.集氣瓶 e.酸式滴定管 f.堿式滴定管
          (3)用裝置甲、乙、丙和乳膠管組成一套裝置(氣密性已檢查),可用于制取并收集NH3或HCl氣體,可供選擇的液體試劑有:濃硫酸、濃鹽酸、濃氨水,丙中試劑為紫色石蕊溶液。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制取某氣體的過程中,丙中的石蕊溶液變紅,且燒瓶中的試劑A與分液漏斗中的試劑B均為無色液體,則試劑A為    ,制取該氣體利用了B的性質有        。 
          通過丙中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或變藍,說明乙中氣體已集滿。若石蕊溶液變藍,則燒瓶甲中應加入的固體試劑A為    。 
          ②若在乙中收集氨氣,氣體流經裝置的順序是:ad(填接口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用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 H2SO4溶液進行中和熱的測定。
          Ⅰ.配制0.50 mol/L NaOH溶液
          (1)若實驗中大約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則至少需要稱量NaOH固體      g。
          (2)從下圖中選擇稱量NaOH固體所需要的儀器(填序號)        

          名稱
           
          托盤天平(帶砝碼)
           
          小燒杯
           
          坩堝鉗
           
          玻璃棒
           
          藥匙
           
          量筒
           
          儀器
           

           

           

           

           

           

           
          序號
           
          a
           
          b
           
          c
           
          d
           
          e
           
          f
           
           
          Ⅱ.測定中和熱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寫出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表示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中和熱數(shù)值為57.3 kJ·mol-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進行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①請?zhí)顚懴卤碇械目瞻祝?br />
          溫度
          實驗次數(shù)
           
          超始溫度t1/℃
           
          終止溫度t2/℃
           
          平均溫度差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出的中和熱為53.5 kJ/mol,這與中和熱的理論值57.3 kJ/mol有偏差,產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
          a.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
          b.在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燒杯中
          d.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H2SO4溶液的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某硫酸亞鐵晶體(FeSO4?xH2O)熱分解研究,該小組同學稱取ag硫酸亞鐵晶體樣品按圖1高溫加熱,使其完全分解,對所得產物進行探究,并通過稱量裝置B質量測出x的值。

          (1)裝置B中硫酸銅粉末變藍,質量增加12.6g,說明產物中有水,裝置C中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說明產物中還有                              。
          (2)實驗中要持續(xù)通入氮氣,否則測出的x會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3)硫酸亞鐵晶體完全分解后裝置A中還殘留紅棕色固體Fe2O3。
          (4)從理論上分析得出硫酸亞鐵分解還生成另一物質SO3,寫出FeSO4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5)裝置D球形干燥管的作用                       。
          (6)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熱分析儀對硫酸亞鐵晶體(FeSO4?xH2O)進行熱分解,獲得相關數(shù)據(jù),繪制成固體質量——分解溫度的關系圖如圖2,根據(jù)圖2中有關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FeSO4?xH2O中的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還含少量Fe的氧化物和SiO2,實驗室以孔雀石為原料制備CuSO4·5H2O及CaCO3,步驟如下:

          試回答下列問題:
          (1)B物質的化學式是        在未加入H2O2的溶液中,存在的金屬離子有Cu2+、Fe2+、Fe3+。若檢驗該溶液中Fe3+,選擇最合適的試劑是        (填代號)。

          A.KMnO4溶液B.Fe粉C.Na2CO3溶液D.KSCN溶液
          (2)向溶液A加入H2O2的作用是     劑(填氧化或還原),離子反應方程式為                   ,選用H2O2而不用Cl2的原因是                                      。
          (3)由溶液C獲得CuSO4·5H2O,需要經過                             ,過濾等操作。除燒杯、漏斗外,過濾操作還需用到另一玻璃儀器是               。
          (4)制備CaCO3時,先通入  (填NH3或CO2),若實驗過程中有氨氣逸出,可選用下列裝置中的      (填代號)裝置吸收氨氣。(燒杯中的液體都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銅礦石主要含Cu2(OH)2CO3,還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實驗室以此銅礦石為原料制備CuSO4·5H2O及CaCO3,部分步驟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溶液A除含有Cu2+外,還可能含有的金屬離子有________(填離子符號);在溶液A中加入H2O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可用生成的CO2制取優(yōu)質碳酸鈣。制備時,先向氯化鈣溶液中通入氨氣,再通入CO2。
          ①實驗室通常采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某學習小組選取下圖所給部分裝置制取并收集純凈的氨氣。

          如果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接口,你認為正確的順序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其中與i相連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實驗室中還可用固體氫氧化鈉和濃氨水制取少量氨氣,下列最適合完成該實驗的簡易裝置是
          _________(填編號)

          (3)測定銅礦石中Cu2(OH)2CO3質量百分含量的方法是:a.將1.25g銅礦石制取的CuSO4·5H2O于錐形瓶中,加入適量水完全溶解;b.向溶液中加入100mL0.25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使Cu2+完全沉淀;c.過濾;d.濾液中的氫氧化鈉溶液用0.5mol/L鹽酸滴定至終點,耗用10mL鹽酸。則銅礦石中Cu2(OH)2CO3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二氯化硫(SCl2)熔點-78℃,沸點59℃,密度1.638g/mL,遇水易分解,二氯化硫與三氧化硫作用可生成重要化工試劑亞硫酰氯(SOCl2)。以下是氯氣與硫合成二氯化硫的實驗裝置。
          試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裝置B、C應盛放的藥品分別是                   、                  。
          (3)實驗開始前先在D中放一定量的硫粉.加熱使硫熔化,然后轉動和搖動燒瓶使硫附著在燒瓶內壁形成一薄層表面,這樣做的目的是                                。
          (4)實驗時,D裝置需加熱至50—59℃.最好采用的措施是                          、如何防止E中液體揮發(fā)?                                。
          (5)F裝置中干燥管內所盛物質是           ,作用是                      。
          (6)由二氯化硫與SO3作用生成亞硫酰氯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現(xiàn)有三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鈉水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鈉和單質溴的水溶液,分離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確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餾 B.萃取、蒸餾 、分液
          C.分液、蒸餾、萃取 D.蒸餾、萃取、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